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这一切,戚继光提了个小要求,就是希望方廉提供一些倭刀的实物和与倭寇交过手的人,他还是需要了解一下倭寇的战法。
这个不难,江南本来就与倭国多有贸易,而日本能与大明交易的,除了金银最重要的就是倭刀了。当年倭国还能和大明正常堪合贸易的时候,倭国使节每年带来的倭刀数量就非常之大。
据它们自己统计,第一、二次勘合船所带剑刀约3000 把,第三次就腾升到9960把,第四次3万把,第五次7千余把,第六次竟达到3.7 万余把,第七、第八次各为7000把,第十次是把。
而且倭刀在大明并不是什么多金贵的东西,明廷给倭刀的最高价为每把万文,还有5000文、3000文,少者也1800文,只是在个别情况下,才给300文。
后来由于倭刀是倭国为数不多的创汇产品,刀剑的大量输出,招致了因大量生产而引起的粗制滥造,最初每把刀值十贯,后来下降到一贯。看来锻刀仙人们也吃不消啊。
方廉自己就收集了一些倭刀,当下就命人取来几种,再将巡检司中一个与倭寇交战过的巡检叫来,命他与戚继光一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