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未名 作品

第745章 《引灵法印》

第745章《引灵法印》

很快,杨向恒就带着两人将万家的功法给杨正山搬来了。

杨正山直接将这些功法带回来灵泉山坪。

“家主!”

山坪上别院中,青霞正在收拾书房,见到杨正山出现,微微福身。

“嗯。”

杨正山随意应了一声,就坐在了书案前,将一本本功法取出来翻阅起来。

同时,他还漫不经心的问道:“你的引气法修炼的如何了?”

“弟子昨日刚刚完成引气入体!”青霞语气轻快的说道。

“哦!”杨正山抬起头来,“那看来用不了多久就能进入地煞期了!”

引起入体只是修炼引气法的第一步,真正算是进入地煞期,还需要将真气全部转化成属性真气。

而如今灵源之地已经涌现出不少地煞期武者,实力最强的自然是周天赐丶安雨行丶梁胜泽和曲长空这几位老一辈的先天武者。

次之的则是杨明诚丶杨明浩丶杨明武丶丁秋丶宋大山等人,他们的功力要浅薄很多,转化真气,凝聚真元的速度远不如周天赐等人,不过五年多的时间,还是让他们接连迈入了地煞期的门槛,凝聚出真元来。

不过如果论实力的话,除了杨正山和郁青衣,灵源之地内最强的武者并不是周天赐和安雨行等人,而是丁秋。

因为丁秋领悟了刀意。

丁秋的刀一旦出鞘,便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咽喉,呼吸都变得困难。瞬间心生恐惧,手脚发软。

别说其他人,杨正山面对丁秋时,都感觉有些头皮发麻。

“呵呵,都是师尊教导有方!”青霞笑道。

以前青霞和红云都是以婢女的身份服侍在郁青衣左右,但是后来两人先后突破先天,郁青衣就强行让她们称呼自己为师尊,也算是确定了师徒之名。

“嗯,继续努力!”杨正山笑着勉励了一句,随即便开始翻阅手中的功法。

万家的底蕴比杨家还要深厚,杂七杂八的功法多达上千种,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先天以下的功法,只有百馀册先天功法。

杨正山先翻阅那些引气法,一本本翻阅后,就随意的丢在了旁边。

这些引气法都是些普通的货色,甚至大部分杨正山之前都有收集,灵源之地的藏功阁中都有存放。

就算是有些灵源之地没有的,也没有什麽特别之处。

至于其他的功法,也是大差不差,都是一些普通货色,没有一本是值得仔细研究的。

直到杨正山看到了一本《引灵法印》。

“这是什麽?”

这也是一卷用雪蚕丝帛记录的功法,表面上看与从幻月宗秘法阁和孙家传法灵殿中买来的功法没有什麽区别。

但是这个名字似乎不是寻常的武道功法。

杨正山打开绢帛看了起来,越看他的双眸越亮。

“原来是这样!”

杨正山当真是惊喜交加,忍不住感叹了一句,“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引灵法印》并不是武道功法,而是一本符纹秘法,而且还是最基础的符纹秘法。

其中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在丹药上刻印符纹,如何将符纹封印在丹药上。

“怪不得这里的炼丹师都要用丹炉,原来丹炉也是关键,上面有封印法阵,

可以将符纹封印在丹药上!”

“难怪无法将符纹刻印在器物上,符纹必须用单纯的灵气勾勒才行,用真气勾勒根本无法运转符纹!”

杨正山通读《引灵法印》之后,心中顿生各种恍然大悟。

这是一本讲述符纹秘法基础运用的书籍,其中主要内容是针对炼丹的,但也涉及到很多关于符纹秘法的常识。

以前杨正山很多想不通地方或秘法阁研究不通的地方,现在一看这本书瞬间就明白了。

其实绊住秘法阁的门槛并不高,只是一些很简单的常识,可是有时候这些简单的常识却让人难以逾越。

不过现在有了这本《引灵法印》,那挡在秘法阁前的门槛也就被搬开了,灵源之地将彻底迈入符纹秘法的大门。

或许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灵源之地的符纹水平依然会处于一个很低级的水平,但是只要符纹秘法的大门敞开了,那灵源之地就能将符纹秘法运用到各种事物上面。

杨正山将《引灵法印》仔仔细细的翻阅了一遍,最终目光落在了末页之上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大字,玄清宗!

“原来是从玄清宗内流传出来的,怪不得写的如此的详细!”

一般的散修炼丹师估计无法编写如此详细的入门攻略,也就三大宗有这样的底蕴和经验。

想来这东西应该是刚刚学习符纹秘法的炼丹学徒编写的,不然也不会写的如此细致,如此详细。

不过这倒是正好适合秘法阁的众人想到秘法阁,杨正山立即带着《引灵法印》下山去了宗族大殿。

今天杨承泽丶梁谨言丶曲少宫和王明哲正好都在秘法阁,当杨正山拿出《引灵法印》,四人轮流翻阅之后,顿时想起了一阵惊喜的欢呼声。

“太好了,终于知道我们为什麽不能将符纹刻印在器物上了!”

“原来是这样,哎呀,尝试了这麽多次,居然没想过引用灵石内的灵气勾勒符纹!”

“还要封印法阵,炼丹需要的话,那是不是炼器也需要?”

“有了这本书,我就可以炼制灵丹了!”

王明哲喜不自胜的说道。

“走走,我们师徒两个炼丹去!”杨正山也是很高兴,拉着王明哲就要去炼制灵丹。

“师父,我们没有丹炉!”王明哲道。

“呢!”

杨正山有些高兴过头了,都忘记这一茬了。

“那先去打造个丹炉!”

“丹炉怎麽打造?”

师徒两人大眼瞪小眼,陷入了懵逼之中。

好吧,这是过了一个门槛,还有一个门槛啊。

《引灵法印》上只说炼制灵丹需要丹炉上的封印法阵,但是却没有说如何打造丹炉,如何在丹炉上刻印封印法阵。

“丹炉应该买得到吧!”王明哲看向杨正山,

杨正山扯了扯胡须,他还真没有见过卖丹炉的,不过灵秀之海也是有散修炼丹师的,既然散修炼丹师拥有丹炉,那说明丹炉是可以买到的。

“我去问问!”

说罢,杨正山身形一闪就离开了灵源之地,回到了灵溪山。

想要买丹炉,自然要找炼器师,杨正山熟悉的炼器师只有一个,那便是邱金于是杨正山风风火火来到了灵炎铸坊。

“邱老弟,你能铸造丹炉吗?”杨正山一进门,就直奔主题问道。

“丹炉!”邱金一愣,随即摇摇头,“做不了,你想要那东西必须去郡城的炼器坊买。”

“铸造丹炉很难?”杨正山异的问道。

邱金点点头铺,“丹炉涉及到法阵,不是我等小炼器铺子能做的!”

杨正山也不耽搁时间,直接带着李昌去了上古郡城。

这炼器坊是玄清宗的产业,在郡城的武修坊市中是数一数二的店铺,买丹炉的过程很顺利,杨正山以五百灵石一尊丹炉的价格,买下了两尊丹炉。

过程很顺利,但是这价格却是让杨正山感到肉疼不已。

五百灵石啊!

总计一千灵石,这可是一千颗灵石,几乎是杨正山这五年积赞的所有灵石。

不过杨正山现在正处于炼制灵丹的兴头上,一时间也顾不上心疼,急匆匆的返回灵溪山,回到灵源之地。

灵源之地,炼丹坊。

一间装饰朴实无华的房屋中,杨正山和王明哲师徒两人正围着一尊丹炉研究着。

这尊丹炉个头不大,堪堪齐腰高。炉身由质地粗糙的青铜打造,色泽暗沉,

毫无华丽之感。炉壁之上,刻满密密麻麻的符纹,线条粗细不一丶歪扭杂乱,似是匆忙间镌刻而成。

炉盖中央开着个小孔,周围环绕的符纹稍显工整,却也难掩整体的粗陋。

虽只是个普通新炉,可这些符纹,却为它添了几分神秘气息。

可以看得出来,这尊丹炉并不是什麽高档货色,可是就这麽一尊丹炉居然价值五百灵石,也难怪散修之中,炼丹师的数量少之又少。

估计对于那些武道家族,这样一尊丹炉都可以当传家之宝了。

“师父,要不要试试?”王明哲双目放光的说道。

“不着急,咱们先仔细研究研究!”杨正山安耐住想要上手的冲动,拿出一本小册子来,仔细研读起来。

炼器坊还是很人性化的,买丹炉还附赠一本使用说明书。

这尊丹炉分为三部分,第一为外炉,其上刻画着真火法阵,为丹炉提供炼丹的货源,真火法阵运转,需要消耗灵石。

第二部分为内炉,也就是炼制丹药的地方,其上刻画着符纹增幅法阵,炼丹师炼丹时,并不需要将符纹直接印刻在每一枚丹药上,只需要勾勒符纹打在内炉炉壁上即可,炉内自会形成符纹,刻印在每一枚丹药上。

第三部分则是炉盖,炉盖上带着封印法阵,也就是为灵丹附加封印符纹的阵法,只有附加的封印符纹,灵丹上的符纹才不会消散。

杨正山仔细研究了一番,觉得这玩意就是一个吃灵石的巨兽。

外炉的真火法阵需要消耗灵石,内炉的增幅法阵也需要消耗灵石,炉盖上的封印法阵同样需要灵石。

炼制一炉丹药,最少也要五颗灵石才行,

杨正山授着胡须想了想,最低级的灵丹也就两三枚灵石而已,如果减去药材的成本的话,那这一炉丹药成丹最少要在二十颗以上。

“先试试?”

杨正山看向王明哲,王明哲连连点头,显然早就迫不及待了。

“那你先去准备冰属性附灵丹的药材吧!”

他们手中并没有灵丹的丹方,不过这不要紧,他也浸淫炼丹术数十年,自然了解各种药材的药性和炼丹的重点。

虽然以前他炼制的都是凡丹,不是灵丹,但正所谓方变不离其宗,灵丹也好,凡丹也罢,都要遵循丹方最基础的药理。

冰属性附灵丹无疑是杨正山最熟悉的丹药,第一次试验,自然要从这最熟悉的丹药下手。

王明哲去取药材,杨正山则继续研究丹炉和符纹。

他先是打开丹炉上的法阵练习了一番,将三个法阵的运用熟练之后,又拿出秘法阁编制的符纹总纲,从中找到与丹药有关的符纹,一一研究起来。

所谓的符纹总纲,就是目前秘法阁将已知的符纹编写成册,其中记录了这些符纹的用处和功效,虽然大部分都是他们的猜测,没有得到过验证,但因为他们参详的符纹比较多,所以其中很多内容还是值得信赖的。

王明哲很快就将药材拿来了,师徒两人又一起琢磨该用那些灵纹。

“咱们先用一道符纹试试,就用这道药性增幅符纹。”

“你来控制真火法阵!”

说干就干,师徒两人琢磨了一番,就开始炼制起来。

王明哲控制真火法阵,杨正山开始按照以前的经验往内炉中添加药材。

他以前的经验就是搓药丸了的经验,不过用丹炉炼丹显然跟搓药丸子是不一样。

第一次试验。

杨正山还没有把药材全部放入丹炉中,丹炉内冒出一股黑烟来。

看着冉再升起的黑烟,闻着那股子烧焦的味道,杨正山嘴角微微抽动。

“这火似乎有点厉害,可能需要多加点水!”

“是不是应该把火调的小一点?”

“嗯,再试一次!”

第二次试验。

这次没有冒黑烟了,杨正山很顺利的将所有的药材丢进了丹炉内,可是杨正山刚把炉盖盖上没多久,就听到碎的一声,炉盖被掀飞了取出,紧接着热腾腾的雾气从丹炉内升腾出来。

杨正山脸色一黑,“这是水加多了?”

第三次,第四次——

很快一天就过去了,师徒两人终于琢磨出点味道来。

喵的,这玩意不能加水。

不对,准确的说是不能加太多的水。

炼丹的过程是炼,不是煎煮。

经验主义害死人,以前两人炼丹都是煎煮,然后搓药丸了,可用丹炉炼丹并不需要煎煮,用的是火炼之法。

还有,两人以前用的都是砂锅,砂锅才多大,丹炉又有多大。

这添加的药材自然按照以前的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