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四年,十二月。
凛冬的寒意笼罩着长安城,朔风呼啸,卷起漫天飞雪,将这座古老的都城装点成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可明德门外,宽阔的御道两侧,却早已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今日,是太子刘祺平定陇右叛乱,凯旋归来的日子。
文武百官,身着紫红、绯红、墨绿等各色朝服,按照官阶品级,分列左右,一个个神情肃穆,庄重威严。而他们身后的街道上,挤满了自发前来迎接太子凯旋的长安百姓。
刘瑁身着玄红色龙袍,头戴通天冠,在毛玠、田丰、徐庶等一众心腹大臣的簇拥下,缓缓走下步辇,立于城门之下。
他身材高大魁梧,面容刚毅,鬓角虽染上了几缕霜白,但眉宇间,依旧英气勃发,威严不减当年。
凛冽的寒风,吹动着他的衣袍,猎猎作响,却更显威严与沧桑。
那面高高飘扬于城门之上的汉旗,在风中拂动,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昭示着大汉的强盛。
自龙耆城大捷的消息传来,刘瑁便一直期盼着这一刻。他知道,他的儿子,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也没有辜负大汉的期望!
由于马超等人还在追剿宋建未回,因此此行随同刘祺回返的只有周不疑、邓艾与姜维等人以及两万汉军步卒。
“陛下,您看,来了!”田丰的声音,打破了这片肃穆。
刘瑁的目光,瞬间被远方那道逐渐清晰的黑线所吸引。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涌上心头。
“我儿回来了!我儿回来了!”
刘瑁紧紧抓住毛玠的手臂,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却难掩内心的喜悦。
只见为首一人,身着赤玄色甲胄,头戴束发金冠,骑着一匹神骏异常的黑色骏马,静静的朝着长安城走来。
他手中紧握着一杆血迹斑驳的战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更衬托出他身上那股经历过沙场的铁血气息,在这一刻,文武百官似乎将这道身影与他们的陛下年轻时的身影隐隐重合了起来……
此人,正是太子刘祺。
与两个月前离京时相比,刘祺的身形似乎又挺拔了几分,原本略显稚嫩的面庞,也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成熟与坚毅。
他的眼神更加沉稳内敛,举手投足之间,都隐隐散发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与气度,已然有了未来大汉天子的雏形。
看到儿子如此英武不凡,刘瑁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如今的太子殿下,倒真有几分陛下年轻时的影子了。”
毛玠捋着胡须,笑着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赞赏。
刘瑁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豪的笑容,缓缓点头道:“朕的儿子,自然不凡!”
在刘祺身后,是两万名随行的汉军步卒。
他们身披铠甲,手持兵刃,步伐整齐,军容严整。
尽管脸上还带着征尘和疲惫,身上的铠甲甚至还残留着战斗的痕迹,但每一个人的眉宇之间,都洋溢着无法掩饰的胜利喜悦和自豪之情。
这一战,他们彻底击溃了盘踞陇右多年的叛军势力,斩杀了贼首蒲于泽、句那延,击溃了宋建,重新收复了陇西和金城两郡,为大汉彻底肃清了西凉的隐患。
很快,刘祺便翻身下马,走到刘瑁身前。
只见他单膝跪地,抱拳施礼:“儿臣刘祺,幸不辱命,已攻克龙耆城,斩杀贼首蒲于泽、句那延,特来向父皇复命!”
“好!好!好!”
刘瑁闻言,连声叫好,亲自上前将刘祺搀扶起来,目光之中,充满了赞赏与欣慰。他上下打量着自己的儿子,仿佛要将他此刻的模样,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
“伯衍,你做得很好,朕心甚慰!”
刘瑁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却充满了慈爱与骄傲:“此番西征,你率领将士浴血奋战,平定叛乱,功勋卓着,当为三军表率,天下楷模!”
刘祺闻言,神情依旧肃穆,他再次抱拳,沉声道:“父皇,儿臣不敢居功。此战能够获胜,皆赖父皇圣明,运筹帷幄,将士用命,方有此胜!儿臣不过是奉命行事,不敢贪天之功。”
“哈哈哈,伯衍,莫再谦虚。走,随朕回宫,朕要好好封赏你!”
刘瑁大笑着拍了拍刘祺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陛下万岁!”
“大汉威武!”
“殿下厉害!”
沿途无数的百姓在两侧欢呼雀跃,毕竟这是太子刘祺第一次带人主帅,亲自出战获得的胜利,这一次战役,必将被史书所铭记!
随后,刘瑁下旨,将刘祺的封邑增加千户,同时增加东宫属官编制,以示嘉奖。
但对于周不疑、邓艾等人,刘瑁却并没有给予过多的赏赐。
因为这些人都是他留给儿子的班底,是儿子未来的肱股之臣。
他们的功劳,应该由刘祺来赏赐,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地为刘祺效力。
一刻钟后,两仪殿内。
“伯衍,初次领兵,感受如何?”刘瑁拍了拍刘祺的肩膀,语气中带着一丝考校的意味。
刘祺略作沉吟,缓缓说道:“父皇,儿臣此番领兵西征,一路如履薄冰,精打细算。如今方知父皇创业之艰,统兵之难!”
刘瑁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等待着刘祺继续说下去。
“儿臣以为,为将者,不仅要勇猛善战,身先士卒,更要懂得体恤士卒,而且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因此,为将者,还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以及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
此外,儿臣还发现,粮草辎重的供应,对于战争的胜负,至关重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绝非虚言。”
刘瑁闻言,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能有此感悟,朕心甚慰。为君者,亦是如此。只有心怀天下,凡事多想、多听,多看,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要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然,为君者,不仅要懂得用人之道,知人善任,更要懂得纳谏如流,从善如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决策失误,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一旁的毛玠笑着插话道:“太子殿下此番西征,不仅平定了叛乱,还收下了姜维这少年英才,可谓是双喜临门啊!”
刘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毕竟他也没见过这位在后世继承武侯衣钵的蜀汉将军,不由出声问道:“哦?这小子如何?可是栋梁?”
刘祺微微一笑道:“父皇,姜维此子,虽年幼,却颇有才华,对兵法韬略,亦有独到见解。
儿臣已经考校过他,此子惊才绝艳,非同一般!儿臣已将他带回长安,打算让他入国子监读书,将来必成大器!”
“很好!……既然你成功击溃了宋建,那父皇可能将突袭盛乐的任务交给你?”刘瑁笑望着刘祺道,考校道。
“请父皇放心!区区鲜卑,祺足矣,不劳父皇亲征!”
“好!不愧是我的儿子!”
刘瑁笑着点了点头,接着道:“放心吧,朕会让贾诩随你北上,同时马超、张辽也随你一起北上,助你一臂之力!”
刘祺点了点头道:“请父皇放心,有文和先生在,又有两位将军辅助,拓跋力微,必死!”
“随你归来的这些年轻人人将来都会在你的麾下,朕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这些人的官职朕不会动,只有这样,将来等你承继大宝,你给予的好处才会让他们感恩戴德。”
“儿臣明白!”
“此战,你要笼络住源匹狐与慕容跋,需要一些实际的利益……
最近,我与几位丞相商议,准备在我大汉疆域的东南西北各自建府,效仿西域长史府,成立安北、安南、安西、安东四大都护府。
其中,这四府都护皆为二品,副都护为三品,你可以用安北府的副都护来拉拢他们,还可以告诉他,我大汉会助他们一统漠南漠北!”
“父亲!”
刘祺震惊的看着刘瑁,震惊于刘瑁的构想,毕竟自秦到汉,从来没有人试图将北方游牧民族纳入统治范围,刘瑁,便将是这有史以来付诸行动的第一人!
“不要这么看着朕,要是朕没能将四府建立,那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吧……”
说到这里,刘瑁似乎想起了什么,无奈的叹了口气道:“等到祭祀完?武,你就准备启程北上吧,你露了面,才能让曹丕贺拓跋力微彻底放心!
我已经告知慕容跋,让他在姑臧城与你碰面,你可以以源匹狐和慕容跋为向导,突袭盛乐。”
此次北征,是伐魏的前哨战,这一战不仅要彻底解决鲜卑之患,也要为大汉的北方边疆,赢得长久的安宁!”
“父皇,终于要让典伯入烈英殿了吗?”
刘祺抿了抿嘴,望着刘瑁道,眼中闪过一丝悲伤。
“是啊……”
刘瑁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眼中也流露出了一丝哀伤:“本来这个事早就该做了,但你如今是朕的太子,你理应出席,所以朕一直在等你……”
“?武跟随朕多年,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如今却因朕之过让他战死沙场,朕心中有愧啊……”
刘祺闻言,连忙跪倒在地,说道:“父皇,典伯是为了保护您而牺牲的,他是大汉的英雄,他的英灵,一定会保佑大汉,保佑父皇!”
刘瑁点了点头,伸手将刘祺扶起,说道:“起来吧,朕知道。待你击溃拓跋力微,朕便御驾亲征伐魏,为?武报仇,一定让他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请父皇节哀!”
“这件事,你来操办吧,一定要让你典伯瞑目!”
“喏!”
刘祺躬身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