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木鱼1 作品

第1857章 投鼠忌器&丁原的提防

在西南战场,大汉帝国的防线其实可区分成西北、正北、东北和正东四段,其烈度以东北为最,正北次之,正东再次,西北最低。

东北防线的烈度最高,是因为它最接近鲜卑的腹地,所以首当其冲。

正北防线的烈度虽要低于东北防线,却没有差得太多,因为它面朝鲜卑此时最为强盛的氏族──拓跋氏的腹地。

依照这种地缘关系,西北防线的烈度应该要比正东防线来得高才对,可实际情况为什么会刚好反过来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鲜卑很清楚,他们不能让大汉帝国将东南战场和西南战场的防线连结在一起。

当两战场的防线连在一起,意味着漠南一带彻底落入大汉帝国的掌控,令其有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只要前沿的防线没被攻破,大汉帝国的长城就是安全的。

这也意味着,大汉帝国驻守在长城亿万大军,可以适度地被抽调至前线。

要知道,能够常年驻守在长城的军队,可不是刚组建起来的新军所能比拟的!随便挑出一个都是能以精兵级的战力与精锐级的单位抗衡的百战精兵。

大汉帝国只要从中抽调个一、两成兵力至前线,鲜卑夺回漠南一带的可能便会下降一大半。

更重要的是,漠南一带很可能会因为大汉帝国的防线稳固的原因,导致其归属彻底变更,令大汉帝国得以将漠南一带的城镇领地从城级晋阶至县城、郡城,乃至于州城。

当大汉帝国在漠南一带有了县城、郡城和州城,将漠南一带所有的城镇领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上下统属的网络,并将道路什么的彻底铺开,使后勤补给获得进一步的保障,鲜卑要想夺回漠南一带,其难度将会是现在的百倍以上。

这便是鲜卑会在西南战场的正东防线派驻重兵,使其战场烈度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

吕布三人镇守的城镇领地,位于整条防线的西侧,再往西走就是南匈奴的疆域,虽然不是防线的最末端,但也相差无几。

丁原为什么会把吕布三人安置在这里,而不是其它地方?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一提南匈奴那边的状况。

南匈奴自己割舍大片疆域,让大汉帝国得以从并州直接发兵攻打鲜卑,使双方有了合作的基础,而后从其祖地发兵,自西北方对鲜卑发动攻击,一举改变整个战场形势。

乍看之下,南匈奴与大汉帝国已经成了能够穿同一条裤裆的好兄弟,可实际上......

这些只是假象!

丁原很清楚,南匈奴之所以会这么做,最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沐云这个征西将军的威名太盛,让近在咫尺的南匈奴投鼠忌器,一时间不敢轻易地与大汉帝国争锋,声名在外的丁原也不是什么易与之辈,在领着实力强大,数量也十分可观的军队来到他们面前的情况下,由不得他们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第二,因历史残留因素,相较于大汉帝国,南匈奴更加痛恨鲜卑。匈奴帝国的体制虽是被大汉帝国给打崩的,可人家是用一条又一条的人命,一刀一枪地花了上百年的时间,硬生生地拼出来的,而鲜卑那边呢?讲个难听一点儿的,都是偷来的!

在匈奴【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观念影响下,会看不起鲜卑,并痛恨偷了他们的底蕴,然后倒打一耙,反过来侵略他们的鲜卑,可以说是相当正常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帮鲜卑挡枪,还不如站在大汉帝国这边,一起对鲜卑进行围殴。

换言之,南匈奴之所以这么做,还是以其自身利益为考量。

当大汉帝国在与鲜卑的战争中居于劣势,甚至与鲜卑拼了个两败俱伤,南匈奴不落井下石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别想指望南匈奴会出手帮助大汉帝国。

从匈奴帝国的体制崩毁,南匈奴先后臣服于大汉帝国和檀石槐的行径,就能看出南匈奴是什么样的一个货色。

所以,在与鲜卑交战之际,丁原并没有因为南匈奴成了他们的友军,就放松了他对南匈奴的戒备。

西南战场的推进速度会比东南战场的推进速度来得慢,固然有丁原当时掌握的兵力相对较少的缘故,但又何尝没有丁原派重兵防备着南匈奴的关系?

丁原会将吕布、张辽和高顺安置在这个地方,就是为了防止南匈奴那边突然倒戈所做的准备。

吕布、张辽和高顺三人,能在鲜卑抵达城镇领地以前,先一步得到消息并做出准备,便与上述这些原因有关。

且说,吕布和张辽领着近二十万名伐罪军士卒,朝着东方奔行了上百公里的距离以后,并没有直接对邻近的鲜卑八部军发动攻势,而是利用张辽自己预先做好的妙计锦囊施展伏兵计策,将其行踪给隐藏起来。

不是吕布和张辽没有能力将其攻陷,而是为了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能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战果,何必非得冒着被敌人反打一波的风险,去与敌人拼刺刀呢?

【敌损一千自损八百】,这种近乎同归于烬的极端做法,更多是用在关键节点和战役,比如事关自身或敌人命脉的要点争夺,以及双方决定最后胜败的决战时刻等等。

眼前的鲜卑八部军,还不够格让吕布和张辽为了胜负,冒着被反打一波,损兵折将的风险发动夜袭和强攻。

此外,张辽与伐罪军士卒的状态,也是其中一大原因。

虽然说,张辽在他们离城至潜伏起来的这段时间里面,施展出来的谋略和计策,都是凭借着他预先做好的军令令旗和妙计锦囊来施放的,消耗要比正常施放少很多。

可问题是,即便张辽用上了军令令旗和妙计锦囊,将谋略和计策的消耗降到最低,将谋略和计策的效果覆盖所有伐罪军士卒,近二十万人的身上,消耗依旧十分可观。

当众人的行踪在张辽的计策作用下被隐藏起来之际,张辽的油箱也差不多见底了,虽然还具备一定的战力,但与其全盛状态相比,完全是两个概念。

伐罪军士卒的消耗,虽然没有张辽这么夸张,可因其生命层次要比张辽低了一个档次,各方面条件原本就比张辽来得差的缘故,实际上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尽管还有七、八成左右的战力,却是一波流的那种。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他们在这种状态下,只要打上一场遭遇战,亦或者将其战斗时长稍稍拉长,其战力就会急剧衰退。

就这样,吕布、张辽和其所率领的近二十万名伐罪军士卒,窝在该处的鲜卑八部军的眼皮子底下,悄悄地过了一夜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