窝不是大神 作品

第119章 ,历史的遗憾:戚继光戚元帅(上)

【……戚继光,字元敬、文明、汝谦,明世宗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其人出生在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宁州鲁桥镇。

戚家原籍山东东牟,因避元末战乱,六世祖‘戚祥’举家迁徙到濠州定远昌义乡。

随后,‘戚祥’追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在攻取云南的战斗中阵亡。

朱元璋称帝后,追念‘戚祥’开国有功,授予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自此,戚家一直在登州任职。

其父‘戚景通’更是先后出任‘山东备倭军事都指挥’、‘大宁都指挥使’及‘神机营副将’等职。

嘉靖二十三年,其父戚景通病世,年仅十七岁的戚继光承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职,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五年的戎马生涯。

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进官署都指挥佥事,负责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共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袭扰。

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戚继光被调往东南任‘浙江都司佥事’,负责管理当地屯政。

次年七月,嘉靖帝因总督‘胡宗宪’的举荐而升任戚继光为参将,负责防守倭寇出没频繁的钱塘江以东地区。

恰巧,当时正有千余名倭寇进犯浙中门户‘龙山所’。

明廷为此调集数千军士防守,结果却被千余倭寇打得大败,若非关键时刻戚继光挺身而出射死了三个倭寇头目,恐怕这数千军士会被千余倭寇杀尽。

仅此一战,戚继光意识到大明卫所的军卒已经烂到了骨子里,连昔年大宋的官军都比不上。

但由于当时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参将,并没有实权,所以对此也无可奈何。

直至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其人奉命率军由舟山渡海防守台州,并一战夺回被海贼占据的岑港后,其人才被嘉靖帝关注。

同时,由于戚继光本人出身于军官世家,对于官场并不陌生,所以在得到嘉靖帝的关注后,其人便借势以‘卫兵糜烂,不足以防’为由,向总督胡宗宪建议许他开营练兵之权。

恰巧,当时浙江义乌县的百姓为了争夺开矿权发生了大规模械斗。

义乌县县令赵大河为了免除县内动乱隐患,正在上书总督胡宗宪给这群人找个去处。

结果就收到了戚继光的练兵请求,顺水推舟下,胡宗宪便许给戚继光义乌募兵之权。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戚继光有了替大明南征北战的资本。

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戚继光在义乌募得四千义乌精壮。

嘉靖四十年四月,倭寇兴师数万大举进犯浙江沿海各地,戚继光亲率大军赶往宁海剿倭,并以自创的‘鸳鸯阵’大败倭寇四十余里,斩首数百,溺毙数千。

不久,倭寇流窜至台州东北大田一带,谋袭处州,戚继光以出其不意之计全歼倭寇二千五百人。

此后,其人又在台州一带取得陆战七捷、水战五捷的战果,共斩倭寇一千四百余人,溺死四千余人,浙江一代的倭寇为之一空。

同年九月,戚继光因功晋升‘都指挥使’,其下义乌兵扩充至六千余人。

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兴兵数万大举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福建告急,朝堂震动,总督胡宗宪急命戚继光带兵剿倭。

同年七月,戚继光率军入闽,并一战破倭贼驻扎的张湾、横屿、牛田、林墩等地。

短短不到两个月,其人率军转战千里,荡平横屿、牛田、林墩的大倭巢,名声大噪。

同年十二月,戚继光因功升任台州、温州、兴化、福宁中路等处的副总兵官,并撤离闽地回归浙江。

岂料闽地海疆上残存的倭寇得知他离开的消息,再度进犯,留守的明朝军将无力抵抗,只能放任劫掠。

嘉靖得知消息后,再度下令戚继光入闽。

嘉靖四十二年,戚继光奉命率兵再入闽地,并于同年四月身先士卒,一战灭两千余倭贼,救还被掳男女三千余人。

随后又亲自率兵在倭患各地追歼倭寇,一个月内奏捷十二次,斩敌三千余。

消息传回,朝臣哗然,嘉靖更是誉戚继光为‘用兵如神,岂直当今之虎臣,实为振古之名将’,并升授其都督同知,荫其一子为正千户。

同年十一月,戚继光接替俞大猷任福建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以及浙江的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戎务。

正巧,新来的倭寇兴兵二万余再度入侵福建并围攻‘仙游城’,戚继光闻讯后率军一战灭贼。

至此,浙江、福建两地倭患被平息,而与两地相连的广东一代,则在戚继光穷追猛打的追杀下变得逐渐混乱。

不少混迹于浙江、福建两地的倭贼为了躲避戚继光与其麾下戚家军的追杀,纷纷逃入广东潮州一代。

导致潮州倭寇聚众二万余,与海盗吴平互为犄角之势,肆行杀掠,贻害匪浅。

驻守在那里的俞大猷军虽然多次给予倭寇和吴平沉重打击,但由于地形的特殊与兵力的弱势,始终无法彻底剿灭这些人。

嘉靖四十四年春,戚继光奉命出兵与俞大猷共同讨伐吴平与潮州一代的倭贼。

同年九月,戚继光率兵进攻吴平等人盘踞的南澳,吴平与其麾下数万倭奴战败,倭贼被一扫而空,吴平本人也投海自尽。

至此,自嘉靖初期开始,困扰大明多年的东南沿海倭患一扫而空。

战后,戚继光因功奉命兼管广东潮州、惠州两府,闽广一带的百姓为了感念他的功德,更是以:“生我兮父母,长我兮疆土,莫我再生兮,继戚元辅!”为谣歌颂其人。

而在替大明这艘四处漏风的破船堵住东南方的窟窿后,他开始将目光转向北方。

正巧,当时明朝北方的边防问题因为朝中政治内斗的缘故已经成为扎在明朝皇帝心中的一根刺。

其中的典型就是正德十二年的应州之战与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

这很明显就是当时的朝官们在效正统朝故事,伙同北地边防军一起引兵入境,吓唬当时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跟嘉靖皇帝朱厚熜。

所以,隆庆元年小蜜蜂朱载垕继位后,为了改变这种蒙元遗族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处境,也为了在自己身边留一把能砍人的刀。

便在阁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引导下,开始重新经营北方边防。

而当时的北方边军已经在大明朝中期近两百余年的政治斗争中糜烂了近百年。

根本就找不出能让大明皇帝信得过的良将,所以,在这种政治背景下,隆庆元年刚继任大明皇帝没多久的隆庆帝小蜜蜂就在给事中陈瓒、吴时来等人的推荐下,启动了‘南兵北调计划’。

即:调遣南地兵马入京北上拱卫京都。

试图以此在北地镶嵌一颗自己的钉子,来跟北地的文武百官扳手腕。

那么,小蜜蜂的计划成功了么?

很显然,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