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就蒜 作品

第1317章 小李讲话娃娃听

晨间的一场骤雨,让小院的青砖地上,零落着沾了雨的花瓣,穿堂风包裹着清冽,掠过窗棱,将这些天积攒的燥热化作檐角滴答的凉意。本文搜:美艳教师 免费阅读

茶室里,张了了歪着屁股,坐在凳子上,拧着脖子,看曾敏在画板上涂上的长方形。

“了了,告诉老师,这个方块儿是什么颜色的?”

“蓝色的。”

“对,这种叫湖蓝色,记住么?”

“嗯。”

“那这样,我再拿一支笔,这是什么颜色?”曾老师手一摸,从一旁的盒子里摸出一根。

“黄,明黄。”

“真棒。来,我在这个湖蓝色上面再画一个长方块儿。诶,你看,这样能看清楚不?”

“不能。”

“那我们把这个黄色的方块儿给画上蓝色的边边,瞧,这样能不能看清楚了?”

“能。”

“那,你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不知道。”

“你还没想呢,就说不知道。自己琢磨琢磨。”

“呃.....”张了了摸着肚皮,左右蛄蛹着,好一会儿才说,“是不是因为蓝色颜色深?”

“哈哈哈,行,挺聪明,来,奖励个糖。”

曾敏从兜里掏出一颗小蜜蜂的果汁软糖,拍到张了了的胖手里。

“嘿嘿,谢谢曾老师。”

“谢谢放后面,我来给你讲讲具体的原因。”

曾敏说完,从身后拿出一张画片,摁在画板上,“了了,再看这张照片,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

“粉色的花。”

“为什么?”

“因为显眼,旁边都是白色的花。”

“好,那我们再看这一张,这张你看是个什么?”

“下雪的大森林,还有打着红伞的人。”

“这里面有几种颜色?”

“三种,黑、白、红。”

“你先注意到什么?”

“红色的伞。”

“为什么?”

“显眼。”

“对了,这种,就叫做明暗对比,你看老师手里是什么?”

“手电筒和苹果。”

“那我们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你看,然后我拿手电筒,照在苹果上,你又看到什么?”

“被照到的地方亮晶晶,背对的地方黑乎乎。”

曾敏点点头,“好嘞,那现在,我们在纸上画一个苹果,你来。”

张了了从板凳上出溜下来,拿起笔,看了眼桌上,在画板上画下一个圆嘟嘟的苹果。

“真棒,很像,那现在如果我用手电照在苹果上,哪边手电光更近?”

“这边!”

“颜色要变深还是变浅?”

“变浅。”

“那我们用黄色把变浅的地方涂上,你来。”

“哦。”张了了又凑近画板,比划比划,在苹果的上半部分开始涂颜色。

曾敏瞅着,脸上笑眯眯,一脸欣慰。

“嚏!”

边上,正坐在李乐怀里,安静看着张了了画画的李椽忽然打了个喷嚏。

“去,赶紧给娃包上,这里凉,别给冻感冒了。”

“哦。”

李乐点点头,忙从手边拿起两条大毛巾,给李椽和李笙裹上。

“呵呵,妈,瞧见没,李椽明显比笙儿更感兴趣。”李乐托了托怀里,那个已经开始睡眼惺忪的李笙。

“诶,从小见大,这丫头,以后坐不住的,不像这小子,是吧,椽儿?”曾敏叹口气,伸手逗弄还在认真看张了了动作的李椽。

“行啊,有这么一个能愿意学画画的,就不错了。”李乐笑道。

“反正比你强。”曾敏拿眼皮夹了李乐一眼,转过头,“啊,画完了了了?那我们继续,把这个光照过来,有影子的地方用蓝色给涂上。”

“好。”张了了刚要抬手,就听到门外传来一声。

“姐夫,姐夫,帮我看看,我成功了不?”

屋里人齐扭头,就瞧见李尹熙端着一口小蒸锅走了进来。

“哈?”

把锅往桌上一放,李尹熙掀开锅盖,一股子香气释放出来。

“看看,姐夫,按照你教的法子做的蒸鸡蛋羹,怎么样?”

“啊啊~~~”

李乐还没抻头,怀里已经开始迷糊的李笙鼻子一耸,似乎闻到了味儿,立马睁开了眼睛,左右扭着脖子,寻找味道的方向,嘴里咿呀呀。

“得,完了,这是个大馋丫头啊。”曾敏瞧见,哈哈哈大笑。

“哎,看看看看,给你看。”李乐屁股一抬,抱着俩娃,凑到锅边。

一只大白碗里,鸡蛋羹绽放着诱人的金黄色,伴着香气,让李笙开始扑腾,“哈啊,哈~~”

“行,

可以,不错,这个鸡蛋羹做的不错,你出师了,你已经是个基本合格的德华了。”

“是嘛?阿一古,可折腾半天,费了十几个鸡蛋,才成功。”李尹熙乐,拍着手逗着李笙,“想吃?想吃就叫擦跟易某,易~~某,叫。”

“嘎嘎!”

“不是,是易~~某”

“嘎嘎!”

“哈?”

“行了,这么点儿知道个屁。去,拿碗和勺子去,这个点儿也该吃辅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的。”说着,李尹熙要转身。

曾敏却瞧见一旁的张了了,瞅着锅里的鸡蛋羹,抿了抿嘴唇,心中了然,忙喊了声,“尹熙,多拿个碗和勺子,这还一个小馋猫呢。”

“哈哈哈,阿一古,把这个小胖子忘了。”李尹熙笑着,伸手捏了捏张了了q弹的腮帮子。

“我不胖。”张了了抗议。

“不胖啊,那你别吃?”

“得先吃了才胖。”

“吼吼,等着啊。”又捏了一下肉嘟嘟的肚子,三小姐这才出了门。

自从学校考完试,李尹熙就住进了马厂胡同,在小李厨子的耐心指导下,开始继续学做饭、怎么带孩子。

得亏人聪明,没几天就有模有样,让李乐很是欣慰。

俩娃也很给这个小姨妈面子,尤其李椽,这几天李乐和大小姐哄睡觉都不成,必须躺在李尹熙的怀里,才能安稳。

“你说说你,人家来家是客人,你就这么使唤人家?”曾老师把张了了揽过来,摸着小肚皮,笑道。

“嗨,客啥人啊。别看这几天干活带娃,可富贞也给了不少好处,这不答应回汉城,就给买一辆小跑车?”

“对了,说好几号回汉城了?”

“四号,这不是三号有毕业典礼么,诶,妈,你和奶去不去看?学校让家里人去看的。”

“不看,这时候去看什么?等你博士毕业再去。”

“博士?”曾敏怀里的张了了眨眨眼,“我爸爸就是博士,我妈妈也是,你还不是啊?”

“嘿,这话说的,你幼儿园都没毕业呢。”

“快了快了,我已经大班了,马上就能上学了。”

“那,了了,告诉曾老师,你以后读什么士?”

“壮士。”

“啥?”

“我爸说的,壮士比博士还高!”

“哈哈哈哈~~~~”

。。。。。。

七月三日,天空碧蓝如洗,万里无云,燕大体育馆内红旗招展,彩旗飘飘,一派祥和欢乐。

主席台上,红毯红桌红背景墙,上面写着“燕京大学200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十几个大字。

边上的二层看台,李乐抖落抖落身上的袍子,捏着杆笔,对着身边的张曼曼一指,“阿瓦达啃大瓜!”

“急急如律令,反弹!”

“嘿,你不按台词的。”

“狗屁台词。”张曼曼扯扯自己的罩袍,“你瞧瞧,这粉嫩粉嫩的,人家都是黄白灰,绿色的也比这好看。”

“废话,咱们是文科,不就是这颜色,你本科毕业时候没穿过?”

“没。”

“那挺遗憾的。”

“还有这个,”张曼曼起身,指了指,“人家袍子都过膝,就咱俩,穿着跟特么超短裙似的。”

“没办法,给的最大的号就xl,凑活凑活吧。”

“哎。”张曼曼叹口气。

“李乐,你怎么还在这儿?”身后,班长拍了拍李乐肩膀。

“咋?”

“不是说你代表讲话么?”

“这不还没开始么,早呢。”

“那什么,你演讲稿写的啥子?”

“还有啥,套话呗,这场合,你觉得和那些网文一样,来个一鸣惊人还是现场表白?都是审核过的。”

“额呵呵。”

“诶,班长,我瞅着今天还有好几个没来啊。”

“可不,咱们这一批,继续读的算咱们仨一共就五个人,七八个出国的,两个选调的,几个考公的,剩下的都找到了工作。”

“啧啧啧,合着咱们成了少数派啊。”

“本来么,大都是为了拿个学历,更好找工作、出国。继续读,又是四年,三十了,耗不起啊。”

“也是。你几号走?不来个毕业旅游?曼曼都已经定好去非洲的航班了。”

“不了,明天就去羊城,到那边还得找房子。而且那边导师已经说好了,过几天就开始参与课题。”

“行,你这也算解了单相思了。”

“嘿嘿。”班长脸上一赧,“不过,曼曼,你怎么想着去非洲?”

“这不是乐哥说给全程安排么,到了那边有人接待有吃有喝有玩,分儿币不花,还能参与一个国外的社科

项目,涨涨见识。”张曼曼美滋滋的笑道。

“行,挺好。”

“那是。乐哥,谢谢啊。”

“呵呵呵,小事儿,小事儿。”李乐眉毛挑了挑。

“这冬天,可说好了,去我家。”

“成,没问题,到时候,我....”

“李乐!”看台下,系里一个助教跑过来,喊了声。

“啊?”

“抓紧,马上开始了,抓紧过去。”

“哦哦。”

李乐站起身,往下走。

“加油啊!”

“李乐,精神点儿!”

“就是,别丢份儿!”

“给咱们系里长长脸。”

一群人给小李秃子打着气。

李乐把帽子往头上一扣,大手一挥,“放心,我去也!”

程序还是老一套,唱国歌,暖场节目,载歌载舞,之后开始们大佬讲话,送祝福。斗志昂扬的,催人奋进,幽默风趣的,笑声连连,温馨感人的,有的姑娘们听着泪流满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终于,“下面有请2004届优秀毕业生,两次燕大学生54奖章和燕京市54青年奖章获得者,燕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抗洪.....”一串长长的名头之后,主持人喊出了“李乐”的名字。

等到小李秃子迈着又雄又壮的脚步,穿着不怎么合身的硕士礼服走上演讲台。

主席台和看台上,响起一片比之前更热烈的掌声,李乐先是一愣,随即装模做样的挥挥手,然后又冲主席台方向,鞠了个躬。

看台上有不明白的,还问,“这谁?这么牛逼的前缀?怎么没大听过?”

“呵呵,这位是隐仙儿。”

“隐仙儿?”

“可不,要说....诶,听听,以往还真没听过这位讲话,听听说的啥。”

李乐站定,也不用演讲稿,直接开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值此燕京大学200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之际,承蒙师长栽培、同窗砥砺、时代使命召唤,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向全体师生汇报求学心路,予未来征程以共勉。”

“回首求学岁月,我们遵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校训,于湖畔严谨治学,审核知识体系,完善学术素养。实验室的深夜灯火、图书馆的浩瀚典籍、师长的谆谆教诲,均为吾辈夯实基础、拓宽视野之关键......”

“燕大赋予我们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服务社会、国家、民族之责任。拟以三点倡议与诸君共践。”

“其一,永远坚持d的领导,深化科研实践,推动成果惠及民生福祉,恪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之承诺。”

“其二,弘扬我将无我的奉献精神,立足基层岗位、科技攻坚等国家亟需领域,构建知识与人民期盼的桥梁。”

“其三,永葆初心,锤炼能力,为国为民。”

“今日之毕业非终点,而是为国出征之起点。我们须以国之大者的胸怀勇担使命,以钉钉子精神扎根事业,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智慧破解时代课题。请予我们信任,定当以青春热血践行请d放心,强国有我之誓言.....”

“最后,谨代表全体毕业生,对母校培育、师长教诲、同窗相伴致以崇高敬意!愿诸君前程似锦,愿燕大永葆辉煌!”

一段五百余字的发言,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就像李乐鞠躬下台的脚步。

看台上倒不觉得很么,可在台上前排正中的几位大佬,看李乐眼神里,又多了些欣赏的光。

家属区,大小姐怀里抱着俩娃,脸上洋溢着叫做骄傲的笑容,“宝宝,看,那是爸爸!”

喜欢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