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当 作品

第507章 大汉各州郡势力(五)

地处淮河以南,五岭以北的扬州,面积之广,包含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区域。

扬州共有六郡,分为长江以北的九江郡与庐江郡,以及长江以南的丹阳郡、吴郡、豫章郡、会稽郡。

长江以南的四郡又称江东四郡,之所以称之为江东,乃是长江经过彭蠡泽(鄱阳湖)后,到达丹阳郡的北端,并非自西向东流过,而是作西南至东北流向,此四郡地处这一段长江的东面,故又称江东地区。

同理,九江郡与庐江郡因地处这一段长江的西面,亦称江西地区。

扬州东靠大海,拥有丰富的海盐资源,因为长江流过,这里的土地肥沃,降雨量充沛,农业高度发达,是朝廷收取赋税的重要地区。

因为长江天险,汉末以来,流寇大多劫掠的都是长江以北的九江郡与庐江郡。

而长江以南的丹阳郡、吴郡、豫章郡、会稽郡相对来说,除了境内的山越时不时作乱外,几乎很少遇到外来势力的骚扰。

此时的扬州六郡,在当时讨董联盟形成之初,张角、唐瑁相继在扬州起事。

张角这些年在丹阳郡发展太平道,治病救人无数,故而起事刚开始,前来相投者多达数十万之众。

他任用韩信、彭越为将,迅速攻占长江以北的九江郡与庐江郡,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作为刘辩妃子唐姬的父亲唐瑁,却是在项羽的威胁下,时为会稽太守的他,不得不起兵反董。

实际上,就像秦末之际的义帝楚怀王一样,只是项羽扶植起来的傀儡罢了。

项羽从会稽起兵后,迅速攻占吴郡、豫章郡,占领江东三郡,并在范增与韩信“英雄所见略同”的战略下,立刻与占据扬州北部的张角互为盟友。

后方是自己的盟友,张角的发展方向则定在了北方的中原地区。

徐州这些年在吴起的改革之下,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实力雄厚,韩信自然暂时不会对徐州有任何的想法。

他将目光放在了中原的汝南郡,在袁术与董卓争夺颍川之际,韩信雷霆出击的攻占了汝南郡颍河以东的地区,为迈进中原,走了坚实的一步。

扬州北部被张角所占,阻挡了项羽北上中原的道路,项羽吸取前世的教训,又不想与韩信提前兵戎相见。

他本想进攻荆南地区,发现昔日的手下败将章邯竟然将醴陵县提前打造得固若金汤,明显早已经防范于他。

与此同时,江夏郡的曹参与邓禹同样将下雉县重新修葺一遍,并亲自坐镇于此,同样防范他这个西楚霸王的进攻。

项羽与范增仔细研究后,发现四百年后的岭南已经不再如秦末时那般贫瘠,于是他们将战略目标定在了大汉的天南,并暗中派遣军队攻占了南海郡。

原本历史中的扬州六郡被孙策与袁术一分为二,孙策一统江东后,占据江东四郡,仅有长江以北的九江郡与庐江郡在袁术手中。

袁术得到传国玉玺后,一直认为天命在自己,见到大汉风雨飘摇,经过深思熟虑,准备僭越称帝。

就在长江南岸的孙策得到消息后,立刻写信劝阻袁术,莫行谋逆之举,袁术不听劝告,强行称帝,孙策大义凛然的与袁术正式断绝往来。

称帝后的袁术愈发的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最终走向毁灭。

反观孙策,在统一江东期间,善于用人,招收北方逃亡而来的士族,乐于接受正确意见,严申军令,不得掳掠民间财物。

将士和百姓都愿意为他效死,虽然在统一期间,对当地豪族与世家大族杀戮太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他起兵平定江东之时,还是作为袁术的部将,这让江东豪族与名满天下的士人不得不誓死反对他。

决裂袁术后,孙策开始了他一统扬州与荆州的战略方针,一方面上表朝廷要讨伐袁术,得到允许后,进攻袁术的庐江郡;另一方面又以为父报仇的名义,进攻江夏的黄祖。

正当孙策雄心勃勃的准备发兵北上之际,被自己所诛的吴郡太守许贡门客所伤,不治身亡,英年早逝。

孙策的意外盛年而逝,让身处中原的曹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官渡与袁绍那场举世瞩目的大战之中。

不过,他打下的扬州五郡也成为后来东吴的立国之基。

如今时空中,随着扬州被张角与项羽平分,未来我们能否见到“兵仙”与“霸王”在同等兵力下,“公平”的一战。

当年的楚汉之争,韩信平定北方与齐国后,与刘邦会师于垓下。

当时韩信统率汉军三十万,与仅剩十万的楚军对决。

这一世即使他们互为盟友,相信为了天下之主的皇冠,他们最终还是会兵戎相见。

只是那时候,是历史的重演,还是续写新的篇章,只能交由时间老人。

现下的情况,韩信已经在与袁术争夺汝南郡的过程中,占得了先机。

但是,他要面对的不只是袁术麾下的耿、寇二将,还有东方随时可能攻取他们身后,驻守彭城的蒙恬,以及北方兖州的曹操。

西楚霸王南下岭南会一帆风顺吗?在孙坚进军郁林郡后,势必会与西楚霸王碰上,到时候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五岭之南,涨海之北,在汉武帝时期,派遣大军剿灭南越国,在此地设立交趾刺史部,地分九郡,是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

包括今天的两广大部分地区,北至湖南江永县,南至越南顺化的广袤领土。

珠崖、儋耳后来多次反叛,大汉王朝不得已之下,只能放弃在海南岛上的统治。

东汉末年交趾刺史管理七郡之地,原本历史中,一直到了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张津为刺史,士燮为交趾太守,共表立为州”。

朝廷这才开始在岭南成立交州,并拜张津为交州牧,士燮仍为交趾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