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狸花猫 作品

第五百二十八章 意见和改进

庆功宴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众人带着满足与喜悦陆续离开小饭堂。

科研室负责人李崇光却没有走,他站在一旁,眼神不时地望向周益民,神色中带着几分犹豫与期待。

周益民正和几个同事交流着,无意间转头,看到了站在角落的李崇光。

他微微一愣,随即便朝着李崇光走去,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问道:“李科长,你怎么还没走呀?”

李崇光见状,微微红了红脸,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周股长,我……我有点事想麻烦你。”

周益民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崇光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是这样的,我老婆刚刚生完小孩,她本身体质就不太好。医生说得多补充营养,不然可能会落下后遗症。我想着能不能请你帮忙采购两只老母鸡,再弄些其他肉食。现在物资紧张,我实在是没什么办法了。”

说着,李崇光的眼神中满是无奈与焦急。

周益民听后,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同情,他也明白,现在物资,的确是很难弄到,就算是有票也不一定能买得到。

现在的肉食过于紧缺,就算是有肉食出售的话,一出摊,就会被疯抢完。

他对李崇光的印象一直不错,在空气炸锅的研发过程中,李崇光作为负责人,组织协调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对团队成员也很关心。

而且,这确实不算什么过分的要求。周益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说道:“李科长,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明天就去想办法。”

李崇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紧紧握住周益民的手,激动地说道:“太感谢你了,周股长,你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他心里的大石,也终于放下,前段时间,他还去黑市中看了一下,不过肉食根本就是一个天价,就算是他的工资并不算低,但是想买肉食,还是有点困难

周益民笑着摆了摆手:“别这么客气,都是同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第二天一大早,周益民打开商店界面,发现有一百只老母鸡、一百斤猪肉、一百斤牛肉、一百斤羊肉,随即用了四块钱,将四样东西,全部秒杀下来。

刚好,都不用买,这里就有现成的。

周益民熟悉一番,便去上班,开着拉风的摩托车。

在去钢铁厂的路上,只有周益民舍得开摩托车去上班,毕竟开就要加油,在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时期,怎么舍得用钱去加油呢?

很快周益民来到钢铁厂后,并没有将东西带进钢铁厂去,让那么多人看见,总归不太好。

保不准有一些,眼红的人,偷偷去举报,就算是最后没有事,但是事情传出去,对于名声,还是有一定的损伤。

来到科研室后,周益民就静悄悄将李崇光带到厂外面,然后从一个角落,将事先藏好的东西拿出来。

李崇光看见两只老母鸡,和一些猪肉、牛肉,眼睛顿时就直了。

声音有点颤抖:“周股长,这都是帮我采购的吗?”

自从灾年开始之后,他就没有一次性见过这么多肉。

周益民肯定道:“当然,这里有两只老母鸡和五斤猪肉和五斤牛肉!”

李崇光有点忐忑:“周股长,这些要多少钱?”

要知道自己带的钱,并不多,他还以为周益民帮忙采购两只老母鸡,一只大概在三块到五块之间。

所以身上只带了十块钱而已。

周益民开口:“这里加起来,李科长你给二十五块就好?”

李崇光被这个价格给震惊到,没有想到周益民收这么便宜,比黑市收得还要便宜啊!

“周股长,谢谢你啊!”

周益民摆了摆手:“大家,都是同事,相互帮忙,本来就是应该的。”

说完之后,便把这些东西送到李崇光手中时,李崇光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拉着周益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周股长,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你这份情我记下了。”

周益民笑着说:“李科长,真不用这么客气,赶紧拿回去给嫂子补身体吧。”

解决了李崇光的事情后,周益民迅速将精力重新投入到空气炸锅项目中。

此时,科研室的成员们正按照计划,紧锣密鼓地制作送往商务部的样品。

周益民和团队成员们日夜坚守在科研室,对每一台样机进行严格的性能检测。

在测试过程中,周益民发现部分样机在长时间运行后,内部的散热系统出现了问题,导致机器过热,影响了炸制食物的效果。

他立刻召集相关负责人员,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负责电路设计的小赵挠了挠头说:“周股长,这散热问题有点棘手啊,咱们之前设计的时候,散热系统是按照正常运行时间来规划的,没想到长时间使用会出问题。”

周益民沉思片刻后说道:“大家别着急,我们重新评估散热需求,看看能不能在现有的空间里优化散热结构,比如增加散热片的面积,或者改进风道设计,让热量能够更快速地散发出去。”

于是,大家开始查阅大量资料,参考国内外类似产品的散热设计方案,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解决了散热问题。

与此同时,负责外观设计的小李也遇到了难题。

上级领导提出产品外观要符合国外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可现有的设计似乎还不够吸引人。

小李拿着设计图纸,一脸愁容地找到周益民:“周股长,您看这外观设计,我改了好几版,总觉得差点意思,您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周益民仔细端详着图纸,脑海中浮现出后世一些畅销家电的外观特点。

他说:“小李,国外消费者现在越来越倾向于简约、时尚且具有科技感的设计。

我们可以简化线条,采用更流畅的曲面设计,在颜色选择上,除了经典的黑色和银色,也可以考虑一些清新的亮色,比如浅蓝色、薄荷绿,这样或许能让产品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

在周益民的启发下,小李重新投入到设计工作中,经过反复打磨,最终设计出了一款外观新颖、极具吸引力的空气炸锅样机。

经过一番努力,一批性能优良、外观精美的空气炸锅样品终于制作完成。

胡厂长得知后,连忙赶到科研室,看到摆放在一旁的空气炸锅的样品,顿时就被吸引住目光。

“好,我相信,这些样品一定能吸引到外国人的目光。”

众人得到胡厂长的肯定后,心里还是十分开心,证明他们这段时间没有白费。

胡厂长鼓励几句后,便将样品给带走,他还要赶着送去商务部去。

随即亲自安排车辆,将这些样品送往商务部。

商务部的工作人员在收到样品后,深知时间紧迫,为了尽快了解这款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潜力,决定将这些样品送给一些有合作关系的国外朋友,邀请他们亲身体验,以便收集第一手反馈。

收到样品的体验者们也都在积极地试用空气炸锅,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反馈。

有的体验者称赞空气炸锅节省时间和能源,有的则对其炸制食物的口感赞不绝口,但也有部分体验者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比如,一位国外的厨师认为空气炸锅的容量对于他的餐厅来说有些小,希望能有更大尺寸的产品。

还有一位收到空气炸锅的外国人反馈,在炸制一些较厚的肉类时,内部不容易熟透,需要多次调整时间和温度。

商务部工作人员将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反馈信息进行了详细整理,并迅速反馈给了钢铁厂的科研室。

科研室的成员们在收到反馈后,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

周益民看着手中的反馈报告,表情严肃但又充满斗志:“同志们,这些反馈非常宝贵,这是我们改进产品的重要依据。虽然有很多积极的评价,但我们不能忽视那些问题。”

负责烹饪技术研究的老张皱着眉头说:“关于肉类内部不易熟透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热风循环路径,让热量能够更均匀地穿透食物。”

周益民点点头:“没错,我们可以重新设计风道,增加一些辅助加热装置,确保食物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加热。”

对于空气炸锅容量的问题,负责机械设计的小钱提出:“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不同规格的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如推出家庭版和商用版,商用版加大容量,同时对内部结构进行强化,以适应高强度的使用。”

大家纷纷对这些提议表示赞同,并迅速投入到新一轮的改进工作中。

为了优化热风循环路径,周益民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艰苦的探索之旅。

他们先是在科研室的白板上,用各种颜色的记号笔画满了空气炸锅内部结构的示意图,从发热管的位置,到风扇的朝向,再到风道的走向,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讨论。

周益民指着风道的线条说:“目前的风道设计,使得热风在炸锅内的流动不够均匀,尤其是在食物较厚的部位,热量难以深入。我们得想办法让热风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包裹食物。”

团队成员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负责流体力学研究的小孙说:“我们可以尝试改变风道的形状,从直线型改为螺旋型,这样或许能让热风在炸锅内形成更复杂、更均匀的气流。”

周益民听后,眼睛一亮,他立刻拿起笔在图纸上画出螺旋风道的草图,一边画一边分析:“这个想法不错,螺旋风道能延长热风在炸锅内的路径,增加与食物的接触时间。

但我们还得考虑如何确保热风的流速和压力在合适的范围内,否则可能会影响加热效率。”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成员们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他们制作了多个不同形状风道的空气炸锅模型,利用专业的风洞测试设备,模拟炸锅内的热风流动情况。

每次测试,大家都紧紧盯着仪器上的数据,仔细观察风道内烟雾的流动轨迹,以此来判断热风的循环效果。

在一次测试中,采用螺旋风道的模型虽然让热风在炸锅内的分布有所改善,但在食物的边缘部分,仍然出现了过热的现象。

负责数据分析的小刘皱着眉头说:“看来单纯改变风道形状还不够,我们还得调整风扇的转速和角度,让热风的流速和方向能更好地匹配食物的加热需求。”

于是,团队又开始对风扇进行优化。

他们制作了可调节转速和角度的风扇装置,安装在空气炸锅模型上,再次进行测试。

周益民亲自操作设备,不断调整风扇的参数,同时观察食物的加热情况。

经过数十次的尝试,终于找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风扇设置,风扇以特定的转速运转,角度微微向上倾斜,这样吹出的热风能够均匀地覆盖食物,并且在食物较厚的部位也能有效地穿透。

然而,这还不够。

周益民想到,在炸制不同种类的食物时,对热风的需求也不同。

为了实现更精准的加热控制,他们决定在空气炸锅内安装多个温度传感器。

实时监测食物不同部位的温度,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节风扇转速和风道内的阀门,以改变热风的流量和流向。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新的热风循环系统终于成型。

当他们将一块厚厚的牛排放入改进后的空气炸锅中进行测试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随着机器的运转,热风在炸锅内按照设计好的路径循环流动。

一段时间后,周益民打开炸锅,取出牛排

。用刀具切开牛排,只见牛排内部呈现出均匀的粉红色,肉质鲜嫩多汁,完全熟透。

团队成员们激动地欢呼起来,他们知道,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解决了肉类内部不易熟透的问题。

在解决了热风循环路径的问题后,负责机械设计的小钱和他的团队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不同容量空气炸锅的设计工作。

他们根据家庭和商用的不同需求,重新设计了空气炸锅的内部结构和外观尺寸。

家庭版的空气炸锅在保持小巧便捷的同时,增加了一些人性化的设计,比如可折叠的把手,方便收纳。

商用版的空气炸锅则加大了容量,采用了更坚固耐用的材料,内部结构也进行了强化,以适应高强度、长时间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