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鹿伴 作品

第204章 万里之遥的朋友和敌人

自从几年前大明开始积极主动的与两牙海商交流以来,已经初步打开了视野,更何况他还主动派遣了使团前往欧洲去主动学习,了解当地的情况,收集当地积累的知识成果。

利玛窦这等传教士们来的稍晚了一步,他们所携带的知识,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只不过出于政治目的,为了维系和教廷之间的关系,插手欧洲的局势,朱翊钧依然要接见他们的,安排好来到大明的海外教派。

相对比不断积极对外扩张的亚伯拉罕几个教派,本土的佛道两脉就显得过于躺平开摆,对于传教的热情,远远不如敛财享受。

虽然这与历朝历代不断打压,多次掀起灭佛灭道的大动作有关,但是朱翊钧还是希望他们能够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

作为与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深深绑定在了一起的两个教派,要成为在宗教领域抵挡外来势力的一道无形城墙,并且主动对外开拓。

就像这些愿意离开家乡,来到世界各地去传教的传教士一样。

正因此,他才在之前对于佛道的变革中,制定了许多kpi。

末法时代,不卷则退。

远比天主教更加魔怔的新教正在欧洲如火如荼的发展,不趁现在给大明打上一记预防针,增强抵抗力,提前祛魅,将来只会更难收拾。

被放在传教士们之前的,就是欧洲各国一同派过来的使者们。

自从几十年前法国入侵意大利的战争过后,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变得更加激烈频繁,为了方便谈判交流,已经出现了常驻的使节,从事外交活动。

不过这种形态只限于欧洲内部,在对于奥斯曼、莫卧儿、大明这种比较遥远国家的时候,相关的花费将会远超想象,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舍得批准这项支出。

即便是派遣人数最多的西班牙,这一次回访大明的使团人数,都没有超过二十。还有几个抠抠搜搜的贫穷小国只派来了两三个人凑凑热闹。

要不是与大明的海贸利润实在令人眼红,让他们想要碰碰运气,就连这两三个人的使者都不会派过来。

毕竟外交使节和海商不一样,除非是有着明确的谈判任务,比如战争和谈,大部分时候的使节是用来拉拢关系,搜集当地的情报讯息,要讲究体面,得多次公开露面进行交际活动,花钱如流水。

而海商们自己省下来的每一个铜板,都能够成为回家之后的结算利润,贸易结束不会过多留恋,目标更为明确。

正因此,多个国家的使团加在一起,不过只有一百多人。

与之前总人数足有数百人,还分成了东西两路的超大规模大明使团,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相对而言,大明确实更加富裕,朱翊钧也没有在这方面吝啬过支出。

远超欧洲人想象的使团规模,并非没有回报。

正是这几年大明使节们在欧洲各国的不断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大明的影响力,才引得他们都想要遣使而来。

虽然都是来自欧洲的使节,但各自代表的国家、利益各不完全相同。

由于早早布局南洋,两牙目前已经和大明在东南亚已经达成了一些初步的合作,开辟了种植园,种植甘蔗、大米等作物,建设糖厂,并且迁移了数万的大明子民。

此次前来,更重要的是加强关系,扩大合作的规模,明确双方的权责。

而英法等几个国家则是想要打破两牙在东亚的贸易垄断,分一杯羹。

最出乎朱翊钧意料的是,这一次来到大明的欧洲使团中,竟然还有远在东欧的俄罗斯。他们虽然身处相对偏远的东欧,与大明使团的活动范围还隔着一个波兰立陶宛联邦,可是俄罗斯在听说了大明使团的消息后,就马不停蹄的派人前来,赶在最后终于上了船。

相对而言,反倒是在此时欧洲面积最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更关注的是对俄罗斯的战事,努力和瑞典、土耳其、克里木汗国等势力同盟,共同对付俄罗斯。他们对于和遥远大明的外交,兴趣缺缺,没有派出使者。

伊凡四世的统治之下,俄罗斯已经从莫斯哥大公国改为了沙皇俄国。他们在西面被波兰揍了几顿后,转头不断东征,接连吞并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势力,让触角跨越了乌拉尔山脉,来到了西伯利亚。

吸引他们不断向东征战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打通与中国的商路,直接联系,以免陷入被东西方奥斯曼、两牙等诸多中转国不断剥削的窘境。

哪怕没有朱翊钧的出手,俄罗斯人也会主动走陆路,在万历晚期来到北京。不过那一次他们的到来,没有得到万历的重视,只得到了可以在下一次来华时,可以从事贸易的许可。

正好,如果能够让他们从西边的海路联络到大明,或许就能够暂时减少俄罗斯在东进战略上的积极性。

中亚、北亚地区,都被朱翊钧视为了自家的势力范围,不希望俄罗斯插手其间。可是在如今冰河期即将来临,大航海才是版本答案的时代,大明没有足够的精力内陆、大海两开花。

现在就出兵西北,比俄罗斯更早的控制内陆,不只是单纯的赔本买卖,更有可能把好不容易有了复兴势头的帝国拖入深渊。

不过他早早就在编纂的《中华通史》中,明确将那里定为了汉唐故土,把版图延伸到了咸海附近。给自己和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个历史任务。若是没能收复故土,中华的版图,就不算完整!

哪怕自己这一代没能做完,只要后世的子孙有一点想要追赶父祖的心气,开创功业,就不会将其遗忘。

就算铁血大宋屡屡挨揍,都不忘收复燕云,更何况大明。

……

欧洲各国的使者不能达成一致,哪怕在谁能够先觐见大明皇帝这一事情上,都要争吵不休。据大明的使团回报,他们从登船得知了有这么多国家的使者之后,就开始不断争吵,几个月下来,都没有决定最终的顺序。

使者代表国家的颜面,代表君主的尊严,谁先谁后,涉及到了一个“居先权”的问题。

欧洲的使者们经常为此争吵不断,在伦敦的时候,西班牙和法国的使者都觉得自己的国家才是欧洲第一,曾经为了排在最前面,就发生过团战,造成多人死伤。结果由于是西班牙的使者先挑起的事端,让西班牙国王觉得不够体面,在后续的一些外交活动中,对法王稍作了一些让步。

因为现在专职的外交人员几乎没有几个,大多是管理其他事务的大臣或贵族临时转任,突然热血上头,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一点都不奇怪。

直到后来拿破仑瓦解了欧洲的旧秩序,欧洲各国才达成共识,决定按照时间顺序,先来后到,不计较国力的强弱,关系的远近等等因素。

但是现在,朱翊钧可不会惯着他们。

哪有什么先来后到,通通一齐觐见。

具体的谈判,同样会交给大臣,而不是让皇帝亲力亲为。

布局南洋之后,就有大量与欧洲相关的情报汇总到了北京,朱翊钧经过验证过后,确认历史的走向和自己的记忆没有多大偏差。于是他又加入了一些他所了解的事件,成为了朝廷的绝密资料,让少数大臣学习研究扩展视野,专职应对欧洲使节,负责谈判、交际等事宜。

具体的目标、红线,都早早被他划分清晰,哪怕臣子们偶发状况出了错,自己也可以再下场解决,不至于直接演变成不可挽回的局势。

至于欧洲使节们在觐见之后的入场的先后顺序、座位次序等等都是问题,先任由他们继续争吵,继续激化相互之间的矛盾。

朱翊钧乐见得此,可不会早早做出安排,把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让欧洲好似铁板一块。

难以力胜的时候,就要多多智取。

在如今这个木船风帆的时代,无论哪一个国家,都很难跨越半个世界成功远征。单单在后勤上,就根本没办法支撑数千上万规模的大兵团投射到如此遥远的距离。

哪怕是两牙在殖民全球,欺负印加帝国这种本质上是原始部落的势力时,也只派出了一百多人的部队。而且从欧洲直达美洲,远比来到东亚要方便得多。

虽然一开始来到东亚的时候,他们狂妄自大的想要征服世界,但是在大明碰过一两次钉子之后,已经让他们认清了现实。就算在面对日本、泰国这种已经达到一定体量的国家时,都换上了一副和善的面孔。

大明也是如此,朱翊钧没打算单纯依靠大明一方的力量,去打垮两牙,重建全球势力。而是想着挑动欧洲各国互相斗争的念头,拉拢分化,逐步瓦解两牙霸权。

即便没有他的主动出手,等再过些年,荷兰英法等几个国家都会跃跃欲试,挑战西班牙、葡萄牙的海上霸权,接连发起战争。

就像后来的德、日等国,不断挑战英法霸权。他只不过是在借助这种历史大势,扮演美苏的角色,主动引发相关的矛盾,让大明得到最多的好处。

在此基础上,大明就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接受两牙的大部分殖民遗产,哪怕稍有一些汤汤水水留给欧洲部分国家,也没有关系。

谁让大明如今尚不能做到自产自销。

欧洲对于大明来说,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大客户。两牙这种中转商可以换,但是不能直接将整个欧洲都当成敌人。

他又没有中二病,闲着没事和全世界为敌。

况且就算是两牙之间,也有着足够的分化空间供他利用。

战争结束之后,还可以签订条约,确定好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和利益,继续做“朋友”。

大明只要深入的参与到了这种世界大漩涡,延续几十年成为惯性,便谁都没有办法再从中离开,独善其身,装作对外界的变化什么都不知道。

即便未来有后代皇帝大臣们犯蠢,想要闭关锁国,再度海禁,也没有办法阻拦这种历史惯性。

为了更好的应对欧洲使节们,朱翊钧暂时把他们都晾在一边,让人陪同他们游览京城,先见识一番大明的风华,让大明丰富的物产,掏空他们的口袋。

朱翊钧现在的精力,已经放在了大明归国使团们带回来的情报上。

他虽然知晓历史大势走向,可是许多相关细节,都不是历史书上能够记载的,必须要有人亲自去探查回报。

在整理分析自家使团带回来的情报时,朱翊钧都会时不时的感慨两句,他们可真能折腾!

几年前,大明的出海使团分成了两队,一路向东的跟随者西班牙的船队,走太平洋航线,绕过美洲,前往西班牙。另一路跟随葡萄牙的船队,穿越马六甲,更加安全的前往欧洲,分别出使两个如今的海上霸主。

两队人马虽然没有同时到达欧洲,但同样给欧洲各国,带来了小小的大明震撼。

过去只是在传说中的遥远东方国家,竟然真的来到了欧洲。

他们的衣着发式,行为举止,无不吸引着所有人的眼球。

虽然此时的欧洲还没有报纸,可是几个大国之间,都有常驻使者,得知大明来使的消息后,忙不迭的将消息传回母国,不断扩散到整个欧洲。

在互相交流的时候,大明的使者虽然提出了想要了解欧洲在航海、天文等方面的知识,但是为了国家尊严,没有摆出一副低三下四的姿态。

还在1577大彗星来临之前,提前预言,并且很快得到了证实。

这一颗彗星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哪怕之前对于大明还保佑一点疑虑的人,在铁一般的现实面前,也不得不低头。

原本大部分欧洲人都觉得星辰都是源自于上帝的旨意,不可能被凡人探索出规律,可是大明的使者,打破了这种固有观点。

至于哈雷彗星的规律,同样被他们公开。

只可惜,这一条预言要等到三十年后,才能够得到验证。

能够预言天上的群星,在很多人看来,就不是单纯的知识能够解释的,大明来客一定是懂得某种神秘的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