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鹿伴 作品

第154章 祥瑞

朱翊钧说的轻巧,冯保却听得心惊肉跳。

伴随着皇帝的成长,他早就不再亲密的叫冯保为“大伴”了。而且在做出决断的时候,根本不会咨询自己,除非涉及到了内廷一些太监事。

他虽然收了张家的好处,才在几天前壮着胆子多说几句好话,却不敢直接怂恿皇帝。毕竟要吸取前些年的经验,总体上,朝廷和皇帝对于道教的态度都是打压。隆庆决定将其名号削除,哪能随意恢复。

如今皇帝态度急转,冯保两个眼珠子提溜转了两圈,忽然想明白了。

自隆庆以来,虽然道教被打下去了,可是佛教却趁势崛起,两宫太后对于京师诸多寺庙的慷慨捐献,就是明证。虽然没有煊赫到嘉靖时道士那般程度,却已然有了不小的声势。

这么多年,皇帝明里暗里为此与两宫争论过几次,他对于佛教的态度与道教一样,都没什么好脸色。眼下或许是看着道门太过倾颓,有心扶上马,送一程,借助道门之手,压一压佛门的气焰?

自觉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冯保多了一分自信,笑呵呵道:“万岁爷莫非忘啦?皇帝大婚都会大赦天下,奴婢记得万岁还打算宽恕倭国,恢复通商。和这件大事相比,区区龙虎山的真人名号,算不得什么。”

“有道理,朕大赦天下的时候,顺带着宽恕他们张家,名正言顺。”朱翊钧瞥了一眼冯保,充满深意,“不过朕胸怀天下,只为朕和两宫祈福,未免太小家子气了……让他们再做个醮仪之类的,保佑我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万岁爷圣明!”

“下去吧,朕乏了,休息一会儿。”

冯保躬身告退后,朱翊钧闭目养神,在心中思索。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张国祥这个人本身的善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占据着许多利益,阻碍自己进一步变革的张家。

先放出风声,鼓励张家多做事。

做的越多,错的几率就越大。

只要有空隙,自己就能利用起来。

而且南方道门诸多派系被张家压了这么多年,怎么会心甘情愿?好不容易张家被贬为提点,蛰伏收束,让他们享受了几年的自在日子,一旦听闻这个风向,说不定也会因为红眼闹出事端。

且先在这里打个窝,看看他们上不上钩。

反正自己是皇帝,占据最大的主动权,绝对不可能空军,无非是看能钓上来多少……如果真的钓不上来鱼,大不了就下网捞!

……

很快就收到京师消息的张国祥喜不自胜,近几年的小心谨慎总算没有白费。至于斋醮法事,都是打小下苦功练出来的吃饭本事,闭眼睛都不会有差错。实际效果不好说,反正够糊弄外人的。

问题是,仅仅如此,张国祥的心里依旧没底。

龙虎山张家几位能说的上话的聚在一起,共同商讨这个事关整个家族前途命运的决策——唯独上任天师这一脉,因为张永绪连累了整个家族的关系,被全部排除在外。

“忘了以前咱们是怎么得世庙皇帝欢喜的?把以前上过的手段都给当今这位来一遍呗。”有人提议道。

“不行,今上与之前的可不一样,好不容易才有了这次机会,千万不能出差错。”

“没错,得精挑细选,摸清今上的喜好,才能对症下药!”

嘉靖崇道,多次主动给自己加道号,玩角色扮演。

只要换着花样的吹捧这位道君皇帝,就能得到赏赐。即便一时说错话,拍马屁拍马蹄子上了,也不是大事。

然而朱翊钧在位五年,他真实性情难以确定,但是从公开发表出来的诏书、报纸等方面来分析,张家人很确定,今上这位皇帝,对于修仙问道,炼丹长生的兴趣一点都没有。

走仙侠、玄幻的路子必定暴死,只有种田、历史、偏向现实的才有出路……

“所以说,道藏、这类东西,还不会惹出什么问题。但如果咱们给今上进献灵丹妙药的话,恐怕连上清宫提点的位置都保不住。”

众人都很认同,有人又提道:“进献法箓也暂时搁置?”

众人沉默,陷入思索。

道门箓分多钟,法箓、经箓各不相同。

法箓往下,也有许多分支,有的能够延寿度厄,保命防身,有的可以祛病消灾,降福祈祥,有的可以辟邪除魔,镇守家宅……

本质上和后世依然有很多人会求请的平安符、考试必过符、姻缘长久符差不多。

这东西也分高低档,高级的由大师亲自手绘,盖上天师府掌握的阳平治都功玉印,低端的就是普通木板刻印,批量生产。用龙虎山特产的龙须草捆绑一摞一摞的,分运到各地销售。

要钱归要钱,但是皇帝不差钱,多少信一点。

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太武帝就开始受道教法箓,唐宋此风更盛,甚至在明代的时候,从太祖朱元璋以下,成祖、宣宗、英宗等多个皇帝都命历代天师进献法箓。

不过这个传统在隆庆即位,天下对道门的怨念积累颇深的时候,被断绝了。朱翊钧即位以后,自然不会有人主动提起这种事。

然而人们总是健忘的,当万历的年号时长眼看快要超过先帝的时候,一些人又怀念起了逝去的时光。

就像王世贞、李梦阳、李攀龙开始搞文学复古一样,因为近些年变革而利益受损,或单纯不习惯这种变化的人们,都不由自主的怀念起了过去的岁月,觉得京师里多点道门的气氛,才更有传统的味道。

“隆庆皇帝死那么早,说不定就是因为没有‘太上延禧箓’保护的关系。十两银子,就能求来一份阁皂山大师的法箓,要不要来一份……”

虽说受过法箓的弘治也是早早登天,却被人们忽视。即便有人注意到,也会猜测因为他独宠张皇后的关系,后宫阴阳失调,影响了寿数。

类似这种阴谋论的传言,在民间还是很有市场的。

民间很喜欢求这种符箓保平安,但是对于张家来说,主动进献给宫里,则有暗讽先皇的嫌疑。

皇帝的心思,谁也不敢确定,万一被扣个帽子,可就糟糕了,只能先选比较安全的保底。于是在商讨过后,进献法箓也被暂时放在一边。皇帝如果真有兴趣,之后肯定会主动下旨要的。

一连又提了几条,众人大致想清楚了策略。

“今上是注重孝道的,所以才会因为两宫欢喜,愿意给咱们机会。祈福做法,说好话,这些都能投其所好。但是就我读这些年的诸多报纸来看,今上最在意的,还是想要成为一个汉文唐宗一般的圣君。哪怕这次下旨让我等做法事,也是祈福天下风调雨顺,没有灾祸,万民安泰……”

见他总结的不错,众人纷纷点头认可。

“所以,咱们得投其所好,我觉得,陛下话语里的意思,就是希望天下人都能看出来,他治国治理的好,天下康泰,百姓安乐。只是这些说上去简单,但是要怎么让天下人看出来?要是用什么六部的文书,又何必找我们?”

有人眼前一亮,不假思索的答道:“进献祥瑞!”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那人笑道,“五百年有圣人出,圣人不好说,但是孔圣都说过‘凤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当年给世庙进献过白牛、白鹿,现在再弄一些祥瑞出来,进献给今上。

又能显得咱们诚意,又能显得陛下功德,还能显得天下盛世!”

“没错,就算陛下不喜欢,总不至于因此降罪吧……”

得到一致认可后,张家立刻安排家里人,准备进献给今上的祥瑞。

这玩意可是传统艺能,上至高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都有给皇帝献祥瑞而受赏的例子。就算献的不好,也不会受到处罚。

就像弘治时,有陕西百姓自称捡到了秦始皇的玉玺,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虽然很快被当时的人们鉴定为赝品,却没有因为欺君被看了脑袋,还得一些银钱赏赐。

思来想去,这招最适合现在张家的现状。

说干就干,有了明确的目标,张家便开始准备。

所谓的祥瑞,分为三种,天象祥瑞、物象祥瑞和人事祥瑞。无非是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奇花异草,变异动物,怪模怪样的石头……

明初时进献给永乐的长颈鹿,就是典型例子。

用神神秘秘的东西,给皇帝歌功颂德,提供政治背书。

要么花费重金、精力,四处搜寻珍奇,要么就人造炮制。

张家玩这一套是熟手了,家里一直都有积累,以备不时之需。不过月余功夫,就筹备好了一连串的祥瑞,准备进献上京。

以结果为导向,经过系统的顶层设计,编造吹捧的童谣、人造刻造奇石、豢养异化的动物……多种祥瑞建立矩阵,协同作战,用虚无缥缈的天意民心赋能,打一套组合拳,与皇帝对齐颗粒度。

龙虎山的动静,可瞒不过江南道门的同行。

无论是阁皂山、茅山的正一道士,还是上清宫的其他支脉,都怀揣着不同的心思。

“要我说,他们张家兴风作浪,得不了好。太祖皇帝就是觉得‘至尊唯天’,他们张家竟然敢妄称天师,比天还高,才把这个名号给剥夺了,改成真人。现在连真人都没了,合该继续蛰伏,越蹦跶,越容易遭灾。”

张天师这个说法,本是自称,后来得到了官方承认,直到明初的时候,被明太祖剥夺,改为真人。但是民间传统,往往还会沿用天师的叫法。

“静极思动,否极泰来。老道给他们算了一卦,是未济之象,下坎上离,水为下,火在上。以水救火不成。能燃,却不可久,此事注定未竟。他们本该继续谨小慎微,就像前些年一样,谨防灾祸降临,还能守得原来的富贵平安。但是现在早早冒头,可就危险了……”

“正好,上任张永绪总领天下教门之后,位置就空缺出来,一直没人受领,这天下道脉,都归着道录司来掌管。且让张家闹一闹,然后我们好趁机争上一争,也该让我们阁皂山出头了。”

“说的对,邵元节当初都能踩着张家,总领天下道教。他还是分属上清宫,老天师的属下,我们凭什么不能?”

“北方全真传戒不授箓,我们正一授箓,但是张家统领三山,这授箓之权,一直被张家垄断。我们茅山统领不来天下道门,但是不妨把授箓之权,抢回来。”

“有道理!”

……

天下道门,事涉诸多利益,之前都被朝廷打压,如同死水,大伙还能报团取暖,少生事端。可是眼看大环境发生了变化,似乎道门又有兴盛崛起的迹象,面对这种潜在的可能,哪个不眼红,还愿意安心在山里修道?

真秉承着“爱信就信,不信滚,别打扰老子飞升”的,都是躲在观中成一统,不管冬夏与春秋的潜心修道。

能不能修成道果先不说,起码不会把心思放在滚滚红尘,名利之中。

别说张家忙着鼓弄祥瑞了,恐怕就连张家真人名号被夺这种大新闻,都不一定能够知晓。

江南的道士们在暗中勾心斗角,时间却不会等人。

京师的又一桩大事——今科科举,顺利开始。

天下的举人云集北京,经过了数日的紧张应试,与十多天的等待,终于看到了最终的榜单。

近三百人的贡士,仅仅是开心了两天,便抓紧为了即将开始的殿试准备。

虽说经过馆选的变革,三甲之间的差别,远没有以前那么大,普通的三甲同进士,如果在接下来的馆选实习中表现优异,一样有可能压过二甲的进士。

但是这个排序,在传统学子的眼中依然意义重大。

不过当殿试即将开始的时候,朱翊钧却让内廷搬出来了许多书——刚刻印不久,还散发着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