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陈宇凡:谁说我只会钳工?
“全部都由八级工来操作?”
刘胜东在脑海中大概算计了一下,发现这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劲。
厂里的八级工数量非常少。
钳工、锻工、焊工全部加起来,也就十几人。
而且,这些工人们还有自己本身的工作要做。
不可能因为要维修650型横列式轧钢机,就把工厂原本的生产任务都不管了......
那这工作量也太大了。
“陈工,”刘胜东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
“如果必须是八级工的话......咱们厂里,八级工可不多啊。您看......咱们需要在二十二台轧钢机里加装这两个部件,每台机器两个部件,这总共就是四十四个部件。”
“这么大的工作量,光靠那厂里的八级工,就算是加班加点的做,需要的时间也太多了......”
刘胜东掰着手指头,大概估算了一下。
“就算他们不眠不休、加班加点......要全部加工完这四十四个部件,恐怕也得五六天时间。更别说......他们对这两个部件还不熟悉,加工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
一旁的李志明听了,也点了点头。
这工作量确实太大了。
刘胜东估计的五六天,都已经是理想情况了。
实际上,说不定十天才能完成。
陈宇凡听了刘胜东和李志明的担忧,却是一脸轻松,笑着摆了摆手。
“原来你是担心这个。放心,我早就想好了。”
陈宇凡笑着说道:“我就是钳工出身的,对于这些部件的工作量,当然是最清楚的了。所以......我本来就没打算让厂里的工人们,把四十四个全部加工完。”
“厂里的锻工、钳工、焊工加起来,八级工有十一个,让他们先把手头的工作停一下。大家共同研究,合作起来加工【蓄压器】和【活塞弹簧组】,数量也不用多,这两种部件各加工五个......总计十个部件,两天内应该就能完成了。”
“手上的工作先放一下,加工十个部件......两天确实能行。”刘胜东盘算了一下,但忍不住问道:“剩下的怎么办呢?”
他们总共需要四十四个部件,才能把所有650型横列式轧钢机全部改造完成。
十个还是太少了。
连四分之一都不到。
“剩下的?”
陈宇凡一拍胸脯,笑着说道:“剩下的,交给我不就成了!”
“您?!”
刘胜东和李志明这下是真的惊呆了。
“陈工,您......您一个人?”
刘胜东张大了嘴巴,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李志明也瞪圆了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
“陈工,您不是开玩笑吧?这......这怎么可能啊?”
也难怪他们俩这么惊讶。
厂里人都知道,陈宇凡是钳工出身,而且技术水平极高,厂里资历最老的八级工,也比不过陈宇凡的加工水平。
可问题是,加工“蓄压器”和“活塞弹簧组”这两个部件,可不是光靠钳工就能完成的。
这中间,还涉及到锻造、焊接等多个工种的工艺流程。
不同的工序,都需要不同的技术和设备。
肯定是多个工种相互配合,才能把部件做出来。
就算陈宇凡是钳工天才,可他总不能一个人把所有工种的活儿都干了吧?
这......这也太夸张了!
更何况,就算他真的会所有技术。
可陈宇凡毕竟只有一个人。
他就两只手,就算不吃不喝不睡,也没法在短时间内做出三十四个部件啊!
“陈工,我知道您钳工厉害,可这......这也不是钳工一个人的事儿啊。”
刘胜东急得都快结巴了:“这还得锻工、焊工配合,不同的工序......”
“是啊,陈工,您就算再厉害,也不能一个人当几十个人用啊!”李志明也在一旁焦急道。
陈宇凡看着他俩着急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我说你们俩,瞎操什么心?谁跟你们说我只会钳工了?”
“啊?”刘胜东和李志明又愣住了。
“实话告诉你们吧,”陈宇凡收起笑容,一脸认真地说,“锻工和焊工,我也有八级工的水平!只是我平时没有展示出来罢了。”
“这......”刘胜东和李志明彻底傻眼了。
他们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
陈工......竟然还会锻工和焊工?
而且,还是八级工的水平?!
这......这简直就是个全能天才啊!
陈宇凡是怎么做到,样样通,样样精的!
就仿佛......这个世界上,没有他不会的东西!
“你们俩就别操心了。”
陈宇凡摆摆手,把手里的设计图纸塞给二人。
“你们把八级工师傅们组织好,让他们把那十个部件两天内完成。剩下的......全都交给我就行,难道你们连我都信不过了?”
刘胜东和李志明回过神来,连连点头。
虽然心里还是觉得跟做梦似的。
但他们对陈宇凡,那是绝对信任的。
“陈工,我们信您!您说啥就是啥!”刘胜东拍着胸脯保证。
“对,陈工,我们都听您的!”李志明也赶紧附和。
其实,仔细想想......
陈宇凡干出的让人震惊的事儿还少吗?
从他进厂到现在,哪一次不是化腐朽为神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么一想,陈宇凡会锻工、焊工,而且还是八级工水平,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行了,别愣着了。”陈宇凡笑着催促道。
“工人师傅们加工‘蓄压器’和‘活塞弹簧组’这两天,你们俩也别闲着,还有别的任务要交给你们。”
“陈工,您说,我们干啥?”
刘胜东和李志明立刻来了精神。
他俩都是干劲很足的人。
不怕工作累,就怕自己身上没有工作。
能有一件事情忙活着,他们才觉得充实。
“你们俩,先去把那些换下来的轴承,按照磨损程度,全部分门别类地整理好。”陈宇凡吩咐道,“严重磨损的放一堆,中等磨损的放一堆,轻微磨损的放一堆,别搞混了。”
“分好类之后,再去给我做一批校准环。”
陈宇凡略微思索了一下后,说道:“这校准环要匹配轴承的最小直径,精度要足够高达到0.1毫米的级别。记住一定要精准,这关系到后面修复轴承的质量,马虎不得!”
“0.1毫米?!”刘胜东和李志明一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精度要求,可真不低!
“没错,就是0.1毫米。”陈宇凡再次强调,“这批校准环,是用来于轴承修复的。要是校准环本身就不准,修复出来的轴承,肯定也不准,那就彻底浪费了。所以宁可慢一点,也一定要保证精度!”
“明白,陈工!我们一定保证完成任务!”
刘胜东和李志明异口同声地回答,语气中充满了干劲。
............
刘胜东和李志明离开后。
陈宇凡也终于能松口气了。
他回到办公室,在椅子上坐下。
闭上眼睛,打算小憩一会儿。
这两天,他几乎没合过眼,一直在连轴转。
先是熬夜研究润滑脂,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去材研六院,回来后又忙着跟杨厂长汇报,跟刘胜东、李志明讨论方案,画图纸,分配任务......
幸亏他的身体经过系统基因改造,远超常人,否则早就撑不住了。
但即便如此,连轴转了这么久。
陈宇凡也感到了一阵阵的疲惫,脑袋昏昏沉沉的。
“还是得稍微休息一下,以免加工部件的时候出现纰漏。”陈宇凡心中暗道。
他闭上眼睛,尽量放松身体,让思绪放空。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他才缓缓睁开眼睛,感觉精神的差不多了。
毕竟体内有劲力存在,通过不断的流转,恢复体力的速度格外的快。
“不能再耽搁了,得赶紧开工了。”
陈宇凡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四肢,走出了办公室。
他换上了一身蓝色的工人服,既然是要干活,那么还是穿着这身衣服最为方便。
陈宇凡来到了自己熟悉的钳工台旁。
看着那些熟悉的工具,心里感到一阵亲切。
自从开始【全厂维修改造项目】之后,陈宇凡就很少进行钳工的工作了,来到这钳工台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这毕竟是他工作了很久的地方,是厂里他最熟悉的区域。
在陈宇凡旁边的一个工位,就是他的师傅,郑富贵。
郑富贵看到陈宇凡过来了,而且他听说陈宇凡一夜都没睡,一直在进行科研工作,不由得心疼起来。
“小陈啊,你这是多久没睡觉了?要不赶紧回家睡一会吧,别把身体累坏了。”郑富贵关切地说。
“没事儿,师父。我刚休息了一会儿,好多了。”陈宇凡笑着摆摆手。
“我身体好着呢,一两天不睡没什么关系。再说,厂里这二十二台轧钢机没修好,我睡也睡不踏实。再折腾个几天,估计就能全面恢复生产了,到时候我再好好休息就行。”
“真的?轧钢机能修好?那可太好了!”
郑富贵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随即,他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注意这边。
便凑近陈宇凡,压低了声音问道:“对了,我听说......厂里出了敌特?这两天保卫科的人到处查,还找了好些人问话,搞得人心惶惶的,到底怎么回事啊?”
陈宇凡知道郑富贵不是外人,没必要瞒着他。
“师傅,这事儿......是真的。”
陈宇凡也压低了声音,“厂里混进来一个敌特,还挺狡猾,把厂里二十二台650型横列式轧钢机都给弄坏了。”
“啥?!这么严重!”郑富贵吓了一跳,“这......这可咋整啊?这敌特也太可恨了!”
“您别担心,师傅。”
陈宇凡安慰道:“这事儿,我已经有眉目了,您就放心吧。不出一个星期,我保证把这个搞破坏的王八蛋给揪出来!”
郑富贵看着陈宇凡自信满满的样子,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他对这个徒弟,那是绝对信任的。
自从陈宇凡进了厂,就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难题。
“行,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郑富贵点点头。
紧接着,郑富贵不再打扰陈宇凡。
陈宇凡也开始加工“蓄压器”和“活塞弹簧组”这两个重要部件。
这两个部件,是他自己设计的。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尺寸,都牢牢地印在他的脑子里,比任何图纸都清晰。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陈宇凡更了解这两个部件了。
再加上,陈宇凡现在钳工、焊工、锻工的技艺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加工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如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陈宇凡在脑海中计划了一下。
今天已经下午了,先把工艺比较简单的十七个“蓄压器”做出来。
“活塞弹簧组”的工艺要求高一些,更废时间,明天一整天也能够完成。
陈宇凡立刻开始了加工。
他走到材料堆放区,在一堆钢材中,精准地挑出一块大小、材质都符合要求的钢料。
陈宇凡把钢料拿到钳工台上,固定好,拿起锉刀,开始进行初步的加工。
锉刀在他手中,像有了生命一般,上下翻飞,精准地切削着钢料。
金属的碎屑,如同雪花般纷纷落下。
发出细微而有节奏的“沙沙”声。
周围有不少钳工,过头来观察陈宇凡的动作。
实在是他的动作太富有艺术感了,十足的引人注目。
陈宇凡的每个动作,快而不乱,稳而有力。
每一次推拉,每一次转动,都恰到好处。
不多一分,不少一毫。
堪比用高精度仪器测量般的精准无误。
初步的切削完成后,陈宇凡把钢料搬到锻造炉旁。
炉火熊熊燃烧,把炉膛映得一片通红。
陈宇凡不是锻工,这还是他第一次来锻造炉工作。
不过第一次不代表他不会。
恰恰相反,拥有系统提升的技能,陈宇凡的锻造工艺,也能达到八级的水准。
陈宇凡用铁钳夹住钢料,送入炉膛中。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炉火,观察着钢料颜色的变化。
当钢料被烧得通红,呈现出一种均匀的橘红色时,他迅速地把钢料取出,放在铁砧上。
他拿起铁锤,开始锻打。
铁锤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灵性,每一次敲击,都准确地落在钢料上,发出清脆的“当当”声。
陈宇凡作为暗劲巅峰武者的力量......可想而知。
力量不仅强悍,而且对力量的控制程度也堪称恐怖。
时而重锤猛击,时而轻锤细敲,时而变换角度,时而调整力度。
在陈宇凡的锤打下......
钢料逐渐变形,慢慢地呈现出“蓄压器”的雏形。
锻打完成后,陈宇凡又把钢料放回炉中加热,片刻后取出,再进行精细的切削和打磨。
最后,他拿起焊枪,开始焊接。
焊枪在陈宇凡手中,喷射出蓝色的火焰。
陈宇凡控制着火焰的温度和角度,沿着焊缝,均匀地移动。
焊花飞溅,如同璀璨的星光。
每一道工序,都很复杂,但在陈宇凡的手中,又能给人一种这很简单的错觉。
实在是他的操作太流畅了,就如同庖丁解牛,有一种已经被他重复过成千上万次的流畅感。
而实际上,这只是陈宇凡第一次加工蓄压器。
甚至......这是他第一次进行锻工和焊工的工作。
经过一番精密的加工后。
陈宇凡终于将“蓄压器”完成,整个过程,也只用了半个小时左右。
陈宇凡拿起蓄压器,仔细端详着。
这个蓄压器和图纸上完全相同,结构紧凑,边缘光滑,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仿佛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陈宇凡简单检查过后,便把蓄压器放在了一旁。
拿起钢料,开始了第二个蓄压器的加工。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陈宇凡的加工速度更快了。
他的动作更加的熟练,也更加精准,仿佛整个人都与手中的工具融为了一体。
只用了二十分钟,第二个蓄压器就完成了。
接下来,陈宇凡的速度越来越快,如同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周遭的一切,仿佛都在陈宇凡的世界里消失了。
他的眼中,只有手中的钢料和工具。
陈宇凡的脑海里,也只有把蓄压器加工出来这一个念头。
十八分钟后,又一个蓄压器完成了。
十七分钟后,又一个......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陈宇凡旁边原本空无一物的置物台上,蓄压器部件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多。
陈宇凡的速度快得惊人。
到后面,只需要十五分钟左右,他就能弯沉搞一个蓄压器的制作。
而且品质丝毫没有下降。
从始至终,所有的蓄压器都堪称完美!
陈宇凡像是一个全自动化流水线一样,每个步骤都是没有任何纰漏的,而他最终呈现出来的成品,也都是工业级的最高标准!
.............
傍晚。
红星轧钢厂,二号车间外。
刘胜东和李志明两人,忙碌了一整个下午。
直到现在,晚上七点多了,才总算把校准环的原材料准备妥当,又把所有制作校准环所需的工具、设备一一调试好,为明天做好了准备。
此时,两人回到二号车间。
还没进去呢,就看见车间里依旧灯火通明。
“这个点了,肯定是陈工还在加工部件呢。”李志明十分肯定的说道。
刘胜东点点头,要说工作拼命这一块......他最佩服的就是陈宇凡。
在陈宇凡之前,他是厂里的拼命三郎,动不动就自己加班到晚上。
但现在他才发现,和陈宇凡的劲头一比......他就是小巫见大巫。
陈宇凡这一整夜不睡,一直连轴转,还在车间里加工部件到现在,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刘工,您说,陈工这一下午,能加工出多少个部件了?”
李志明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点好奇,也带着点期待。
刘胜东闻言,微微皱起了眉头,在脑海里认真盘算了一下。
按照常理,就算是一个八级工,把钳工、锻工、焊工的技能集于一身,在技术熟练的情况下,一下午五六个小时,能完整地加工出两个“蓄压器”或者“活塞弹簧组”,那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效率了。
毕竟,这两种部件的结构都很复杂。
对精度要求也极高,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可这事儿放在陈宇凡身上......刘胜东心里又有些没底了。
陈宇凡今天亲口说的“两天内全部完成”。
根据刘胜东对他的了解,陈宇凡可不是爱说大话的人。
“要是换了别人......”刘胜东缓缓说道,语气中有一丝不确定,“两个就顶天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可若是陈工......我猜他已经做了七八个了。”
李志明听了,没表现的太过惊讶。
实在是陈宇凡令人震惊的表现太多,已经无形中拉高了他们的阈值。
“刘工,我觉得......可能还不止。”李志明大胆猜测道,“陈工可是创造过无数奇迹的人,说不定......已经加工十个了。”
他虽然这么说着,但心里其实也没什么把握。
毕竟这是一种全新设计出来的部件,谁也没有加工的经验。
他们离开车间的时候,才下午两点,到现在不过五个多小时,陈宇凡如果已经加工十个的话,速度也太吓人了吧。
“走吧,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刘胜东也有些好奇和期待。
毕竟这两种部件的加工,关系到了他们维修650型横列式轧钢机的进度。
两人不再猜测,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迈步走进了二号车间。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