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凰凰 作品

第802章 :太强了

方云良一听,马上就答应了。搜索: 一路小说 本文免费阅读

毕竟他已经习惯采访了。

免费打广告的好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很快。

电视台就安排了采访。

并在晚上八点的新闻时间播出了。

“本台消息,非凡集团规模日益庞大,急需一个总部。

经考虑,非凡集团决定建一座总部大楼,高度超过 500米,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楼。

下面,我们对非凡集团的副总方云良进行采访……”

电视里。

方云良面对镜头,侃侃而谈:

“我们非凡集团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员工总数已超过 15万人。

随着规模扩大,我们需要更好的办公场所,所以决定建一幢大楼作为集团总部。

为什么要建 500米高的大楼呢?因为我们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需求……”

随着新闻播出,全国都轰动了。

“啊啊啊,我没看错吧,非凡集团居然要建世界第一高楼!”

“我的天,超过 500米的高楼,简直不敢想象!比电视里看到的大楼都高好多啊!”

“非凡集团太牛了,竟然要建 500米高的大楼!建成后我一定得去看看,试试能不能摸到云彩。”

“这楼要是建成了,估计外国人都得震惊。”

“非凡集团,真的太强大了。”

看了新闻。

全国的人都议论纷纷,震惊不已。

不少认识沈琰的人,大家看了新闻后也都惊呆了。

纷纷走出家门,热烈地讨论起来。

“你们看新闻了吗?沈琰的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来越多,竟然要建世界第一高楼了。”

“看了看了,世界第一高楼,简直难以想象啊。”

“啧啧啧,超过 500米的高楼,不知道得花多少钱呢。”

“反正肯定是个天文数字,也只有沈琰这样的大老板能承担得起。”

“就是啊。”

香江这边。

沈国华还在公司忙,看到一群人在议论,就凑了过去。

听到沈琰要建世界第一高楼。

当场就惊呆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500米的高楼,那得花老多钱了,连外国人都不敢建,沈琰就算有钱,也不可能建得起来!”

大家听到沈国华在怀疑沈琰,都纷纷反驳他。

“国华,你根本不了解沈琰的实力!”

“沈国华你的格局还是小了。

沈琰可是大富豪,他说能建世界第一高楼,肯定就能建,别怀疑!”

沈国华听着这些话,脸色一下子就黑了。

新闻播出的第二天。

非凡集团的广告出来了。

又一次引起了轰动。

这次广告,非凡集团给出了 1200万米元的设计费用。

这么高的设计费。

让全世界的人都关注到了这件事。

那些顶级的设计公司收到邀请信后。

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得不行。

世界第一高楼啊。

如果能拿下设计权。

不仅能拿到一笔丰厚的设计费。

还能扬名世界。

这么好的机会,谁都不想错过。

“哦哦哦哦,这可是世界第一高楼啊!我一定要设计出完美的方案,拿下这个订单!”

“上帝啊,这太疯狂了,东方竟然有人要建世界第一高楼,这可是个大新闻!

要是我们公司的方案被选中,那就出名了!哦,我一刻都不想等了,马上开会,把设计师都叫过来开会!”

“哦,非凡要建世界第一高楼?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天大的机会!

要是他们选中了我们的设计方案,我们公司就能坐稳世界第一的宝座了!

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秘书,赶紧通知设计师来开会!”

所有顶级设计公司收到消息后。

第一时间就把设计师们召集起来开会。

然后就开始疯狂地忙碌起来。

非凡总部里。

一大早。

方云良和陈百成两人就从外面搬进来两大麻袋东西。

沈琰瞅了一眼,问道:“这是信?”

方云良满脸兴奋,赶忙点头说:

“没错,这些都是信!您要建世界第一高楼,大家都觉得特别受鼓舞,纷纷来信表示支持呢!”

陈百成也在一旁说道:

“老板,您这段时间干了好多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成年轻人的偶像了,名气比一些明星都高。

对了,每天都有报社打电话过来,想采访您,不过都被我们拒绝了。”

沈琰一听,顿时有些无奈。

他就想低调地赚钱。

没想到名气还是越来越大。

竟然还成了别人的偶像。

还好他一直没接受过采访。

大家都不知道他长啥样。

不然他连逛街都不敢了。

方云良说:

“这两麻袋来信,我放您办公室里吧,您有空的时候可以看看。”

沈琰摇了摇头,说:

“我没时间看,收起来吧。你们俩要是想看,就看看好了。”

陈百成一下子来了兴致,说:“好啊,那我看看。”

大家现在还都喜欢有事没事就写信。

想交朋友了写信,想表扬别人了写信。

心里有困惑了也写信。

就像有个女同志写了篇很有名的长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这信在报刊上发表后。

引起了全国的轰动。

大家纷纷写信回复。

过了好长时间这热度才降下去。

沈琰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对这些信没什么兴趣,懒得去看。

但方云良和陈百成不一样。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人。

对这些信可感兴趣了,就想知道别人都写了些啥。

转眼间到了 7月份。

非凡研究所那边又传来好消息。

他们成功研究出了 ram内存。

而且闪存也更新到了第三代。

能制造出容量 64mb的芯片。

沈琰得到消息后。

第一时间就带着方云良赶到了非凡研究所。

这段时间。

好几个工厂都在不停地招人。

非凡研究所也没闲着。

研究人员已经超过了 3000人。

一个有 3000人的研究所。

在世界上那也算是大研究所了。

为了支持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沈琰每个月都得往里面投四千多万元。

可以说。

非凡研究所就像个吞金兽。

一般的企业根本负担不起。

就算是官方的研究所,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搞研究。

不过这研究所虽然投入大。

收获也不小。

短短两个月时间,就研究出了 ram内存。

沈琰和方云良,还有四仔,走进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早就有一大帮人在等着了。

看到沈琰来了,大家纷纷打招呼。

“老板好!”

“老板您来了。”

“老板你好。”

沈琰点了点头,说:

“听说你们研制出了 ram内存,把参数拿给我看看,样品也拿过来。”

很快。

大家就把一份参数和几根 ram内存条交到了沈琰手里。

沈琰拿起内存条看了看。

ram内存,也叫随机存取内存。

它能随时读写,速度特别快。

cpu可以直接访问它。

这东西虽然不是电脑三大件之一。

但非常重要,电脑可少不了它。

沈琰手上拿的内存条不是 30pin设计的,而是 72pin设计的。

这种内存容量从 512kb起步。

最大能达到 16mb。

在电脑上只要安装 2根内存就可以正常使用。

而且这两根内存采用的生产工艺达到了 1.5微米,速率达到了 30纳秒。

可以说。

不管是速度、容量还是稳定性。

都比市场上的内存强多了。

沈琰看了样品和参数后,说:

“你们搬一台电脑过来,我要把内存插上去,看看它的表现怎么样。”

很快。

工作人员就搬来了一台非凡电子厂自己生产的非凡电脑。

工作人员打开机箱。

熟练地把两根 4mb的内存条插到主板上,然后按下了电脑的开机键。

电脑发出“滴”的一声响。

屏幕上就出现了画面,接着自检完毕。

进入了 dos系统。

沈琰输入“systeminfo”。

然后敲了回车键,屏幕上立刻就把电脑的硬盘信息全显示出来了。

沈琰看了看,内存信息完全正确,没有错误。他又输入了一个命令行。

启动了非凡系统。

以前沈琰用非凡系统的时候。

总觉得有点卡。

现在换上自己生产的内存条。

感觉流畅多了。

不管做什么操作,电脑反应都很快。

沈琰又打开一个游戏,玩了两盘。

这内存表现相当好。

速度快还稳定,一点错误都没出。

接着。

沈琰拿过一个软盘。

把自己编写的一个小软件复制进去,然后运行。

这个小软件是用来测试内存的。

测试时间为一个小时。

如果一个小时内电脑没出错。

就说明内存相当稳定。

会议室里的人见沈琰开始测试。

一个个都紧盯着屏幕,大气都不敢出。

这内存可是大家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

要是性能稳定,通过了测试。

他们就能得到沈琰的奖励;

要是通不过测试,那他们不但没奖励。

还得咬着牙加班加点去解决问题。

一个小时后。

电脑又发出“滴”的一声。

屏幕上显示本次测试已经通过。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满脸笑容,使劲儿鼓掌。

沈琰宣布:

“测试通过了!我宣布,我们非凡研究所已经成功生产出国产内存,太棒了!”

大家听了。

激动得不行。

又是一阵鼓掌。

沈琰接着说:

“这次任务是长期任务,你们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决定给你们团队一千万元的奖励!”

听到有一千万元的奖励。

大家更激动了。

不停地鼓掌,嘴里还说着:

“谢谢老板。”

“哈哈哈哈,两个月的努力,终于成功了。感谢老板的奖励。”

“太好了,终于轮到我们了。感谢老板。”

方云良在一旁,脑袋都嗡嗡的。

沈琰一来就是撒钱的。

而且一撒就是一千万!

一千万元啊。

沈琰大手一挥就给出去了,咋越来越豪爽了呢!

李远舟笑呵呵地说:

“老板,内存已经研制成功了,您给起个名字吧。这东西以后还要卖出去呢,没名字可不行。”

沈琰想都没想,直接说:

“就叫银龙一代吧,后面再加上容量来区分。比如,2mb的内存条,就是银龙一代 2mb,依此类推。

以后每更新一代,就叫银龙二代、三代,跟硬盘一样,一代代往下排。”

沈琰这会儿也有些激动。

内存研制成功了。

这就意味着非凡集团所有的电脑硬件都能生产了。

处理器是非凡银龙一代处理器。

内存有了银龙一代内存。

硬盘有银龙一代硬盘。

显示器有银龙一代液晶显示器。

显卡也有银龙一代 3d显卡。

至于主板、声卡、键盘和鼠标这些。

技术含量没那么高,就不用专门命名了。

看完了 ram内存。

沈琰又到闪存小组那边,看了他们的最新产品。

去年的时候。

闪存小组就研究出了第一代闪存。

最高容量是 8mb。

这个容量虽然也不错。

但远远达不到沈琰的要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

闪存小组成功研究出了第二代产品。

容量达到了 64mb。

比大部分硬盘的容量都大。

闪存小组的组长把几枚芯片交给沈琰。

沈琰看着手里的闪存,心里感慨万千。

研究闪存可太花钱了。

这段时间他在闪存方面就花了五千多万元。

要是沈琰自己从无到有去研究。

估计没十几个亿根本研究不出一枚闪存芯片。

现在。

在闪存技术方面,英特尔和东芝最厉害。

这两个公司为了研究闪存。

投入的钱那都是天文数字。

像英特尔,因为投入太多,公司都亏损了,只好放弃了存储业务。

东芝一直到 1989年才研究出第一枚闪存。

由此可见闪存的技术含量有多高。

比处理器还难研究。

有了闪存。

沈琰最想做的就是用这些闪存打造出一个超大容量的硬盘给自己用。

沈琰对组长说:

“我现在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就是用这些闪存芯片研究出一个超大容量的硬盘。

容量最好能达到 1g,甚至 10g,越大越好。这个任务,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小组长听了,一下子愣住了。

这些闪存芯片是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

成本非常高。

一枚 64mb的芯片成本就高达 12万米元。

要是用闪存芯片制造出一个 1g的大硬盘。

成本估计要超过 200万米元;

要是制造一个 10g的超大硬盘。

成本估计要超过 500万米元!

闪存小组组长想到这些,连忙提醒道:

“老板,这些闪存芯片成本太高了,制造一个 1g的硬盘,成本要超过 200万米元;

制造一个 10g的超级大硬盘,成本会超过 500万米元!”

沈琰听了,呵呵一笑,说:

“没事,你们只管去研究。”

沈琰现在每天都在疯狂赚钱。

几百万米元对他来说根本不算啥。

而且用闪存制造硬盘。

刚开始成本高,等工艺成熟了。

大规模生产了,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到时候。

一个 g级硬盘的成本不会超过 2000米元。

组长见沈琰不在乎成本,也就放心了,拍着胸脯说:

“老板,这个任务我们完全有信心完成!

只要三个月,不不不,只要三个月时间,我们就能把硬盘拿给您!”

沈琰赞扬道:

“好,就得有这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