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墨 作品

第833章 继续在沪城开新店

冯正明回到沪城,他的两家店也是很快恢复了年后的营业。

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两家店的生意迅速就恢复了。

火车站的店,首先迎来了顾客爆满的状态。

主要是年后到沪城来的外地人也多。

因为冯正明火车站店里,把子肉卖的便宜,味道也非常好。

可以让很多人花很少的钱就能吃得饱,关键吃的也好。

所以自然吸引了大量来沪城外地人光顾。

一时之间,火车站这家店生意好的,让江成哲都有点嫉妒。

“火车站那家店生意,好的真是有点过份了,我,我是真没想到,店里的生意能那么好。”

冯正明听了笑起来:“怎么?你不会还想去火车站那家店当主厨吧?你要开口,我马上安排,刚好把朱旭调过来跟我。”

江成哲立刻拒绝:“别,我就是羡慕,我可没说要去那边店里。”

接着江成哲问:“你说,我们那边的店生意那么好,是不是可以照着火车站那家店的模式,再复制一下,在沪城多开几家店啊?”

冯正明听了有些无奈:“我也想啊,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人手。”

江成哲愣了一下,转念一想也跟着无奈苦笑。

冯正明说的确实没有错。

现在他们确实是很缺人。

再开一家分店对冯正明来说不难。

无论是什么样地方的店面,冯正明现在也不是经营不起。

可是关键他后厨里没有足够的人手。

要知道冯正明各家店生意之所以火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后厨里厨师手艺都不差。

倒不是说厨师的手艺好到个个都能和顶级的掌勺大师傅媲美。

至少,像是火车站那家分店后厨里,哪怕是张磊的手艺,也是比一般街头小馆子里厨师好上一些。

好的关键在于,冯正明店里后厨里厨师的手艺稳定。

是能够把菜做的几乎是每一盘都差不多。

这也是冯正明这么多家分店都能有好生意的诀窍。

可现在,就是这样手艺稳定的厨师难找。

大部分年轻厨师,让他们参加各种比赛和考核的时候,甚至个个都能亮出一手比肩各路大师傅的手艺。

一旦真的在后厨里独当一面,马上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这一点,冯正明把泉城人手调来沪城后。

泉城那边几家分店和汇泉楼招的青年厨师身上已经体现。

过年的时候,几位师兄都跟冯正明认真说了。

年后冯正明没回沪城前,在泉城几家店和汇泉楼后厨里,也是认真给那些青年厨师突击训练了几天。

并且一再跟他们强调一点,那就是先要把基本功都练好,先要能够做到出菜的稳定。

现在,几家店里青年厨师还在经受着磨练。

暂时也不好调到沪城这边来用。

何况真把那些人都调来沪城,也会导致泉城那边几家店,包括汇泉楼出现断档。

江成哲思考片刻给出一个建议。

“主厨你说我们可不可以,再招聘一批青年厨师?这样我们多开一家店,然后把现在的厨师进行一个拆分,用老带新的方式,多经营两家店?”

江成哲的建议冯正明这些天也在想。

他的想法和江成哲类似。

就是用老带新的方式,在店里让青年厨师边干边成长。

毕竟厨师就是一个勤行,手艺必须要多干多练。

像是现在两家店里的厨师,也都是跟着冯正明一步一步练出来。

冯正明想了想:“如果真要再开两家分店,那恐怕我必须要去一家新店带新人,这边的店只能交给你去负责了。”

江成哲赶紧说:“我去新店吧,你留在这边,西餐馆街上这家店可是我们在沪城的牌面。”

冯正明听了笑着问:“你去新店?你能顶得住压力,带着人把鲁菜做好吗?”

江成哲笑了笑:“我其实可以去做粤菜的。”

冯正明摇头:“如果做粤菜,那就不是火车站那家店的模式,我们开新店,是要走火车站那家店的模式,不是要再做一家这边店的这种模式。”

江成哲没有问为什么,他自己心里明白是为什么。

西餐馆街上这家店的模式,并不是那么容易复刻出来。

何况,如果是照着西餐馆街上这家店的模式去做。

就必须要把店里菜价提上去。

也就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的顾客了。

唯有照着火车站那家店的模式,才能一下子开两家,甚至是三家更多的分店,都可以吸引到足够多的顾客。

那种模式可以被称之为“薄利多销”。

完全依靠顾客多保证店的盈利。

所以火车站那种模式的店,才更加需要后厨里厨师的稳定。

不是需要厨师有太多灵光一闪的创意。

就是要让厨师能有扎实基本功,把经典传统菜稳定做好。

江成哲听冯正明分析出这些,他忍不住感叹。

“中餐最难的就是这个稳定啊,现在好多烹饪学校里的学生,都是那种不屑于基础的东西,总觉得凭借自己的一点小聪明,靠着什么创意就能当大厨。”

江成哲眼神里对那些所谓创意满是鄙夷。

“他们连最传统的经典老菜都不能保证出菜的稳定,还在那谈什么创新啊?简直都是扯淡。”

冯正明听江成哲这么说,也是忍不住乐了。

“你好意思说那些更年轻的啊?你要不是遇到我,你自己不也是只想追求创意?”

江成哲被说的满脸通红。

确实是这样,如果不是遇到冯正明,他可能是真的只会一味追求创新。

真的是接触冯正明,看到冯正明把最传统的经典菜,能做出新意,还能不会失去传统经典口味。

江成哲才意识到,自己一味追求创意做法是走上邪路了。

一个厨师不能扎实把经典老菜稳定做出老菜该有的味道。

那还有什么创意和创新的必要呢?

没有扎实基本功,创意和创新不过是无根之萍。

根本只是说故事去糊弄顾客。

冯正明严肃对江成哲说:“你的建议很好,我们确实是可以招一批新人,上次招的是学徒,这次我们招一些青年厨师。

然后先在我们的两家店里进行学习,之后我们找准时机再开两家新店。

用老带新的方式,我到时候也去一家新店里,带一带人员。”

江成哲问:“你不会打算一直在新店里吧?”这句话暴露出江成哲的一点点小心思。

冯正明也是一眼看破。

“哈哈哈,你是担心我在新店里,把新店经营成第二家西餐馆街上这家店,然后把这家店的生意抢走了,你变得尴尬了是吧?”

被冯正明点破,江成哲很直接承认。

“对,你是有那样实力的,我要是跟你同台竞争,我肯定不是对手。”

冯正明继续笑着说:“你不用担心,我准备新店是让老人去的,我去的一家新店,会带着夏蕙和孙海过去。

把他们两个引上路之后,我就回来,把新店交给他们两个负责。

让他们在新店里也学着带一带新人和学徒。”

江成哲听了也是点头:“他们两个确实可以,实际上他们两个的手艺已经算得上出师了,尤其是孙海那个手艺确实太稳了。”

冯正明得意笑了:“那是,我三师兄的徒弟,能不稳吗?”

江成哲:“你少来,孙海分明基本上都是你带着,他跟你的时间应该更多吧?”

被这么一说,冯正明仔细一算,不禁感慨:“不知不觉,孙海和夏蕙他们来了都有三、四年了啊。”

这么一想,冯正明觉得时间过得还真是挺快。

江成哲没有感慨时间,他则是想到了另一件事。

“刚好啊,你不是让你那位小师叔过来沪城,要写一些美食的报道?然后趁机要推出一本沪城餐厅推荐指南吗?

等两家新店开起来,我们可以趁机做一做广告啊,一举把你的品牌打出去。”

江成哲这话把冯正明的思绪拉回来。

“好,这个点子好,在沪城跟我们本省不一样,这边确实是需要多多的曝光,只有把名气打响了,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江成哲点头:“对,这一点和港城差不多,光有手艺不够,有手艺的人太多,必须要懂得如何提升知名度,多多曝光,让人家都知道,才能吸引更多顾客。”

和江成哲商量差不多,冯正明也是着手开始招聘一批新的青年厨师。

这次冯正明他们招聘要求很高,必须要有足够的后厨经验。

而且现场的考核也相当的严格。

如果不是冯正明不想动泉城几家店的人员,他可能还是会从泉城调人。

好在这次冯正明和泉城几位老师傅联络了一下。

泉城几位老师傅还是相当给力。

也是筛选了一批青年厨师,让他们到沪城来试试。

最终确实还是老师傅们推荐人上有眼光。

冯正明和江成哲经过一番筛选,被留下的青年厨师,还真都是泉城老师傅们推荐来的。

这次招聘的人里,还有两个冯正明熟悉的年轻人。

正是退伍不久的侯冬和高永福。

看到他们两个,冯正明相当高兴。

“你们两个来了,那我真的是放心了。”

侯冬和高永福也很高兴,他们能靠自己的手艺被留下来。

还是透过了冯正明和江成哲设计的严格考核。

“终于又能跟着状元你了。”

“对啊,我们真的一直都想着能来投奔冯哥你。”

冯正明对他们两个那种军人作风是非常满意。

“行,你们既然是来了,那就好好在我这边店里跟着干,现进行学习。

三个月之后我会开新店,到时候看你们的表现,再对你们进行重新分配,看你们最后适合留在哪家店里?”

侯冬有些惊讶:“冯哥你又要开分店啊?”

高永福也很惊讶:“这么快?”

冯正明点头:“不算快,沪城这两家店现在生意都有些好的过分,不开分店分流一下,真的是有点忙不过来了。”

高永福感叹:“真不愧是状元啊。”

冯正明则笑了笑:“今年的全国烹饪大赛过后,会有新的状元。”

侯冬认真说:“那你也还是状元,你是我心目中最棒的状元。”

高永福也赞同:“对,你就是最棒的状元。”

冯正明乐了:“行行行,你们别拍马屁,还是好好准备,接下来在店里要进行三个月的集训,一定要给我好好表现,别被我中途开除。”

侯冬和高永福自然是认真答应。

之后,冯正明在沪城两家店里,把新招聘的这批青年厨师分成两拨。

让他们分别在两家店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训。

给他们的集训很简单,就是基本功,还有经典老菜烹饪的细节。

强调的只有一点,必须要能出菜足够稳定。

冯正明和江成哲包括朱旭、孙海、夏蕙、管伟、张磊全都是参与集训。

对新招的青年厨师们进行非常严格的训练。

每道菜要求都相当的严苛。

必须要保证不能出现太大的偏差。

最关键是在口味上,要保证同一道菜无论多少盘都能口味一致。

冯正明沪城店里的这份集训,确实是让这批青年厨师饱受“折磨”。

因为要想保证同一道菜每一盘口味上基本一致。

真的是很考验青年厨师们的基本功。

甚至是要能保证,每个步骤都不出现太大偏差,动作都要尽可能一致。

好在经过冯正明的调教,青年厨师们基本还是能够办到。

头两个月集训过后,第三个月冯正明开始频繁调动这批新人。

这也是要看一看,这批新人究竟适合哪一家店。

最终也是让江成哲进行选择。

让冯正明没想到的是,江成哲居然是要了侯冬和高永福。

江成哲理由也很简单。

“他们两个是所有新人里,最听话,而且是最能够把后厨所有指令都完美执行的人,所以他们留在西餐馆街上这家店最合适。”

在江成哲选好了人,冯正明把剩下的新人留下三个在火车站店里。

把朱旭和张磊替换出来后。

他着手开始筹备沪城的两家新店。

两家新店和火车站那家店是一种模式。

其中一家店朱旭和张磊负责,还有一家店是要交给孙海和夏蕙。

冯正明会亲自去孙海和夏蕙那家店,带一带他们两人。

但新店筹备中,夏蕙却找到冯正明,表示自己不想去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