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位:最幸运的末代皇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九位:宋国公‘萧瑀’。】
萧瑀,隋末兰陵人,出身‘兰陵萧氏’。
是的,这又是个世家古族子弟,而且跟李靖一样,都是皇族后嗣,而且比陇西李氏更牛逼。
因为‘兰陵萧氏’是春秋时期‘宋国’的附庸国‘萧国’的延续。
公元前597年,萧国被楚庄王灭掉后,一些萧国族人便以萧为姓留存各地。
最终在公元前206年大秦崩塌覆灭时,蹦出来个‘萧何’,就是刘邦麾下汉初三杰中的那位‘后勤大总管萧何’。
然后,萧氏一族开始正式复兴。
而在长达近两千年的浮沉中,这一族一共开创了‘两个朝代’,‘一个附庸国’,出了‘21位皇帝’,‘42位宰相’,王侯将相什么的更是多如牛毛。
要是将春秋战国时期的‘萧国’也算上,那么这个家族就是统计华夏近两千年的超级大族。
讲真,抛开‘大唐’这个后来王朝不算,拿陇西李氏跟兰陵萧氏相比,陇西李氏还真比不过兰陵萧氏。
因为陇西李氏的源头是大秦的李信,而兰陵萧氏的源头却是‘夏朝末期’的萧国。
是的,你们没看错,就是夏朝时期。
萧国是个古国,其建立者是‘五帝时代’人文始祖‘东夷族’首领‘金天氏少昊’后嗣‘萧孟亏’。
当时,此人因善于训练鸟兽而被当时的夏王赐封于‘古萧国’地带,因为那地方盛产‘艾萧’,所以此人就将自己的封国取名为‘萧’。
所以,萧国建立时别说李信了,就是他的靠山‘大秦’,甚至大秦的祖宗‘周朝’,都还只是个卵细胞排队等轮回呢。
而在‘萧瑀’这个时间段,萧氏一族的辉煌虽然已经不在,但兰陵萧氏的底蕴还在。
虽然当时其家族组建的‘西梁王朝’是北周的附庸,但也是一方藩属国,有着自己的国土与势力范围,在当时的华夏南部那也是可以跟雄踞南方的‘南陈’相提并论的存在。
直至后来杨坚代周建立大隋后,其身处的‘西梁’才正式灭亡,成了杨坚麾下大隋的一部分。
但也是国灭家不灭,其父病逝后,不仅以帝王规格下葬,其姐还被隋文帝杨坚指腹给了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成了杨广的正妃。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萧瑀自小就跟杨广那个二世祖很熟,可以说两人是打小穿着叉叉裤一起长大的小伙伴。
后来萧瑀长大后,杨广的母亲‘独孤伽罗’还将其侄女嫁给了他,让他跟杨广成了连襟。
不过此人虽然跟杨广一起长大,但跟杨广那个二愣子却是截然相反的一个性格,杨广狡诈强硬,其人却耿直刚烈。
刚开始杨广争位时,不得不压制本性,所以跟他还算处的融洽,可等杨广上位,本性逐渐暴露后,他们两的关系就开始恶化。
杨广嫌弃他呆瓜刻板,不知变通,而他则看不上杨广骄奢淫逸,好高骛远,最终两人顶牛似的顶了几年后,其人就被烦不胜烦的杨广一脚踢到陕西当了个河池太守。
后来杨广被弑杀,李渊趁机在长安起势,萧瑀因为妻子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
而李渊又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从关系上来论,他老婆跟李渊是后世俗语中的‘姑舅表兄妹’。
所以在这种拉扯下,其人就在李世民带兵进攻薛举时,伙同其妻子一起投靠了李渊,成了李渊麾下的‘光禄大夫、宋国公’,并兼任了‘民部尚书’,也就是后来的‘户部尚书’。
可惜,李渊在位时间太短,李世民上任后,虽然彼此还沾亲带故,但因为李世民上位手段不太光彩,所以对他们这些‘前朝老臣’不怎么放心。
再加上他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炮仗性格,最终给他来了个‘六上六下’,即六次任相,六次罢相后,一脚踢出了长安。
而在其第六次罢相并离京自生自灭时,其自小相依为命,当时已经八十有余的长姐前隋‘萧皇后’受不了他这忽上忽下的刺激,最终一病不起,与世长辞。
而当时的他也是一个七十四岁的老人了,折腾了一辈子,流浪了一辈子的他也没那个精力与心气陪着李世民这个好大侄再折腾了。
所以,在送走其自小相依为命的长姐后,被当时也是重病缠身,英雄迟暮的李世民召回宫中安详晚年的途中撒手人寰,终年七十有四。
因这家伙一生经历太过玄奇,先是前前前朝皇子,后来又是前前朝国戚,前朝大臣,堪称史上经历最诡异、下场最好的皇族后嗣。
所以此人被后世一些历史爱好者戏称为:最幸运的末代皇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九位——宋国公‘萧瑀’。
“萧某行事,不求有功于社稷,只求无过于本心。”
…
【第七十五位:大唐最强驸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四位:谯国公‘柴绍’。】
柴绍,隋末晋州临汾人,将门后嗣。
其祖父是北周末期的骠骑大将军‘柴烈’。
其父是隋炀帝身边的右内率‘柴慎’。
因此其人自幼便被杨广恩荫成了长子元德太子‘杨昭’身边的千牛备身。
当时还是大隋唐国公的‘李渊’更是在不久后将三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平阳昭公主’嫁给了他。
后来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柴绍便在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李渊趁乱起义时,带着李渊留在长安当人质的长子‘李建成、三子李元吉’二人趁乱离开了长安逃回了晋阳。
并在事后添任李渊麾下‘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之职,随李渊西出长安。
而后,其人伙同李渊一战攻下临汾、攻破长安,之后又在李渊称帝建唐时随时任秦王的李世民‘平薛举父子,破宋金刚,败王世充,擒获窦建德’,一路升任‘霍国公,右骁卫大将军’。
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其人又跟随李世民‘灭隋朝叛将梁师都、灭东突厥’,一生可谓是战功赫赫。
因此人是以‘唐高祖李渊’的驸马之身起家,所以后世一些历史爱好者就将其称之为:大唐最强驸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四位——谯国公‘柴绍’。
“将士们,为了升官发财,为了加官进爵,随我冲啊!”
…
【第七十六位:谋反的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十七位:陈国公‘侯君集’。】
侯君集,隋末豳州三水县人,落地贵族出身,也就是后世统称的‘寒门’。
其立门高祖为北魏时期的北地郡守‘侯恕’,曾祖是北魏泰州刺史‘侯欣’。
祖父为北周时期的骠骑大将军‘侯植’,后来因为北周权臣‘宇文护’倒台而牵连被杀。
其父‘侯定远’虽然被铲除宇文护上位的周武帝‘宇文邕’恩荫为了车骑大将军,但因其祖父‘侯植’与堂祖‘侯龙恩’曾效力于宇文护,所以并不受宇文邕的重视与信任。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其家开始没落。
等到北周覆灭,隋朝建立,更是直接被排挤出朝堂,成了一个地方落魄寒门。
直至隋末大乱,李渊趁乱崛起后,其人才投效李世民随其征战沙场,并借着李世民重新崛起。
而后,更是借着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率军替李世民控制住‘唐高祖与满朝大臣’而因功升任‘左卫将军、潞国公、兵部尚书’等职。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吐谷浑入侵,李靖奉命讨伐,侯君集以副将随行,并在战后因功迁任‘陈州刺史、陈国公、光禄大夫、吏部尚书’等职。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高昌国国王‘麹文泰’因贪图西域各国与大唐往来商道的利润而擅自出兵截断商道自肥。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大怒,派其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前往讨伐。
随后,侯君集率军一战攻灭高昌国,俘虏因麹文泰病逝而继任高昌王的新王‘麹智盛’及高昌国百官,一时扬名域外。
但此人贪财,在攻灭高昌国后,耐不住诱惑,私自收受贿赂放走了一些高昌国高官。
导致回朝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还被军法官给抓入了狱中。
虽然后来李世民出面将其赦免,但其人心中也因此有了不快,故而在贞观十七年李世民长子‘李承乾’因为李世民重蹈其父‘李渊’覆辙‘嫌长爱幼’而效其人故事起兵谋反时,伙同对方一起起兵谋反。
结果谋事不密被李世民反制,最终被李世民处死。
因其最后是因心怀不满而伙同李承乾起兵谋逆被斩,故而此人被后世一些历史爱好者戏称为:
谋反的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十七位——陈国公‘侯君集’。
“狗皇帝不仁,那就别怪本将军不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