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大江 作品

第409章 培养后备力量

“更何况,我本来就没有特别的信任他们,短时间内也根本不会给他们两个任何的好处。”

“反而是他们,要想向我投诚,作为原来的仇敌,他们总要做些什么来换取我的信任吧!”

“恐怕,现在担忧的整宿整宿睡不着的,反而是他们两兄弟呢!”

对嘛。

这才是她认识的太子李贤嘛。

事事都有准备,不会轻易相信,一环套着一环,这才是李贤一贯的做事方针。

武氏兄弟……

他们两个,真的不可以轻易相信。

想想他们两个起家的路数,再加上,他们和武媚娘不可割舍的血缘关系,怎么可以就这样死心塌地的和李家人合作呢?

甚至是一把子就投了过来。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绝对是难以理解的一件事!

这也不只是房芙蓉会怀疑,李贤也同样会怀疑,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他们两个可是武媚娘的铁杆,现在,却二话不说的投过来,任谁都会觉得,奇奇怪怪的。

这怎么可能呢?

那种感觉,真的是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太复杂了。

但是呢,李贤也不可能把这份不安,怀疑全都一五一十的告诉房芙蓉。那不是要她的命吗?

她是一向都战战兢兢的,而且,李贤可是具备现代基本育儿观念的男人。

虽然呢,上一世的时候还一个老婆都没混到,也没有经历过哪一个女子怀孕的事件。

但是呢,因为资讯的发达,很多知识的普及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就连李贤这样的单身狗也知道,这个孕妇的激素水平和一般女人是不同的。

那是上上下下,起伏不定的。

非常的难搞。

而李贤想要达到的目标,只是让这个女人能够稍稍平稳一些。

你知道的,大唐后宫的风云,现在才要刚刚开始呢,以后,有的是房芙蓉要担心的事。

更何况,既然李贤选择留下,而作为太子妃的房芙蓉,实际上对丈夫的这种心态变化没有任何的意识。

她甚至都根本不清楚,这个她一直信任的丈夫,其实一天到晚的作天作地,是为了求死的。

还以为是奋起反抗呢!

而现在,李贤的目标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也就意味着,他有了软肋。

妻儿、东宫的一干奴婢、太子之位,李治那边的态度,都会在微妙之间,影响他的一系列行动。

这是很明显的。

为了让房芙蓉至少获得暂时的平静,李贤也要尽可能的报喜不报忧。

至于武氏兄弟那边,现在,形势算是暂时的稳定了下来。

这两个恶胚,不管他们到底是揣着什么样的心思,可以肯定的是,最近这一段时间,他们是不会跟着武媚娘起舞了。

就算不是为了李贤,就算只是为了他们自己,这个脑子也总是要长一点点的。

难道,他们没有闻到那大明宫里弥漫的血腥味吗?

难道,他们会忘记那尔朱郎是如何在他们的面前血洒满地的吗?

不!

他们不会忘记!

更不会就此回到起点,继续给姑母效命。

至少,他们的心态是会改变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

没有人不惧怕死亡,也没有人可以轻易的从死亡的威胁之中脱身!

不只是尔朱,还有太子李贤,这位天后的亲儿子,难道,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还不够武氏兄弟警觉的吗?

天后连亲儿子都可以舍弃,他们这些侄儿,又算得了什么?

一边是血缘,一边只是姓氏,武媚娘要成就的,也只是她一个人而已。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她想当女皇帝,实际上,为的也不是整个武氏家族的利益。

而武氏家族获益,那都是因为,武媚娘真的成功革了大唐的命,自家的女人做了皇帝,自家当然也要得些好处。

这都是顺带的。

但是,要是把所有的事情都串起来呢,就会发现,五十载的内宫争斗,成就的,也就只有武媚娘一个人而已。

武氏家族的权势,不过是伴随着武媚娘的得势,应运而生的,但是,武媚娘一故去,很快也就灰飞烟灭了。

武氏家族也并没有成为一个大家族,不断地传承下去。

这也是很正常的,大唐的官场上,到处都流传着武氏家族的传说,尤其是武媚娘这位从小妈,到小尼姑,从小尼姑又翻身成为昭仪,宸妃,天后的女人。

简直是令大唐朝野上下,闻风丧胆。

或许,还是她的儿子、孙儿对她的感觉更加亲近些,武氏家族和李家的联姻,在武媚娘离去之后,都好端端的保留了下来,有些甚至还有了新的发展。

李显、李旦,甚至是李隆基,对武家的女人,都没有那么排斥,该联姻的联姻,该结婚的结婚。

甚至,还因为血缘关系较近,自然而然的,就有一种亲切感。

但是,朝廷上的大臣可就不会这样想了,他们惧怕武家的势力,更加厌恶任何的外戚势力。

这些都是拜武媚娘这个所谓的千古第一女皇帝所赐。

对吧。

你是男的,我也是男的。

都是男的,

皇帝是男的。

俺们大臣也都是男的,难道,我们会希望一个女的在那皇座上,统治我们吗?

所以,为了防止出现第二个女皇帝,后世的这些朝代都可以说是殚精竭虑,耗尽了全部的心血。

至于武氏家族的人,说到武氏兄弟,现在可以说是除了李贤等一干亲儿子,和武媚娘血缘关系最近的人了。

按理说呢,他们理所当然的可以获得好处。

但是,若他们是头脑聪明的,反应机敏的,就该知道,这样的权势,恐怕也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甚至,还有随时都被彻底掀翻的可能。

聪明的,现在就该提早布局,投靠李家,早做打算并且提前混出感情来的话,说不定,以后还可以和睦相处。

装作所有的龃龉都不曾发生过。

为什么这样说?

毕竟,到目前为止,这还算是有基础,有可能的。

因为,现在这大唐的天下,还是姓李的,武媚娘还没有翻了这片天。

只要武氏家族没有跳到李家的头上,一切还都有的谈,只要李治可以顺利的把皇位传给李贤,看在是亲母子的份上,或许这两家还可以摒弃前嫌。

毕竟,一切还都来得及嘛。

而现在,考验武氏兄弟智慧的时候,也就到了。

他们两个,能顶住压力,提高智力吗?

…………

武氏兄弟如何,李贤已经没有兴趣去探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相反,有些事情,倒是可以立刻提上议事议程了。

或许,会有大用处的!

经历了那慌张一夜,李治和武媚娘那边暂时都没有任何的动静,这是很奇怪的。

武媚娘也就罢了。

做贼心虚,能够在李贤的面前没有当场拆穿他,已经是恩情了,现在避而不见都属于是正常操作。

但是李治呢?

这位英明神武的大唐皇帝,自从那日之后,就根本没有召见过李贤,甚至连上朝都不带着他。

反而让来福传来消息,号称太子最近太累啦,又受了不少惊吓,甚至是太子妃也有了身孕,作为丈夫,应该在东宫尽可能的陪伴她。

这朝廷上的事情呢,你就不要参与啦。

不着急哈,不着急。

来福来传话的时候,自己都忍不住要笑。

但是呢,来福也不明白真正的原因,可李贤却心知肚明。

就是不想见面嘛。

看来,李治对那一夜的事情,也全都知晓了。

这似乎也是很正常的事。

武媚娘闹出的动静那么大,李治他只是不爱管事,不代表他不晓事。

李贤相信,武媚娘的那些小动作,是不会逃过李治的眼睛的。那么,他不想见面,也就可以理解了。

避免父子尴尬嘛。

你看,谁谁给李贤亲自灌上了迷魂汤?

是李治。

是谁说,你出了危险,都有爹来出头,你只管往前冲的?

还是天皇李治。

但是那一夜,李治又在哪里呢?

在朱雀长街上,要不是李贤的身边有会功夫的米罗,说不定,现在已经扑街了。

如果李治想出手,那天,李贤的人都已经到了蓬莱殿,可以说,就在李治的隔壁。

他站出来了吗?

别说是站出来了,他连露面都没有!

没有啊!

全都没有啊!

幸亏是李贤,这要是换成别的孩子,但凡是对父母的亲情还有一点点念想的,都很难不感到灰心丧志,甚至连整个人生观都彻底坍塌了。

雍王李显:啊对对!

你说的对!

我确实是这么想的!

“福公公,圣人的盛情,我自然要敬受,不过呢,身为太子,时隔多日,圣人天后终于要再度早朝,我不出现,也实在是不太合适。”

“更何况,朝堂上的事,我一无所知,这也不符合太子的本分。”

“所以,还要劳烦公公……”

来福顿时秒懂:“殿下放心,老奴知晓,一定会替殿下盯着的,等到朝会结束,立刻就会遣人过来,向殿下禀报。”

“有劳福公公了。”

李贤挥挥手,来喜就屁颠屁颠的,带着两颗金豆子来了。

来福喜滋滋收下,竟然也没有一点推辞的意思,这就是当太监的艺术。

老实说,一两颗金豆子,根本填不饱来福的胃口,对于他这样关键位置上的大太监,你就算是送他一车金银珠宝,却也不为过。

但是呢,李贤却也只给了他两颗金豆子,而从来福的表现来看,老太监也是很满意的。

双方都达成了默契。

“殿下,才给这么一点,是不是不太好?”来喜查看了一下袖袋,其实他手里还有不少的散碎金锭子,都是李贤专门交给他,用来买通这后宫里的上下关节的。

在来喜看来,这阖宫上下,最需要收买的,毫无疑问,就是大太监来福,除了他,就没有别人。

就口袋里的这些金子,全都一口气交给他,那都不算事。

可李贤却早早的给他定下了规矩,金豆子,随手赏赐,一概都是金豆子。

“你不懂,福公公这样的反倒不需要卖力的去收买。”

“他本来就是我们的人,根本就不需要重金收买,你要是那样做了,反而是折煞了他。”

“若他是我们的人,那我们又何须收买?”

“不给钱,也行吧!”

好家伙,这个小子,这个小脑袋瓜转的,嗖嗖的啊!

真的是从速胜,转为了速败。

这个转变,也太快了。

李贤笑道:“你倒是挺抠的,这两颗金豆子,是我们的心意,表示的是我们的态度。”

“福公公当然是一心为我,这我从不怀疑,但是呢,别人一把年纪了,还为了东宫,兢兢业业的,还要担惊受怕,我们怎么能不给个表示呢?”

“一点点钱,既让他高兴,又让他觉得贴心,最关键的,还不会让他觉得,我们是故意收买他。”

“来喜,这就是平衡。”

“你呀,还小,要学的事情,多着呢!”

来喜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又在心里记上了一条:平衡很重要!

这几天,来喜的小本本上已经记下了好几招了,最近的太子殿下真的是善良的要命。

时不时的就给来喜传授几招,都是日后他向更高等级的大太监进军要用得到的法宝。

太子李贤,当然不是因为善才这样宽待来喜的,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将来打算。

你看,这个东宫,以后还是要往上走的。

既然要往上走,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自己人了嘛。

自己人,当然包括朝廷上的那些老大臣,他们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李贤能够顺利接班,事情也没有那么要紧。

毕竟,现在站在朝堂上的这些大臣,对李唐都还是忠的,既然能忠于李唐,那就一定能忠于李贤。

这都是一脉相承的。

用现代的语言来形容,那就是祖传粉丝,忠不可言。

反而是这些大太监,能够贴身跟在太子身边的,并且日后还能一直跟随的,那就极有可能晋升到来福的位置上。

到了来福的位置,不会办事,不会察言观色,那是绝对不成的。

李贤不知道,来福当初有没有被李治这样培训过,但是,他这个做儿子的,却无所谓。

能教一点,也可以教一点,随时速成嘛。

看来,要不了多久,朝堂上的言论,就可以一股脑的送到东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