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好像回到了某一个节点!
药材公司质检科飘着福尔马林的气味时,张煜正用搪瓷盆做水浸实验。
95号库房的桦树茸在冷水中舒展,年轮状纹路逐渐清晰——这是二十年以上菌株的特征。
陈瘸子用镊子夹起菌块,对着气窗透进的光线:"水浸法看年份,就跟数松木年轮一个道理。"
突然,走廊传来胶鞋底摩擦水泥地的声响。
张煜迅速泼掉浸泡液,褐色水流渗进地缝的瞬间,门卫老孙头的狗开始狂吠。
周大勇从通风管道滑下,军大衣内袋里露出半截《药材收购等级手册》。
"冷窖准备好了。"他抛来枚冻硬的沙果,"山丁子沟的地窨子,温度计是苏联货。"
果皮上的冰晶折射出幽蓝光泽,张煜想起前世在毛子见过的军用温度计,红色酒精液柱在零下五度会变成绛紫色。
实验中学木梁断裂时,王建国正在讲解惯性定律。
轰隆声中,天花板簌簌落下虫蛀的木屑,张煜突然跃起扑倒李晓燕。
课桌在粉尘中裂成两半,露出内层新鲜的松木断面——这本该是经防虫处理的榆木。
"打119!"张煜吼着,手指摸过断裂处的粘液。
尚未凝固的松脂泛着诡异的荧光绿,这是红松受真菌感染后分泌的防御性树脂。
他掏出电子表照明,树脂反光中隐约可见"hL-92"钢印——哈市林科院92年研发的防腐剂编号。
救护车鸣笛穿透玻璃窗,张煜在混乱中捡起块木屑。
树脂气味激活了记忆:九四年校舍坍塌事故鉴定报告第17页,提到"hL系列药剂与缅甸花梨木产生毒性反应"。
粮站战备粮清仓那日,张煜在电子游戏厅输光了所有啤酒瓶押金。
当《三国志》里的关羽使出旋风斩时,王小军突然凑近:"我爸说西库房有批89年的压缩饼干,带八一徽的。"
张煜盯着屏幕上的"赤壁之战"字样,投币口反射出老板娘监视的倒影。
他故意让曹操中箭,在"gACp-1967"。
手电筒光束扫过控制台,张煜的呼吸在防毒面具里凝成白霜。
布满霉斑的《雷达日志》翻开至1972年3月8日,潦草的俄文记录着"异常生物电磁信号",坐标直指山丁子沟的千年红松林。
"这不是雷达站,"陈瘸子的咳嗽声在钢铁走廊回荡,"是生物电波监测站。"
他突然掀开左腿假肢,内壁刻着褪色的"春城生物研究所1981"编号。
仪表盘蓝光里,桦树茸提取物的荧光强度突然暴涨至临界值。
木材厂会计吞枪自尽的消息传来时,张煜正在解剖百年红松的年轮。
显微镜下,1945年的年轮间隙嵌着弹片碎屑,而1993年的新生木质部已呈现癌变特征——年轮间距异常扩大,导管排列成放射状。
"这是遭受持续电磁辐射的结果。"他对着双卡录音机口述发现,"就像广岛被爆松树的后代..."
突然停电了,黑暗中有人用改锥抵住他后颈。
来人的翻毛皮鞋散发熟悉的松节油味——是父亲张卫国。
"你不该碰年轮样本。"张卫国的声音带着油锯启动时的震颤,"木材公司那三卡车缅甸花梨木,是用你妈的供销社编制换的。"
月光透进仓库,五斗橱底层的国库券编号在黑暗中发出幽幽荧光。
冰层在军用皮靴下发出细碎的呻吟。张煜握着指南针的手已经冻得发紫,表盘上跳动的指针像条发疯的银蛇。
周大勇用猎枪管挑开最后一块朽木时,陈瘸子的假肢突然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
"别动!"张煜猛地拽住要往前冲的周大勇。
手电筒光束里,陈瘸子的假肢关节正渗出暗红色液体,在地窖的冰面上蜿蜒成奇怪的符号——那分明是毛文字母"Ж"的形状。
陈瘸子突然发出夜枭般的笑声,撕开假肢内衬的防水布。
泛黄的图纸雪花般散落,张煜接住其中一张,苏联红星标志下印着"1972.03.08生物电磁异常记录"。
图纸背面的血手印还粘着几根灰白毛发,在零下五度的空气里微微颤动。
"当年三十七个研究员,"陈瘸子用俄语喃喃自语,残缺的手指抚过生锈的仪表盘,"只有我活下来。"
他突然剧烈咳嗽,喷出的血沫在控制台上凝成冰晶,里面裹着细如发丝的黑色菌丝。
张煜的电子表突然发出蜂鸣,冷光屏显示温度骤降到零下十二度。
通风管道传来窸窣的抓挠声,周大勇的猎枪刚举起,一团黑影就扑到他脸上——是只眼睛发红的松木蚁,体型足有成年人的拇指大。
"退后!"张煜抄起实验台上的酒精灯砸向通风口。
玻璃破碎的瞬间,蓝色的火焰顺着蚁群烧成一道火墙。
焦糊味中,陈瘸子用俄语尖叫着什么,假肢突然弹开暗格,露出半管结冰的淡绿色药剂。
红松树脂在酒精灯上冒着青烟。
张煜盯着显微镜下的年轮切片,那些癌变的导管排列分明是莫尔斯电码。
当他用铅笔尖顺着纹路描摹时,窗外的月光突然被黑影遮住。
"这是你妈的调岗通知。"张卫国把皱巴巴的文件拍在实验台上,油锯的柴油味盖过了松香。
文件末尾的红色公章泛着诡异的光,张煜注意到印泥里掺着木屑——来自那批缅甸花梨木的木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