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别名祖龙,华夏上下五千年中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建立者;华夏上下五千年中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君主。
华夏上下五千年中第一个一统大江南北的枭雄;华夏上下五千年中第一个自称‘朕’的帝王。
也是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唯一一个让后世人缅怀、追寻、叹息、仰望、尊敬,乃至崇拜的帝王。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一手奠定了华夏基础,创立了华夏族群的千古一帝在古代并不被古人认同。
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嬴政出生在了当时还是赵国都城的邯郸。
当时,其父秦异人还在赵国为质,其母虽为赵国豪门之女,但却是赵家不受宠的旁支婢女,以跳舞取乐他人过活。
后来被商人吕不韦看中,花重金购买回家当做宠姬玩物,在吕不韦因缘巧合下与秦异人结盟后,其人又被吕不韦转手赠送给了秦异人消遣解闷。
所以,当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派王齮围攻赵国邯郸失败,赵国君主羞恼下追杀其父嬴异人时,其人与其母赵姬就没有被嬴异人与吕不韦带走,而是被遗弃在了赵国。
本来按照当时秦赵两国的敌对状态,其人与其母必死无疑,但巧的是赵姬出身的赵家不一般,乃赵国国姓豪门,在赵国有着不啻于赵王的影响力。
再加上秦异人回去没多久就当上了秦国的‘世孙’,所以出于要挟秦国的政治目的,嬴政与其母赵姬被赵国当做质子囚禁了起来,并没有被处死。
公元前251年,嬴政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去世,其祖父安国君‘嬴柱’继位,其父‘秦异人’在华阳夫人的推动下被立为秦国世子。
而后,一路扶持秦异人上位的吕不韦为了保住自己在秦异人心中的地位,开始动用关系向赵国索要失陷在赵国的嬴政与赵姬以增加自己在秦异人身边的筹码。
恰巧,当时赵国得知嬴异人当上秦国世子后,有意让秦国陷入君臣不合的内乱,便在吕不韦的要求下顺水推舟,放归了与吕不韦有特殊关系的赵姬与嬴政。
并在放归后不久,以‘赵姬跟随嬴异人之前就有身孕’为由,栽赃嬴政血统,试图利用‘赵姬曾是吕不韦宠妾,嬴政有可能是吕不韦与赵姬的私生子’这一点来挑唆嬴异人与其父嬴柱的关系,让秦国陷入父子不合,君臣猜忌的内讧老路。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嬴政的祖父嬴柱太过短命,守孝一年后在位仅三天就病死了,其父嬴异人也是个短命鬼,在位仅三年就无疾而终。
所以,他们的离间计不仅没用,反而在秦国这种断崖式的权利交接下,意外的促使秦国大权旁落于抱团取暖的吕不韦、赵姬两人手中,直接让两人内外联合,坐霸了秦国朝堂。
因此,后世有人猜测嬴柱与嬴异人的死没那么简单,是吕不韦听了赵国传来的谣言后,跟赵姬狗急跳墙,暗中毒害所致。
但也有人觉得这种说法缺乏一定的逻辑依据,因为当时的吕不韦并没有坐霸掌控秦国朝堂的能力。
当时的他只是因为游说扶持嬴异人有功,被嬴柱与华阳夫人封为了嬴异人的太傅,相当于后世太子的老师,并没有太多的实权。
他的霸权起源于嬴异人猝死后,年仅十三岁的始皇帝被迫上位而引起的主少国疑时期。
嬴异人父亲嬴柱在位守孝期间,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孙太傅’,在那个宗亲为主的动乱年代,一个小小的太孙太傅想要谋害当国之主,不啻于痴人说梦。
更何况如果真的是吕不韦勾结内宫以巧计噬主,那么他为什么没有学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那样直接在杀了嬴柱与嬴异人后篡位?
而是跟赵姬貌合神离,最后落了个引咎自尽的下场?
而且如果当时真的是吕不韦勾结内宫谋害秦王,那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赵国是绝对不会无动于衷的。
最次,也会传出吕不韦谋逆的消息搅乱秦国国事,然后或趁机鸠占鹊巢,或者坐山观虎斗。
有着长平之战的血仇在前,但凡有点血性就不会放弃这个挑拨离间的大好机会。
毕竟一国之主的双双猝死不是民间普通人家长辈病逝那么简单。
在君王死后,朝廷内外各方面的追查与审问层出不穷,真要是毒害,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甚至连一点风声都传不出去。
除非当时的秦国跟后世的大明一样,被文臣武将渗透成了筛子,让两方人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的君王。
可当时的秦国是吗?
显然不是。
当时的秦国虽然内忧外患不断,但秦昭襄王刚死,余威犹在,吕不韦跟赵姬一对刚入秦国政坛的后辈,能耐还没有大到他们后期替始皇帝当国监政时的那种程度。
当然,世事无绝对,也许真的有某种不为人知的诡异巧合在作祟,只是后人没有察觉,或者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被人为抹去。
总之,不管具体真相如何,秦孝文王嬴柱死了,在位三天猝死后,其子秦庄襄王‘嬴异人’也在三年后追随其脚步匆匆离去。
然后,一个很现实,也很客观的问题就摆在了当时因为带兵平了东周王室而担任秦国丞相的吕不韦面前。
嬴政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儿子?
要本大神说,这个问题估计连吕不韦自己都犯嘀咕。
因为据史书记载,赵姬在他献给秦异人之后不久就查出了身孕,然后生下了始皇帝。
所以,始皇帝到底是谁跟谁的种,估计嬴异人与吕不韦两人都没把握,就连赵姬本人心里也没底。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个在当时那个法理不存的时代,后果并不严重的私人生活作风问题带给吕不韦的压力是极其巨大的。
因为这涉及到了秦国的继承法统。
秦国的国情虽然开放,但也没开放到将国主之位禅让外人的地步。
秦孝公嬴渠梁当年倒是想将王位让给卫鞅,结果卫鞅就被暴怒的秦惠文王嬴驷给找了个理由五马分了尸。
所以,在这种阴差阳错的舆论压力下,时任秦国相邦的吕不韦为了保命,无奈选择了跟时任太后的赵姬联手。
两人一个把持朝政,一个控制内宫,以年仅十三的嬴政为傀儡大肆打压秦国本国王亲贵族,并招揽各国外人入秦做官,以此来平衡内外压力,独霸秦国。
而按照正常流程,这种主少国疑,权臣篡权的朝代下场一般不会太好。
但巧就巧在吕不韦这个权臣有些特殊。
这家伙不是一个纯粹的政客,而是一个半路弃商从政的野和尚。
而我们都知道,商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追名逐利。
说的难听点就是见利忘义的软骨头,没什么信仰,也没有什么绝对不可能的事。
因为在他们那种人眼里,天下所有的东西都有其特定的价值与价格,唯独自己的安危无价。
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
由于吕不韦本身是商人出身,所以在多年看人下菜碟的行商本能下,养成了商人瞻前顾后的性格,没有纯粹政客骨子里那种狠辣。
所以他的形事作风就偏向于稳扎稳打,不着痕迹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
因为这种行为方式不会让自己陷入孤注一掷的境地。
那种退无可退,别无选择的放手一搏是天性谨慎的商人最厌恶的一种生存局面。
因为一旦陷入那种局面,就意味着要赌。
而这世上所有的赌都有血本无归的风险。
这在以利讨活的商人眼中是无法接受的莽撞行为。
所以,因商人出身,骨子里缺少了政客一不做二不休狠辣的吕不韦在彻底掌控秦国朝堂大权后,做了一个违背后世所有权臣子孙的决定。
还政。
是的,还政。
不跟后世那些直接跟皇帝亮刀子的权臣那般跟嬴政死磕,而是选择了将秦国大权还给嬴政。
而且最逗的是,这家伙的还政方式还不是那种痛痛快快的还政,而是带着隐晦条件的虚以逶迤。
所以,在吕不韦这种拖泥带水的行政风格下,公元前238年的秦国迎来了它蜕变成朝的第一个巨变:
嫪毐之乱。】
刺啦!
砰!
一声刺耳的桌案撕裂声,秦王政三十七年的咸阳宫陷入了死一般的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