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御厨们绝大部分早已经回到了长安。李隆基在太原时已经派轻骑兵给杨思勖送了信,让扬思勖安排御膳房准备好一些食材,等他回到长安后,立即开始炒十六盘荤素搭配的菜肴,放到花萼相辉楼二楼。
李隆基这样安排,一是为了让他和武惠妃,皇子李琦在旅途劳累后立马吃美味可口的饭菜;二是为了请他大哥宁王李宪和五弟薛王李业一起赴宴,兄弟聚饮;三是让住在宁王府的李瑁和武惠妃、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和他本人,拥有一次家庭聚会。
咸宜公主比李瑁大一两岁,太华公主比李琦小两三岁,是武惠妃所生最小的孩子。咸宜公主已经在大明宫的一处宫殿单独居住,太华公主在掖庭宫和奶妈住在一处宫殿里。
李隆基的车马队在朱雀门处停下来了,六千禁军骑兵,大部分回了位于皇城南北的一些住处。有三百位骑兵护卫跟随李隆基的车马,向位于东面的兴庆宫南门走去。萧嵩、李林甫、王丘等大臣们也在此下车,进入了皇城内三省六部中的各个办公处。
李隆基、武惠妃、李琦进入花萼相辉楼一楼时,在杨思勖和邵更莘的安排下,李瑁、咸宜公主、太华公主已经在一楼玩耍等着他们了。
武惠妃一共生了七个孩子,前面的两皇子一公主不幸夭折了。现在的四个子女都很健康,此时齐聚一堂,她非常高兴。她展开双臂向五岁的太华公主走过去:“妈妈的小公主,你想妈妈了吗?”
太华公主和武惠妃双向奔赴,扑在了武惠妃的怀里:“母妃,我好想你啊,我都有一年不见您了。”
此时李瑁和咸宜公主向李隆基走来。李瑁鞠躬行拱手礼道:“儿臣恭迎父皇和母妃回到兴庆宫。”
几乎与此同时,站在李瑁旁边的咸宜公主低头行拱手礼道:“儿臣给父皇请安,恭迎父皇和母妃回到兴庆宫。”
李隆基看到他和武惠妃与四子女团聚一堂,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微笑着说:“朕一年多不见你们了,甚是想念啊。”
这时候武惠妃和太华公主拥抱亲昵完了。太华公主走到李隆基面前,穿着一身粉红色厚衣袍,头上扎了两个朝天辫的小身体,向李隆基躬身行拱手礼:“儿臣拜见父皇。”
李隆基笑着说:“一年多不见了,朕的小公主更漂亮了。”
三十多岁的邵更莘眼角也有了鱼尾纹,她走到李隆基旁边,行屈膝礼道:“奴婢给陛下请安。”
“嗯,二楼圆桌上都摆好酒菜了是吗?”
“是的。奴婢正要提醒陛下,应该上去用餐了,倘若再等一会儿,饭菜就会凉了。”
这时候宁王和薛王从一楼东侧门口走进来了,后面跟着宁王妃和薛王妃,最后面跟着杨思勖。
宁王进来后走到李隆基前面,行抱拳礼道:“臣拜见陛下。”
他们这些人是从李隆基背后的东门进来的,所以李隆基才看到李宪。他忙伸手扶着李宪的胳膊:“大哥,咱们兄弟相见,你就不要讲究这么多礼数了。”
薛王也行抱拳礼道:“五弟拜见陛下。”
李隆基微笑着望向李业:“五弟,你和大哥跟着朕上二楼,咱们到二楼边喝酒吃菜,边聊天。”
这时候宁王妃和薛王妃在两位王爷右侧,同时屈膝行礼,并几乎同时说道:“宁王妃给陛下请安。”“薛王妃给陛下请安。”
李隆基微笑着说:“两位王妃,跟随朕和朕的两位兄弟一起上二楼吧,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朕特意请你们过来,一起参加这次聚会,你们不要客气啊,一定要吃好。”
“谢谢陛下盛情款待我们。”
“谢谢陛下盛情款待我们。”
两位王妃和两位王爷跟随李隆基一家六口上了二楼。两位王爷按照李隆基的安排,宁王在李隆基左手侧,薛王在李隆基右手侧落座了。李隆基对面是武惠妃,武惠妃左侧是李琦,李琦左侧是薛王妃,薛王妃左侧是咸宜公主,咸宜公主左侧就是薛王了。武惠妃右侧是李瑁,李瑁右侧是宁王妃,宁王妃右侧就是宁王了。
李隆基用略带伤感的语气说:“我们兄弟五人,现在还有我们三位健在了,朕的二哥和四弟在几年前相继去世,让朕很受打击啊。”
宁王李宪说:“人的寿命有长有短,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陛下对兄弟们很是照顾,兄弟们过着锦衣玉食,富贵荣华的生活,心里都念着陛下的好呢。对于老二和老四,陛下也不必过于思念了,在他们活着时,您已经对他们付出了很多。”
脸色有些憔悴蜡黄的薛王也说:“陛下,二哥和四哥临终前还说今生有您这样的兄弟,此生无憾啊,所以您不要老是思念他们了,您保重龙体,长命百岁,就是他们的夙愿,和我和大哥,以及大唐所有臣民的心愿啊。”
李隆基微笑着望向薛王李业的脸,渐渐失去了笑意,他关切地问:“五弟,你身体欠佳吗?朕看着你脸色不好,一年多不见你,你消瘦憔悴了许多,刚才在楼下朕就向问你的身体是否欠佳,说了几句话却忘记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