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小秦王 作品

第209章 卫所制从创建伊始,就已经是漏洞百出了

听到朱棡将自己引以为傲的“卫所制”,给批判得一无是处。

朱元璋强压心中怒火,“你该不会以为咱的卫所兵是平时种田,打仗时拉去做炮灰的"农奴兵"。

这种说法就是对卫所制完全不了解,我大明的卫所兵制和元代的军户制不同。

卫所军户分为屯军和战兵两种,两者的比例为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

顾名思义屯军负责耕种,朝廷拨给卫所的农田。

收获上交卫所,用作卫所日常开销和士兵军官的军饷。

战兵每月均可从卫所领取月粮,有战事时则从朝廷领取行粮,来维持生计和作战时所需。”

坐在一旁的朱标,眼看着好不容易缓和的家庭关系,又有濒临“破碎”的趋势。

他连忙开口劝道:“有句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三弟能在太原将草原人打得闻风丧胆,至少说明他在军事方面,拥有着比较卓越的才能和天赋。

父皇不妨听听三弟的建议,倘若确实没有可取之处,再动怒施以惩戒也不迟!”

朱棡心里非常清楚,眼下余怒未消的老爹,其实只是想要个相对比较体面的台阶。

“儿臣知道卫所制的确可以,极大缓解财政压力。

大多数卫所,都能实现自给自足。

这个制度相较于募兵制要省钱得多,作为常备军的战兵在对北元的一系列战争,以及将来对西南的战争中,都能发挥出相当优秀的战斗力。”

朱元璋闻言面色总算缓和了一些,“算你还有些见识,这些制度上的东西,都是咱和李善长、徐达等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虽说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总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

朱棡笑着说道:“老爹所言极是,可正如之前儿臣所说。

防止逃兵的措施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朱元璋的面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你是说那些骄兵悍将仗着自己手中的权势,肆意欺压底层士卒?”

朱棡点头说道:“与世代居住于此的卫所军官相比,从各地而来的士兵地位显然处于劣势。

虽然这有利于军官战时的指挥,但面对世袭军官家族的盘剥时,来自各地的士兵难以形成有效自卫。

除非引起重大事件让朝廷干预,否则他们无法对现有情况产生任何改变。

洪武三年,泉州惠安县民陈同率众起事,曾击败泉州卫军。

这场战斗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于,军官们对于卫所士兵的盘剥。”

在乡土情怀浓厚的古代,想要让这些士兵心系大明。

只管在他乡抛头颅洒热血,这在当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此外对卫所士兵来说,更难受的还不是他们每年为了报道跋山涉水,而是路途所有花费都需要自己承担。

当然理论上大明卫拨发的军饷,只要不随意挥霍自掏旅费还是没问题的。

只是卫所士兵们的军饷,真的没有出问题吗?

实际上从明初开始,就有很多卫所在军饷发放方面,已经出现了问题。

首先从占大明军队多数的屯兵来说,尽管朝廷为卫所划拨了大片土地,但各地的农田本就质量不一。

更糟心的是,种地属于靠天吃饭的活,自然也有丰年和灾年。

然而屯兵要缴纳的粮食,却是一个固定的定额。

因而对那些分到贫瘠土地,又经常遇到灾年的地方。

要上缴的粮食远高于耕种所得,也就不奇怪了。

就算侥幸分到一片肥沃的田地,卫所的军户也不见得就能高枕无忧。

再加上大明卫所的屯田,并非像汉朝边境的那些屯堡一样围绕屯堡开拓,而是散落在卫所附近。

正如前面所说,明朝卫所军官基本都是世袭的军职。

这导致朝廷对各地封闭的卫所,掌握的田地情况一直都比较模糊。

管理上的空隙让军官到朝廷官员,太监到乡绅,对卫所田地都有上下其手的机会。

屯军逃亡,屯田侵占。

从财政收入方面,就已经沉重打击了卫所制的根本

到弘治年间,用来吸引让商人向边关运送粮草的“开中制”,也被弘治皇帝废除。

导致北边卫所的运营,变得更为困难。

财政来源出了问题,战兵们自然也没法过得安生。

毕竟从明朝开国之初,中央就没有对卫所建立有效的监管。

封闭的卫所管理,就更是放任自由。

战兵能不能按时领到军饷,很大程度上要看军官的良心。

对于那些靠近边关的地区来说,还能通过敌人首级领取赏钱补贴家用。

这种扭曲的以战养战,让不少边境卫所时常自己充当冲突的制造者。

也让北边地区的卫所,形成了普遍贪功冒进的习惯。

话又说回来,诺大个明朝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战可打。

那些无仗可打的卫所,就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考虑到卫所战兵的分散情况,军户一旦全家跑路。

卫所想要追回来,基本就不可能了。

当然这些情况,朱棡也不能一股脑的全告诉朱元璋,毕竟他得考虑自己老爹的承受能力。

虽然朱棡只是将其中一部分卫所制的实际情况告知老朱,但依然让这位大明开国皇帝忍不住义愤填膺。

“想不到卫所制从创建伊始,就已经是漏洞百出了。

是咱小瞧了那些世家大族,他们与骄兵悍将相勾结,都把手伸到军队里面来了。

想必老三你这次亲赴泉州,除了筹集粮草和练兵之外,恐怕心里还有改革军制的想法吧?”

其实从朱棡说出打算筹建洪武军事学院时,朱元璋就意识到自己的三儿子要对军队动手。

否则他也不会提出,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可这种牵一发动全身的军国大事,朱元璋还是要问清楚的,至少他得知道该如何配合朱棡才行。

朱棡见老爹的眼中并没有责怪的神情,于是索性便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

“卫所制确实在相对廉价的条件下,帮大明养活了一批可用之兵。

眼下乌斯藏的战局如火如荼,明年还要出兵讨伐北元。

这种情况下,不适合做比较大的军制改革。

儿臣的想法是,对一些土地贫瘠或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采用募兵制。

尤其是民变比较频繁的府县,通过抽调精壮参军可以减少出现暴乱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