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阿散蒂土著数量最多的,自然就是西班牙的冈比亚殖民地了。
作为西班牙西非开发计划中农业开发的重点殖民地,冈比亚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开垦土地,并且维持种植园的运行。
这些土著劳动力开垦的土地会用来吸引更多的欧洲移民,只有殖民地的欧洲移民数量增加,才能维持殖民地的稳定。
欧洲移民当然也有进行耕作的,只不过这些人都是极少部分。大部分人都能从西班牙的两大官方银行获得一定的贷款,用这些钱租聘价格低廉的土著劳动力,开一个农场或者种植园肯定是要比自己进行耕作更加赚钱的。
当然,农业种植也不是欧洲移民的所有出路。有更加雄厚资本的移民可以去勘探矿产,遇到那些价值比较高的矿产,自己的财产就可以翻好几倍,甚至瞬间成为百万富翁。
还有就是从事商业活动等等,这些能赚更多钱并且更加轻松的工作,才是欧洲移民,特别是西班牙移民应该干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阿散蒂土著被运走,联邦的其他部落终于也察觉不对劲了。
虽然西班牙军队并没有向他们发动进攻,但西班牙在阿散蒂的统治策略明摆着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几个大一点的部落再次聚集了起来,他们试图重建酋长议事会,并且探讨在没了阿散蒂部落之后,联邦应该怎样维持下去,并且尽可能避免和西班牙之间的战争。
这几个大一点部落的动作引起了黄金海岸殖民地的高度重视。为了让这些土著打消疑虑,黄金海岸殖民地做出了重大决定,那就是直接向这些土著发动战争。
发动战争的理由也很好找,甚至有没有理由都不是那么重要。
几天之后,黄金海岸殖民地借口阿散蒂联邦在西班牙向阿散蒂部落发动战争的时间里包庇了大量的阿散蒂士兵,直接向阿散蒂联邦发动了战争。
没有充分准备的联邦各部落经历了半个月前阿散蒂酋长经历过的慌张和惊恐,他们生怕自己步了阿散蒂酋长的后尘,不仅自己的所有家人被西班牙人屠杀,已经传承了几百年的部落也会因此而灭亡。
西班牙军队进攻的决策和之前进攻阿散蒂部落一样,主打一个兵贵神速,力求用最短的时间解决这些土著部落。
在短时间里,这些土著部落是召集不了多少人手的。信息的传递需要时间,这些土著部落的人力调动也需要时间。
而这段时间正是西班牙进攻的黄金时间段。因为各部落还没有反应过来,西班牙军队可以逐个击破,不用担心这些部落组建联邦军队抵抗西班牙的进攻。
只要控制了这些部落的酋长,就相当于控制了这些土著部落。土著酋长都是怕死的,只要他们不想立刻失去自己的生命,他们就不得不和西班牙殖民政府展开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军队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半个月前将阿散蒂酋长押送到西班牙控制区的那个部落。
当时西班牙赏赐了那个部落酋长大量的食物,也让整个联邦其他的酋长放宽了心,认为自己和自己的部落已经幸免于难。
没想到这只是西班牙的缓兵之计。在西班牙彻底控制阿散蒂部落的局势之后,屠刀还是向这些剩余的部落挥去。
着急忙慌的部落首领们立刻召集部落的土著,打算再次组建联邦军队抵抗西班牙的殖民进攻。
但他们忘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之前面对英国殖民入侵的时候,他们只是把军队交给联邦的统治者阿散蒂酋长,在各自管理好自己的部落就能确保整个联邦的安全。
但现在,联邦的统治者已经没了,各大部落一直没能决定出联邦新的大酋长。
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哪怕这些部落愿意出兵抵抗西班牙的殖民入侵,也注定只是徒劳。
缺乏领头羊的最终结果就是各部落各自而战,在没有统一命令的前提下,各部落出的兵第一选择是保护自己的部落,毕竟这些土著士兵的家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部落,他们不可能对自己家人的安危无动于衷。
这也给了西班牙逐一击破的机会。阿散蒂联邦剩下的各部落最大的部落也只有几十万的人口,小部落更是只有十几万甚至不到十万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自为战的部落是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抵抗西班牙军队的进攻的。
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最靠近阿散蒂部落的那个大型部落就被西班牙成功占领。
这也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有好几个部落被西班牙军队攻克,其中也有两个部落的规模达到了数十万人口。
短短一周的时间过去,阿散蒂联邦的大型部落被西班牙攻克了一大半。剩下的所有部落加起来都没有阿散蒂部落的人口多。
这也代表着一件事,那就是西班牙全面占领阿散蒂联邦的土地已经成了并不久远的未来。
剩下的部落继续留在这片土地上,被灭亡只是迟早的事。
这些土著中也不是没有聪明人的。有的部落在联邦节节败退的大环境下直接选择逃离到更北部的山林中,来躲避西班牙军队的进攻。
这对这些土著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阿散蒂联邦本来就在黄金海岸的内陆,他们的部落更是在联邦的最北部,这也是西班牙军队还没有进攻到他们部落所在土地的原因。
再往北逃离的话,能够生存的土地可就不多了。因为更北端是广袤的撒哈拉大沙漠,这可是一片面积900多万平方公里的人迹罕至的荒漠。
不过他们不逃离也没得选择。西班牙军队不会给他们更多的时间,除了继续向北逃离之外,这些部落就只能在原地等死了。
至于向东或者向西两个方向,同样不在土著部落的考虑范围之中。因为这两个方向同样也存在着土著势力,贸然带领部落前往,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的部落被其他土著势力吞并。
虽然欧洲殖民者是非洲土著共同的敌人,但这不代表不同的非洲民族会联起手来共同对抗欧洲殖民者。
甚至别说是不同的非洲民族了,哪怕是同一民族下的不同土著部落,也大概率不可能联合起来对抗外敌入侵。
不得不承认,这些向北逃离的土著部落的选择确实是成功的。虽然阿散蒂联邦以北还有土著势力存在,但相较于阿散蒂联邦东西两边的土著势力来说,北边的土著势力是没有那么强大的。
西班牙军队也见好就收,在全面占领了原本属于阿散蒂联邦的土地之后,也就没打算再进攻更北的贡加王国了。
虽然贡加王国的实力比阿散蒂联邦还弱小,但西班牙接连不断的战争行为肯定也会引起附近这些土著国家的恐慌。
一般情况下他们是联合不到一起的,但要是在西班牙这个强敌的压迫之下,说不定还真的会让这些土著国家联合到一起抵抗西班牙的殖民入侵。
这对西班牙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再加上处理阿散蒂联邦的几百万人口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西班牙军队并不打算踏足阿散蒂联邦以外的土地,至少短时间内是不会的。
这次吞并阿散蒂联邦已经让西班牙的黄金海岸殖民地扩张了接近一倍的土地,接下来的时间需要好好消化才行。
当然,在阿散蒂联邦的土地上大量勘探矿产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是金矿还是其他的矿产资源,西班牙通通不会放过。
如果能够发现一两个大型金矿那肯定更好,毕竟黄金除了极其昂贵的价值之外,还代表着西班牙货币的稳定性。
对于联邦其他部落人口的处理,黄金海岸殖民地政府还是采取了老办法。整个联邦的老人和儿童加起来也有几十万,西班牙对于这些产生不了经济价值的土著可不会有丝毫的手下留情。
至于剩下的成年土著,他们还是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的。只要自己不作死,黄金海岸殖民地政府也乐于保留这些劳动力,让他们在其他地方创造更大的价值。
西班牙政府阿散蒂联邦没多久,国际上就接连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三皇同盟的再签约。
之前也提到过,自俄土战争之后,德国和俄国的关系就已经下降到了冰点。亚历山大二世甚至差点撕毁了三皇同盟条约,选择和法国结盟对抗德国。
随着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俄国政府在外交层面也变得低调了起来。这也让德国首相俾斯麦看到了机会,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想和俄国修复关系,继续维持三皇同盟的。
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后不久,德国首相俾斯麦就召见了俄国驻德国大使,并且表达了德国想和俄国保持友好关系的态度。
此时正需要稳定环境的俄国政府也立刻抓住了俾斯麦抛来的橄榄枝。俄国政府并不想撕毁三皇同盟条约,继续待在三皇同盟之下,俄国才能保持长久的稳定。
在德国有情,俄国有意的情况下,德国和俄国的关系也迅速走近。
奥匈帝国也看到了德国和俄国关系的修复,再加上奥匈帝国已经在俄土战争后拿下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因此奥匈帝国也愿意修复和俄国的关系,毕竟德国已经表达出了明显的拉拢俄国的态度。
就这样,三皇同盟再一次成立了。
沙俄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外交大使在柏林和德国首相俾斯麦展开了一场亲切的会谈,并且重新签署了一份同盟协定。
这份同盟协定对上一份关于三国的同盟协定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总体上是让三国政府都比较满意的。
条约规定,缔结同盟条约的任何一个国家与第四国家作战时,其余两个缔约国家应当保持善意的中立,并且尽量使冲突局部化。
所谓的冲突局部化也很好理解,那就是避免爆发大规模的多国战争。
其实这也是法国发动突尼斯战争带给三国的经验教训。哪怕法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最终还是被意大利人占了不少的便宜。
意大利人能占便宜的真正原因正是来自西班牙人的支持,列强的干涉在战争中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使冲突局部化,能够保证德俄奥三国在战争中不用担心其他列强的干涉。毕竟自己的盟友也不是假的,当战争被其他列强干涉的时候,自己的盟友同样也可以横插一脚,确保自己不会在和谈中被孤立。
第二条规定,就是任何有关于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领土的变动,需经过所有缔约国的共同协议通过才被许可。
这一条规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缓和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就只有巴尔干半岛,这里正好被俄国和奥匈帝国同时盯上。
既然要将三皇同盟维持下去,德国肯定不能在俄国和奥匈帝国的冲突中偏向奥匈帝国。
俄国政府将这一条加上,主要也是为了防止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控制了巴尔干半岛,阻止俄国南下的道路。
条约的第三大项也是最后一项,则规定了君士坦丁堡海峡不得被奥斯曼帝国交由任何交战国用作军事行动。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主要是俄国用来防止英国封锁自己的黑海舰队。
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舰队都不会经过君士坦丁堡海峡,这一项的受益者也基本上只有俄国一方。
从条约的三大项就能够看出,为了让俄国继续待在三皇同盟,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是付出了一定的利益的。
奥匈帝国保证自己不会在未经俄国许可的情况下继续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德国则保证俄国不会在和英国交战时被英国封锁君士坦丁堡海峡。
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付出才换来了俄国的回报,那就是俄国会继续留在三皇同盟,法国和俄国的结盟只是不可能实现的猜想而已。
不知道英国和法国对三皇同盟条约的再次签署是怎么想,总之,三皇同盟继续维持下去对卡洛和西班牙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原因也很简单。三皇同盟主要针对的是法国,这也让法国绝对不敢和西班牙以及意大利撕破脸。
三皇同盟条约签署之后,俄国肯定要暂缓和法国的走近。
如果法国再把西班牙和意大利得罪死,整个欧洲除了英国之外,基本上全部都是法国的敌人。
别忘了,英国和法国的仇恨同样也不浅。这么做的局面就是法国被整个欧洲围殴,别说是目前的法国了,哪怕是拿破仑在世,也不可能带领法国在这样的外交环境之下继续稳坐欧洲霸主的宝座。
既然法国不会和西班牙以及意大利撕破脸,那就代表着西班牙可以继续深入对西非殖民地的开发,并且对于现有的西非殖民地进行扩张。
这几年也是西班牙开发西非殖民地的最好机会。要是按照历史的进程,等到几年后三皇同盟破裂,一旦法俄同盟组建,法国可就不会对西班牙和意大利那么客气了。
有了强大盟友的法国将不再惧怕和西班牙之间爆发战争,西班牙也该认真考虑同时得罪两个超级大国的后果。
三皇同盟条约的签署只是这段时间发生的国际大事之一。另一个国际大事,就是现任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被刺杀的新闻。
虽然美国在欧洲并没有受到太高的重视,但好歹也是列强之一,美国总统被刺杀也并不是什么小新闻。
更重要的是,几个月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刚刚被刺杀,美国总统加菲尔德再次被刺杀,也让欧洲各国的君主们开始担忧起了自己的安危。
随着武器的发展,刺杀统治者也变得越来越容易。目前各国的步枪已经全部演变成了后膛枪,这种步枪不仅射击威力更大,射击距离也更远。
只要用步枪打中躯干部位,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最终的结果就只有死亡。
那种运气特别好的人才能存活下来,但总体上也是九死一生。
步枪的威力可不是游戏中那么简单。特别是大威力的步枪,一枪下去,子弹会贯穿身体,穿透身体的一瞬间形成极大的伤口。
虽然正面看枪口只有几厘米的直径,但在背面的伤口往往超过十厘米。
就算没有打中头部,只要打中躯干部位,就能够造成内脏的严重损伤。
这种伤势别说是现在这种医疗环境了,哪怕是后世的医疗科技,没有及时救治也有很大的死亡风险。
接连两次列强国家统治者被刺杀的新闻让欧洲诸多国家的统治者开始担忧起自己的安危,并且纷纷加大了对于自身安保力量的投入。
卡洛自然也在其中。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卡洛可不敢保证西班牙不会诞生那么几个思想比较极端的异类。
要是真被这样的异类用枪袭击,那乐子可就大了。这个时代的医疗科技是如此的糟糕,卡洛可不会将自己的性命依托于这个时代的医疗科技。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自身的安保,同时尽可能避免在公众场所露面。
好在卡洛乘坐的车辆都是经过特殊改装的,可以不要求速度,但安全性方面绝对要顶级。
为了保证自己和王室成员的安全,卡洛向皇家安全情报局发放了一笔新的经费,让皇家安全情报局局长卡迪尔加大对于国内情报的渗透,避免刺杀事件的发生。
说起被刺杀的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这位总统绝对是极其倒霉的落后医疗科技受害者。
作为林肯之后第二个被暗杀的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被刺杀的事件在美国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虽然只有50岁,但加菲尔德的资历不浅。他早年参加过南北战争,并且晋升为少将军衔。
之后也在基督教会任职过,并且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神职人员身份的总统。
只不过这位数学天赋优秀,具有神职身份的美国总统并没有太大的好运。
他在自己国家的首都华盛顿火车站被一个失业律师刺杀,在距离总统不到两米的距离内,这位律师掏出左轮手枪快速开了两枪,一枪打穿了总统的手臂,另一枪打中了躯干并且造成了总统的大出血。
值得一提的是,加菲尔德的出行并没有携带任何警卫。制服刺客的还是火车站的安保人员,这也是刺客能够靠近总统两米以内才开枪的原因。
也正是足够近的距离有效增加了手枪的命中率。虽然刺客只打出去了两颗子弹,但这两颗子弹全部命中了总统的身体。
对于总统加菲尔德来说,好消息是,这两枪都没有击中要害。手臂那枪自然不用多说,只要及时消毒并且包扎伤口,绝对不会有生命危机。
打中躯干的那一枪看起来危险,实际上避开了所有重要部位,理论上是不致命的。
只要能够及时找出子弹并且包扎治疗,总统同样不会有生命危机。
但可惜的是,这个时代并没有x光技术,这项技术要等到加菲尔德被刺杀后14年才发明出来。
美国的医生们当然知道要找出子弹才能包扎伤口,他们是怎么找寻那颗射入总统身体的子弹的呢?答案是用手。
是的,用没有消毒的手指伸进伤口里探索。
这不仅加重了总统的伤势,也让加菲尔德的伤口面临感染的风险。
历史上的加菲尔德总统就是这样死于非命的。他没有死于刺客的刺杀,他死在了医生对他的治疗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找出总统身体里的那颗子弹,总统的医疗团队甚至还向电话的发明人贝尔求助,希望他能发明一个探测金属的探测器。
贝尔确实制造出了这样一个金属探测器,但总统的医疗团队并未完全按照贝尔的嘱托,他们在使用探测器的时候并没有避免探测器和其他金属的接触,这导致探测器也没能发现总统身体里的子弹。
当然,这一切目前还没有发生。
当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被刺杀的消息传到欧洲,立刻变成了欧洲各国热议的新闻。
各国的国王都在加强自己的保卫力量,同时耻笑加菲尔德这个美国总统居然外出的时候不携带任何警卫。
卡洛除了加强自己的保卫力量之外,也加大了对于医疗科技的投入。正所谓百密必有一疏,卡洛可不敢笃定自己一生都不会遭遇刺杀。
如何在被刺杀后还能活下去,这是卡洛要考虑的,并且要尽力去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