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命沧凌 作品

第四百六十六章 退兵

亳州府城,伍建章父子驻扎于此。

最开始起兵,他们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打得朝廷一方狼狈不堪。

各路大军都被牵制,杨广也无法派出得力干将前来应对伍建章父子。亳州府附近地区,都被纳入掌控之中。

只是伍建章和伍云召也不曾料到,裴仁基之子竟然这般天赋异禀,年纪轻轻便是战力强悍,连伍云召也招架不住。

所以他们才会在朝廷大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只能固守于亳州府城。

对此,伍建章也没有好办法。

在这个世界,个人武艺足够强悍,横扫万军也不在话下。

伍云召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而此刻,伍建章父子聚集于府衙之中。

如今的局势对于他们非常不利,他们必须想办法打开局面。

伍云召看着伍建章,面露感慨之色,正色说道:

“父亲,想不到这裴仁基之子竟这般厉害,孩儿远不是他的对手。”

听得伍云召之言,伍建章却显得颇为淡定,朗声说道:

“没什么可担心的,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大隋疆土辽阔,人口众多,涌现一些天纵奇才,亦是合情合理。

不过,这裴元庆小小年纪,却能够将你逼到这等程度,足以说明他天赋强悍,比之宇文成都当年,亦是胜出许多。

恐怕假以时日,此人将会成为一代悍将,未必逊色于单进。

只可惜,这等人物却在昏君麾下,他天赋再强,也未必能兑现出来。”

说到这里,伍建章也有些感慨,毕竟他曾经是大隋忠孝王,对朝廷忠心耿耿。

像裴元庆这等人物,日后必然成为大隋的中梁砥柱,为大隋征战沙场,开疆扩土。

但是,如今杨广这昏君已经人心尽失,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怕是不久之后,大隋末日将至。

在这种情况下,裴元庆天赋再强,也不可能完全发挥出来。

虽然现在,伍云召不是裴元庆的对手。

可这天下猛将如云,高手济济,尤其是那单进,更是横扫天下,所向披靡,无人是他的对手,这裴元庆也是一样的。

或许让裴元庆不断成长下去,未来当真有可能与单进抗衡,但现在还是太早了,他也不可能有这么长的时间。

伍云召点了点头,他也是这样想的,反正他在和裴元庆交手之后,便是震惊不已,如此天赋,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现在伍云召已经不是裴元庆的对手,要是再给裴元庆十几二十年时间,也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当然了,如今的伍云召可不是争强好胜的少年了,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并不弱,只是裴元庆太强了而已。

放眼这天下,又有多少人能够和伍云召相提并论?

伍云召略显唏嘘道:

“现在朝廷大军将亳州府城围得密不透风,他们恐怕想要将我们困死其中,困到我们不得不出城决战。”

要知道,伍云召不仅仅武艺超群,也精通兵马谋略,并非莽夫。

他当然能够看出,如今裴仁基的决断。

不过,当伍建章听得伍云召之言,却显得颇为淡然,完全没有着急的意思,说道:

“召儿不必担心,裴仁基想要困死我们没有这么简单,现在天下大乱,这裴元庆实力越强,就越得杨广看重。

如果其他地方发生变故,杨广必然第一时间调动,只要这裴元庆离开,我们便可主动出击,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显然,伍建章对局势看得很清楚。

就算裴元庆能够暂时压制住他们,可这天下却未必安稳。

尤其是那单进,局势肯定会有变化。

对于伍建章的判断,伍云召还是很信服的,他很快点了点头,正想要开口。

也就是此刻,府衙之外突然传来一阵急切脚步声,瞬间吸引了二人注意。

伍建章和伍云召纷纷侧目看去,在他们眼中不禁浮现一抹惊色。

二人皆是不由得猜测,难道是裴仁基派人攻城,想要不惜代价拿下亳州府城?

但下一刻,一名士卒匆忙跑了进来,看到二人便是拱手道:

“启禀大帅,城外的官兵撤退了!”

此言一出,伍建章和伍云召顿时面面相觑起来。

虽然方才,伍建章就已经做出判断,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裴仁基父子肯定要撤军。

可他没有想到,变故来得如此之快,

令人猝不及防。

难道真是什么地方发生变故,所以杨广不得不放弃此间战场,调遣裴仁基父子前往其他地方吗?

这个变故是伍建章猜测的单进,又或者是其他人?

到底是什么事,才让杨广如此急切?

父子二人心中,顿时有万千思绪涌现。但是,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之前,他们也不敢妄下定论。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消息。

裴仁基父子撤退,他们便可抓住这个机会,对朝廷展开反扑。

没有了裴元庆这员大将,他们根本不需要有任何担忧。伍云召的实力,足以横扫四方,击溃所有对手。

——

与此同时,在河北战场。

在尚师徒设计不成,没能成功拿下伍天锡之后,朝廷一方大军,再度陷入被动之中。

伍天锡战力强悍,哪怕众将齐上,也完全不是他的对手。

也好在,杨林构建的防线颇为坚固,有他亲自指挥,虽然义军奋力强攻,却也无法取得更多的战果。

局势总体来说,还是在僵持着。

也就是这时,当杨林得知原本被困在洛阳的杨素突出重围,短短时间,便是席卷中原时,顿时忧心忡忡。

原本杨林在正面对抗河北义军,已经颇为艰难,要是中原乱作一团,杨素趁机突袭杨林后方,大军腹背受敌。

如果杨林顶不住,大军一败涂地,局势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幸好,最坏的结果并没有发生。

因为在此之后,杨广直接下令,抽调边军前来支援。

现在的杨广,态度无比坚决,他的目标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镇压反贼。

反正大隋周边的外族,在天下大乱之前,都已经被镇压。

就算还有余孽苟延残喘,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对大隋造成任何影响。

反倒是大隋各地的反贼,他们此起彼伏,杀之不绝,让朝廷局势无比艰难。

如果放任不理,让他们进一步发展壮大,恐怕用不了多久,大隋就要满目疮痍,毁于一旦了。

虽然杨林有些担心边境的局势,他知道突厥虽然覆灭,但尚有余部残存,要是他们得知大隋动乱,肯定不会错过这个良机。

也不知到时候,漠北又要发生什么变故。

但杨林明白,杨广这样做并没有错。

如今大隋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稳定内部,只有大隋重归安定,彻底剿灭各路反贼,就算外族作乱也无关紧要。

他们怎么可能是大隋精锐的对手?

当初杨林能够率领大军覆灭突厥,就算他们死灰复燃,他也有把握将之镇压。

总的来说,如今罗艺从北平府出兵,进攻反贼后方,使得反贼首尾不能兼顾,没有了往日的咄咄逼人。

杨林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他现在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拖住义军主力,为后方的罗艺创造机会。

虽然罗艺并非死心塌地为杨广效力,但他带着罗成,义军之中还真没有人能够与他们抗衡,便是束手束脚起来。

伍天锡虽然武艺高强,但他终究只是一人而已,不可能同时面对两方敌人,他在正面与杨林等人作战,那后方必然露出破绽。

以如今的局势看来,只要给杨林足够的时间,终有一日,他能彻底剿灭河北反贼,让这片土地恢复安定。

同时,如今的中原战场也是逐渐稳定。

虽然杨素声势惊人,但杨广当机立断,抽调边境大军赶来支援,终究还是遏制住了杨素继续扩张,双方同样处于僵持。

在杨林看来,只要让朝廷一方喘过气来,他们调兵遣将,整顿大军,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大隋。

不管怎么样,现在的大隋并非王朝末年,杨坚留下的根基还是十分深厚的。

坦白的说,如果没有单进的话,现在的大隋还不至于彻底覆灭。

就凭各路义军,还需要很长时间。

但单进的存在,注定是最大的变数,谁都无法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

在这一日。

一道杨广的圣旨,飞快送到杨林面前。

原本杨林在稳住局势,并且配合罗艺,开始反攻反贼之后,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可是,当他看到圣旨之后,脸色一变再变,心情也是无比无奈。

短暂思索后,杨林便是将众将召集过来,如果要退兵的话,此事是隐瞒不了的,倒不如坦然公之于众。

当众将得知消

息,便是纷纷赶来府衙之中,他们也很好奇,杨林找他们所为何事。

众将聚齐,杨林倒也没有优柔寡断,他沉默了一下,便是说道:

“诸位,陛下圣旨,让本王退兵!”

原本众人都面露好奇看着杨林,当他们听得杨林之言,顿时瞠目结舌,难以置信,所有人都匪夷所思。

尚师徒同样震惊,他顾不上多想,连忙上前一步问道:

“王爷,为什么要退兵,明明如今河北战局好转,反贼处境越发不利,以及顾此失彼,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剿灭反贼,怎么能够现在退兵?”

看得出来,尚师徒难以接受此事,他脸上满是不甘和愤怒。

要知道,他们为了应对反贼,平定河北乱局,已经是拼尽全力。

可现在,他们好不容易看到了希望,杨广却让他们退兵,他们如何接受?

这不只是尚师徒一个人的想法,也是其他众将的想法。每个人都是咬牙切齿,他们没有说话,却表现出自己的不甘。

如果无缘无故的,想要让他们放弃好不容易才得来的战果,未免太过可笑了。

感受到众将之意,杨林不禁叹了口气,他认真的说道:

“诸位,事情并非你们想的那样,陛下之所以下令退兵,那是因为蜀地发生变故。

那反贼单进,一举占据蜀地,斩杀剑南节度使张须陀,又生擒宇文成都,如今蜀地局势大变,朝廷只能退兵,收缩防线。”

讲到这里,杨林的表情变得很复杂。

曾几何时,他对单进是那么的看重。

他希望将单进培养成自己的后继之人,希望有朝一日,单进能够肩负起重担,能够让大隋变得更加兴盛。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如今的单进,反而成了大隋的掘墓人。

每当杨林想到此处,便是后悔莫及,若早知如此,他绝对不会提拔单进,也不会向杨坚举荐单进。

如果单进没有这么高的地位,就算他当真作乱,也不至于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要知道,单进能够这么短时间就席卷南方,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他作为大隋岭南节度使,在岭南操练大军,建立根基。

才能在短时间内,与朝廷分庭抗礼,甚至是屡战屡胜。

当然了,有时候杨广也会有另一种想法。

要是杨坚没有就此驾崩,杨广没有登基,情况会不会不一样?

但有些事,早已成为定局,并不会因为杨林的想法发生任何改变。

众将听得此言,亦是面露愕然之色。

他们当然明白杨林的意思,蜀地丢失,张须陀战死,宇文成都被生擒?

这消息未免太过惊人了吧!

尚师徒同样错愕不已,惊问道:

“王爷此言当真?”

杨林微微点头道:

“这是圣旨中的消息,想来不会有误。

陛下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暂时放弃河北战场,前往潼关驻扎,只要挡住反贼进入关中即可。

只要剿灭南方反贼,朝廷再无后顾之忧,便可全力以赴,镇压所有乱臣贼子。”

原本还愤愤不平的众将,表情都变得凝重。要是这样的话,杨广让他们退兵,倒是情有可原,这是不得已的选择。

如果杨广要抽调兵马,前往应对单进,那肯定会有其他反贼腾出手来,就算杨林留在这里,也可能被前后夹击。

一旦大军落入这般境地,恐怕会损失惨重。到时候,别说是剿灭河北反贼了,就连自保都成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