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尚且年幼,于兵事上所学甚浅,不过朕知道何为好何为坏。
你编练的南兵,军纪甚严,人人称赞。战斗时每每争先,无论是面对倭寇,还是蒙古骑兵,都敢于作战,不至于溃散而逃。
我皇明百万将士要是人人都能像南兵这样,何惧外虏?”
南兵或者“浙兵”才是此时戚家军的通行说法,不至于让人一听就觉得是戚继光的私人部队,惹人猜忌。朱翊钧出于爱才保护的角度,不想给戚继光添麻烦,遣词造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
朱翊钧已经十分小心,尽量不给戚继光找麻烦,免得有言官瞧着不顺心,上疏弹劾。
他虽然是皇帝,却没有亲政,还做不到什么事情都由自己的性子来。像是军事相关的重大决策,依然要听取兵部、都察院等相关人士的意见,以免自己真的判断错了形势,葬送大好局面。
不过戚继光听小皇帝这般夸赞,依然有种坐立不安的感觉,很不习惯。
朱翊钧觉察到戚继光的状态,笑道:“朕难道有夸大其词的部分?如今蓟镇的作战方略,不正是南兵作为先锋,本地士卒担当后备或者防守。”
“微臣惭愧,南兵勇猛作战,一个是臣平日训的严格,一个是有远高于北兵的军饷,这并非长久之计。想要做好守好九边,还得依靠本地士卒。”
朱翊钧轻叹一声:“是啊,九边军费,几十年来暴涨数倍,压得朝廷喘不过气,戚卿可有良策?”
“陛下莫要忧虑。核查空饷、淘汰冗兵、整备军械,开屯田理盐法,近几年臣在蓟镇持续在做,战力比起往日,已经焕然一新。再过数年,即便无需南兵,本地士卒也能守好边疆。”
朱翊钧笑了笑,没有指责戚继光不够真诚。
戚继光说的这些,都是这些年以来无数人讲过的套话,说的勉强算对,但是治标不治本。中枢重视的时候,勉强能起一定的作用,可是时间一长,又会腐化堕落。
等到明末的时候,朝廷再怎么重视都已经无济于事,搞得皇太极三番五次越过长城,甚至最远都跑到山东了。
以戚继光的才能,不会不知道,本地世袭武将对于当地土地的侵占、屯田法度的破坏,才是问题的源头。
本地的很多士兵都成为了当地豪强、大族的佃农,哪里还有战斗力?
想要彻底改变九边,提升战力,就得改变目前世袭武将以及屯田的法度。
不只是九边,全国卫所都是这样。
朱翊钧心中想着,戚继光或许是因为与自己不熟悉,不敢说这些太露骨的内容,或许是他身为世袭武将的一员,不愿破坏这种制度。
他倒是想出了几种用其他利益赎买交换,进行和平军改的方法,不过自己的年纪太小了,威望不足,现在还不是动这一深层问题的时候。
戚继光既然说不出彻底的解决办法,自己自然不会逼他。
朱翊钧转而聊到现时的战况:“兵部之前下文,组织成立轻骑小队,扫荡袭扰,不知道准备的怎么样了?”
蒙古人习惯在秋冬时劫掠,春夏时游牧生育。
因此朱翊钧想了个主意,趁着春夏虚弱期,进行对等报复。
暂时和平的俺答等部落放任不管,土蛮、董狐狸的部落,可以袭扰杀伤,即便引起激烈的再次报复也在所不惜。
这些草原部落的抗失血能力,完全没办法和大明相提并论。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一味的防守,敌人来去自如,即便劫掠失败,损失也不大,大明完全处于战略守势。
主动出击,才能打出真正的和平。
“不敢欺瞒陛下,陛下之前所说这一方略,类似过去争夺河套时,边镇骑兵,与蒙古骑兵互相劫杀,不过还要更进一步,要深入草原。
蓟镇骑兵,毕竟不如草原人更熟悉当地的情形,所以还需要探查情报,做更多的准备。”
“诚实就好,朕等的起。”朱翊钧没有失望,“第一次的袭扰,杀伤效果才是最大的,以后他们就有防备了。要做好充分准备,才好动手。
“诚如陛下所言,如果前往草原深处,难以及时得到补给。使用的军械,都要与平日不同,微臣在蓟镇练兵测试,选取最合用的。”
“说的有理,”朱翊钧起了兴致,吩咐道:“朕这边,已经有了几件利器,可以协助边军。把望远镜拿过来,给戚卿看看……”
“望远镜?”
戚继光从小太监手中接过一个单筒望远镜,比起朱翊钧最开
始展示给文臣们的更加精致,倍数也有所提高。
望文生义,戚继光能明白这个东西的用处,却不敢在文华殿里太过放肆。
“这里不够宽敞,戚卿随朕去西苑走走,正好朕想活动活动筋骨。”
日讲过后,朱翊钧没有休息,便直接召见了戚继光,坐了大半个上午,身子都僵了。
“戚卿不如与朕讲讲,如今蓟镇用兵的情形,让朕对边事有更深的了解。”
走在路上,朱翊钧不再多言,单纯听戚继光讲述边疆的战事。
说到中途,戚继光谈及了他在边地对于火器的使用,引起了朱翊钧更大的兴趣。
朱翊钧出于好奇,曾经下召查看过此时的火炮火枪。
可惜模样都太过原始,而且制造的比较粗糙,朱翊钧担心炸膛误伤了自己,没有亲自开火发射,只是让人远远试射,查看威力。
结果证明,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此类武器的改进,进展十分缓慢,不像玻璃制品,一时半会就能见到成效,朱翊钧只好耐心等待。
等到了西苑,朱翊钧按照惯例,射箭健身,与戚继光继续聊着兵事。
说着说着,朱翊钧突然道:“戚卿,朕听说,你年少时曾经写过一首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时至如今,,你如今已经是右都督,位列军中高层。距离封爵,已经不远了。”
封爵?
戚继光心中一喜,不敢表露出来,躬身道:“微臣心愿一如曾经的少年,不求封侯,但愿为陛下把守边疆,百姓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