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羽的眉眼微微上扬:“难怪孙姑娘会用这种法子破局,难道孙姑娘不知道,黑子走这里是不对的吗?”
他就着棋盘,重新给琇莹演示了一遍,琇莹的脸就越发烫了。
“叫先生见笑了,我不擅长此道,方才都是胡乱下的。”
“没关系,你年纪尚小,以后慢慢学就是了。”
南宫羽一双眼睛都黏在琇莹脸上了,越看,心里越柔软,恨不得现在就将琇莹娶回家中去。
琇莹若是成为他的妻子,他一定会好好疼惜琇莹,手把手地教琇莹弹琴、下棋,绝不会教琇莹沾染凡尘俗事。
琇莹这样的小姑娘,就应该成天无忧无虑的才好。
“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伺候你的丫头婆子都哪儿去了?”
琇莹忙道:“我才让丫头去取笔墨纸砚,跟丫头说好了,在原地等他的,恐怕这会儿,丫头们都找回来了,南宫先生,恕我告辞。”
南宫羽像是没听到她最后那句话一样,追着问道:“笔墨纸砚?你要笔墨纸砚做什么?我听闻姑娘公子们在办诗会,你为何不去?却跑来林子里要笔墨纸砚,莫非,你是想在林子里作诗?这倒有些意思。”
琇莹才在南宫羽面前接二连三地丢脸,不好驳了南宫羽的面子,只好听他并肩走着,耐着性子解释道:“我瞧着这片红梅林景致好,一时手痒,想着若是能把这番景致画下来就好了,这才叫丫头去取笔墨纸砚来。”
南宫羽双眼一亮:“你会丹青?”
“略懂一些皮毛。”
“这已经是很难得了,孙姑娘这样小的年纪,琴弹得不俗,还懂丹青,已经算是有才气了。”
范妈妈已经领着人找了过来,南宫羽瞧着那两个小厮抬了书案,几个婆子又端了笔墨纸砚,就走上前去查看。
见这些东西都是上好的,便微微点头,问那个婆子:“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
婆子忙道:“孙姑娘身边的妈妈去问了奴婢们,奴婢们就忙去问了苏管事,是苏管事把蓉园中,公子书房里的东西搬了出来。”
这些日子,南宫羽一直借住在蓉园中,他书房里的东西都是上好的。
琇莹一听,忙带着范妈妈等人要回去:“原来这些是南宫先生书房里的爱物,我怎好使用呢?南宫先生,失陪了。”
“孙姑娘请留步!”
南宫羽连忙喊住琇莹:“笔墨纸砚这种东西,不管价格高低,都是给人使唤的,即便是我书房里的东西又如何呢?姑娘若是想要用,尽管拿去用就是了,孙姑娘,美景不容辜负啊。”
琇莹实在是心痒难耐,思虑再三,还是大大方方道了谢。
她是个画痴,一旦执笔,便不知今夕是何夕。
巧了,南宫羽就喜欢她这般认真的模样。
也不知为何,总觉得此情此景,就该有仙乐相伴。
他便嘱咐书童,把他惯常用的一张琴抱了来。
一阵风吹来,树上红梅纷纷坠落,南宫羽席地而坐,坐在红梅花瓣中,将琴摆放在膝头,轻柔地弹了起来。
琇莹心头一震,不由自主地望向红梅树下的南宫羽,心里一动,提笔就在纸上描绘出南宫羽的模样来。
二人都有些痴病,一旦沉迷,哪里还记得时间。
范妈妈怕耽搁的时间太长,山桃那边着急,连忙将蜀葵拉到一边,嘱咐她去找山桃:“跟咱们家夫人说,姑娘在林子里画画呢,叫夫人莫要着急。”
蜀葵来得正好,山桃刚巧叫玳瑁去找琇莹,没找到人,心里便没来由得慌乱,听蜀葵说琇莹正在林子中画画,便长舒一口气。
袁家太太并其余几个太太奶奶知道琇莹还会作画,又好生把琇莹夸了一顿。
山桃心里骄傲,面上却不动声色,谦虚地笑了笑,就把话题扯到了梅林边上的诗会。
这会儿已经有做好的诗词传了过来。
姑娘公子们做了诗词,便有人负责誊抄,传到太太奶奶并老爷们那里去,大家一致评选出个一二三来。
山桃自小就读过书,上辈子又跟着徐光宗偷偷学过经史子集。
虽然不通诗词,但也能看出个好歹来,便也跟着点评了几句。
“我看,如意和贺家的姑娘写得最好。”
袁家大太太笑得合不拢嘴,却还在谦虚:“这孩子平常就喜欢瞎折腾,也不知道她躲在屋子里折腾个什么,什么诗词的,我们这样的人家,会扒拉算盘看账本子,就已经是极好的能耐了。”
袁家算是把自家看得很清楚。
他们走的就是皇商的路子,家中子弟虽然也读书,出过一二个举子,却从未踏足仕途,只是博一个书香门第的名声。
“我先前想着,把我家如意,嫁到她外祖父那边去,一来都是自家人,能包容一二,二来,家中就这么一个女儿家,我也不想叫她到旁人家中受委屈,回去给她外祖父祝了一回寿,我又变主意了,想着还是在咱们县城里找一户人家。”
“将来嫁得近,我们也能时常来往,不然,若是离得远了,一年半载只能见上一面,我们做父母的,还不知道得多想着女儿呢。”
天下做娘的都是一个样,都心疼自已的孩子。
山桃虽然不曾生过孩子,但她私心里把琇莹当成自已的女儿,就也不舍得让琇莹远嫁遭罪,便附和着袁太太的话。
几个太太奶奶们就讨论起女儿出嫁那点事。
山桃也认真地听着,偶尔插上一句嘴,问问大户人家嫁女儿的规矩。
旁人还以为她是给照庆问的,心里就暗暗点头。
要么说人家孙夫人有福气呢,得了英王的夸赞不说,还得了知府的夸赞,还不是因为人家心眼好。
对一个管事的女儿都这么看重,将来对自已的小姑子,那就更没话说了。
大户人家的太太奶奶们,做事都很讲究,哪怕心里很瞧不上山桃的出身,此时此刻,也对山桃说话客气了几分。
众人正说得热闹,听着不远处又有人吵了起来。
便有人忙叫婆子去打听,婆子回来说,还是那李家大姑奶奶挑起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