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逼利诱,前后对比。
私密有小皇帝的御笔书信,晓之以情动之以礼。
公开有报纸宣传,舆论压力,以及朝廷随时可以调动的大军。
在这种磅礴大势之下,全国各地的宗藩总算开始主动响应号召,配合朝廷的变革,没人再敢上疏公开反对。
只不过宗藩之间亦有差别,益王、沈王等宗室,素有贤名,过去的享受并没有那么夸张,负担小,转向压力不大。在他们的主动配合下,地方的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
如衡王世子这类人,碍于压力,不得不捏着鼻子上疏表态,愿意放弃诸多利益。但是扭扭捏捏的,改的很不彻底,只是让地方的负担因此减轻了一些。
至于蜀王、靖江王这种历史包袱重的,依然心存侥幸,没有改变多少。只是做做样子,减少了数百石禄米和一些本来就没有拿到手的赐田,用以应付朝廷。
至于田地、盐引等能够带来暴利的东西,仍旧牢牢抓在手里,不肯放手。
不过朱翊钧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惩罚,现在诸藩都表明了态度,愿意支持朝廷宗室改革,这已经达到了他的初步目标。
朝中诸臣最初提起开藩禁的时候,目标远没有这般激进,仅仅是希望能够允许宗室从事百业,减少一些禄米压力。
藩王们觉得朝臣太激进了,而小皇帝则觉得他们太过保守。
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拉扯,已经清除了数千名宗室转换他籍,逼得二十多个藩王纷纷服软,让渡一部分利益。
仅仅是目前做的这些工作,预计在几年过渡期后,可以为朝廷节省超过每年超过两百万两的财政开支。这两年收回的许多田亩、产业,也都价值不菲。
宗室开支总额每年有五百多万两,砍下一半,国家负担就能够大大减轻。
不过宗藩开支的大头,都在藩王、郡王身上,这些人不能彻底解决,财政负担依然很重。
毕竟路要一步一步走,剩下的要等到几年后慢慢来。
藩王的身份特殊,是每一个支脉的代表,其源头都是皇子,地位相对余下的宗室要尊崇很多。
靖江王更是如此,虽然他们恰好与衡王一样,面临前一任靖江王朱邦苎已经去世,世子尚未被朝廷册封认可的尴尬时期,但是朱任昌并不担心朝廷会故意拿捏自己。
因为这一脉的祖上不是朱元璋,而是他的侄子朱文正。
朱元璋有三个兄弟,都早逝,朱文正是他唯一的一个侄子,在他早年的征战中也立下了大功。尤其是坚守洪都八十五天,抵挡陈友谅数十万大军,帮助朱元璋鄱阳湖之战大胜,至关重要。
不过后来因为没有受到封赏,朱文正被奏告有异心,被夺了军权,软禁而死。
几年后,朱文正之子朱守谦就被封为了靖江王,就藩桂林。种种待遇,与大明的诸多藩王、郡王都有很大差异,就连字辈排序取名的时候,也不需要遵守“金木水火土”的特殊规定。
所以他们的血脉虽然距离朱翊钧最为遥远,但是反而不适合太过强硬。
正好靖江王远在桂林,距离京师遥远,目前处理其他宗藩都忙不过来,朱翊钧便暂时把他放在了最后,和蜀王一样,等其余宗藩都处理的差不多了以后,再对他们动手。
西南还有播州杨应龙虎视眈眈,云南沐家嚣张跋扈。
等到北方战事平稳,即可用兵南方,趁着冰河期尚未到来,改土归流,控制那里的几处大矿,为为金融的进一步变革提供基础。
到时候大军挥师,管他是哪个藩王,都得老老实实的顺从皇帝的旨意。
朝臣们现在也顾不上西南的宗藩,因为最近爆出来了一起新的惊天大案,吸引了朝堂上下的关注!
在清查宗室玉牒、处置各藩的时候,楚藩之中有宗室举告,说目前的楚王血脉有问题,有人狸猫换太子,用外人顶替。
楚恭王朱英“火佥”(xian),在隆庆五年八月因病去世,他生前没有子嗣。所以临死之前,王妃为了避免王位被外人继承,影响了自己的富贵,于是决定弄假成真。在万历元年时奏报朝廷,谎称宫女胡氏生下了楚王的遗腹子,等几年后年龄稍大一些,就可以继承楚王王位。
这时候的小孩容易夭折,王妃担心中途有变,于是一口气找了两个孩子,作为孪生子以防万一。虽然这样一来,两个孩子都不是王妃亲生,但是她的嫡母身份不会改变,不会影响到以后的生活。
至于那个所谓的宫女胡氏,已经“难产”死了。
又一桩类似于成化年间汉阴郡王的大案,而且涉及到的不是郡王,而是藩王!
事关重大,不得不慎重处理。
朱翊钧虽然记得历史上对此的相关记载,还牵扯到了当时的首辅,差点引起万历中期的党争。但是关于此事,史料记载十分模糊,朝中有很大争议。
最后万历帝认为时间过的太久,没有足够的证据,不好断定,于是只当楚王是真的。
现在还不是几十年后,一些证人证物,大概率都还存在。于是朝廷加紧派人前往武昌进行调查,全国宗室的变革,都因此事被暂时延缓了进程。
对于此事,朱翊钧没有插手,毕竟如今他远在京师,不能就这样凭空推测楚王是假的,必须要等到当地提供更为确切的证据。
朱翊钧知道这个事情心急不得,而且其余几十个藩国的变革,也都按照各自的上疏,按流程进行处理,只需耐心等待,坐等结果便是。
于是小皇帝的注意力,便从武昌转向了北方草原。
因为经过了几年的筹备后,他当年提出的对蒙古部落进行“反偷袭”的战术,终于要展开行动了!
……
万历三年春,戚继光镇守蓟州镇。
陆军讲武堂开设已有几年,最早一批学员还没有毕业,不过他们其中排名前列的优秀学员,却能提前来到蓟州进行实习,观摩此次军事行动。
在肃穆的大军校场,学员们不敢出声,
戚继光则与谭纶、汪道昆、王崇古等重臣视察场内的骑兵。
他们人人都穿戴好了战甲,带着弓弩、火器,手持军械,就连胯下战马,也都在关键部位进行了一定的防护。
在烈日的照射下,镶嵌在皮甲上的钢片闪着明耀的光辉,晃的人们睁不开眼睛。
场内人马众多,却十分安静,没有丝毫混乱,就连骑兵坐下的马匹,都能老老实实的,没有嘶鸣。
王崇古笑道:“元敬真是治军严明,早知道南兵军纪最佳,不过没想到不只是人管得好,就连马都能料理成这样。”
“督军谬赞了,”戚继光面色沉静,回应道,“此次深入草原,与往日不同,不敢不慎重行事。”
“说起来,之前对北虏就有过多次倒巢之举,但是像陛下这般安排的,还是第一次。”
蒙古人常常劫掠大明,朱翊钧当然不是第一个想起来要进行报复的。
于是就有了“倒巢”的说法,毁灭对方的老家,破坏地方的水草、生活环境,让其不能居住。
一切战术转换家。
早在明初的时候,就有过类似的行为。
蓝玉捕鱼儿海大捷,永乐五征漠北,成化犁庭,本质上都算是“倒巢”。就连最近征讨辽东王杲,占领古勒城附近区域,也可以算得上。
不过这种军事行动,往往要征集大军,前去征讨。
人家又不傻,听到风声的时候,早就跑没影了。
国初的时候,永乐一连五次都没能达成战略目的,还耗费了海量的钱粮,从那以后,大规模的“倒巢”就难再进行了。
以大明如今的军事体制、经济规划,如果是为了平叛,应对重大军事危机,还可以召集大军。然而这种行为难以持久,后勤更难以支撑远出塞外,长途征战。
军事方面的变革难度,远远超出毫无反抗能力的宗室。
尤其是现在,国库存银不多,即位时间还不够长,帝位不够稳固,经不起大动干戈。朱翊钧只是按照自己的记忆,进行了一些小修小补,在目前的框架内,惩治一些贪赃不法之徒,重振军备、军纪,激发将士们的士气。
所以,调动大军进行倒巢报复,完全不现实,只能派遣小股部队,也是如今的常规战术。
蒙古部落南下劫掠,男子尽数出动,部落中只剩下老弱妇孺。于是明军派遣轻骑攻击老巢,杀妻儿,抢畜生,釜底抽薪。
李成梁就经常这样干,在派往侦查的家丁亲兵们发现了敌方部落的确切位置后,率领精锐骑兵越过长城,一举将长城外不远处的小部落击溃屠杀,确保辽西一带的安定。
不过这种做法的危险性也很高,时间一久,蒙古人都有了经验,开始在一些倒巢的必经之路上设伏、追杀,前几任辽东总兵都是在沙场上战死,偏偏李成梁活到了现在。
杀了这么多年,也让他杀出了赫赫威名。所以现在土蛮、永谢布等附近的部落,都对李成梁产生了畏惧之情,不敢再像以前一样,将辽西视为自家客厅,随意进出。
朱翊钧的报复军事行动,就是参考了李成梁的做法,不过还要更加深入。
以往的报复,目标不够精准明确,只是单纯的“把边界附近清空”,确保边疆安宁。然而草原部落野火烧不尽,这种杀法只能消灭长城附近的小部落,难以对几个万户大部落造成威胁。
而朱翊钧秉持着“军事为政治服务”的观点,得让土蛮等仍旧不肯臣服的部落感到疼痛,感到畏惧。
最好的结果是干掉土蛮,毁灭北元最后的延续,用血腥的报复,震慑周边。
最低限度,逼迫土蛮臣服,重新构建当前漠南蒙古的秩序,确保京师周边的安稳。
所以,要不然就不出动,要出发,就派遣精锐,一举前往土蛮的老巢,让他感受到威胁。
而且,倒巢的时间也有所调整,不是草原部落能有空闲的其他日子,而是他们开始转移草场,牲畜开始下崽生养的春季!
时间的选择极为关键,若是平时,各部落的骑兵都能集中起来,应对战事。
偏偏在此时,冬季刚刚过去,草原上所有部落都得顺应时节开始转场。
除了俺答这种已经筑城养老定居的,其他大部分部落,都还遵照古老的传统,逐水草而居。
帐篷要收起来,放到牛、马或骆驼拉着的大车上,男女老少都得忙活起来,开始一年的新生活。等到了地方,再重新下盘安居,收拾好家居器具,收拾牛羊……
这是草原部落最为虚弱的时候,每个部落都要如此,所以草原上各部落内部兼并时,往往都不会选择春季。就像上古春秋之时,为了避免影响农事,选择在秋冬冬季开战一样。
大明就没有这个顾虑,对待敌人不必讲什么江湖道义。
这种与往日倒巢有很大区别的“偷袭”,往往第一次的效果最佳,再之后,就只能进行血腥拉锯了。
虽然朱翊钧不怕和对方流血拉锯,但是他也希望能够尽量达成一个令人满意的战果,于是从隆庆六年提出这个想法起,秘密准备至今。
一面借着与俺答等部落修好互市的机会,派遣佛伯乐扮成商人,深入草原探查地形、绘制地图,重金收买,深入了解周边形势、土蛮、也速该等部落首领的习惯。
另一面,从九边选取了近万名百战老兵,他们军事素养,和政治出身都十分过硬。分地训练,经过数年的淘汰后,选出了将近三千个最为精锐的骑兵。
弓弩、短刀、火器、精良战马自不用说,就连内廷打造的望远镜,也能做到中级军官人手一个。草原地带的野外求生,蒙语培训,更是没有落下。
戚继光这里有一千余人,剩下的近两千余骑兵都在辽西李成梁处。
这两股骑兵将会分成东西两路,进行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