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不是大神 作品

第162章 ,大唐凌烟二十四将(中)

【第六十八位:善始难善终的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一位:大唐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隋末河南洛阳人,鲜卑贵族后嗣,其家族‘长孙氏’的立门之祖是北地十六国时期‘拓跋氏’建立的‘代国末期’的南部大人‘长孙仁’。

代国覆灭,北魏建立后,其家族跟随死灰复燃的‘北魏拓跋氏’一起称尊北地。

一直到了北魏覆灭,高欢的北齐与宇文泰的北周对立,其家族才从朝堂‘政要世家’下沉到了民间,变成了雄踞北地洛阳的‘地方豪门’。

但尽管如此,其家族在当时的北周朝中也有着不俗的影响力,其它长孙氏旁支姑且不论,单说长孙无忌这一支的嫡祖,就是北周骠骑大将军、熊州刺史、平原侯‘长孙兕’。

等到了其父‘长孙晟’这一代,隋朝建立后,其父与其二伯‘长孙炽’分别担任了隋炀帝麾下的‘右骁卫将军与大理卿民部尚书’。

只是其父早猝,隋朝又在隋炀帝杨广的折腾下分崩离析,所以其人不仅没有捞到朝廷给他爹的恩荫,还在乱世中与其母亲‘高氏’、妹妹‘长孙氏’被其异母兄‘长孙安业’撵出了家门。

幸好当时在隋炀帝杨广麾下时任‘治理郎’的娘舅‘高士廉’心善,得知他们落难街头后将三人接回了家中。

并在后来与李渊同朝为臣时,将其妹‘长孙氏’嫁给了李渊的次子‘李世民’,而他也在这种环境下,跟李世民产生了难以割舍的交集。

后来,长孙无忌因为跟随李世民建唐有功,逐步被唐高祖李渊封为‘比部郎中、上党县公’,并成为李世民身边的重要谋臣。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与李建成决裂并刀兵相见后,长孙无忌伙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埋伏在玄武门一举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助李世民成功夺嫡。

随后,长孙无忌因功先后累任‘太子左庶子、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齐国公、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太子太师、扬州大都督、检校中书令’等职。

并在李世民病逝,唐高宗‘李治’继立后,因劝谏李世民立李治为帝有功,其人又被‘唐高宗李治’加命为‘太尉’总览朝政,可谓荣极一时。

可惜,后来因为‘李治册立武则天为后’一事与李治离心离德,最终被掌权后的李治借着其‘谋反弄权’之名逼杀。

因此人最终死于其本人力挺上位的外甥李治手中,故而后世人将其称之为:善始难善终的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一位——大唐赵国公:长孙无忌。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臣长孙无忌,领旨谢恩!”

【第六十九位:谋近定远,举贤纳谏,李世民的定海神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三位:大唐莱国公杜如晦。】

杜如晦,隋末京兆郡杜陵县人,出身‘京兆杜氏’。

这也是一个豪门子弟,而且其背后的‘京兆杜氏’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年豪族’。

这个家族从汉武帝刘彻麾下的御史大夫‘杜周’开始,历经‘西汉、东汉、魏晋十六国、南北朝、隋’七个朝代,近千年光阴不倒,并在各个朝代都有大量族人充任朝堂政要。

不说其家族内部的其它支脉,单说杜如晦这一支祖上,就出现了两个尚书、一个大将军、一个辅国将军、三个刺史。

所以,杜如晦出生并成年后,按照当时官场上流行的‘恩荫制’,其人便顺理成章的被当时的隋朝恩荫成了‘滏阳县尉’。

隋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李渊起兵占据长安后,杜如晦被李世民召入麾下成为法曹参军。

随后,杜如晦辅佐李世民‘灭薛氏、退刘武周、败王世充、破窦建德’,最终协助李世民发动政变,一举夺嫡。

并在事后因功升任‘兵部尚书、蔡国公、检校侍中、吏部尚书’等职。

因此人善断,每当李世民因为困境进退两难时,都会在第一时间结合李世民自身的处境给出其当时最好的决定,尤其是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此人更是力主政变的主谋。

故而此人被后世称之为:谋近定远,举贤纳谏,李世民的定海神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三位——大唐蔡国公‘杜如晦’。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与其坐以待毙,不若放手一搏!”

【第七十位:一个让唐太宗李世民蛋疼到其死后推其墓碑泄愤的男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四位:大唐郑国公‘魏徵’。】

魏徵,即魏征,隋末巨鹿郡下曲阳县人,曾祖为北魏世祖‘拓跋焘’麾下义阳太守兼建忠将军‘魏钊’。

祖父为北魏肃宗孝明皇帝‘元诩’麾下光州刺史‘魏彦’,传到其父‘魏长贤’这一代时,其家族随着北魏的覆灭而中落。

到了魏徵出生时,已经沦为寒门世家,贫居于下曲阳,其人更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出家成了道士。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末大乱,魏征趁势追随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起义军首领‘李密’,后因‘文采斐然’被李密征召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室。

期间,魏徵曾为李密献上治军十计,却被好高骛远的李密摒弃不用。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其主李密投降皇泰主杨侗不成,反被王世充以诈计击败后,其人随李密转头归降李唐。

结果中途在为李唐劝降李密旧将‘李勣’时,遇到了当时雄踞山东的窦建德围攻,最终于黎阳与‘李神通、李勣’等人一起被俘。

一直到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窦建德被其麾下诸将联手卖给李世民,其人才再次归唐,并被时任太子的‘李建成’接纳为太子洗马。

期间,魏征曾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并数次提议李建成诛杀李世民,先下手为强。

结果李建成自持身份,对他这个平民出身的寒门降将虽然信任有加,但并不重视。

因为在李建成心中,他这个‘太子洗马’只是他用来标榜自己‘礼贤下士,胸怀天下’的旗杆,具体才能如何,实际上并不在意。

直至武德九年李世民上位后,魏征才在被世家孤立而缺人缺的满世界招人才的李世民看中,开始发挥他的抬杠才能。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魏征因安抚李建成、李元吉旧部有功,被已经升任大唐太子的李世民封为‘尚书左丞兼钜鹿县男’。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初登大位的李世民为了报‘颉利可汗’的‘渭水之盟’之仇,开始罔顾登基时许下的与民生息的诺言向全国征兵。

魏征得知消息后,面对李世民下发的征兵诏书,连着顶了四次。

并在李世杰气急败坏的召见下,成功用‘皇帝一言九鼎,怎能出尔反尔’为由,把气的原地乱蹦的李世民堵得无言以对。

最终不仅停征,还捏着鼻子以其劝谏有功为由赏了他一只‘大金瓮’。

次年,即贞观二年,岭南当地的几个部落发生内斗,导致当时奉‘唐高祖李渊’之命镇守当地的‘耿国公冯盎’忙于平乱,无暇朝见‘新帝李世民’。

李世民因此起了疑心,怀疑其有谋逆之心,再加上当时他刚登基,又挨了‘颉利可汗’一鼻窦,正窝火,所以两相叠加下,李世民便开始大肆集结部队准备南下泄愤。

结果在即将启程时,被赶来的魏征以‘事情尚不明朗,当先遣使一探究竟’为由顶了回来。

事后,李世民不服,暗中遣使侦查,结果发现对方并没有谋反,只是因为混乱无暇朝见罢了。

等内乱平定,冯盎遣其子入朝朝见后,李世民无奈,不得不熄了发兵扬威的想法,并且捏着鼻子再次以‘劝谏有功’为由给魏征赏了‘五百匹绢’。

事后,有人诽谤魏征徇私枉法,正因为魏征三番五次的顶撞而窝火的李世民得知消息,当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查办,结果查无实据,最后不忿下,就让温彦博警告魏征以后‘形式光明磊落一些,别偷偷摸摸的被人误会’。

他的本意是训斥魏征一下,以此来出口心中的恶气,结果魏征得知后,直接在第二天上朝时以‘君臣一心,后果难料’为由,当庭给他怼了回来。

不仅把他怼的无话可说,还让他很违心的捏着鼻子又赏赐了‘五百匹绢’。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魏徵以尚书右丞‘守秘书监’参预朝政。

当时,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被解职而不忿,上表陈情自称曾供职于秦王府,想要让李世民手下留情。

李世民得知后,几经查办,发现贪污数额不大,所以念在昔日秦王府旧人的份儿上,就想让其官复原职来彰显一下自己的大度。

结果魏征得知后,直接跑来以‘为帝者岂能徇私枉法’为由,将他的诏喻又给顶了回来。

最终没辙,李世民只能收回成命,改赐绵帛了事。

贞观四年,汉朝尚书令鞠谭后嗣,高昌国国王‘麴文泰’听说大唐建立,准备入京朝见,便遣使入长安递交通国文书。

其使者‘厌怛纥干’沿途路过西域各国时,当时已经被汉化了近千年的西域各国趁机纷纷遣使飞信,让其带为转交李世民,表示想要一起进贡。

等‘厌怛纥干’带着各国的信件到了长安,将各国的意愿告知李世民得知后,李世民为了彰显自己的君威,便点头应允,并让‘厌怛纥干’返程去迎接西域各国使臣。

结果人刚走,魏徵就又跑来规劝,并用‘天下初定,各国入朝,劳民伤财’为由将他扬名立万的心思给堵了回来。

逼得李世民不得不收回成命,命人快马加鞭将已经出关的‘厌怛纥干’追了回来。

贞观六年,李世民之女‘长乐公主李丽质’下嫁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

因李丽质是长孙皇后所生,故而在出嫁时,李世民就想给‘李丽质’提一提婚礼规格,来彰显一下大唐公主的威风。

结果就在众多大臣以‘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为由,纷纷进言请求给李丽质按照其姐‘永嘉公主’的规格举办时,魏征又跳了出来。

以‘永嘉公主乃李丽质姑姑’为由,点名此举逾越礼制,于礼不合,有乱纲之嫌。

堵得李世民不得不收回成命,最后还捏着鼻子又给他赏了四百匹绢、四百缗钱,还给他加封了个郡公。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李世民征召民夫准备修建东都洛阳,结果刚刚动工,就引起了一个名叫‘皇甫德参’的陕县县丞的弹劾,指责他‘劳民伤财,不学无术’。

事后,李世民暴怒,正准备将其逮捕下狱,结果魏征又跳了出来,以‘皇甫德参忠心为国’为名堵着他喷了一路。

逼得李世民不仅停了洛阳宫的复建,还捏着鼻子赏了对方二十段绵帛。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忧思成疾,在宫中新建‘千层观’终日眺望长孙皇后的陵墓。

而且六的是,阁楼建好后,不仅他一个人看,他还让他麾下的大臣一起陪着看,结果看了几次后,魏征觉得这纯粹是闲得蛋疼。

就在有次李世民指着长孙皇后的墓问他看清了没时,故意将埋葬长孙皇后的‘昭陵’认成了唐高祖李渊的‘献陵’,以此来讽刺李世民‘成天只顾着追忆往昔不干正事’。

当时就把李世民给怼哭了,这是真的,后来不仅让李世民拆掉了层观,还在事后捏着鼻子很违心的将其加授为‘左光禄大夫,郑国公’。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李世民东巡洛阳时,因为洛阳残破,加之州县供奉不良,便在吃饭时抱怨了一句伙食环境太差,结果直接被魏征用‘当初隋炀帝杨广曾在此让附近的百姓上贡,贡品多的后来吃不完全扔了’给当面阴阳了一句。

导致气的李世民当场摔盘子砸碗蹦了半天,最后也愣是没敢处理了魏征,只能躲在幕后偷偷扎小人发泄。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礼部尚书王珪因为‘当朝三品及以上官员路遇亲王要下车行礼’一事上书弹劾李世民诸多皇子地位虚高。

李世民得知后暴怒,试图以‘藐视皇嗣’为由惩处,结果被魏征以‘自古以来,亲王都位列三公之下’为由给再次顶了回来。

最终憋得李世民不得不下诏明令三品以上官员不用朝见皇子。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病逝,享年六十有四。

其人死后,李世民感念他多年辅佐,遗封其为司空、相州都督,赐谥‘文贞’。

因这家伙在位时屡次怼的李世民抓狂,却偏偏他说的都是当时对李世民的江山社稷有利的善谏。

导致李世民只能看着他干瞪眼,最终在其人死后推其墓碑泄愤,故而后世史书将其戏称为:

一个让唐太宗李世民蛋疼到其死后推其墓碑泄愤的男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四位——大唐郑国公‘魏徵’。

“启禀陛下,臣有话说!”

“你给朕闭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