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妈你说的对,姑娘家的好日子就那几年,没选择也就罢了,可不是有我呢吗?要让我姐去了把我留下,让外人怎么看我们老周家?”
“大小伙子留城里享福,姑娘家家的去下乡吃苦,我以后怎么出去见人,这不害我呢吗?”
周母一听又觉得小儿子说的也有道理,顿时又有些迟疑。
“妈”,周蓉见母亲似乎被弟弟说动了,赶忙开口又想表态。
“姐”,牧胜把声音稍微提高,打断周蓉,“你先听我说完”。
“我姐说她比我大,遇事了应该由姐姐担这个责任,那就更应该我去下乡了。”
说到这牧胜故意停顿了一会儿。
乔婶儿和周母一时间听的有些迷糊了,看着牧胜示意他继续。
牧胜满意的点点头,继续他的表演。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留在城里的人责任更大呀,我爸马上要走了,我哥也要去建设兵团了,我和我姐也要有一个人去下乡”
“那家里就剩一个孩子了,我妈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一直不好,照顾人还是我姐更细心。”
“而且留在家里的人,一个人要尽三个人的孝,一个人要担三个人的责,要看好这个家,守好我们老周家的根。”
牧胜又停了停,眼神真诚地看向周蓉。
“姐,你留在家里才是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你一个人要尽我们姐弟三个人的孝,这是我和我哥都亏欠你的。”
“哥,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牧胜又喊了周秉义一嗓子,让他也出来表个态。
牧胜先发制人,给留城定个性,别到时候觉得我占了便宜,那是便宜吗?那是责任。
你俩都追寻爱情去了,我搁这替你们尽孝,那是你们占我便宜。
是你周秉义,是你周蓉亏欠我。
周秉义早在牧胜发言的时候就凑了过来,虽然惊奇于弟弟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但也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总不能说孝顺母亲不重要,也就没法反对牧胜一人尽三人孝的道理。
“妈,秉坤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就让秉坤去下乡吧”
李素华闻言眼眶更红了,声音也有些哽咽。
既欣喜于老疙瘩懂事了,又心疼不舍,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个走她都不舍得。
周蓉此时也被架住了,牧胜突然的一番话,是她没有预料到的。
一时间也无法组织语言反驳,便也不再说话,同时也惊奇于弟弟周秉坤能说出这么一番有条理的话来。
反正自己早就准备好了备用的计划,贵州她是一定要去的。
乔婶儿看着周家儿女争抢着下乡,不由感慨周家会教孩子。
之前都说秉义和周蓉学习好又懂事,没想到这一直不起眼的老幺现在也懂事了。
又看向自己的老姐妹:“秉坤妈,你来表个态。”
周母满脸的为难,虽然已经被牧胜说动了,但这种抉择她还是做不出来。
“姐啊,你说这十个手指头伸出来,咬哪个不疼啊,我没法表态,唉。等他爸回来,让他爸做主吧”
乔婶儿虽然有些着急,但也知道老姐妹一时也抉择不了。
不过多年了老姐妹乔婶儿也感觉到周母有些被牧胜说动了,决定再推一推。
“行,那就等秉坤他爸做主吧,不过呢我也表个态,秉坤去。”
“蓉儿毕竟姑娘家,长得又漂亮,太招人了。”,说完乔婶儿便起身向外走去:“你们一家就好好商量商量吧,我就先走了,还要去其他人家里动员呢。”
众人都没有再说话,气氛有点凝重,
不一会儿,周父推门进来,打破了凝固的氛围。
周志刚摘下帽子,脱掉厚厚的手套,靠着炕沿坐下,从口袋里掏出了他心心念念的照片。
“爸,全家福取回来啦。”
看到照片,一家人都凑上前去,围成了一圈。
周志刚取出照片,依次分发给每一个人,“一共五张,一人一张。”
牧胜看着手中的照片,一种年代感扑面而来。
这种黑白的招牌牧胜只有小时候在老家的墙上见过,现在自己也身处其中,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这是底片,放在家里,保存好了啊,这很可能是咱们家最后一张合影了。”
发完照片,周志刚仔细摸了摸自己的那张收好,将底片递给了周母李素华,语气有些沉重。
李素华闻言不由推了周志刚一把:“你这说的什么话啊”
周志刚叹息一声,又是一阵念叨与嘱托,离别的伤感充斥在整个屋子里。
牧胜感觉不自在,有点融入不进气氛,只能沉默。
周父的话音刚落,
牧胜将下乡的事和自己的一通道理又讲了一遍。
周志刚诧异的看了看小儿子,也没有多想。
沉默了几秒钟,叹息道:“那就,秉坤吧。”
虽然早有准备,但当周父确认下乡人选后,李素华还是抱着牧胜哭个不停。
几日后,吉春火车站。
一家人先是送别了老大周秉义,又送走了周父周志刚。
虽然有些不地道,但牧胜不得不说少了两人感觉自在多了,等周蓉也走了那就更好了,牧胜也不用再小心翼翼的伪装了。
伪装别人着实让人心累。
宿主:牧胜
炼化进度:八段锦4%
世界:人世间
炼化进度只增加了1%,和牧胜估计的差不多,目前来说基本是3天一个百分点。
最开始3%的炼化进度,有2%是开始炼化后几分钟内就升上去的,应该是自己之前练习过几个月时间的积累。
看来多加练习也是可以增加炼化进度的,只不过不太划算罢了。
也不知道是错觉,还是炼化技能确实效果显著,牧胜总感觉自己的身体好了些许。
“再等等看吧,反正炼化的速度很是挺快的。”
收敛心思,牧胜有些无聊的翻起书来。
当然不是周秉义让他保管的那些书,而是周秉义和周蓉的高中的课本。
虽然距离恢复高考还有八九年的时间,但牧胜大学毕业也好多年了。
高中的知识也忘的差不多了,反正也无事可干,就当提前准备了。
上不上大学另说,考是一定要考的,免得到时候再给周蓉养孩子。
这样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就在李素华到处托人找关系想给小儿子找个离家近的地方下乡的时候。
周蓉跑了,只留下一封书信,不告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