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〇七〇章 下山猛虎

    「我尊敬的女王陛下,您是美丽与智慧的化身,我的才能在您的面前就像是萤火之于太阳。」

    手脚松快了,路孟实毫不吝啬地送上了一波彩虹屁。

    芭伊给了他一个白眼。这样的表情与她女王的身份一点不符,不过此时周围只有她最亲信的女侍卫。

    「英国人的两万多兵马已经到了坎普尔,而那位坎普尔王公的手中只有万余兵马。他们肯定是挡不住英国人的进攻的。等到他们打下坎普尔,下一个就是对付我们詹西了。你有什么办法?」

    这个时候,女王芭伊的样子又像极了一个霸道女总裁。

    只是眼前的情景在路孟实看来有些香艳。

    「女王陛下,说句难听点的话,你们的军队要想对付训练有素的英军还有些困难。但是整个英印殖民地那么大,为什么一定要跟英国人决战呢?」

    「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是英军全力进攻坎普尔,咱们总要做点什么吧。」女王问道。

    路孟实想了一下,自己现在要摆正位置。

    现在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名谋士。当然了,假如女王陛下需要的话,他也可以做一个面首。

    「陛下,现在恒河以北最大的一支义军是普兰的那一支义军,他们已经有十几万人了。哪怕是装备更差,他们也能够以人数压倒敌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在交战中获取更多的人口,以增加我们的兵力。」

    「所以呢,你还没有说到点子上,路先生,我的性子比较急,我希望你在我面前的时候不要卖关子。否则我不介意让我的侍卫将你给扔出去。」

    呦呵,还真是一棵暴躁的小辣椒啊。

    「女王陛下,请不要着急。我的意思是英国人将主力拉去进攻坎普尔,我们就去进攻德里。听说英国人在德里地区烧杀抢掠,当地幸存的百姓或者畏之如虎,或者恨之入骨。无论怎样,只要我们过去,那些人一定愿意跟咱们走。」

    芭伊用手托住自己精致的小下巴,思考了一下说道:「倒是可以试试,不过我还是准备到英国人后面露个脸,总要给坎普尔的义军兄弟一点希望。」

    芭伊果然是一个急性子,第二天,这支数千人组成的骑兵就北上。

    他们在清晨突袭了英国人的一支炮兵部队。

    这支炮兵与大部队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在销毁了对方数十门火炮之后,芭伊女王带着自己的骑兵到坎普尔城外兜了一圈,然后扬长而去。

    城头上的坎普尔义军看到詹西土邦的旗帜,一个个高呼着芭伊的名字。

    然后詹西骑兵转身杀向了德里城。一路上他们招募民众,号召他们跟着詹西军去复仇,她还允诺带他们去南方过上安定的生活。

    在裹挟了数万人之后,芭伊试着进攻了德里城。

    不过英国人在这里驻守了上万兵马,难以撼动。

    一击之后,这支骑兵再次离开,掩护这数万民众向詹西转移。

    这次芭伊按照路孟实所说的将治下的百姓继续向南方转移,他依然以詹西城为基地。

    不过这一次,她将主要的进攻目标变成了南边高原上的土邦。

    这里气候炎热,山谷纵横,是打游击的好地方。

    她接受了路孟实的建议,通过攻打兼并这些相对弱小的南方土邦来扩充自己的兵力,提升实力,扩大战略纵深。

    最重要的是可以将自己的控制区向西南沿海扩张。等到了西南沿海之后,他们就能够通过葡萄牙人控制的达曼港交易到武器。

    当然了暗部在这里扶持的起义军并非只有这两支,但是普兰和芭伊这两支义军无疑是发展最成功的。

    他们都没有留在原地与英国人打阵地战,而是接受了暗部的建议走上运动战、游击战的道路。

    从华族的角度来说,这场起义持续的越久越好。华族无意在英属印度殖民地扶持一个强大的本土政权,也不想看着英国人稳定地在这里吸血。然后将这里的资源转化为战斗力,从而用来对付华族。

    所以华族向这里输送的是那种对经济基础伤害最严重的流寇战术。

    河内城,旧王宫。

    这是一座仿照紫禁城样式建造的王宫,只不过是小了一号。

    华族控制这里之后,将王公的一部分建筑拿出来作为交州大学堂的校舍。这里共有上千名学生就读。

    另外一部分则成为了官府的招待所。

    董良每次过来就住在这里,招待所包含了原本王宫的后花园。

    他不喜欢奢华的生活,但是对这种亲近自然的环境却有些着迷。

    招待所的花园延续了曾经的王宫后花园,其中有些树木都有百年历史,给人一种沧桑感。

    他刚刚与中枢的人商量了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总司和内阁都觉得应该趁此机会将重心改到国内的建设上来。

    西北铁路已经修通,但是华族需要建设的铁路还有很多。

    在一些偏远的地方甚至还会发生叛乱,就是因为政府对这些地方的管控能力不足,如果有铁路的话,军队就能够瞬息及至,不用担心平叛的成本过高。

    有了铁路,当地的特产能够运出去,廉价的粮食能够运进去,当地的百姓能够吃饱饭,谁还愿意跟着野心家去造反啊。

    周藤虎甚至觉得应该趁着这次大胜的机会,主动去找沙俄谈判,暂停战事。

    哪怕无法停战,只要能够达成实质上的停火协议也好。

    这个事情争议比较大,有人认为,明明是咱们自己胜利了,为何要主动去跟人家谈判呢?

    这样反而让沙俄人觉得咱们心虚了,说不定来年会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还有人觉得沙俄人的性格,不到山穷水尽是不会向华族投降的。

    当初拿破仑都将莫斯科拿下来了,沙俄不是也没有投降吗?

    那些人是相信绝处逢生的。

    现在华族只不过是收回了被沙俄人占领的自家领土,对沙俄本土没有什么影响,人家为什么要投降呢。

    董良权衡利弊,觉得还是要做好备战,同时可以让华族的新朋友普鲁士人帮忙斡旋一下。

    两边都不提出来,让第三方去探探口风,这是国际外交中常用的手法。

    更何况亚历山大二世的皇后就是德意志人。两边本来就是亲戚。

    而普鲁士与华族的关系也很铁。华族是普鲁士最大的贸易国,同时华族的售卖给他们的军舰又帮助他们击败了丹麦海军。

    有这样两层关系,普鲁士是最合适的斡旋方。

    对于英国人,也要时刻做好应战的准备,既然英国人收缩海军回去干预德意志邦联跟丹麦的战争了。

    英印殖民地地区又爆发了这么大规模的起义。

    华族这个时候应该从这个方面做好文章。

    这个办法是最节省成本的。

    你看华族在西北与沙俄的战争,一年下来花费上亿华元,这些钱要是用来修铁路,那得修多少啊。

    英国人其实也喜欢用这种手段,挑起人家的内乱,然后打代理人战争。

    华族这样简直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嘛。

    于是高层敲定了支持英属印度殖民地大起义的决策。

    首先暗部的人员和经费全部向南亚次大陆倾斜。其次是支持石达开的太平军向南方发展。

    董良坐在花园中的一座凉亭里,张孝达站在他的身侧,坐在他对面的是徐萧海。

    徐萧海说道:「元首,属下准备去一趟缅甸王国,那些缅人最近吵着要南征,属下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要是缅甸南征成功,咱们华族可以在印度洋得到出海口,相当于在英国人背后插上一根刺,这样还能够让英国人出兵,分散他们在印度殖民地的兵力。」

    董良沉思片刻说道:「你去一趟也行,毕竟那里的情报网本就是你布置的。」

    「到了那里之后,你先去找一下郭嵩焘,跟他了解一下那里的政治形势。」

    徐萧海颔首道:「好的,元首。要是太平军能够拿下阿萨姆地区就好了,这样我们的人力、物力就能够直接进入印度殖民地,比通过葡萄牙人的地盘要好多了。」

    华族派到次大陆的行动小组目前主要是通过海路用葡萄牙人的商船送到果阿、第乌、达曼等葡属殖民地。

    然后再从这些地方乔装打扮,通过那些土邦的控制区运进入到内陆地区。

    这样做效率太低了。运送点人还行,要想运送物资就有些困难了。

    「要相信他们,这支太平军能够穿越整个高原,已经不是原来的太平军,让这些人去对付那些动乱中的英属印度仆从军没有太大的难度。你到了缅甸之后,我会让林岳在孟养准备一批物资,等到石部太平军打过来,我们就跟他们交接。」

    董良这边的命令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发出了。

    电报到了云南,云南这边的暗部人员通过马帮的渠道,走最近的路,几天时间就将消息送到了石达开手中。

    石达开现在手中最精锐的五千士兵,使用华族生产的新式步枪。

    他们的装束依然是太平军样式,黄色的军装,黄色的头巾。

    不过这些衣服因为褪色已经变成了土黄色。但是这支军队自从翻过了喜马拉雅山脉之后,到现在还没有遇到对手。

    山南面的哲孟雄和不丹相继被太平国兼并,但是这些山地国家是真的穷。太平军在这里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石达开上表华族,表示自己也是华夏苗裔,如今中原一统,天下安定,他愿意效法虬髯客海外建国,传播华夏文明。

    这一点得到了董良的认可。为了表示对其行为的肯定,华族卖了一批武器给太平国。

    现在五千装备了新武器的太平国老卒正蓄势待发,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