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鹿伴 作品

第116章 张居正避嫌

“陛下杀的好!”

“狗贼子,让你们知道朝廷的厉害!”

北京永定门以南一片诺大的空地,此刻已经挤满了附近的百姓,众人翘首以盼的,等待王杲一伙的到来。

朱翊钧要杀他们,自然不能秘密处死。

为了宣扬朝廷的武功,震慑宵小,不但要公开明正典刑,还选择了最为可怕的凌迟!

王杲原本分属建州女直右卫,为大明部署,领受朝廷的封职。不安分守己,却横行不法,多次纵兵闹事,给他按一个谋反的罪名,一点都不为过。

将他们凌迟处死,完全符合《大明律》的法治精神。

消息提前几天就已经通告全城,让人做好准备。

王杲以及儿子阿台、部署波棱盖等人,从牢狱中被提出来后,沿着四九城转了一圈,被困在囚车里的他们,挨了沿街百姓不知多少份烂菜帮、臭泥团、石头子。

倒是没有人砸鸡蛋,这么贵重的东西,寻常人哪里舍得?

等到囚车终于到达等待已久的京南刑场的时候,在场众人无不兴奋起来,高声斥骂。

从嘉靖年间起,王杲祸乱辽东多年,朝廷多次容忍招抚却仍不知足。劫掠边境、僭越尊卑、袭杀朝廷命官……在新皇即位后,仍对辽东军民犯下了多起累累血案。

直到去年初冬,朝廷忍无可忍,派兵将其山寨平灭,贼首擒拿。等到王杲他们被送到京师以后,相关的专题报道,也已经刻印在了报纸上,发行全国。

本来还有许多京师的百姓根本不在意辽东之事,毕竟口耳相传,消息传递的又慢,又不够详细。

但是经过了报纸的详细记述,无论老少穷富,都不可能忽略辽东事。京师也是常年遭受蒙古铁骑的威胁,在类似的环境下,隐隐之间对辽东有种感同身受的认可,。

他们便将对俺答、土蛮汗等人的愤恨,转移到了王杲的身上。

百姓无不想要趁着这一次将其党羽凌迟处死的机会,宣泄内心压抑许久的愤懑!朱翊钧也是有着这个意思,才让王杲的囚车巡游京师全城,让大家都有机会发泄一下,最后才送到刑场。

如今经过了初步的整顿,北京城的城建规划,相比于过去的随意搭建,要科学合理了许多。

然而刑场杀人这种事情,毕竟太不吉利。

无论是午门还是菜市口,以后都不会成为杀人示众的地点。

为了宣扬国家的武功、皇帝的功绩,为了满足京师附近嗜血观众亲临现场的欲望,朱翊钧最终决定,将刑场定在了城外空地,这样才能容纳更多的看客,以免太过拥挤,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要不是因为这种诛杀乱贼的用刑十分严肃,朱翊钧都想卖票入场了。

人群汹涌的刑场周边,就有许多附近的百姓背着小箱、提溜着大筐,不停的吆喝售卖吃食,趁机大赚了一笔。

附近维持秩序的士兵、衙役们在得到了免费的吃食,一笔散碎铜板贿赂后,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驱赶。

朱翊钧在听说这件事情后,也不得不感慨,这帮人真有商业头脑,一些小皇帝不好意思做的事情,他们都能大着胆子去做。

凌迟自然做不到三千六百刀,太过夸张,不过用刑的过程依旧十分漫长。

从死忠波棱盖、子嗣阿台他们开始,一旦撑不住了,便用药止血,修养片刻,一个死后再割另一个。只有王杲被放在了最后,一直没有动他,让他亲眼看着自己的死忠部下、儿子遭受如此悲惨的结局,却无能为力,只能在悔恨痛苦中,走向终点。

历史上朝廷消灭王杲后,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放过了他的儿子阿台、阿海几人。可是几年后,阿台就重建了古勒寨,召集了原本四散的部众,重新对大明进行袭扰。

于是李成梁只好二度用兵,觉昌安、塔克世他们亲自协助朝廷,将古勒寨的消息尽数告知朝廷之余,还愿意主动进入寨子里,替朝廷招降阿台他们。结果招降的不太成功,寨子被破后,觉昌安父子也双双而死,成为后来努尔哈赤起兵造反七大恨的理由之一。

所以为了避免阿台他们继续作恶,朱翊

钧干脆狠下心,送他们全家团聚。

只不过如今建州左卫确实比较恭顺,是朝廷招抚外夷,和平互市的代表部落。即便朱翊钧现在也不好直接用兵赫图阿拉,免得让附近的女直部落因此心寒,尽数造反——

如今的国库刚刚从前些年的窘迫境地中缓过来,仍旧不够富裕。威胁京师的土蛮等部还没有解决,如果就要对辽东大举用兵,即便是高拱、张居正他们都不会同意。

不过努尔哈赤毕竟是心头上的一根刺,朱翊钧看到他们一伙盘踞在老家,念头就不够通达。

好在之后还需要借助女直部落之力,影响操控朝鲜,更可以凭借朝廷理论上的调兵权力,派他们对日作战、消耗在战场上。

自己还有足够多的时间,有的是办法解决他们。

白天开始用刑,等到天色将暗便宣告休息,晚上还得给他们喂食用药,保证他们能够继续存活。

漫长的七天过后,对于王杲一伙的凌迟用刑才宣告结束。

此时的百姓们虽然娱乐项目很少,也没人能坚持这么久。官吏、百姓们都是轮替交换,人来人往。许多人都把这一次的行刑当成了难得的盛会,就连天津、保定、沧州的看客都聚集到此,看看热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售卖吃食的人变得更多,还出现了更多的行当。

有帮人写书信的、有售卖报纸的、还有缝补衣物鞋子的……

等到七天过后,还有人恋恋不舍的,想要留在这里,甚至还有人想要模仿前人,将用刑时流下的血,割下的肉带回去,当做灵丹妙药给家人治病。

好在朱翊钧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让人严格看管,将尸骨血肉深埋地下,派兵看守以免盗挖。与此同时,还命人宣讲,血蘸馒头根本不能治病,不要被江湖郎中们骗了。

有皇帝、太医做背书,这才逐渐打消了他们的念头。

在王杲枭首后,朱翊钧针对此事,又在《新报》上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作为最后的总结陈词。

凌迟用刑,并非朝廷残忍,而是为了教化外夷礼法对错。就像父母教育小孩子一样,小错小惩,大错重罚。王杲一党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不得不用重典。

而归顺朝廷的其他部落,不但不会受到牵连,反而因为协助朝廷剿灭王杲,受到了奖赏。

这一篇文章,其实不是写给大明百姓,而是写给塞外能够读到报纸的“特殊读者”。

大明的新式报纸已经发行了将近一年,早已经散布大明周边。经过佛伯乐的回报,在俺答等部落首领处,已经能够看到《新报》《官报》的身影,不过他们限于印刷技术和市场需求不足的缘故,并没有仿制。

当地的头人们为了探知大明朝廷的消息,从张家口等互市处收购报纸的时候,不惜花费重金。

朱翊钧倒是不担心朝廷机密被泄露,因为以前也有邸报,会公布朝廷的一些大致方针、重要大臣的任免,有心人都能探知得到。

《新报》《官报》也是一样,保密事项不会登报,能够上得了报纸的内容,都是有了结果,或者无法阻挡的阳谋大势。

随便他们去读,即便有聪明人从中总结分析出什么东西,也难以做出及时的应对调整。

就像是经过了一年训练的骑兵小队,如今正在厉兵秣马,准备趁着春季蒙古各部落的牛马产仔虚弱的机会,进行偷袭。

类似这种隐秘的事情,只在兵部和内阁等处留有文档,绝不会让外人得知。

俺答已经年迈,安心做一个富家翁享受生活。

他不懂汉文,每次得到报纸,都是让人给他慢慢讲读,当他知道王杲被凌迟用刑的详细过程后,内心也是不免一惊。

“这大明的皇帝娃娃太过狠辣,不是好惹的。还好老子早已经罢了兵,不像土蛮那帮胡扎,早晚要出事。”

伸个懒腰,挥退了给他捶腿的少女后,俺答懒散的走出屋子。

“走,去看看大象。过两天再办个庆典,让百姓们都知道,老子现在是大明封的王,和朝廷关系好着呢!”

……

报纸从塞北到江南,到

处都有。

徽州府的士子们,在看到了朝廷的武功后,也不禁暗自后怕,还好没有因为丝绢案的争议闹大,让大伙都下不来台,最后搞得朝廷用兵。

经过几个月的忙碌工作,徽州全府的土地丈量、人口清查工作,也已经宣告结束。

本来这么大的工程,凭借徽州府当地的官吏,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然而京师派驻了大批人手进行协助,压制了地方上的不满情绪,终究还是让这个试点地区,圆满完成任务。

一大批胥吏获罪被抓,也有少数将功抵罪,告知了许多地方上的秘密,进献了家族长久保管的账册。

凭借地方自留的账册,再进行挨家挨户的详细探查,其真实的数据,与过去的保留在府库里的账册,有极大地出入。

这种差异,朝堂上的许多官员都心知肚明,只是以前皇帝不在乎、首辅不想管,底下人即便上疏提及此旧弊,也无法解决。

如今经过清查,过去官府负责记录人口数据的黄册、以及地方私留的白册通通作废,换成了朴实无华的蓝色小册,就像如今市面上通行售卖的普通书籍一样。

而鱼鳞图册,也就是画图记载了房屋、山林、田地等事项的民间田地总册,也得到了更新。

人口和土地的数据都得到了查实,连同丝绢税在内,徽州府的税赋,也得到了重新的厘定,按照一条鞭法进行革新。

各县均摊的比例,一部分是按照人口来算,一部分是按照土地等资产来算。因为丝绢税被改换了名目,统一缴纳,这下各县之间就难以再以此作为由头闹事。

更何况有王杲、僰人这去年两大战事作为震慑,他们都不敢再继续抗税,只好捏着鼻子,接受了朝廷的安排。

除了朝廷兵锋的威胁,丝绢税能够悄无声息的平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年正值科举取士。

初春过后,便是新皇即位以来的第一场会试、殿试。

徽州府就有几个举人在去年奔赴京师,准备赶考,都没有掺和老家之事。有举人恰逢赶考的地方大族,皆不愿为了这点税银差异,败坏了家族子弟的前程。

在他们的有意压制下,即便是想要借此获取名望的一些人,也都被迫偃旗息鼓,不再多事。

而在徽州府完成了清丈的数算人才们,也都趁着冬季已过,大运河开化的功夫,坐上漕运小船,顺势回京,按功受赏。

不过徽州府只是一个开始,辽东已经暂时安稳,正要趁机进行革新。朱翊钧打算选其中一部分人派往辽东,继续清丈,并且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

以一府、一省为起始,一步一步清丈全国!

……

“吕调阳、王希烈任会试考官?朕自无不可,诸卿照着旧例去做就是了。”

对于国家而言,科举取士是远比王杲更加重要的事情。

朱翊钧知道八股取士有许多弊端,然而这种方法虽然压制了一部分人才,但是能够从中脱颖而出的,肯定都是了不得的精英天才。

即便他有心改变程朱理学主导国家的思想潮流,改革科举由八股取士的方式,也不急于一时。

这是自己即位以来的第一场会试,便完全没有插手,任凭朝臣们做决定。经过了众廷臣的一番商议后,最终将讨论的结果呈交给了自己御览。

朱翊钧看到这个名单丝毫不觉得意外,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要参加今年甲戌科的会试,作为父亲,张居正当然得避嫌。

正德年间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他的儿子杨慎高中状元,就有人说是杨廷和进行了暗箱操作。虽然杨慎才华极高,杨廷和也是早早登科,父子双神童,依然不能避免这种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