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小秦王 作品
第260章 朱棡感叹人生无知己,李善长以史为鉴提醒朱标警惕“玄武门之变
就在此时眼疾手快的谢钰儿,赶忙使出浑身解数来力挽狂澜,试图挽回这即将失控的局面。
只见她清了清嗓子,柔声说道:“其实对于那些已然成婚的女子而言,咱们大明对她们所赋予的社会地位,相较之下还是不低的。
毕竟这些女子已经踏入了婚姻这座神圣的殿堂,成为一个个温馨小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在如今的大明,已婚女子跟随自家夫君前往任地就职,或参与各类社交活动,那可都算得上是稀松平常之事。
另外她们在这样的场合之中,甚至根本无需过于顾忌与外头男子相见时的种种繁文缛节,可以说是相当自由洒脱!
不会像妙云妹妹所想的那般,有着诸多难以逾越的禁忌。”
徐妙云闻听此言,双眼登时闪过一丝明亮的光芒。
由于自幼生长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当中,她的骨子里早就深深烙印下了,一抹恰似江湖儿女般的豪爽与不羁。
在此之前徐妙云心中一直暗自担忧着,一旦嫁入晋王府后自己恐怕便只能终日被束缚在后宅那区区一亩三分地之间,再难有机会去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
然而此时此刻,经过谢钰儿如此这般耐心细致的开导劝解。
徐妙云那颗悬着的心,总算能够完完全全地落回肚子里去了。
眼看着这两个人大有要彻夜长谈下去的势头,朱棡心中暗叫不好。
他急忙出言劝阻道:“虽说如今应天府已取消了夜间禁止出行的禁令,然而徐小姐若是归家太迟,终归还是不太妥当!”
顿了一顿,朱棡接着说道:“正所谓姐妹情谊深厚无比,又岂会在意相聚时光的短暂?
倒不如待到日后大婚之期结束之后,再寻个闲暇时日,好生畅谈一番也不迟嘛。”
说罢朱棡眼神恳切地看向谢钰儿和徐妙云,希望她们能够听从自己的建议。
毕竟此时此刻时间已晚,让一个女子深夜在外逗留,确实多有不便之处。
谢钰儿点头说道:“夫君这番话既考虑到了实际情况,又兼顾了人情世故,可以说是十分妥帖周到了。
那妙云妹妹就早点回去,以免引起家人的担忧。”
徐妙云微微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后,也认为谢钰儿所说的话颇有道理。
她缓缓站起身来,动作优雅而端庄。
随后徐妙云朝着朱棡微微欠身行礼,表示自己想要辞别离去。
谢钰儿见状连忙快步上前,亲自将徐妙云送到门口。
两人并肩而立,宛如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姐妹一般。
她们彼此交换了一个温暖的眼神,接着又闲聊了几句家常话,言语间充满了关怀与问候。
朱棡则静静伫立在一旁,目光始终落在徐妙云和谢钰儿的身上。
他眼中流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羡慕之情,仿佛在渴望能够拥有,像她们那样深厚的情谊。
眼看着徐妙云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视线之中,朱棡不禁轻轻叹息一声。
他转过身来面对谢钰儿,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忧伤之色。
紧接着朱棡轻声说道:“你们姐妹二人之间的情感,着实令人心生向往啊!
有时为夫常常暗自期许,若是自己也能拥有如此一位知冷知热、无话不谈的亲兄弟,那该有多好啊!”
谢钰儿微微一笑,伸出柔荑轻轻握住朱棡的大手。
她柔声宽慰道:“夫君何必如此感伤呢?
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如今您已有妾身相伴左右,妾身愿倾尽所有,成为您最贴心的伴侣和挚友。
难道这还不足以令您感到满足吗?”
朱棡听闻此言,心头猛地涌起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方才萦绕心头的愁绪。
他深情凝视着眼前这位温柔贤淑的女子,眼眶渐渐湿润起来。
紧接着朱棡用力地将谢钰儿紧紧拥入怀中,感受着她的体温和气息。
仿佛要把这份珍贵的情感,永远铭刻在自己心底的深处。
身为历史长河中稳居太子之位的人,朱标至今仍困惑不解。
为何朱元璋对待三弟朱棡的态度,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回想起往昔岁月,朱标始终铭记着父亲的教诲:兄弟之间应当恭敬友爱、亲密无间,并誓言永不分离。
然而如今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让他感到无比迷茫和痛心。
朱标深知作为兄长,他有责任维护家族的和睦与团结。
因此当他察觉到朱元璋暗自调动东宫力量去牵制三弟时,内心充满了矛盾和不安。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我们曾经共同秉持的理念,更可能引发皇室内部的纷争与动荡。
父皇,您一直以来都教育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手足之情,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
可是现在,您这样做难道不觉得自相矛盾吗?“
朱标喃喃自语着,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他不禁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朱元璋态度的改变?
是因为权力的欲望蒙蔽了双眼,还是出于其他更为复杂的考虑?
“无论如何本宫都决心寻找答案,努力化解这场潜在的危机,守护好这个来之不易的家庭和谐。
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稳定才是发展的基石。
对于一个皇族而言,亲情更是无可替代的财富。”
端坐在距离并不遥远之处的李善长,一边轻轻抚摸着下巴处那几缕短短的胡须,一边缓声开口说道:“前些日子微臣翻阅史书之际,偶然间注意到有关唐朝时期的历史当中,存在这样的一则记载。”
他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越王李泰由于亲自编纂《括地志》这部书籍,因此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与褒奖。
此后李泰的权势亦随之逐步扩张,其影响力日益增强。
甚至开始对太子李承乾所拥有的地位,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李承乾目睹此种情形之后,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
想当年不正是弟弟斩杀兄长,进而取而代之成为嫡长子,并最终登上皇位君临天下的吗?
此时此刻李承乾难以避免地将自身处境与之相对应,仿佛在这一瞬间找到了共鸣。
这样的念头一经产生,便如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开来,再也无法被轻易抑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