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大江 作品

第402章 阿耶阿娘百年后的形象就靠你了

“儿臣实在是不能把这种还没有全部完成的,还有瑕疵的卷册,呈送到圣人天后面前。免费看书就搜:齐盛小说网 ”

“羞煞,羞煞。”

武媚娘轻摇摇头:“没做好,就说没做好,你还挺会找借口。”

“不是又憋着什么坏心思吧!”

“贤儿,历朝历代,这些整理古时卷册的差事都极为重要,甚至是,终其一朝,都不能完成。”

“阿耶阿娘能把这件事交给你,也是对你寄予了厚望,相信你的能力,你呢,既不要压力太大,却也不能放松,不能辜负我们对你的期待。”

“还有一件事,你需要谨记,正所谓,文人一支笔,赛过穿心箭,谈古,就是为了论今。”

“看似是前朝的事,其实,都是今朝的事,藏否人物,从来都是做这种集注的重中之重。”

“阿耶阿娘这千载之后要留一个什么样的样子给后人,可全都要仰仗你的一杆笔。”

“这不只是关乎卷册的事,更是关乎大唐命运的大事,你自从做了太子,就一直很称我们的心意,尤其是圣人,更是对你赞许有加,这你想心中有数。”

“你既不是庸弱的显,也不是不懂事的旦,你有头脑,又有定力,什么事情该写,什么事情不该写,你清楚。”

啊……

这……

天后武媚娘,这是在威胁李贤吗?

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这取决于李贤吗?反正最后这个集注也还是要呈送到李治和武媚娘的手里的,既是如此,那就需要他们夫妻两个看的过眼,这才算是合格。

李贤说的,有用处吗?

既然没用处,武媚娘又为什么要把这个差事交给李贤?

脖子上面的这颗小脑袋瓜,稍微转一圈就全都明白了,这就是在给李贤挖坑啊!

千万不要低估武媚娘坑人,害人的能力。

善待?

反省?

妥协让步?

不可能的!

今天,李贤接下了这个差事,日后,这后汉书集注中的言辞,但凡是出一点差错,那就是你李贤的责任!

你就等着挨罚吧!

况且,武媚娘既然有了这样的话,这就充分说明了,她也认为,在这后汉书集注当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许多不利于她这位实权皇后的言语。

李治?

那不过是个幌子。

当前,朝野上下,万众归心,文臣武将对李治这位皇帝还是很满意的。他们也将对他的某些不满,转移到了天后武媚娘的身上。

李治有错,那也是武媚娘这个妖女在背后蛊惑撺掇的锅,我们的大皇帝那是绝对的英明神武,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武媚娘自知风评不佳,而在这种集注当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呢?历朝历代的皇帝,最关注的又是什么?

那些汉朝发生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还有谁在意?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人在意。

到了大唐,这些都是可以公开讨论的,是好,是坏,写什么,都无所谓。

然而,既然是后汉书集注,那写的当然都是汉朝的事,和你大唐有什么关系?

那中间都隔着好几百年,好多个朝代啦。

然而,有关系,就是有关系。

除了讲述那些历史以外,所谓集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评论那些历史记载,并且校正许多记载。

还有将一些汉朝人常用,而唐朝人已经不常用的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唐朝人理解。

这些东西,那可就不只是单纯的历史记载了,说大点,这就叫做释经权,这后汉书集注,花费了那么多的心血,耗资耗时巨大,千百年后,若是保存得当的话,这些著作,都是可以流传下去的。

那么,唐人的说法也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盖棺定论,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说法。

绝对至关重要。

而实际上呢,能够落到纸面上的东西,不见得就是主流的说法,也不见得就是真相。

尤其是涉及到藏否人物,评论史实,这就是需要主观来操作的事情。

可以说,谁掌握了笔杆子,谁就掌握了未来!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李贤作为后汉书集注的召集人,虽然呢,只是挂了这么一个名字,也不负责实际的编写。

但是,最后的点评的权力,还是在李贤。

更何况,作为一个太子,挂名的主编,李贤就真的什么都不需要做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很多时候,这些集注的最前面还要有一篇综述,那也是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文采飞扬的。

这一篇综述,完全可以由太子李贤亲自操刀。

只要是他有这种意愿,他就有这种权力。

武媚娘惧怕的,也就是李贤手里的这支笔。

还有在他领导之下的,那些大唐文臣手里的笔,一卷集注,少说也有上百册。

谁能保的准,他们这些人会不会在集注之中夹带私货?

就算是细致如武媚娘,她也绝对做不到逐字逐句的,都能看得仔细。再说了,这也不是她能处理的事。

然而……

武媚娘不去做,总有人可以去做。

这个人是谁?

当然就是接受天后的调遣,不同于东宫学士的,另一波的大臣了,只要把这些卷册交给他们,让他们去检查。

一堆黄豆里,总是能挑出几颗芝麻粒的。

也就是说,武媚娘是打定了主意,要让李贤来背这口黑锅的。

当然了,或许也有那么一点点的寄予希望,期待着,李贤可以自己识时务,该改的改,该删的删。

我可是你的亲妈,你仔细着写。

最好再说几句好听的。

难道,这不是应该的吗?

亲儿子,还能给亲妈扎针吗?

那合适吗?

能那样做吗?

是啊。

大唐的这个世道,早就已经乱啦。

亲妈都能害死亲儿子,亲儿子说亲妈几句坏话,那还有什么奇怪的?

李贤越来越觉得,眼前这位雍容华贵的女子,她根本就不是大唐天后,也不是亲妈。

她根本就是个黑社会嘛。

这和青帮头子,什么会道门子的,有什么区别?

差事,是要交给儿子办的,好话也是要让儿子说的,儿子明明什么都没有表示过,她呢,居然一套连着一套,花样百出的,威逼利诱,能用上的法子,她全都用上了,无所不用其极。

这种人,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当然是,她黑,你要比她更黑了!

“天后放心,儿臣都了解,只要再给我一些时间,保证把这件差事办好,不负圣人天后的期待。”

“好啊!”

“这就好!”

“这我就放心了!”

武媚娘起身,一众随从,都在殿外等候,此刻也好像是收到了信号似的,集体行动起来。

准备迎接天后出门,武媚娘走下了台阶,经过武氏兄弟跟前的时候,竟好像是根本就没有看到他们。

李贤伴在身后,虽然是不情不愿,但也只得老实跟随。

没办法。

谁让咱现在已经改变了战术呢?

既然想保命,该苟的时候,就一定要苟住。

可不能再事事硬顶了。

“贤儿,既然来了,就别回去了,夜深了,往来行走也多有不便,等到明天,天一亮,就让来福送你回去。”

明天?

来福?

好家伙!

这是要扣押人质啊!

这样操作可还行?

我还能传个消息回去吗?

武媚娘话音一落,那殿门也跟着应声关闭,望着那一条缝隙都没有的巨大殿门,太子李贤简直是追悔莫及。

啊啊啊!

不要啊!

早知道,刚刚就不该在这里一直耍帅,应该提早传个消息回去才是啊!

李贤悔的,捶胸顿足,呜呼哀哉。

而在他的身后,细微的声响,却被掩盖在他的各种浮夸表现之下。

“太子殿下……”

微小的,怯生生的声音,弱弱的响起,李贤猛地转头,一整个人都傻了。

“你们怎么还在?”

李贤发出了绝望的质疑,而回答李贤的,只有武氏兄弟绝望的眼神。

我们兄弟还想问呢!

你怎么还在呢?

“我们从刚才就没走,我们也无处可去,本来就是住在这里的啊!”关键时刻,到底还是武承嗣更会说话一点。

也敢说话。

毕竟,在他认为,虽然李贤对两兄弟都是一样的讨厌,但若论厌恶值,那还是武三思更高。

换句话来说,就是这蓬莱殿本来就是我们兄弟的地盘,你才是不速之客。

李贤笑笑:“说的也对。”

“那就请二位表兄稍稍体谅,今晚,我只能叨扰了。”

“哪里话,哪里话,这是天后的命令,我们当然要按照天后的指令来办事。”

“这里刚刚发生了斗殴,血流满地,我们还担心污了殿下的清净呢!”

武承嗣扯着一张僵硬的脸皮,使劲的赔笑,殷勤的样子,反而引起了李贤的怀疑。

咦?

这个味道,不太对啊!

虽然呢,在李贤的搭救下,他们两个才可以摆脱困境,虽然不至于是感激吧,但态度有所放软,却也是真的。

可现在呢,武承嗣毕恭毕敬,而武三思呢,虽然看起来还是那副不屑的样子。

可也没有掉头给武承嗣一棒。

这就说明了什么?

这就说明了,他们两兄弟竟然达成了诡异的平衡,一致意见!

他们,竟然在向李贤这个天然的仇敌服软,求救!

出大事啦!

天有异象啦!

武氏兄弟改姓李啦!

“表兄不必客气,我也没有那么娇贵,只是,我看你们的样子,也还不想睡。”

“要不,我们聊聊?”

李贤主动递出了橄榄枝,这要是在现代,李贤必定会和他他们说,聊个五块钱的。

但很可惜,现在这些事,绝对不是五块钱就可以解决的了,这是大事!

天大的事!

这大明宫的天,不会今天就要变了吧!

“殿下请坐。”

你看,不只是一口一个殿下喊得欢,甚至还给让座,这能正常吗?

“两位表兄不必多礼,都来一起坐吧。”

李贤一招手,武三思和武承嗣就一左一右排排坐好,乖巧的样子,真是罕见。

最关键的是,李贤根本就搞不懂,这两个人的心路历程。

就算是要跪,也不至于跪的这么彻底吧!

李贤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找不出自己到底是做了什么大好事,以至于让他们两个如此虔诚。

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二位,有话,就尽管说吧!”

“天后的人,她都带走了,这大殿里,应该是没有眼线了。”

此言一出,武承嗣那张老脸就红了一红。

敢情,他也知道,这阖宫上下,到处都是天后的眼线啊!

“太子殿下!”

“欸?”

“你这是做什么?”

让你说话,谁让你鞠躬了?

还好还好,没有扑通跪下,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老实说来,就这两位的身份,他们肯跪,李贤也不敢接。

实在是太刺激了!

武承嗣做代表,在李贤的眼前毕恭毕敬的深深一揖,犹豫了片刻,最后咬了咬牙,还是说了出来:“殿下,日后,若是有什么大灾大难,还望殿下稍稍搭救!”

“我两兄弟,感激不尽!”

“定当为殿下,做牛做马,亦在所不惜!”

“表兄,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我怎么,听不明白?”

李贤可不是故作姿态,他是真的没听明白,也搞不懂他们两个究竟是什么一个脑回路。

遂转向另一边:“三思表兄,你来说说看。”

“你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思?”

武承嗣是更有头脑的,这一点,李贤很清楚,不过呢,他更清楚的是,虽然武三思的头脑没有那么好。

可他的脾气爆。

还个性刚强,逞凶斗狠是最爱,别看武承嗣有头脑,可到头来,也还是要被武三思胁迫。

谈两兄弟中间,到底还是武三思说了算。

于是,这位说了算的人,也该表态了。

在李贤善意的凝视之下,武三思终于哼了一声:“太子不必多心,承嗣所说,也是我想说的。”

“他能有这样的想法,还都是拜我所赐。”

干啥啥不行,是揽功第一名,说的就是武三思了。武承嗣能投诚,依靠的不是李贤自己的能力,竟然是他武三思的恩赐。

世上岂有如此颠倒黑白之事?

“这样看来,这是你们兄弟谋划好了的事情?”

“但……”

“说到底,你们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是男人,就把话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