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完全不给面子
“谢谢,英王殿下。”
两个学子在朱瀚的面前,狠狠的磕了两个头,便被王大人带入了贡院。
此时,贡院门外众位百姓都欢呼雀跃,他们看着朱瀚立马的便鼓起了掌。
朱瀚的这一做法,无疑是给这两个学子给了一条出路。
让他们参与科举并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是达官显贵的一句话罢了。
很有可能,会让他们这辈子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朱瀚的这一番举动,收获了应天府百姓的追捧。
“王爷就是不一样,他能够容忍这些实在是令人心生敬佩,日后竟然能够让科举的学子更加的变得优秀起来。”
“我们大明的律法也有通人性的时候,何必要去把人赶尽杀绝,王爷的做法无疑是最好的。”
百姓们这样的追捧,让一旁的朱棣脸色都有点黑青,他看着朱瀚有些不服。
“皇叔,刚刚你就不应该让他们进去,若这两人是个愣头青,根本就没有他们所说的那伯恩的学识渊博。”
“那岂不是浪费了别的学子的时间。”
朱棣对礼法都一直都非常克制,
出了这样的事情,反正在他看来就应该打入天牢,狠狠的惩罚一番。
反观朱瀚,人情世故太多,让朱棣觉得自己没面子。
朱瀚转头看着朱棣脸色平静无波。
“燕王殿下,何必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学子的考卷全部都收上来之后,自然会有考题能够让他们作答。”
“况且这么多副主考官,和主考官又何必拘泥于此,毕竟这两个学子来参加科举考试,也实在是不容易千里迢迢。”
“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得到的。”
朱瀚的话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要让朱棣清楚,他绝对不能够做心胸狭隘之人。
朝堂之上若是真的犯了错,那由朱元璋来处置,那也再好不过。
可这毕竟是朝中之事,可科举毕竟没有办法能够让这些学子们严于律己。
能够真正的在科举之中,让他们选拔出更多的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朱瀚所说的,也完全符合规矩。
朱棣听着朱瀚的话,瞬间便感觉自己有点不好意思。
他看着朱瀚什么话也没有说,但眉眼之中却带着一丝的愤怒。
朱瀚转身便回到了贡院,朱标听闻朱瀚已经将外面的事情给摆平好,一脸好奇。
抬头之时便看到朱棣,也跟着朱瀚一同走了进来。
“皇兄,这次的科举你可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我日后可得跟你好好的学习学习。”
朱棣在朱标的面前故意的放低了姿态。
朱标起初也觉得有点奇怪。
不过很快就明白了过来,毕竟现在朝堂之上,自己还需要与其他的人打好交道,也绝不能就这样的把自己的一世英名给毁掉,
朱标比谁都清楚,自己如今的处境如何。
“既然四弟都已经弄清楚,那就不必再去计较。”
朱标是从来不会因为这种小事情,让自己乱分寸。
“朝堂之上,也应该安排妥当不用因为其他的事情产生纠葛。”
朱棣听着朱标的话,一下子有些哑口无言。
他低着头并没有再多说什么话,但这一次也确确实实的让他体会到在安排。
自己肯定能够有很多的问题产生。
已经到了这一步,那对自己来说影响也会非常的大。
朱棣并没有再多说些什么,他微微的低着头,默默的便有些无奈。
在这一次的科举之中,他其实早就已经料想到,肯定会有很多的事情发生。
想到自己也会遇到这种事情,他努力的平静了下来,随后便立马的开始着手准备。
如朱瀚所料,他把不少的时间放到了自己救下的那两名学子的身上。
他倒想看看这两人,究竟有没有什么实力。
朱标这一次所挑选的人才,毕竟是要在朝堂之上能够有所安排,并且他们的才学一定要是一等一的。
朱瀚准备去书房中看情况的时候,王大人便缓缓的走了进来。
“英王殿下,听说今日的这两个学子在公园门口闹的事情越来越大,已经有不少的人想要让他们给应天府一个交代。”
朱瀚听到王大人的话有点疑惑,自己把人救下来之后,只是让他们去安心地参加科举。
从未想过会有人,在这个时候给他们制造了些什么麻烦。
他立马便把目光,放到了王大人的身上。
“王大人,自己在参加科举之时,也算是有些实力之人,为何会突然之间对这些学子如此的严苛。”
科举制中的很多小问题,朱瀚自然是心知肚明。
不然,朱元璋也不会把这个机会交给他去办。
不但是能够让朱瀚给朱标保驾护航,更重要的也是,让朱瀚在
这次科举舞弊案结束之后,能够帮自己解决清楚。
微服私访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拜托过朱瀚。
无论如何都要帮自己把朝中的事情安排妥当,朱瀚既然已经接受了这一切,就绝不会放任不管。
王大人连忙摇了摇头,他在朱瀚的面前恭恭敬敬。
“王爷实在是多虑了,只不过这次科举重新的开始考试,会让不少的人看准这一点。”
“因此在科举之中,才能够让他们拔得头筹。王爷所留下的这两个人身份不明,就让他们参与考试,日后恐怕会有问题出现。”
王大人的提醒也确实有几分道理。
朱瀚坐在椅子上沉思片刻。
他缓缓地站起身目光认真地看着王大人,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撕破脸。
“应天府中谁人不知,太子殿下日后必定是继任大统之人,若王大人有其他的心思,本王劝你尽快的收起来。”
“若被陛下知道,那可没有人能够保得了你今日之事,本王就当是什么都没看到。”
朱瀚话都说到这个份上,王大人只觉得自己头皮发麻。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朱瀚居然会知道自己与朱棣两人的关系。
这下他实在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王爷教训的是。”
王大人恭恭敬敬不敢多言。
朱瀚眼神披靡的看了他一眼,转身便离开去往书房。
王安和葛荣一起参加科举考试,他们两人对这次的考题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
下笔如有神,对考题之中的每个问题,都能够精心地作出解答。
考题结束之后,两人便迅速的出了贡院,没料到,被朱瀚挡住了去路。
“我们两个这次交卷的时间倒是挺快,倒不如留下来与本王来商议,这次科举考题的见解如何。”
朱瀚盛情邀约,葛荣和王安两人必定义不容辞。
两人并跟着朱瀚回到书房,坐在椅子上,王安便和朱瀚分析,这次考题之中的民生问题。
不但在士农工商之中,想要把商人的地位逐渐的提升,也要让百姓能够过上最为安稳的日子。
这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必定是最为简单的,但在朝堂之上想要将这些给解决好,并不是那么容易。
对于科举学子来说,这些都是他们应当学习的一些内容,若是连考题之中的这些具有深意的问题都深挖不出。
那这么多年的书,可真是白读了。
“士农工商地位的悬殊,让不少的商人在应天府都抬不起头,他们即便是再怎么赚钱,恐怕在朝堂之上都没有办法站住脚。”
“从事之人和从商之人,都是我们大明的子民,何必要用这种三六九等的尊卑,去限制他们日后做生意的脚步。”
王安对这次的考题有着自己的见解,他的这一番话让朱瀚大为震惊。
他眼神意犹未尽地,看着王安对他刮目相看。
他突然有点期待,这次王安的考卷将会有多么的惊艳。
自己所救下来的这些学子,可真是让朱瀚对他们日后能够在科举之中,毅然决然的选择。
从仕之路确实非同凡响。
葛荣倒是有不同的见解,科举考试之中万变不离其宗。
“自上次钱尚书在科举舞弊案中,已经让不少的学子把考题泄露了出去。”
“这才有了这次新的考题,但唯一不变的便是我们大明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朱瀚听着立马点头。
这可是他与朱元璋两人这么多年以来最重要的问题,但一直都没有办法能够得到解决。
科举考题确实,抒发的这一个中心。
“在我看来,江山社稷与百姓都是紧密相连的,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之人只有共团结,才能够让大明发扬光大。”
朱瀚听着葛荣和王安两个人的话,心里大为震撼。
他开心的目视前方。
这两人若是入朝为官的话,那必定能够成为朱标最得力的助手。
“你们所说的确实没错,不过就算是到了任何时刻,只要是科举之中能够选拔出的人才,自然也会有自己的烦恼。”
朱瀚话音刚落,外面的学子交卷的人便也越来越多。
他们都在贡院之中,商量着这次科举,希望最终的名额能够落到自己的身上。
这次的科举对于学子来说十分的不易,若不是朱元璋能够广开恩科。
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的结果会如何。
“这次的考题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在考题之中只要是能够在参加科举之时,展现出真正的实力,都能够有所安排。”
“考题真是让我们感觉,自己日后在应天府也能够有所准备。”
“考题最佳信赖的,就是在考生的安排之中,能够让众人都察觉到一丝的青睐,这次的科举绝对公平。”
王大人带领着锦衣卫的人,就把学子们先安
排了出去,等待着放榜。
朱标和朱棣两人,在朱瀚的隔壁把学子们的文章也仔细地翻看了一番,
对于学子们这次参加科举考试,所写的这些文章,朱标都细心的每个字都不放过。
真正能够吸引他的,便是学子们对于江山社稷以及前尘往事之中的一些理解。
副主考官经过选拔之后,已经把一甲二甲的名单全部都统计了出来。
全部交到朱标手中。
朱标还拿不定主意,他和朱瀚两个人将副主考官所选拔出来的那几个试卷,又好好的看了一眼。
“学子们能够在科举考试之中畅所欲言,在学问上面自然也是不容小觑。”
“他们能够有这番的见解,也真正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学子们的安排。”
对于科举而言,只要能够在考场之上尽快的,把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解答出来。
对于他们而言都是至关重要。
真正能能够在科举之中,展现出更多的实力,也确实能够让他们日后为大明江山,作出多番的贡献。
在朱瀚和朱标两人的安排之下,有学子已经被挑选而出。
当名单公布的那一刻,朱瀚没料到葛荣竟然能够拔得状元的称号。
朱标看着都有点惊讶,可这确实是他们安安稳稳选拔出来的。
在考试名单还没有公布之前,他们也不知道那些出彩的考卷,到底出自何人之手。
朱瀚甚至还有点不敢相信,让副主考官特意的将葛荣的卷子都拿了出来。
他和朱标两人又仔细的看了一遍,朱标对葛荣的印象非常不错。
如今看到他在科举之中的优秀表现,又是好感度倍增。
“葛荣确实是个人才,他这考卷上面没有一个涂抹的痕迹。”
“字写的确实不错,能够从中看出他对大明日后江山社稷的见解十分独到。”
朱瀚听着朱标的话,连连点头。
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确实非常的难得。
葛荣能够把这些,全部都掌控在考卷之上,并且还能够让考卷上面,这些都能够有所安排。
这确实对他来说非常的不容易,考题若能够全部都安排妥当,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朱瀚看着这一篇完美的文章,便让王公公尽快的代入宫中,让朱元璋也好好的看看。
“我们所选出来的状元这些文章,都是要让陛下过目。”
“陛下与我们的选择不一样的话,那就得让他们再参与到一次考试之中。”
朱瀚的做法无疑是最为公平。
朱标自然没有话说,但朱棣却横插一脚。
他上前仔细地看着葛荣的考卷,目光却放到了王安的身上,这两人的考卷不相上下。
“葛荣和王安两人都是状元之才,但这考卷却天差地别,就不如将这全部都送到父皇的手中,让父皇来挑选。”
朱瀚和朱标没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