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三元 作品

第九百四十二章 审理高骧

“半月之久?”

沈墨闻言眉头紧锁。

居然被潜伏这么久都没发现。

看来,这家伙是个高手啊。

“好一个步步为营,看来是有备而来,这些探子的真正目的,怕不仅仅是战船机密这么简单。”

那执事补充道:“陛下,属下还有一个发现。”

“昨日在东海沿线,有一只几乎满载的商船,却在靠岸后直接弃船而去,似乎有人刻意制造混乱,掩人耳目。”

沈墨听罢,沉思片刻,“既然如此,就命你的探手,伪装成平民商贩,去那商船附近搜索线索,务必仔细查验船上所有货物。”

“同时,再派人围绕苗疆特产的运输线路进行严密审查,看看是否有可能被人伺机利用。”

最近确实帮苗疆运了不少的货物,对方很可能会利用这条线,做文章。

总之,不管怎么说,沈墨要严密把控,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执事闻令,立刻退下执行。

沈墨长吐了一口气,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大乾与邻邦的海域边界。

忽然,他眼神一凝。

目光落在东海深处一个标注为“无风孤岛”的地点上。

沉声说道:“传孤岛守备军前来述职!”

那无风孤岛环境特殊,既隐秘又易于藏匿,若这些探子行踪难寻,说不定便是潜伏在那里。

站在一旁的林轩一脸震惊。

“陛下,那里三年前经历天灾,不是早已荒废了吗,难道真有人借此为据点?”

沈墨皱眉,“敌人既敢窥伺我大乾核心机密,便绝非无胆鼠辈。”

“孤岛虽小,却得天独厚,最容易被心思缜密之人利用。”

“即刻传我亲军精锐‘玄霆营’,封锁孤岛海域,彻查前因后果!”

林轩领命而去。

然而,就在沈墨为孤岛下令之际,忽然又有急报传来。

一名内侍快步进营,神色匆匆地禀报:“陛下!今早京城附近发现一队不明商队,他们携带了大量疑似来自苗疆的物资,行为鬼祟,被巡逻的禁军抓获,但在审讯时,竟发现为首者是潜逃的朝廷钦犯高骧!”

好啊!

接二连三的露出狐狸尾巴是吧?

我看你们还能藏多深!

沈墨猛然转身,“高骧?他不是三年前因叛国罪被先皇沈秋通缉,早已被认为死在海外了吗?”

“他为何会出现在京城附近,还胆敢掺和此事!”

内侍低声补充:“陛下,抓捕现场还发现了不少未曾见过的特殊物品,似乎和蛊物有关,此事与苗疆恐也脱不开干系。”

沈墨闻言,脸色更加阴沉,“蛊物与高骧……看来这场风波背后的水,比朕想象的更深……”

沈墨沉吟片刻,沉声道:“传令下去,将高骧押往大理司重囚牢,严加看守,任何人不得擅自接近。”

“由刑部、大理司、密卫三方联审,务必从他口中撬出幕后之人!”

内侍应声领命退下。

沈墨目光看向地图。

他目光落在无风孤岛附近。

随手一划,连接出一条看似不起眼的航线,直通东南海域。

“东南海域的海盗势力近年活动频繁,苗疆的物资可以绕开陆路,自然也能借由这一片水域潜入大乾……看来,这一带的守军,并未守住应有的职责。”

不出几个时辰。

一名身着戎装的中年将领匆匆赶至大殿。

一见到沈墨,他立即单膝跪地,朗声道:“孤岛守备军统领孙青山,参见陛下!”

沈墨未让他起身,冷冷注视着孙青山。

开门见山道:“孤岛三年前虽遭天灾,但朕从未撤回守备军,多年来却有消息称其人去岛空。”

“如今更有传言,东海商船混乱或与孤岛有牵连。”

“孙青山,身为孤岛守备军统领,朕问你——孤岛现状如何?守备军是否尽忠职守?”

孙青山面色微变。

低头答道:“陛下,孤岛虽地处偏僻,但臣已竭尽全力维持其戒备。”

“三年前天灾后,确曾有守军士气低落、驻守困难,臣不得不暂时缩编人手,将大半兵力转调至东岛驻扎防备海盗袭扰。”

“至于如今的传言,臣实不知从何而来,还请陛下明察。”

沈墨定定看着孙青山,冷喝一声:“缩编防务?朕何时下过此令!孤岛为东海咽喉,其得失关乎国运,岂容你擅自削弱守备?”

“孙青山,你可知罪!”

孙青山顿时满头冷汗。

重重叩首:“陛下恕罪!臣原以为天灾之后,孤岛已失其战略价值,且敌寇多在东岛肆虐,不得已才做此调动……臣疏忽,未奏请于陛下,罪该万死!”

沈墨冷笑。

“孤岛无用?愚不可及!”

“你可知,如今朕怀疑此地已被敌方暗中利用,成为其活动据点!”

“孙青山,你给朕好好想想!孤岛是否仍有残存守军驻守?可曾发现异常?”

孙青山吓坏了,结结巴巴道:“孤岛……孤岛驻军虽少,但臣未闻有异常活动。”

“若真有敌寇潜伏,臣罪无可赦……”

沈墨冷哼一声。

这个时候,说这种话有什么用!

“朕再问你,三年前的天灾过后,孤岛周边渔民曾多次上奏,称岛上夜间有不明火光出没,疑似有人活动。你为何从未如实呈报朝廷?”

孙青山顿时如遭雷击,无法开口。

沈墨见状,实在是忍无可忍。

“来人啊,将孙青山交由廷尉暂扣,等查明真相再问处置!”

侍卫应声而入,将孙青山押解而去。

沈墨冷冷挥手,语气凌厉:“林轩,即刻传密卫彻查孤岛驻军现状,再派‘玄霆营’全力搜剿,无需留情!若发现任何敌踪,立即取证伏诛!”

林轩连忙拱手答道:“遵旨!”

转身退下。

沈墨冷冷自语:“孤岛三载沉寂,果真那么简单吗?高骧之辈在此复现,背后之人……究竟又是何居心?”

翌日,沈墨坐在御书房内。

正当此时,一名大理司的属官匆匆入内。

单膝跪地禀报:“陛下,昨日协审孙青山一事已有关键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