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朱由检的一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可怜。
是的,可怜。
因为他跟北宋末年的‘宋徽宗赵佶’一样,都是在君臣内讧中被当朝朝臣临时抓来救场凑数的,他们本身并不具备继承帝位的能力与资格。
明末崇祯帝朱由检是其兄‘天启帝朱由校’被党争失败后的东林党做局毒杀后,被东林党人临时扶持上位的。
而北宋末年的宋徽宗赵佶,也是其兄宋哲宗赵煦莫名其妙的英年暴毙后,被当时的朝臣给临时扶上位的。
毫不客气的说,这两对兄弟除了名字跟年代不一样之外,其它都一样。
都是兄终弟及,且‘兄横死,弟仓促’继位,都是不知政事,上位后被人哄骗的盲目内革,导致忠臣死绝,国朝灭于外人之手。
唯一的区别,恐怕也就是宋徽宗赵佶是真的蠢,而朱由检是上位初期政治认知不足,导致上位后被人哄骗,虽然最后反应了过来,但那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朱由检,真要怪,只能怪他当年不是皇储,只是个不受宠的亲王。
各位要知道,自古以来,皇室中帝王继承者受到的教育跟宗亲藩王接触到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对皇位继承人而言,他们不仅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有黑有白,还得懂得这个世上有灰色这一种颜色。
但宗亲藩王不同,藩王在长辈刻意的隐瞒式教育下,会养成一种非黑即白的认知心态。
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除了对就是错,没有原因,没有为什么。
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呢?
很简单,你听我的就是对的,你敢反驳我那你就是错的。
这里面的典型就是朱棣、朱祁镇、朱厚熜、朱由检这四人。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从小被朱元璋当成统兵的藩王来教育,对军事很熟悉,所以他最后成了擅武不擅政的明成祖永乐帝。
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儿子,朱瞻基死的早,从小被文武大臣哄着长大,对政务一窍不通,所以他最后成了蛋事不知的大明战神留学生。
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朱祐杬死的早,被迫以十二岁之龄继任兴王府,自小见惯了王府内的尔虞我诈,对人与人之间的争权夺利司空见惯且游刃有余,所以他最后成了工于心计的明世祖嘉靖帝。
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母妃死的早,朱常洛本身也不受宠,反而还遭到万历小胖子的打压,再加上他本人又是个没有继承权的藩王,所以自小就是个小透明。
不仅心性被周围朝不保夕的环境逼得的有些极端,连认知都处于普通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穿透力不足,他上位初期对魏忠贤的打压与对东林党无条件的信任就是典型。
所以,他被他身边的东林党骗的团团转,还被袁崇焕那个水货吓出了心理阴影。
导致在大明历代君臣对立的前提条件下,心中滋生出了一种满朝文武皆不可信的心理认知。
可当时的大明朝偏偏又横祸不断,他想挽救,但不知道怎么挽救,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也没人教他,然后被逼急了的他就开始学起了他老祖宗朱元璋。
不仅把朱元璋的勤政节俭学了个十成十,还把朱元璋的刻薄寡恩也学了个一干二净。
大臣稍有不顺就是贬黜、罢官,严重一点就是下狱、砍头,或者灭九族。
只要他认为你有罪,你就是已经死了,他也得把你从棺材里拖出来重新判一次。
单他崇祯一朝,内阁首辅就换了十八位,六部阁臣更是走马观花似的轮流跳,根本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因为达不到他的预期而被他砍了脑袋的武将那就更多了,比后来满清击败李自成入关时杀的都多。
所以,在这种无奈又可悲的结局下,他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在后世口碑两极分化的大一统王朝亡国皇帝。
后世有人认为,他的勤劳与爱民不输于任何一位任君,如果有人能点播一下,给他一个重头再来的机会,想来应该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而也有人认为他刚愎自用,听风就是雨,处理问题的方式极端又婆妈,没有一点帝王的睿智与果断,死了活该。
对此,后世五星评论家麦克阿瑟表示:可惜也好,可恨也罢,大明王朝最后落个那般结局,不能全怪朱由检,于谦、张居正两人也要负一半的责任。
于谦对大明的功劳不必多说,天王老子来了也抹除不掉,但同样的,他对大明的伤害也无法忽略。
因为他将全天下的军政大权集中在了一个被文官把持的官位手中,却没有想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于谦我问你,你有没有想过未来有一天当你下位时,你手里的权利怎么办?
或者直接点,你怎么确定未来接你班的那位会跟你一样忠君报国,百死无悔?
如果他借着你交给他的权利为非作歹,甚至篡国谋权,你怎么办?】
“!!”
景泰八年,正因为得知未来下场被病重的朱祁钰邀请而犹豫要不要进宫的于谦一僵,怔怔的看着头顶光幕中那血红色的质问,脸皮先是涨红,然后一片惨白。
未,未来的接班人?
这一刻,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的他愣住了。
…
【……而犯了这个毛病的还有张居正,如果说于谦是大明皇权彻底旁落的第一人的话。
那么张居正就是大明臣压皇权,臣子独大的开创者。
这一点,他的那句‘吾非相,乃摄也’就是最好的证明。
抛开历史看个人,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这种人有一种非常致命的性格弊端,那就是太过理想。
凡事只考虑大方向,从不讲究具体细节。
于谦为了维持大明的稳定,坐视宫门内变,并把自己全家给搭了进去,结果留下个君权旁落、文臣乱国的烂摊子。
张居正为了让大明焕发新生,不惜以各种手段威逼利诱朝臣跟他一起改革,结果最后留下个臣压皇权,党争不断的帝国。
所以说,自私自利,一心阿谀奉承的奸臣其实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有志向,有理想,有信仰,有抱负,偏偏还有能力的正臣。
因为他们留给国家的祸患跟那些让人恨的牙痒痒的奸臣不一样。
那么,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现象吗?
有。
放权。
皇帝放弃他帝王一怒伏尸百万的生杀大权,大臣放弃他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连恩之权。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们彼此不那么人人自危,以上所有的致命问题才会有大家坐下来慢慢商量的余地。
否则,一切免谈。
可是,可能吗?
不可能的。
自古以来,不管在哪个朝代,帝王一怒伏尸百万的生杀大权就是一国统治者的独有权利,没了这一点,谁还拿他当回事?
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连襟之权,则是一个王朝的臣子们从微末间起势时用来给自己聚集第一桶金的最大仰仗。
没了这一点潜在利用价值,谁还会去费心尽力的巴结他?养育他?栽培他?
而一个没有人关注、扶持、栽培的人,能成为被朝廷的顾命大臣吗?
很明显,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问题基本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