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
“我就知道。”
“我就知道这佛龛的厚度不对,里面肯定有奇怪的东西。”
“我为什么还要把它拖回来呢……”
沈乐盯着x光机显示出来的佛龛照片,满脸不开心,碎碎念。
这佛龛中间的主座,深度绝对超过了30厘米,如此才能让佛像安稳地摆放进去。
然而,周围那些小佛像,容纳它们的佛龛,深度最多也只有5厘米——
那么问题就来了,30-5=25,剩下的25厘米,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还是说,其他地方,就只是空心的,浪费了?
沈乐原本没有去想过。但是现在,x光一扫之下,答案就很明显了:
除了主座之外,佛龛当中,那些小佛像背后,还放了不少东西。
x光照出来的画面重重叠叠,完全没有规律,沈乐把正面、侧面,两个方向的图全部打印出来,左看右看,完全看不出都是些什么……
“总之,就希望它们不要毁得太厉害吧……”
沈乐小声嘟囔,并没有太多信心。
他虽然是古建筑方向,不是那些木器、漆器之类的方向,也看到过从老房子里扒拉出来的东西,经历岁月,会变成什么样子。
举个例子,故宫养心殿的殿顶正脊下方,就放着一个彩绘龙纹的宝匣。
虽然宝匣用铅锡合金封口,打开的时候,里面物品的保存情况,还是一言难尽:
按照记载,这个匣子里,应该放着经卷、金钱、五种元宝、五色宝石、五色缎、五色丝线、五香、五药和五谷。
但是,所有的有机物,五香、五药和五谷都已烂成了一团,经卷、五色缎和五色丝线也已经糟朽,只是仍然依稀可见。
无机物的情况就好得多了,金、银、铜、铁、锡五种元宝,除铁质的锈蚀严重外,另外4个元宝都还可以明显分辨材质;
24枚金币,用满汉两种文字刻着“天下太平”,仍然金光灿灿地晃眼,5颗彩色的小宝石,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个佛龛里面,藏的如果是佛像,或者各种金属用的供佛器具,那就阿弥陀佛,修复难度应该不大;
但是,万一还藏了一部分经卷、画像、绣制的佛像……
泡过水,在水里泡了不知多久,然后又捞出来在干燥地方放了不知道多久,并没有经过科学的清洁处理,也并没有经过科学的保存。
所谓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
这佛龛本身没有烂掉,沈乐都觉得,一是靠紫檀木的材质确实坚固,第二,是靠收藏这些东西的那位大妖,相当强的妖气浸染……
即便如此,佛龛里面的藏品万一是有机物,那个修复难度,沈乐光是想一想,就觉得脑子发炸。
他并没有打开佛龛,而是小心翼翼,把它运回工作室,放在工作台上。然后,根据佛龛的损坏情况,小心制定修复计划:
这座佛龛,因为年久失修,整体受灰尘严重污染。正面绢本重彩绘部分,有多处开裂、磨损,还缺了一部分,个别地方颜色脱落——
话说只有个别地方脱色,真的要感谢两点,一是那位大妖的妖气加固水平太好,二是矿物颜料重彩,附着真的很牢固。
佛龛中部,每个小小的佛像前方,都嵌着圆形玻璃片,把佛像挡在里面。玻璃片大面积污损,部分缺失。
此外,有五个小佛像已经松动,经过搬运、摇晃,可以明显看到与主体脱节,还有的佛像,干脆滑进了后面的木格当中……
沈乐来回思考半天,还是觉得直接拆开佛龛,震动实在太大。
还是先要把画绢搞定,让画绢能够撑住震动,然后,再拆佛龛,损伤会比较小?
他摩拳擦掌,开始小心翼翼,对佛龛整体,特别是对画绢进行除尘工作。
专用的吸尘器一拿出来,工作室里就是一阵兴奋。要开始干活了!
终于要开干了!
之前那些拍照、填表格、画图什么的,实在太麻烦了,还是干活开心!
小木偶噔噔蹬蹬,快速跑了过来。丝线一甩,缠住沈乐腰带,刷刷刷地往上爬:
【沈乐!要开始干活了是不是?要不要我帮忙?我来帮你拿吸尘器?或者,我拿块抹布,佛龛周围帮你擦一圈?】
【我也来!我也来!】小油灯的灯芯上,飘出几个小小的银色光球,上上下下,浮动不止:
【除尘什么的我最擅长的!静电抹一遍,绝对干干净净!看我的!】
【还有我!还有我!】红嫁衣也跟着嚷嚷。短刀鸣动,挣出鞘外半寸,铮铮直响:
【一天天的站在这里没事干,我都要发霉了!】
“……好了,你们不要吵了。”沈乐叹着气把小木偶抱起来,放回墙边画案上:
“乖,陪你兰妆姐姐去画画,好不好?或者,如果有空的话,就去拿个电吹风,把红嫁衣里里外外全给吹一遍,省得她嚷嚷着发霉?”
伤脑筋,这几个小家伙,精力也未免太旺盛了。
小木偶一天表演四场,一场一节课,回到家里还能天天翻跟头、跳舞、招惹这个招惹那个。
红嫁衣就更别提了,明明家里的卫生工作已经都交给了她,屋顶上已经被她拔得一根草叶子都不见了,还在天天嚷嚷着没事干。
是不是都要像玩偶柜那样,一天24小时高强度工作,才不会觉得无聊?
明明器灵里面也有性格好的……就看兰妆和罗盘,一个耐心沉稳,一个沉默寡言,从来不给他找麻烦……
他安抚了小木偶,又强力打发了小油灯,终于可以开始集中注意力干活儿。
佛龛的画框,侧面,背面,顶上,除尘都不难,用吸尘器吸一遍,再用软布擦一遍,针对性去除顽固污渍就好了。
只有那幅重彩绢画,让沈乐犯了难:
难道要直接从佛龛上拆下来洗吗?
这么大的一幅绢画,上面还掏了这么多个洞,光是拆下来的过程,就很容易让它折裂、变形了!
而不拆下来,直接用修复古画的通行方式,往上浇开水……
几乎可以百分百确定,开水渗透到佛龛里,会对背后的木头、木头里面的藏品,造成很大伤害的!
沈乐查资料,查资料,拼命查资料。查了半天资料,才在犄角旮旯里面,发现了一个方法:
可以用干面团在画面上滚过去,“干洗”画面,吸附灰尘啊!
他还怕自己查到的资料不靠谱,或者说,应对的不是他要的这种情况。把整幅绢画拍了照片,传给张老师,请教他清洁方式。
张老师的消息很快回了过来:
“你找到新的老物件了?这佛龛上的画需要修,不知道能不能用干面团?”
“嗯,能用。我也查到过相关资料,有专家用这种方式。另外,这些佛画的绘制方式,非常近似于唐卡,你可以查查唐卡修复——”
沈乐千恩万谢。然后,他又提出了一个灵魂问题:
“那老师,干面团要多干?”
“……”
微信里跳出了长长的一大串省略号。好半天,张老师的回复,才又一次飘了过来:
“你会做面食吗?”
“不会!”
沈乐理直气壮的回复。江南水乡长大的孩子,为什么要会做面食啊?
不但不会做面食,我连日常吃饭,主食都是米,很少吃面!
就算需要吃面,直接出去下馆子就完了,实在不行,街边小店买一包挂面,或者买一包饺子皮、馄饨皮,怎样都行。
做面食这种技能,我根本没有点开过啊!
“……”
当然,没有做面食的基础,没有揉面粉的基础,张老师想教他,大概都很难教了。对面又沉默了很长很长时间,一口气扔了七八个视频过来:
“来,你照着这几个视频的教学,先学会揉面。揉到不沾手,不沾盆,盆里面干干净净一点面粉都没有,基本上就可以了。
——然后,你再找几张同类型的古画,用你揉好的面团在上面滚,多滚几次、多揉几次,差不多就能掌握了!”
感谢b站上面,那些孜孜不倦,发视频教人做菜的大厨,总有一款适合您!
特别是那些“新手入门”、“看了视频有手就能会”的!
沈乐诚恳道谢。一个个打开视频,翻到最后:
“张老师,你也玩小红书啊?”
“哦,小红书上面找攻略很好用,有时候比b站都好用……那里互动性强,答疑的人多,而且答疑非常细致……”
沈乐无话可说。他点开一看,还真是,从面粉要用哪一种,到水要用什么温度的水,各种新手小白才会问的问题,都有人解答。
于是,沈乐把佛龛推到一边,卷起袖子,开始了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痛苦生活:
水又倒多了!
又倒少了!
面粉飞出去了!
明明水都是量杯量好的,面粉也是天平称好的,照着攻略做,为啥还能做出来不对劲啊?!
对了,我为什么要自己这样苦苦探索?
我找人指导就可以了啊!
“老板娘,你这里有谁擅长揉面的,能不能支援一个?我要求不高,能教会我揉干面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