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见春秋 作品

第331章 时机已至,回长安

第331章时机已至,回长安

夜幕深沉,右金吾卫军营内,陆仝身披战甲,神色冷峻。

李义府带着挑选出的数十名精锐士兵,个个目光如炬,严阵以待。

陆仝带领一队士兵,径直朝着大营走去。

大营内,烛火摇曳,几个与魏王府关系密切的将领正围坐等候。

他们是受到陆仝的命令前来商议军事。

陆仝一脚踹开营门,大喝一声:“奉晋王之命,抓捕叛逆,尔等束手就擒!”

将领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纷纷起身,手忙脚乱地去抓兵器。

为首的将领满脸怒容,瞪着陆仝吼道:“陆仝,你好大的胆子!我们犯了何罪,你敢擅自抓人”

陆仝冷哼一声,上前一步,手中长刀出鞘,寒光闪烁:“如今朝堂动荡,你们暗中勾结外邦,意图危害长安安危。”

士兵们一拥而上,将几个将领团团围住。那些将领一边挣扎,一边破口大骂:“陆仝,你这是自毁前程!我们背后可是魏王,你逃不掉的!

陆仝冷声道:“我只知听从晋王命令,魏王那边,我自会交代。来人,给我拿下!”

随着行动推进,整个军营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被抓捕的将士们不断放狠话威胁,可陆仝咬紧牙关,没有丝毫退缩。

然而,还是有几名名机灵的士兵趁乱逃脱,拼了命地朝着魏王府方向奔去,要将这消息告知李泰。

此时,魏王府中,李泰正与柴令武商议对策,突然一名侍卫匆匆闯入,惊慌失措地禀报道:“魏王,大事不好!右金吾卫那边,晋王派人正在大肆抓捕与咱们王府有来往的将士!”

李泰猛地一拍桌子,怒目圆睁:“稚奴这小子,简直欺人太甚!他竟敢公然与我作对,在我的地盘上抓人!”

柴令武也皱起眉头,神色凝重:“王爷,这晋王此次行动怕是早有谋划,咱们不能坐视不理,得赶紧想办法应对。”

李泰站起身来,来回踱步,片刻后咬牙道:“走,本王亲自去右金吾卫军营,看他稚奴能把我怎样!我倒要问问,他凭什么抓人,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四哥,还有没有父皇!”

说罢,调动府内上百侍卫,气势汹汹地朝着右金吾卫军营赶去。

右金吾卫军营外,陆仝和李义府正指挥着士兵们将抓捕的人集中关押。

士兵来报:“将军,魏王带着人来了,就在军营门口!”

陆仝和李义府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紧张与担忧。

毕竟这可是魏王。

李义府忙道:“陆将军,此事怕是棘手,咱们得赶紧通知晋王。”

王对王,将对将。

他们单独对上魏王,还是有些难办的。

陆仝点头,立刻派一名士兵快马加鞭前往晋王府邸。

军营门口,李泰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一群侍卫,气势汹汹。他看着紧闭的营门,大声喝道:“陆仝,你给本王滚出来!你擅自抓捕朝廷命官,是何居心”

陆仝和李义府走出军营,陆仝沉声道:“魏王,末将乃奉晋王殿下之命行事,这些人涉嫌通敌叛国,危害大唐社稷,不得不抓。”

李泰冷笑一声:“通敌叛国本王看是晋王他故意针对本王吧!你们立刻把人给本王放了,否则,本王定要在父皇面前参你们一本!”

陆仝站起身来,挺直腰杆,神色坚定:“魏王,末将只知听从晋王命令,执行军令。若魏王有异议,可等晋王前来定夺。”

李泰气得脸色铁青,正要发作,这时,远处马蹄声急促,李治带着大批金吾卫匆匆赶来。

李治翻身下马,大步走到李泰面前,拱手道:“四哥,深夜到访右金吾卫军营,所为何事”

李泰怒视李治:“稚奴,你做得好啊!你凭什么在我眼皮子底下抓人”

李治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地说:“四哥,这些人暗中与外邦勾结,意图破坏长安稳定,危及父皇和大唐社稷。本王身为金吾卫大将军,职责所在,不得不查。”

李泰冷哼一声:“你说他们勾结外邦,可有证据莫不是你为了一己私利,故意捏造罪名”

李治微微抬手,李义府立刻呈上一迭卷宗:“四哥,证据在此。这些都是我等调查所得,他们平日里的种种行径,已然触犯大唐律法。四哥若不信,可亲自查看。”

这些卷宗,对于担任右金吾卫大将军的李治来说,随便就能搞出来。

不过其中确实大多数都是真的。

李泰看都不看那卷宗,一把推开:“哼,这些东西,谁知道是不是你伪造的!今日你若不把人放了,我定不罢休!”

说罢,身后侍卫们纷纷抽出兵器,摆出一副要强行抢人的架势。

李治见状,神色一凛,微微侧身,身后的金吾卫迅速围拢过来,将李泰等人团团围住。

而后沉声道:“四哥,莫要冲动。本王抓捕这些人,皆是为了大唐着想。四哥若执意阻拦,便是妨碍公务,与大唐律法作对。还望四哥三思。”

李泰环顾四周,看着那密密麻麻的金吾卫,心中一阵恼怒。

他有上百侍卫,可这里的金吾卫何止上千。

李治摆明了早就有所安排。

他也没想到李治竟如此大胆,敢公然与他对峙。

此时,他若强行抢人,势必引发冲突,到时候事情闹大,传到父皇耳中,对他也不利。

李泰咬着牙,狠狠地瞪了李治一眼:“好,好你个稚奴!今日之事,本王记下了。你给我等着!”

说完,李泰调转马头,带着侍卫,灰溜溜地离开。

李治望着李泰远去的背影,微微松了口气。

这是他第一次跟李泰正面硬钢,以完胜结束。

感到心中很是舒爽。

看着眼前的金吾卫,李治突然就想起了太子。

当初陆仝听令于太子,自己这个右金吾卫大将军,连兵都调不动。

太子用东宫侍卫,还有金吾卫的兵马,横行长安城,便就是如同他今日这般吧。

或者说,他正在学太子摸样。

——

这般大的动静,自然不可能瞒过李世民。

消息很快就传入宫中。

李世民在寝宫的床榻上辗转反侧,眉头紧锁,口中不时呢喃着。

这是他第一次病得如此之重。

病来如山倒,尤其是在这寒冷冬季。

一旁侍奉的张阿难满心忧虑,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陛下啊,手中不停地为陛下掖着被角。尽管寝宫内燃着暖炉,可这寒意却似能穿透墙壁,直抵人心。

这时,一小宦官匆匆走进,神色慌张,在门口踌躇了一下,还是快步走到张阿难身旁,附耳低语。

张阿难脸色骤变,眼中满是惊惶,下意识地看向李世民,犹豫着不知该如何是好。

恰在此时,李世民缓缓睁开了眼睛,声音虚弱却透着威严:“阿难,何事如此慌张”

张阿难扑通一声跪地,声音带着哭腔:“陛下,魏王与晋王在右金吾卫军营起了冲突,险些兵戎相见。”

李世民闻言,原本就苍白的脸上瞬间涌起怒色,想要起身,却因身体虚弱,又重重地躺了回去,大口喘着粗气:“逆子!逆子啊!朕还未咽气,他们便如此不顾兄弟情义,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置我大唐社稷于何地!”

“说,到底是为了何事。”

张阿难不敢隐瞒,便将情况如实述说。

李世民听完,哪里不知道,这是两兄弟在争权夺利。

张阿难连忙上前,轻轻为李世民顺着气,眼中满是心疼:“陛下莫要动气,保重龙体要紧呐。”

李世民一把推开张阿难的手,怒声喝道:“传朕诏令,立刻宣魏王、晋王进宫,朕要好好教训他们!”

“还有,让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魏征即刻进宫,朕要问问他们,这朝堂到底成何体统!”

张阿难面露难色,嗫嚅道:“陛下,您身子如此虚弱,要不……”

“住口!”李世民打断他的话:“立即去传。”

张阿难不敢再说,正准备领命退下,而在此时,李世民突然觉得一阵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又再次昏了过去。

“陛下!陛下!”张阿难声嘶力竭地呼喊着。

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得上召见魏王,晋王。

“传太医,立即传太医。”

整个寝宫瞬间乱作一团。

太医院的太医们原本就因为陛下龙体欠安等候,听到命令当即赶来救治。

然而,这次的昏迷,却比之前,更为严重了。

次日,李世民依旧没有任何苏醒的迹象。

朝廷也乱了。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紧急聚集在太极殿。

长孙无忌神色凝重,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陛下再次昏迷,如今朝堂本就不稳,这可如何是好两位殿下争斗不休,我们身为臣子,必须要想办法稳定局势。”

房玄龄长叹一声,脸上满是忧虑:“是啊,国不可一日无主,如今陛下昏迷不醒,监国之事迫在眉睫。可两位殿下争斗正酣,若处理不当,恐生大乱。”

褚遂良站出来,神色坚定:“依我之见,魏王聪慧且在朝中经营多年,由他监国,定能稳住朝堂局面。”

长孙无忌立刻反驳:“褚大夫此言差矣,晋王素有仁孝之名,又掌管金吾卫,能保长安安危,由晋王监国才是最佳选择。”

大臣们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朝堂之上一片嘈杂,局势愈发混乱。

魏王府中,李泰听闻父皇再次昏迷,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柴令武在一旁低声说道:“魏王,陛下昏迷,朝堂大乱,这可是我们的机会。如今大臣们为监国之事争论不休,魏王应立刻行动,争取更多大臣的支持。”

李泰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不错,这李治竟敢公然与我作对,等我掌握大权,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立即安排车架,我当入宫陪在父皇身边。”

晋王府中,李治得知消息后,与李义府紧急商议。

“晋王,陛下昏迷,朝堂动荡。此时正是关键时机,晋王应尽快行动,凭借手中的兵权和长孙司徒等重臣的支持,争取监国之位。”

李治目光坚定,微微点头:“不错,此事关乎我之命运,更关乎大唐未来。传我命令,让陆仝加强长安城内的戒备,确保局势稳定。”

“我即刻入宫,陪侍父皇。”

长安宫内。

李泰跟李治前后赶到。

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魏征等大臣也纷纷赶来。

还有后宫各妃子,也纷纷齐聚。

不过这个时候,张阿难只能挡在殿前,不让任何人入宫。

陛下需要静养。

不多时,太医们鱼贯而出。

众人急忙询问病情。

“陛下这是急火攻心,加之身体虚弱所致,休养几日便能醒转。”

太医们很快给出了答复。

众人听闻,这才放下心来。

毕竟陛下正当壮年,些许病症,还是能抗的。

不过当着众多大臣的面,李泰再次把李治擅自调动金吾卫抓人之事说了出来。

摆明是要在这殿外,让李治给个交代。

李治则是一口咬定这是金吾卫内部之事,跟他魏王无关。

长孙无忌眉头紧锁,看了看李泰,又看了看李治,缓缓说道:“如今陛下昏迷,朝堂局势危急,你们兄弟二人应携手共度难关,而非在此争吵。此事究竟如何,待陛下苏醒后,自有定论。”

褚遂良站出来,看向李泰,拱手道:“魏王,如今陛下病重,身为皇子,应顾全大局。晋王既然称有证据,不妨等陛下醒来,再呈给陛下查看。”

李泰心中虽有不甘,但此时也不好再发作,只得咬牙道:“好,那就等父皇醒来,看这稚奴如何解释。”

李治微微冷笑:“四哥,我问心无愧,自然不怕父皇查验。倒是四哥,若真与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所牵连,怕是难以向父皇交代。”

“你!”

李泰又要发怒,却被房玄龄拦住:“陛下如今昏迷不醒,朝堂需要你们齐心协力。”

两人此刻也只能暂且搁置下来。

而这时,消息已经传到洛阳。

李承乾眼神平静,对内侍文忠吩咐道:“传令,备五千铁骑,随我前往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