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折腰 作品
第799章 农场有高人呐
经过经验测算,这块石头的厚度并不会太薄。
简而言之,新打的这口井算是废掉了。
郑建设想到了和肖卫国打赌的内容,脸都绿了。
还要挖三口井,最起码需要浪费十天的时间。
这会大大的影响他们挖井队后续的工作安排的。
不过他没什么理由拒绝,大男人的,给出的承诺还是要遵守的。
肖卫国来到挖开的这口井旁边,蹲下来看了一眼,说道:“呦,碰到石头了呀,要不要炸药炸开?”
郑建设哼了一声,不自然的说道:“年轻人嘴上积点德,我承认我们这次打井失败了。”
“这十天我都会在你们农场,给你们打够三座井以后,我们再离开。”
肖卫国站起来道:“郑队长豪爽,放心,这段时间保证你们吃的好。”
转而又说道:“而且,并不一定需要十天的时间,如果快的话,三天就够!”
郑建设翻了个白眼:“肖场长,三天怎么可能打好三口井,寻找确定点位都需要好几天的反复监测确认的。”
“郑队长,这么说的话,如果确定点位以后,打井就会快的多?”
“那是一定的,你们这里的水位浅,基本都在十米以内,这样的话,打的会很快。”
“那就好办了。”肖卫国当即领着打井队的人来到自己发现的那个点位,抓出来一把石灰,洒在这里:“郑队长,就从这里往下打就成。”
“剩下的两个点位,我也会直接告诉你具体点位,你只管打井就成。”
郑建设皱着眉头,狐疑的看着肖卫国。
虽然他之前遇到过,在一些村子里,有些老人家同样具有发现地下水脉的能力。
但是,最起码都六七十岁的年龄,很有说服性。
然而眼前的肖卫国,这么年轻,保不齐就是二代下来镀金的,他懂个锤子看地下水脉呀。
不过,上午的时候,确实是人家一口断定,之前那个点位不行。
这倒是又让郑建设拿不准了起来。
正好这时,王亮赶了过来。
了解情况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开心,这么说来的话,农场以后可以拥有三口水井了吗?
第二个反应,也是怀疑肖卫国的判断。
连忙凑过来,低声说道:“场长,要不让郑队长他们自己监测,自己打井,咱只用管饭就成。”
肖卫国摇了摇头,他没有那么多时间给这些人磨叽,这五六个人,一礼拜的时间能吃掉农场不少粮食的。
而且他点的点位,不仅位置浅,下面地下水的存量以及稳定性,都是最好的。
打这么一口井,农场能用上几十年都没有问题。
造福农场几十年的机会。
“郑队长,你就按照我说的来,我再和你打个赌,如果这个点位十米内没有出水,你只用给我们打一口井就行。”
“如果出水了,那后面两口井,也要听我的安排,我们尽快打井,你们也能尽早赶往下一个地方。”
郑建设听到肖卫国这么说,自然很是满意。
“肖场长,这可是你说的。”转而对着身后喊道:“兄弟们,干活了!”
王亮听到怎么又立了一个赌约,眉头皱起,这样一来,如果这个位置没有出水,那后面的两口井,可都没有影了呀。
等打井队再有时间,估计得一两个月以后,或者半年后都有可能。
不过肖卫国现在可是农场的老大,他也不能公然违反场长的命令。
只能说道:“郑队长,那你们先干着活,饭点的时候,记得去食堂吃饭,我这就再给你们打点热水过来。”
肖卫国走出去三米远后,又转头叮嘱道:“郑队长,你们往下挖的时候,时刻注意安全,可别有人掉进去了,这个点位下面的水位,大概在四米到六米之间。”
说完转身就走。
只留下打井队众人的惊讶,郑建设忽的想起,有些人可是会看地势风水的。
难不成,这位肖卫国场长,也是这一脉的传人不成?
不过他们倒是真的打起了精神,万一挖的时候用力过猛,没有提前发现地下水位,真掉下去后,那可真的是回天无力。
第二天一早,打井队接着昨天的位置往下挖。
当又往下挖了半米以后。
最下面挖井的队员,惊讶的往上面喊道:“队长,出水了,水量还特大!”
郑建设看着他们挖的深度,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
只有五米的深度,昨天肖卫国说的是四到六米!
而且,还看出他们之前第一个点位注定会失败。
这基本上实锤了,这里有高人呀。
不是肖卫国自己,就是农场的哪个人有这个能力,再借助肖卫国嘴里说出来。
“快,赶紧出来,先进行井体加固,今天中午之前,把这口井解决掉。”
“出个人,去给农场的领导们汇报这个好消息。”
不一会,肖卫国领着农场的几个领导层就出现在井边。
当大家知道,这口井居然是肖卫国指导打井队挖的时候,一个个更加崇拜肖卫国了。
特别是王亮,他这时看着肖卫国,眼里好似有小星星一般。
肖卫国嫌弃的看了一眼王亮,这里也不是蓉城,这王亮怎么这个表情。
郑建设这时开口道:“肖场长,我老郑这辈子在打井上,没佩服过几个人,而你将是其中一个。”
肖卫国笑道:“郑师傅谬赞了,就是蒙的而已。”
“那接下来,让你们队员继续进行井体加固,咱现在确定一下后面两口井的点位吧。”
随后,众人沿着山道,又往山里面走去。
第二个打井点位,打算建立在鹰嘴谷再往里的一个更大的山谷内。
而这个位置,也是未来玻璃暖房扩建的次选位置,一旦等鹰嘴谷没地方再建的时候,就会往里建。
而这个山谷的位置,叫做老虎洞,听说解放之前在这里发现过老虎。
代代相传下来的名字。
整体的面积大概有十几亩大小,加上之前的鹰嘴谷。
红旗农场所需的玻璃暖房占据的土地,基本上足够。
肖卫国同样利用意念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往下打,大概七米能打出水来。
而第三个打井位置,自然是农场的场部空地上。
肖卫国发现了好几个适合打井的位置,最终权衡了下后。
定在了正中间的位置,这个地方距离食堂仅仅只有十多米的位置。
方便食堂用水是重要的考量条件。
随后,打井队自然很顺利的在这两个点位打下了两口优质水井。
从此,红旗农场基本上告别了生活用水的缺失现状。
郑建设一众打井队人员,最后是带着对肖卫国的崇敬之情,离开的红旗农场。
说不得,随着打井队的宣传,周边的公社,都要流传着肖卫国的传说。
***
半个月后,肖卫国带领着王亮、李爱国、刘慧娟等农场领导层们。
站在一座玻璃暖房内,脸上全都是喜悦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