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不出兵,唐军如何找茬消灭他们呢?
你要知道,李贤这样冒险排兵布阵,为的就是能够尽量吸引吐蕃的兵力。
减轻河州等地的防御压力,同时也可以出其不意的打一场偷袭战。
以唐军目前的兵力,李贤还是很有信心的。
当然了,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在兵力充足,位置也更优越的情况下,相比旷野和城市,当然还是夺取城市要更加划算。
如果不是突然出现了情况,李贤当然也想快速进军到肃州城下,直接和吐蕃大军决战。
可惜啊。
只要是你处在战场上,你就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你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力量避免。
敌军不是傻瓜,他们不可能对自己的地盘毫不关心,即便是一开始会被鄯州的战况蒙蔽,但是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派人调查李贤和他的大军的去向。
这么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想要彻底掩人耳目,除非直接隐身才行。
所以,李贤很清楚,这一仗是必须要打了!
与其被吐蕃军团追上,拦腰截断,还不如我们就自己截自己,让你们看看我们的厉害!
…………
而另一边,河州城外,孤岭堡。
一直按兵不动的吐蕃主帅赞婆,突然把纳洛叫到了身前,用充满了期待的眼神注视着他。
“赞婆,你是不是想让我去攻打河州城?”
纳洛也不是糊涂人,人都已经到这里了,赞婆呢,他也熟悉的很,为什么一开始他并不想直接投奔赞婆呢?
那就是因为,他知道,赞婆也不是个好惹的,一旦投奔他,若是有危险,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纳洛。
他只能给赞婆当替罪羊,挡箭牌!
纳洛这样可以把同伴都抛在一边的阴谋人士,从来都只有他阴别人的份,怎么可能让别人来阴他呢?
可是,现在寄人篱下,很多事情还真不是靠算计就能解脱的。
赞婆对纳洛的人品也是心知肚明,知道他在怀疑自己,便立刻澄清:“你又想多了不是?”
“我们为什么要攻打河州?”
“我告诉你,我们有更好的计策!”
更好的计策?
那是什么鬼?
纳洛露出一脸你在骗鬼的表情,根本是不相信一个字。
总而言之,不管一会赞婆会说什么,都可以知道,他就是一个巨型大骗子,只打算把他先推出去挡枪就是了!
“说来听听。”
虽然心中都是牢骚,但是,等到回话的时候,纳洛还是摆了个极好的态度。
“你去,到甘州去!”
“我的线人发现,你的老对手现在好像在甘州方向出没,若是幸运的,你可能就能自己报仇了!”
“这不是一件大喜事吗?”
仇人?
那种人物,我有吗?
纳洛一头雾水,实在是想不通赞婆说的是谁,而赞婆还正在兴头上,也没管他,自顾自的说道:“就是大唐太子,李贤啊!”
听到这个名字的那一刻,纳洛的脸登时就黑了。
“他?”
“他怎么到甘州去了?”
这个人,还真是阴魂不散啊!
“当然是想要虚晃一枪了!”
“说来,这位大唐太子还确实是有点本事,让你说对了,他竟然想得起这一招,还真是有点胆量。”
从鄯州直线奔到甘州偷袭,方法其实很常见,也不算是什么奇谋,但最关键的是,勇气。
你要知道,把自己的地盘故意放空,不去支援,反而去进攻早就已经在敌军手中掌握的城池,这种战略,不是一般人敢于去运用的。
就好像,那位在唐军中真实负责作战的契苾何力吧,赞婆就认定,以他的韬略,他就绝对不敢把所有兵马都压到甘州去。
不要命了吗?
不是说这个仗到底打的赢打不赢的问题,是就算是打赢了,你也很有可能会因为擅自行军而受到朝廷的责备。
不但是一点好处也捞不到,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这样的冒进选择而降职夺爵。
而大唐的太子,他就敢怎么干,究其原因就在于,他是大唐的太子,身份就在这里摆着,就算是大唐皇帝气急败坏,他能把自己的太子怎么样呢?
还不是把黑锅往契苾何力的头上一扔了事?
而太子呢?
照样毫发无伤。
“我在这里攻击河州城,你分兵到甘州去,截击大唐援兵,如何?”
如何?
你还好意思问?
你自己觉得,这合适吗?
河州是什么
情况?
甘州又是什么情况?
只要长脑子的,想想就知道了!
河州城已经和吐蕃军团交战多次,损伤不少,这些都是纳洛亲眼所见,不会有一点错。
河州城中,唐军的兵力本来就已经不太多了,而城外,属于赞婆的军队还有很多。
且实力不俗,战备也一直都有补充。
可以说,就靠赞婆一个人,也可以把这座城池夺下来,不过是早晚的事。
而甘州呢?
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那李贤带着的大唐援兵,总共兵力足有两万人!
两万人!
还都是大唐的精锐之师,武器精良,粮草充足,而纳洛呢?
他带领的这一部分兵马,本来就是从鄯州城逃跑的残兵败将,全都收集起来,也不过是两千人左右。
用两千人去突袭两万人,会算数的,都知道不行了。
更何况,他带领的这些兵马,在鄯州城外都已经被大唐太子吓破了胆,士气不高,现在还让他们去突袭大唐太子,再去往钉子上撞,这不是找死吗?
诶呦呦!
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早知道,还不如留在鄯州城,和赞多布一起合力进攻鄯州呢!
就算是打不赢,那命运也是在自己的手里攥着,总也不亏,可现在呢?
兵马都是靠着赞婆才算是能勉强度日,现在,赞婆让他去突袭李贤的大唐援军,他敢说一个不字吗?
看到纳洛一直不回话,赞婆也赶忙找补:“你也不用想太多了,你去就是给甘州城报个信,打一仗,引起甘州守军的注意,等到你们两军合围,大唐太子不就被你们给困在中间了吗?”
“到时候不管是生擒,还是斩杀,还不是你们一句话的事!”
“纳洛,这可是我让给你的大好机会,你可不要犹豫,要不然,这个机会一旦被别人抢了,你可就没有将功补过的机会了。”
“你不要忘了,你已经丢了鄯州城了,不说以后,就这一件事,如果赞普追究起来,你也不好交代吧!”
这……就是妥妥的威胁了!
赞婆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暗示,一旦你不按照我说的去甘州阻击唐军援兵,那你回到吐蕃也别想有好日子过。
我不会饶了你的!
赞婆在吐蕃是什么地位,而他纳洛呢?
不过是寂寂无名的小卒,毫无靠山。
黑锅还不是说着就能飞到他的头上?
而赞婆呢?
根本不需要怀疑。
他这样安排绝对是为了自己,他把纳洛支走之后,绝对有其他的安排,都是有利于自己的。
而纳洛呢?
只要按照他的要求赶往甘州,不说是不是真的可以报仇雪恨了,实际上,纳洛从来也不相信有这种可能。
赞婆还没有和大唐太子交过手,他还没有亲眼见识过那大唐太子的厉害。
可是,纳洛却已经是亲身领教过的。
着实是相当的恐怖。
所以,纳洛还没有出发,就觉得自己已经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或许,他就再也没有返回吐蕃的命了。
而他的这条小命也注定要交代在大唐的土地上!
“好!”
“既然你让我去,我就去!”
“没有二话。”
事到如今,就算是纳洛想保存实力,也没可能了,还不如利落点,留个男人的尊严。
至于到了甘州如何处置,那是之后的事情,现在只管赶路就好。
突然之间,纳洛就想通了,之前的种种阴霾,一扫而空。
咱纳洛将军最擅长的事情是什么?
在下不才,正是临阵脱逃,之前,丢弃了那么多同袍伤兵,他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那可是伤天害理的行径啊,他都扛过来了。
现在又算得了什么?
…………
“将军,我们都已经歇了好几日了,纳洛也走了,下一步将军打算怎么办?”
“要不要把河州城打下来?”
纳洛走后,赞婆并没有奋力一搏,反而是就地躺平,把战斗的神器都收拾了起来。
不但没有攻打河州城,反而开始了休养生息。
别人都有现成的房屋居住,炎热的夏日,凉风习习,虽然现在已经立秋,可天气还是很热的。
可吐蕃军团的成员可就惨了,不但是没有住宅,只有军帐,那军帐还因为住的人太多了,时间太长了,天气太热了,臭烘烘的。
别提多恶心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赞婆居然还能坚持的下去,也算是一项奇迹了
。
他当然坚持的下去了。
别人都在吃苦,可他这位大将军,又如何会吃苦?
那孤岭堡不是已经打下来了吗?
要说都怪这个堡垒,规模太小了,堡垒的附属建筑就没有几座,充其量只能供给吐蕃军中的几个高级将领居住。
至于人数众多的大头兵,不好意思,只能住军帐啦。
从野外搬到堡垒里,赞婆的日子不要好过太多,根本就没有心思打仗,反而是搬了个胡床,找了个凉快地方呆着。
手边就是小甜瓜,清清凉凉又解暑,舒服的很呐。
“不必着急,先看看甘州那边的情况再说。”满不在乎的赞婆更加凸显出了其他人像太监一样的心态。
“可是,我们的存粮只够吃五天的了!”
“若是还不能打下河州城,到城里去补充粮草,恐怕我们这一战只能无功而返了!”
那副将还是不死心,虽然赞婆对所谓的开战兴趣不大的样子,甚至在几天以前,他明明看到河州城里一点反应都没有,也没有大规模出兵的意图,却还是把投石车等重型攻城设备收拾了起来。
一丝一毫重新启用的意思都没有。
这能不令人担忧吗?
“居然还有五天吗?”
面对区区五天军粮,赞婆居然还能露出惊喜的表情,这让副将心里更难受了。
大将军这是怎么了?
难道是疯了?
五天,难道还多吗?
赞婆:难道还不够多吗?
“足够了!”
“足够了!”
只见赞婆兴奋的搓搓手,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而副将实在是想不明白,他这种兴奋是从何而来。
“你且把心放到肚子里,我早有准备,那河州城已经被我军围困了那么长时间,城中的粮食也快耗尽了。”
“别忘了,我们吃饭的只是士兵,而他们,城中还有上万百姓,这些百姓加上河州城的守军,加起来总也有五万人!”
“在重重围困之下,要想保证五万人的长期饮食,哪有那么容易?”
“我敢断定。”
“不出三天!”
“不出三天,河州城就会有动静,他们一定会想办法突围,再不突袭出去,他们就都要活活饿死了!”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以逸待劳,打个顺风仗了!”
赞婆自信满满,甚至还跳了起来,遥望远方的河州城,就好像那里的一切都已经是属于他的了!
真的,只有三天吗?
万一,城中粮草充足,战士士气高昂,大将军又打算怎么办呢?
…………
一边是只随身携带了两天干粮的,轻装简行的战斗部队,一边是拉着大车,载着沉重的粮草兵器的辎重部队,两相比较,在没有互相照应的前提下,必然是一个快,一个慢。
又加上,前方部队有太子李贤的亲自授意,要快,要快,一定要快。
而后方的辎重部队根本就没有收到这样的消息,自然是还用原来的速度行军,并没有丝毫加快。
至于太子殿下,当然是新奇的安排一个接着一个了。
就说这辎重部队的管理,像是大非川之类的大型战役,辎重部队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于是,负责管理的,竟是真正的大将军郭待封。
足以看出,李治当初作出这个安排的时候,是有多么的重视这一场战役。
要说,咱阿耶也确实是极具战略眼光的。
虽然从没有上过战场,但是,选人用人,排兵布阵,李治还是很有一套的。
既不冒进,也不怯懦。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是他觉得合适的,就安排到那个相应的位置上去。
可是作为儿子,李贤的路数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