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大家族不同,莱国公府的子嗣极少,到了杜荷他们这一代,仅有兄弟三人。</p>
所以他们的关系很好,没有所谓的勾心斗角。</p>
杜荷嘴角含笑,把自己升官的好消息跟两个兄弟说了出来。</p>
“大哥、三弟,还有一个好消息要跟你们说。”</p>
“我在上个月升为谏议大夫,每日可参与朝政议事。”</p>
听到这个好消息,杜构和杜爱同两人惊喜地喊道。</p>
“升官!”</p>
杜构欣慰地说道:“二弟,你担任谏议大夫,这是陛下准备重用你的信号啊!”</p>
“你一定要好好努力,以报皇恩。”</p>
二弟担任尚乘奉御,足足三年整,原以为他的官路就此到头,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个大惊喜。</p>
谏议大夫是朝廷中升职最快的官职,没有之一。</p>
像他们这些刺史、县令,没有长年累月实质的功绩,想升迁难上加难。</p>
而谏议大夫只要提出几个好建议,或者在大事上及时劝谏,陛下一开心就会提拔。</p>
杜爱同接着说:“嘿嘿,现在朝廷上下和民间百姓,已经给二哥和太子提前造好势。”</p>
“现在只需要等拼音和字典问世,二哥便会因公受赏。”</p>
杜爱同挤眉弄眼地看着大哥杜构,坏笑着说道:“大哥,二哥这次的封赏恐怕不小,官职估计会超过你这个正四品下的刺史。”</p>
此话一出,杜构非但没有生气嫉妒,而是脸带笑意。</p>
“二弟能超过我,让莱国公府恢复曾经的荣耀,那是值得庆祝的大事。”</p>
长兄如父,这两个弟弟是他一手带大的,弟弟比他有出息,他高兴都来不及。</p>
三弟杜爱同的话,也让杜荷想起和侯君集的聊天,莱国公府要想发展壮大,他的这两个兄弟也要扶持起来。</p>
大哥杜构现在担任慈州刺史,正四品下官职,三弟杜爱同担任太平县县令,正七品官职。</p>
对于曾经显赫的莱国公府来说,这属于很严重的家道中落。</p>
杜荷忽然说道:“大哥、三弟,莱国公府要想光耀门楣,需要靠我们兄弟三人齐心协力,一起进步。”</p>
“特别是大哥,担任慈州刺史这么多年,是时候往上挪一挪了。”</p>
杜构的能力虽然不强,但是为人正直做事稳重,加上有莱国公这个世袭的爵位在,他想升迁还是很有机会的。</p>
只不过他自从伤了腿后,整个人没有斗志。</p>
这么多年还窝在那个小地方,郁郁不得志。</p>
杜构摇了摇头,嘴角带着几分苦涩:“二弟,我升任的机会太过渺茫,难度极大。”</p>
一个下州,人口稀疏土地贫瘠,哪有什么大的立功机会。</p>
能保住刺史这个官职,不出大错,就已经很了不起。</p>
杜爱同也神情落寞地说道:“二哥,地方官员的升迁,远比你想象中的要难。”</p>
他管理的太平县属于下等县,每年上缴朝廷的赋税都是垫底的存在,短时间哪有机会升迁。</p>
两个兄弟的处境,杜荷早就考虑清楚,就连立功的办法都替他们想好了。</p>
“大哥、三弟,你们不用担心,我都替你们做好安排。”</p>
说完杜荷从身上拿出两张折起来的宣纸,并把它们分别交到杜构和杜爱同手上。</p>
杜荷笑着说道:“大哥,你是一州刺史,我给你想的立功法子是家猪阉割饲养。”</p>
“阉割后的家猪,性情更加驯顺,吃了睡,睡了吃容易长膘,最关键还没有骚味!”</p>
“饲养家猪可让百姓致富,又能解决大唐缺少肉食的困境,是一项大功绩。”</p>
而且据杜荷了解,目前百姓饲养家猪并没有经过阉割,所以肉骚味很重。</p>
官绅世家的肉食,以鸡羊为主,满是骚味的猪肉只有底层百姓才会吃,而且也不是每顿都能吃。</p>
普通的成年家猪,体重也就百来斤,刨除内脏外,能吃的肉并不多。</p>
所以造成了肉价很贵的局面。</p>
如果杜构呈上这个方法,并且有成功的养殖案例,朝廷就会大肆推广,以后百姓顿顿吃肉也不再是奢望。</p>
这个大功,足够让杜构升迁。</p>
随后杜荷把目光放在三弟身上,朝他解释说道。</p>
“三弟,你担任太平县县令,那里土地贫瘠,所以我给你的是堆肥之法。”</p>
“堆肥之法能快速制造出有机肥料,增加田地肥力提高粮食收成,上报朝廷也是一件大功。”</p>
为农田施肥殷商时代就有了,不过因为技术落后,并不能大面积使用。</p>
杜荷搞出来的堆肥之法,更加系统而且还能大面积堆肥,可以全大唐推广。</p>
手握立功的法子,杜构和杜爱同面面相觑,眼里满是震惊。</p>
法子虽然还没开始验证,但是杜荷说的一板一眼,不像是假的。</p>
他们的这个兄弟,还是原来那个惹是生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吗?</p>
看他展现出来的东西,分明就是治世能臣!</p>
杜构的眼角忽然涌出一行清泪:“二弟,你彻底变好了,相信父亲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p>
杜爱同虽然没有说话,可满脸的骄傲是藏不住的。</p>
二哥的强势崛起,让他们都看到了恢复莱国公府荣耀的机会。</p>
兄弟三人一顿感慨,随后杜荷看向大哥杜构,嘴角含笑说道。</p>
“大哥,你也要努力,争取和嫂子多生几个大胖小子。”</p>
“现在莱国公府人丁稀薄,还没诞生下一代呢。”</p>
杜构今年30整,还没生个一儿半女,在唐朝绝对属于晚育。</p>
像太子李承乾,今年才24岁,长子李象都10岁出头。</p>
面对二弟的催促生子,杜构严肃的表情被羞怯取代,他摸了摸鼻子悻悻说道:“大哥努努力。”</p>
“哈哈哈...”</p>
看到严肃的大哥第一次露出害羞的表情,杜爱同忍不住捂嘴笑起来。</p>
接下来兄弟三人又聊了其他事,因为许久未见而且杜荷改变又大,杜构和杜爱同像两个问题宝宝,一直在问各种问题。</p>
晚上杜荷也没回公主府,而是和李仪住在莱国公府。</p>
这里有他的专属院落和房间。</p>
...</p>
翌日,朝会刚结束,杜荷就马不停蹄赶回莱国公府。</p>
在管家杜平安的主持下,杜荷兄弟三人、公主李仪以及大嫂温氏,跟着指示恭敬祭拜。</p>
祭祀结束后,莱国公府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家宴。</p>
吃饭时,杜爱同愤愤不平地骂道:“二叔这个白眼狼,父亲的忌日也不过来。”</p>
老实人杜构也是脸色难看,对这个亲二叔很不喜。</p>
杜荷看的比较开,他轻声劝说道:“那个白眼狼不提也罢,这亲戚做到今天便到头了,以后我们兄弟三人多争点气,别让人家看扁。”</p>
“嗯。”杜构和杜爱同脸色凝重地点了点头。</p>
杜构和杜爱同作为地方官员,并没有在长安多待,下午便离开各自赶回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