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明和小师叔黄涛主导,有港城来的两位美食家,蔡先生和唯灵参与评审。
还有沪城的几位老师傅作为专业的指导。
一份沪城餐馆推荐指南终于在国庆节后面世了。
一开始这份推荐指南可能没有多少人在意。
不过很快这份推荐指南出现在沪城各大报刊亭,还出现在了火车站供人自由取看的免费报刊处。
慢慢这份推荐指南迅速在沪城各界被传播开了。
一开始不少人都是出于好奇心,拿起来随便的翻一翻。
结果这一翻就让很多人放不下了。
这份推荐指南上,推荐了沪城的好多家餐馆。
其中有街边的小吃,也有各种街头巷尾,平时会有很多沪城本地人光顾的小餐馆。
还有像是冯正明在沪城三家做中式快餐的分店。
以及一些沪城本地人可能会非常熟悉的酒楼。
在这份推荐指南上,会有包括冯正明、黄涛、蔡先生、唯灵以及几位沪城老师傅的评语。
他们从各个角度对推荐指南上推荐的馆子进行介绍。
几乎把馆子里的一切都介绍的非常详细。
甚至在推荐指南上,还有各个餐馆的一些照片。
当然推荐指南上,除了介绍各个餐馆,最重要的是留下各个餐馆的地址,甚至还标注了被推荐餐馆周边的交通。
在这本推荐指南小册子最后,写着一段冯正明这位全国状元给来沪城人的话。
“欢迎大家来到沪城,我是冯正明,可能不少人都知道,我是第三届全国烹饪技能交流大赛的状元。
之所以和沪城的各位老师傅,还有邀请港城的两位美食家,以及我的师叔,著名美食评论家黄涛一起制作这本推荐指南。
是因为如今来沪城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来沪城上学、工作,还是来沪城旅游。
大家肯定会因为在沪城找不到合适的馆子吃饭而烦恼。
我们的这份推荐指南,是把我们认为沪城物美价廉的餐馆,给大家罗列出来做一个推荐,希望大家能够在沪城上学、工作和旅游同时,也都能吃的饱,吃的好。
如果大家去推荐指南上餐馆吃饭,有什么建议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我们收到大家的反馈,也会对一些餐馆进行监督,让他们保证自己菜品的口味和质量。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好好吃饭,好好生活。”
推荐指南最后这段冯正明的话,让不少人都是有些感动。
尤其是那些外地来沪城上学和工作的人。
他们中有不少人背井离乡,在沪城这座陌生城市,多少都会有一些疏离感。
在平时更是总会觉得沪城很多吃的也完全吃不惯。
可是这份推荐指南出现,让不少人一下子找到适合自己的馆子。
关键冯正明他们推荐的餐馆价格都不贵。
口味上更是囊括了天南海北不同的口味选择。
这么一来,大量在沪城的外地人,都对这本推荐指南视为沪城的美食地图。
而沪城本地人,很快也从推荐指南上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部份。
那就是一些沪城本帮菜老师傅们,推荐的一些本帮菜小馆子。
这些被沪城本帮菜老师傅们推荐的小馆子,往往不是那种很出名的沪城本帮菜酒楼,是一些在小街小巷里的老馆子。
这让很多本就喜欢沪城那种老弄堂调调的人很受用。
当然,也会有一些外地人根据推荐指南,专门找到这些本帮菜小馆子,想要尝尝正宗本帮菜。
推荐指南在沪城刊发了一个多月时间后。
沪城电视台再次找到冯正明和黄涛,想要采访一下他们。
这自然是在冯正明的算计中,知道电视台一定会找自己。
冯正明和黄涛一起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
采访他们的节目,很快在沪城本地电视台播出。
采访中,沪城电视台首先就开诚布公,向冯正明发问。
“冯状元,您是一位鲁菜厨师,为什么会想到来沪城开店而且您还一下子在沪城开了四家店,您真的对自己的手艺一开始就如此自信”
冯正明也是相当直接回应:“哈哈哈,我确实是对自己手艺很自信。”
现场这个回答,在现场就是引起了一片惊呼。
这话是事先没有对过台词的。
所以现场冯正明的话,确实有点出乎大家意料。
冯正明之后才按照事先对好的台词说。
“其实我是觉得,无论是鲁菜还是本帮菜,都属于我们中餐烹饪的一部分,或许在口味上鲁菜和本帮菜会有不小区别。
但是这个和各地人口味有关系,应该说这就是我们古人常说的水土不同。
但从烹饪的技法上来说,国内各地烹饪的技法基本是共通的。
既然在技法上共通,自然鲁菜和本帮菜也是可以共通,和其他的菜系也可以共通。”
冯正明的这番回答在被播出后,获得很多观众的认可。
大家也都觉得,烹饪上全国应该没有太大区别。
之后冯正明又介绍了自己到沪城开店的初衷。
“我来沪城开店,就是想要让更多人可以了解我们鲁菜,不要被刻板印象给影响了,导致大家总是觉得鲁菜就是黏糊糊黑黢黢的。
其实鲁菜有很多技法,也不都是黏糊糊、黑黢黢,更不是所有的鲁菜都一定是很咸。
就像是本帮菜,也并非全都只是齁甜,有很多可以变通的菜品。”
介绍完自己的店,冯正明才紧接着介绍自己和小师叔黄涛,找到沪城本帮菜老师傅们,还邀请了港城两位美食家一起做沪城餐馆推荐指南。
“做那个小册子,我们就是希望来到沪城的人,都可以在沪城吃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沪城学习、工作和旅行的时候,也能收获一份可口的美食。”
这一番电视台的采访,可以说是再次拔高了冯正明和黄涛在沪城的声望。
同样他们那本推荐指南,也是逐渐成为了很多人在沪城找餐馆必看的。
而就在推荐指南的知名度提升不久。
冯正明和黄涛一起邀请蔡先生、唯灵,和沪城的几位老师傅,专程在电视台和报社的见证下,给推荐指南上被推荐的餐馆,挂上了他们专门定制的牌子。
在沪城的电视和报纸跟踪报道下。
当一家一家上了推荐指南的餐馆,被冯正明亲自上门挂牌。
这些餐馆的老板们全都是激动不已。
因为其中不少馆子,都是一些街边的小馆子。
甚至还有家中在老弄堂家属区里的馆子。
这些小馆子平时都是做做附近一些本地人,或者是租住在附近外地人的生意。
因为经营这样的小馆子通常不可能聘请什么员工。
所以大部分的馆子里都是老板自家人干。
他们辛辛苦苦每天忙碌,自然也没有什么时间去关注什么餐馆推荐指南。
可能其中一部分人看了电视上的报道,才知道有这样一本小册子,在推荐沪城的一些餐馆。
只是他们中大部分都没有想到,冯正明会到他们的馆子来给他们挂牌。
收到了这份挂牌,让这些小馆子老板都不可思议。
冯正明也微笑对这些小馆子老板表示。
“这块牌子可不只是对你们手艺的肯定,更多是对你们的督促,如果你们的手艺不好了,让食客投诉说你们偷工减料,明年可能我就要来揭牌了。”
听到冯正明说,如果馆子经营的不好,菜做的不好了,他还会来揭牌。
让在场跟踪拍摄的电视和报纸的记者们都惊讶不已。
同样,本帮菜的几位老师傅,蔡先生和唯灵对这样的做法也都是笑了起来。
这个做法是冯正明和大家商量后决定的。
就是要用这块牌子和推荐指南给大家一些压力。
如果小馆子不能坚守自己的美味,就一定会失去这份挂牌,也会失去他们现在获得的推荐。
小餐馆老板们,大部分都表示会好好坚守住自己手艺。
毕竟对这些小馆子的老板来说。
他们多数本来就是做附近街坊生意的。
平时手艺要是做的不好,街坊们自然是不会一直吃。
所以对他们来说,坚守住自己的手艺,不算是什么很难的事情。
在这一番的挂牌结束后,冯正明最后也发出号召。
“沪城作为我们对外的一个窗口,既然是要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我相信应该要有更多的吸收和包容,各方面都需要长足的进步。
我也想美食也会获得提升,成为可以和海外知名美食之都齐名的美食城市。
希望各位在沪城做餐饮的同行,无论是厨师还是老板们,都能好好把自家的手艺做好。
也许明年,我们会去你的店里,也许明年你就能上推荐指南。
成为我们推荐的,来到沪城必须要吃一顿的餐馆。”
冯正明对着电视台镜头,当着报社记者的面说出这番话。
自然是第二天就见了报,而且被沪城电视台当做新闻报道了。
很快,这件事在沪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推荐指南也迅速被抢购一空,让黄涛需要联系加印。
而随着新闻和报纸的各种报道,消息也逐渐扩散出去。
不只是沪城,周边省份也都开始关注。
再到后来,随着推荐指南开始出现在全国其他地方。
冯正明这份沪城餐馆推荐指南,迅速在全国各地铺开了。
同一时间,齐鲁的餐馆推荐指南,也很快获得了关注。
沪城这本推荐指南没有打响名声之前。
齐鲁的餐馆推荐指南还只是在省内进行传播。
可自从沪城的这本在全国打响名声。
齐鲁推荐指南也迅速获得关注,并且从齐鲁开始往外传播开。
等到这两本冯正明做的餐馆推荐指南引起足够大轰动。
摆放在了全国知名老师傅,和一些全国烹饪大赛评委,甚至是摆在了京里一些负责全国餐饮和厨师管理工作人的桌上。
大家才终于都意识到,冯正明这个全国状元干了一件什么样的大事。
两本小册子,引动了全国对厨艺和美食的讨论。
不少人拿着两本小册子,专门去齐鲁各地和沪城吃了小册子上推荐餐馆。
用那些专门去吃人品尝后的反馈来看。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小册子上推荐的餐馆味道真的很好。
或许并不是每家被推荐餐馆都附和所有人的口味。
但是如果仔细阅读小册子上对餐馆介绍。
会很容易发现,各家餐馆的情况,几乎是和介绍上一模一样。
这里所谓的一模一样,不只是说餐馆内外的装修。
更多是指对餐馆里各种菜品的评价。
比如沪城一些本帮菜小馆子,推荐指南上会详细写着,这一家是本帮菜为主,并且还有冯正明、黄涛、蔡先生、唯灵和几位沪城老师傅的点评。
有主观点评,也有专业点评。
但只要去吃过,会发现点评是真的很全面,能对的上每个人的不同体验。
这么一对上了,让很多人非常信服冯正明这份小册子推荐。
这么一来,也很自然推动小册子传播度更广了。
在小册子彻底在全国传播开同时。
冯正明却把沪城几家店安排妥当,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南下赶往杭城。
他们一家三口是去参加第四届全国烹饪技能大赛。
当然这一次冯正明不再是参赛选手,他成为了比赛上的重要评委。
这一届因为允许个人报名参赛,导致个人赛的报名人数太多,所以在全国分别设立的三个个人赛的赛区进行选拔赛。
三个个人赛的分赛区分别是:石城、杭城、武城三个城市。
三个城市都专门邀请冯正明过去的。
其中杭城的邀请力度最大,甚至连省里的领导都专门到沪城找冯正明。
本来冯正明还想去北方冀省的省会石城当评委。
毕竟都是在北方,石城那边肯定大部分厨师也都会以鲁菜为主。
但是杭城的邀请力度实在太大,连他和妻子孩子的酒店都给联系预订了。
最终冯正明实在是不好意思推掉杭城的这份热情相邀。
只好是答应了杭城,和妻子一起带着女儿南下杭城。
在冯正明他们刚下飞机,就受到了杭城方面热烈迎接。
场面让冯正明和妻子还有一岁多女儿都吓了一跳。
好在小丫头现在什么也不懂,而且因为在沪城经常被妈妈带着去爸爸店里,倒也是一点都不认生。
看到杭城欢迎的场面,小丫头还觉得挺有趣,在爸爸怀里手舞足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