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一九三章 局势不利

西北边疆局势如同紧绷的弓弦,一触即发。

费奥罗上校率领的沙俄军队抵达华族的西海城附近后,出于谨慎考虑,并未立即展开进攻,而是选择驻扎下来,耐心等待大部队的到来。

在这等待的间隙,他们也未曾有丝毫懈怠,一个骑兵团受命绕过海西城,试图向码头区域渗透。

然而,华族在夷播海的防御岂是轻易能够突破的?当骑兵团尚在上干米外,就遭到了炮艇上火炮的猛烈攻击。

沙俄人在炮艇那惊人的火力面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丢了一地的尸体后,无奈地退了回去。一部分残兵败将沿着夷播海西岸向南北两个方向散去,意图寻找其他可能的目标,而另一部分则将目光锁定在了西海城,准备发起进攻。

此次沙俄人汲取了以往与华族作战的经验,效仿华族分阶段进攻的策略。

他们本阶段的最低目标便是拿下西海城并且坚守住,从而让华族失去夷播海以西的战略立足点。

时光在焦急的等待中缓缓流逝,经过了漫长的两天,一支骑炮团终于赶到了战场。

费奥罗上校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在他看来,骑兵面对一座防备森严的堡垒确实难以有所作为,但有了骑炮团的加入,局面或许会有所改观。

西海城可是专门为防御而精心建设的要塞,外墙采用了诸多棱堡结构,主墙体用水泥加固,外侧还用垒士延伸出棱体,其防御体系可谓固若金汤。

沙俄人深知城头上可能有火炮严阵以待,但他们还是决定硬着头皮部署炮兵,试图以强大的火力压制华族。

然而,就在沙俄的炮兵刚刚部署好之后,海西城上的华族火炮率先开火了。

炮弹如雨点般精准地击中正在部署中的沙俄炮兵,刹那间,硝烟弥漫,惨叫连连。

费奥罗上校费尽心思才探明了华族人在城头上的火力,可这代价却是一个骑炮团的惨重损失。

无奈之下,他只能继续等待重炮部队的到来,期望凭借重炮的强大威力扭转战局。

与此同时,俄军的指挥官也开始调兵遣将,将后续的部队展开,分别在南北各分出一支部队向夷播海的北部和南部直插而去,其目的在于阻击可能出现的华族援军。

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华族人并没有从陆地上派遣援军,而是巧妙地利用了水路。

就在沙俄人准备好了重炮,即将对海西城发动总攻的关键时刻,林文察从后方抽调的一个步兵师秘密从水路赶到了海西城。

这一举措使得原本略显空虚的城内防线瞬间变得坚不可摧,驻守在一线的民兵也得以被正规军陆续替换下去,华族的防御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清晨,沙俄军队的重炮部队开始了对华族西海城的轰击。

这一次,敌人的火力异常的猛烈,在得到了英法等国的技术转让之后,沙俄的炮兵有了长足的进步。

他们的重炮竟然完全将城头上的华族炮兵给压制住了。

没办法,沙俄此次是有备而来,在炮兵力量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不过,华族的要塞修建得极为坚固,尽管敌人的炮火如同狂风暴雨般猛烈,但却并没有炸开要塞。

按照沙俄人的作战习惯,他们自然不会继续干等下去,因为他们深知,再等下去,华族的援军就会源源不断地赶来。

在东线,沙俄人此次一共投入了十二个师,也就是十万人左右的兵力。而华族人在西北明面上就有六个军,将近四十个师,兵力多达二三十万。

从人数上看,沙俄人劳师远征,很难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

因此,在高层军官的催促下,一支刚刚到达战场的步兵师对西海城展开了进攻。

面对沙俄人发动的决死冲锋,华族的战士们早已严阵以待。

他们个个握紧手中的武器,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无畏。当沙俄士兵如潮水般涌来时,华族的枪炮瞬间齐鸣,密集的火力网如同一道死亡之幕,无情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城头上的火炮也果断放弃了与对方重炮的对轰,转而将炮口对准这些进攻的沙俄步兵。

沙俄步兵看似非常密集,实际上相互之间都留了间隔。他们也并非愚笨之辈,在这个时代,早已没有人继续玩那落后的排队枪毙战术了。

表面上看,沙俄士兵在枪林弹雨中不断倒下,但他们凭借着人数优势,仍不断疯狂突进,前面的沙俄士兵越来越接近城墙。周围不断有炮弹爆炸,硝烟弥漫,尘士飞扬,却依然没有拦住这些突击的沙俄士兵。

华族战士毫不退缩,他们手中的步枪不断射击,几乎一刻也不停歇,运送弹药的民兵们抬着沉重的弹药箱在城头上匆忙穿梭,为战士们提供着持续的火力支持。

城外的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况激烈到了极点。一名华族神枪手隐藏在城垛之后,目光如炬,不断地扣动扳机,专挑那些穿着华丽、指挥若定的军官动手,试图打乱沙俄军队的指挥体系。

尽管沙俄军队攻势凶猛,但华族人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战斗素养,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冲锋。

鲜血染红了要塞下的士地,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此时,孙楚已经不再是这座城的最高指挥官,新来的步兵师师长接替他来指挥整座城市。华族指挥官冷静地指挥着全局,根据战场形势不断调整着防御部署。

他深知这座要塞不容有失,这是华族的尊严与领士的象征,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坚守到底,等待援军的到来,然后给予沙俄军队致命一击,让他们为此次侵略行径付出惨痛的代价。

经过西海城反复的拉锯战,沙俄人的进攻势头终于被压制了下来。

但这一次,沙俄人还准备了后手,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在里海的东岸,一支沙俄军队沿着海岸线南下,悄然进入了希瓦汗国。

这支沙俄军队一出现,便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接连占领了希瓦汗国北部多个城镇。

这一次,沙俄人的运气似乎格外眷顾他们,没有遭遇那肆虐的暴风雪,全程都是初冬的艳阳天,这使得骑兵的前进速度惊人的快。

当然,希瓦人自身的实力也确实有些太孱弱了。在沙俄军队的强大攻势下,一支华族驻军不幸被对方包围。

在经过激烈的对战后,最终因寡不敌众,被对方给歼灭。最为可惜的是,这座华族军事基地中的士兵无一投降,全部战死,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华族的荣誉与尊严。

希瓦汗王是个胆小如鼠的家伙,敌人还没有杀到都城,他便仓皇逃往布哈拉汗国。就这样,希瓦汗国被沙俄人轻松占领。

东边的沙俄军队在西海城被林文察的巧妙部署所阻挡,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不过经过此战,他们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沙俄人成功地将自己的触手伸到了波斯王国的东部。

刚刚因为爱乌罕问题与张孝达达成协议的波斯国王纳赛尔丁??沙,在沙俄势力的威胁下,再次出现了变卦。

沙俄人从东西两面威胁到了波斯王国,这让波斯国王不得不重新考虑与华族合作的后果。张孝达此时陷入了困境,手中已经没有牌可打了。

就在这时,董良发给张孝达的电报到了。董良告知他如果事不可为,便先暂时回去。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波斯人想要做骑墙派,那就先由他们去吧。

其实董良此刻内心也十分烦躁,希瓦汗国极为贫穷,大部分地方都是荒芜的沙漠,在这个时候,华族还没有开发这里的石油,虽然董良知道这个国家在后世就是以盛产石油而著称。

在总司令部中,董良看着林文察递交上来的反击计划,眉头紧皱,转身问赵烈文道:“惠甫,你怎么看。”

赵烈文沉思片刻后,缓缓回道:“属下以为,现在反击的时机还不成熟。沙俄人这是找到了咱们的软肋。现在已经入冬,我们若要穿过整个布哈拉进入希瓦汗国袭击沙俄人,后勤补给将会成为一个极其严峻的大问题。”

沙俄人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地袭击希瓦汗国,那是因为他们之前已经花费了数年时间去精心经营小玉兹,也就是西哈萨克地区。

另外,沙俄人还可以通过伏尔加河上的水路对希瓦的军队进行支援和补给。

在地利上,沙俄人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董良听后,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你说的没错,现在确实不是反击的好机会。我们之前在霍罕投入的精力太多了,忽视了对希瓦和布哈拉两个汗国的控制。现在看来,我们的战略定位还是存在不足之处。而沙俄人早已经开始布局希瓦汗国。这次看似是我们挫败了沙俄对海西地区的入侵,实际上从战略层面来看,我们已经输了。”

在这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华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海城的战斗虽然暂时稳住了局势,但希瓦汗国的沦陷以及波斯王国的动摇,让华族在西北的局势变得极为微妙。

未来,华族将如何应对沙俄的步步紧逼?是重新调整战略布局,还是寻找新的盟友共同对抗沙俄?这一切都如同迷雾般笼罩在众人心头,等待着时间去揭开谜底。

而在这战火纷飞的西北边疆,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关乎着华族的荣辱兴衰。

华族的将士们在西海城的城墙上,依然坚守着岗位,警惕地注视着远方的敌人,他们的身影在晨曦与硝烟中显得格外坚毅,仿佛是这片士地上永不熄灭的火焰,象征着华族不屈的精神与顽强的抗争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