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成溪 作品

第220章 打包授权有毒

哈飞厂经过一番评估后,觉得在运11的机身上,直接换装e2-1000涡桨发动机,实在是有点大材小用,浪费动力。

经过他们评估,完全可以在运11的基础上,基于e2-1000涡桨发动机这款动力设备,重新开发出来一款运输机。

经过他们的初步评估,完全可以用e2-1000涡桨发动机,开发出来一款最大载客25人,或者说最大有效载荷2.5吨的运输机出来。

在确定了这一点后,哈飞厂就开始向三机部打报告,要求立项运11的改进型。

是的,在这个时候,哈飞并没有直接申请新的型号,而是以运11改进型的名义向三机部提出的申请。

在申请的时候,哈飞厂将这个改进型号命名为运11-t,意思就是说这是一个基于运11机型改进而来的测试型号。

他们的这点操作虽然看起来有点取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样才是正常操作。

要是真的直接就以运12的名义,向三机部申请开发新的型号,中间的手续可不是一般的复杂。

真要比起来,他们的操作完全是小儿科了,君不见图22和图22m完全都是两款不同的轰炸机了,还在共用图22这个番号。

和他们相比,运11和运11-t,起码在气动上面还是一个体系,只不过打算更换发动机、重新设计机型、更换更大的机身等小改进而已。

还别说,他们的申请报告交上去后,三机部高层并没有表示明确反对,只是说要等e2-1000涡桨发动机定型后,再作考虑。

有领导私下暗示,希望要求他们先做好前期设计方案,等到发动机定型后再把方案提交上来,到时方案能够获得批准的可能性很大。

哈飞这边的报告交上去不久,因为他们计划当中要用到的e2-1000属于香江公司的产品,在理论上还是属于华航技的管辖范围。

所以很快尹裕光便得知,哈飞打算使用卓越动力的引擎开发新飞机的消息。

作为华航技的主管领导,他在第一时间就给张红旗打去电话,打算把e2-1000涡桨发动机引擎的采购价格给预先确定下来。

在电话打通联系上张红旗后,尹裕光先是问了一下张红旗的近况,然后才说到e2-1000上面。

“红旗,没想到你小子的这个发动机还真搞成了。

最近部里已经在评估是否用你的这款发动机开发新飞机,咱们国内的情况你是知道的,采购是可能采购一部分试用,最终还是要立足自身掌控技术的。

所以你给我一个准话,这款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打不打算转让?”

尹裕光与张红旗的关系非常不错,所以他在问的时候也是直来直去,没有半点弯子。

尹裕光说的,完全就是真实的情况,当年国家买斯贝mk202的时候,也是在英国方面同意转移斯贝mk202发动机生产技术后,才达成的协议。

更别说张红旗开办的公司只是挂的香江公司的牌子,三机部内部都清楚其中的实际情况。

之所以会有今天的一问,完全是因为张红旗当初是与三机部签订的代工协议,中间以合同的形式约定了产权保护的问题。

要不然单凭内地代工这一点,三机部的下属工厂就可以自行生产e2-1000涡桨发动机。

尹裕光的问题让张红旗思考了很久,虽说他知道国内的采购风格,但是真当这种风格用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还是感觉不好受。

要是真的把生产许可证转让出去,自己的发动机公司就可以洗洗睡了。

张红旗从后世来的,他可是非常清楚华夏人是如何将大多数工业产品做成白菜价的。

“尹叔,和您我就不说虚的。研制涡桨发动机的风险可不小,我就全靠这款发动机的后续收益回本赚钱。

我现在拉着胡克博士一起搞这个项目,别人出了技术,当然也指望着从这个项目里面赚钱。

三机部这边想让我们转让生产许可也不是不行,价格我也可以和胡克博士商量,整便宜点。

但是我们只能根据国内需求,按台给出生产许可。

至于所有销往国外的飞机和发动机,我们希望按照另外的价格来执行。”

张红旗的这个要求虽说很合理,但是在这个时期却有点行不通。尹裕光当时就表示:

“红旗,咱们国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你说的这种模式不太可行。

像是e2-1000涡桨发动机,我们肯定是要用在军用运输机上面的。如果你这边要按照国内需求,按台进行生产许可授权,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把军用飞机的生产情况向香江公司进行申报。

这种操作模式上面根本不会允许,所以只能以打包的方式进行购买!”

面对尹裕光给出的唯一选择,张红旗在电话中沉默了一会儿后,才回话道:

“国内的这种考虑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必须得说服胡克博士同意以打包的方式进行授权才行。

胡克博士在香江卓越动力公司持股比例是35%,他对于不合理的交易有否决权。

同时我这边必须强调的是,即便是对国内进行打包授权,国内的生产厂也没有该型发动机的出口权。

如果国内要将使用该型发动机的飞机进行出口,也应该按照发动机的装配数量和备件配套数量进行补交额外的授权费用。

只有同意这样的条件,我才有信心说服胡克博士同意打包授权。

要不然我的卓越动力公司很可能因为这个事情停摆,甚至胡克博士可能停止参与后续发动机的开发。”

张红旗知道,自己这个时候有点狐假虎威,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卓越动力公司今后要想发展下去,就必须得守住这样的条件作为底线。

并且更重要的是,今后在开发更先进的发动机的时候,必须得有自己的生产厂才行,不然在谈判的时候太过被动。

要是以后的所有产品全部按照今天这样的打包授权走,在国内市场不能赚取到足够利润的情况下,在国外市场又面临老牌动力厂商的打压。

没有了足够的利润空间,卓越动力想进行产品的迭代开发,那就必须得靠自己不断的输血,从长远来看,这个明显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