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寒星和十二娘大婚
锦岁快要炸毛了!再不启程,大雪封了路,就要等明年来边城了!
顾长萧到底在长安干什么呢?
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没想到今年的第一场雪就下的这么大,这么持久。三天的小雪,接着是三天的鹅毛大雪。
很快程榆就接到通知,燕地不少山道被雪封了,无法通行。
燕十一跑来说,北疆那边的驿站传来消息,一些商队滞留在路上,需要人马接应。
更让人担忧的是,长安的消息断了。大雪封山,消息无法送达。
唯一因这场大雪高兴的就是负责麦子试验田的官吏,因为瑞雪兆丰年,雪大就意味着明年麦子高产。
但他们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凌姑娘面前,凡是去王府汇报的官吏回来都说,凌姑娘的脸色很不好看。
长安来的几批官员彻底驯服了,以前的凌姑娘还算温和,对他们都是手段百出。现在的凌姑娘就像一桶火药桶,随便掉点火星就炸了,谁敢触她霉头!
不用李恒上思政课,他们都表现的很积极,就防雪救灾问题,十几个官员送上策论。
雪停之后边城没有发生雪灾,但燕地别的州城有,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失所。
官员上报,锦岁派人去救灾。因为道路被封,用火药炸又怕引发雪崩,只能勉强喊话,当地士族协同官府救灾,事后朝廷有赏,但若拒绝救灾则严惩!
锦安和凌爷爷还住在道观里,但锦岁给他们建了火炕,晚上睡觉不冷。学院也一样,工地停工之后,女学生们都在炕上做些轻便的活。
滞留路上的商队们,不用我们这边接应,而是由锦岁给北疆那边写信,由他们派人接应。幸好我们的驿站建了很多,能住下这些商队。
总之,别的问题都不大,就是跟长安断了联系这一点,让锦岁很是不安。
她怕有士族权贵趁着大雪封路,谋逆造反!也不知顾长萧那里的鱼油和火药还有多少?
一直到冬月中,眼看又要下第二场雪,被封的山路还没挖开,长安那边依旧没有消息。
锦岁觉得不能这样干等,万一顾长萧出了啥事怎么办?别到时候雪一化,我们迎来的就是围剿边城的大军。
她招集热气球飞行营的将士,没错,虽然热气球飞天作用还没大,但‘飞行员’咱得先培训起来。
她没有夸大,沉声道:“这次任务,极度危险,也许你们根本飞不出燕地。所以我不强求,愿意参加的往前一步。不愿意的我绝不会怪你们。”
结果毫不意外,所有将士齐齐往前一步,锦岁笑了:“不愧是我们黑羽营的兄弟!那我就发布任务,利用热气球和雪橇,飞出燕地,去长安面见陛下。”
“凌老大,我们给陛下带点什么?”
锦岁点头道:“带武器不安全,你们只要把信送到,把长安到边城的路开出来,只要路一通,武器粮食立即就能运出去。”
坐热气球带着火药,很容易球毁人亡的。
这一天,整个燕地的人都看到一场神迹,十六个七彩热气球同时飞天,越过山岭、州城、荒野,坠落之后,三十二个战士用雪橇滑出雪域群山。
到驿站补给,风力合适之时再次起飞。当第一个热气球飞出燕地十六州的时候,无数百姓纷纷抬头看向高空。
那简直是冬天中唯一的彩色,虽然已经有不少人见过热气球飞天,就在打誉王那一战中,热气球从空中放飞传单,动摇军心和民心,起到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
但百姓不论看多少次,都会啧啧称奇,孩童仰着头发出惊呼:“我也好想飞一次啊!”
老人感叹:“边城真是神仙住的地方啊!连这样的飞天之物都有。”
青壮则满眼思考,开春忙完春耕,要不要去边城干几个月的短工?听说那边非常缺人,不论是谁过去都能找到差事。
边城很快就是皇城了,唉,当初那些难民路过时,我们还嘲笑他们去边关讨生活。
没想到人家都成皇城百姓了……
中途因风力问题有一个热汽球下降不及时,竟然飞到了洛城。
洛城百姓对热气球比别的州城的百姓更虔诚,哪怕知道上面坐的是边城黑羽营的将士,他们依旧当神灵来拜。
因为洛城瘟疫,拯救他们的药就是边城给的。后来边城还送了很多药和粮食来。
百姓们欢呼着走向街头、田野,追着热气球的踪迹狂奔。
搞得上面的战士都不敢在人多的地方降落,只好在无人的荒野匆匆降落了收起来,赶紧去找驿站要补已。
结果洛城这里的驿站没有热气球的补已,可能凌姑娘再怎么神机妙算也算不到他们会落到这里吧?
庆幸的是洛城一带的雪并不大,马匹还能行,他们从驿站借到马就往长安狂奔而去。
大家都知道热气球给百姓的震慑,所以快到长安时,又将热气球升了起来。
长安城的百姓跟过年一样欢喜,因为接连几天,每天都有七彩巨球从空中飞过。
长安也下了大雪,虽然没到封路的地步,但有不少乡下百姓受灾。热气球的出现,改变不了灾难,却能鼓舞人心。
让他们相信朝廷的救援一定会到来的!
顾长萧接见了这些黑羽营飞行军,听到凌老大非常担心长安的情况,顾长萧笑了。
这是他自来长安登基称帝之后,第一次发出真心的笑意。纸短情长,往来的信上写得再多,笔墨却是矜持的。
特别是锦岁的性格,想听她说一句甜言蜜语太难了,如今从黑羽营将士口中听到她的担忧和焦急,顾长萧心里甜甜的。
忙道:“是朕考虑不周,没想到燕地会因大雪封山。你们能回去吗?”
将士们忙道:“能回去!只要有风,我们就能飞过被雪封的山路。”
“凌老大让问问陛下缺什么?她在那边挖通路之后,立即让人送来。”
顾长萧失笑,岁岁应该还以为他在边城杀杀杀,随时都有人造反谋逆吧!
却不知,凡是有那个能力的都已经被他夺权削兵了。
本来因为一些政务,他准备留在长安过年,大祭之后再带着剩下的百官权贵,明年二月二正式迁都。但看到锦岁如此为他担忧,顾长萧决定不等了。早朝时宣布,寒星带五万兵马留守长安,不光是镇压长安的权贵士族,还有西北边关的战事,也要援助。
而他则带着一批重臣,立即迁都边城。不重的臣则带着物资等开春再走。
从没见过迁都皇帝先去的!百官自然反对,但顾长萧意已决,反对无效。
当然,他们反对的也没多真心,因为顾长萧多在长安一日,大家就提心吊胆一日。
虽说寒将军有先斩后奏之权,可寒将军必然不会像陛下杀气那么重。大家终于能安心过个年了。
他们之前收到已经到边城的官员来的信,知道那边对官吏管控极严,任务繁重,跟长安的官场风气完全不同。
都又担心起来,到边城之后,有苦日子过喽!
更可恨的是,陛下能杀人,却不允许官员辞官。敢辞官就下调到边关去,他们又不敢故意犯错被罢官,因为那样很容易掉脑袋。
长安的官员们心慌慌啊!咱们的陛下跟历代帝王都不同,未来的官场不知会是什么样?
寒星和十二娘的婚礼办得很匆忙,但因为是皇帝赐婚,且顾长萧亲自到场参加婚礼。整个长安凡是排得上号的官员、权贵、士族、富商,全部都来送礼参加婚宴。
寒星对收礼之事深得锦岁教导,不存在行贿一说,要是别的将军还怕收的礼过重,被皇上忌惮,或是怀疑其结党营私。
但寒星不存在这个问题,顾长萧甚至主动带头赏赐极多东西,变相提醒来客,礼得送重点!没看到朕送的礼都极重嘛!
顾长萧想到边城还穷的时候,锦岁总是想法子设宴,让燕地士族送礼,然后将礼物或拍卖或转卖,得到的金银用于军需……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更想岁岁了!
说起十二娘和寒星的婚礼,别的都正常,因为有燕九在,燕家在长安也有别院,寒星到燕家接亲,燕九十里红妆嫁妹。
皇帝是两面给赏赐,赏到燕家的是十二娘的嫁妆,赏到寒府的是给寒星的礼物。
这场婚礼也让那些士族安心不少,原来陛下并未打算全尽打压死士族,看燕地第一士族燕家,不就极得陛下信任吗?
再一打听,燕九是在陛下流放燕地时,对陛下多有帮助,还是最先响应土改制的士族,还曾在燕地士族生乱时,他站在陛下这边协助平乱……
大家心里又没谱了,再想做到燕九这样的功劳就难了,从龙之功,错过了就错过了。
以后能做到的就是积极应响朝廷的新政策,他们已经没能力养兵,边城高产粮的出现,也意味着以后朝廷不缺粮。
朝廷不缺粮,士族囤粮的意义就没那么大了。唉,陛下虽然没用铁血手段对付士族门阀。
但是变相地限制了士族门阀的发展,最多十几年,他们就会由能跟皇室比肩的存在,变成不入流的地方豪强了吧?
特别是陛下重视寒门,大开恩科,士族门阀垄断教育业也将终止。
总之,这场婚礼让长安的人想了很多。若是锦岁知晓,一定会跟他们讲讲一个叫黄巢的人做的事。
没拿着户籍以灭族之势来杀士族门阀,而是用土改制来限制你们壮大,陛下已经很开恩很温和了!
你们还不知感恩,竟然私下说陛下是暴君!
若不是陛下登基,而是誉王登基,最多几十年,没有黄巢也会有李巢、刘巢出现,彻底将高傲了千年的士族门阀全部斩杀。
要说这场婚礼还一件好玩的事,那就是小夫妻的洞房夜了。
两个哥哥准备的嫁妆很齐全,但是再齐全也漏了一样,那就是婚前一夜母亲或嬷嬷要教导新娘子的房中术。
甚至连两张避火图都没放。
十二娘早就没有母亲,而她的教养嬷嬷都在边城,燕十一派来送嫁妆的年轻嬷嬷没好意思提。以为已经有人教过十二娘了。
连燕九素来算无遗策,也忘了算这件事啊!
这就导致十二娘的新婚夜,掀了盖头喝了交杯酒,脱了婚衣卸了妆,夫妻俩盖上被之后……纯聊天。
开始寒星耐着性子陪她聊,以为她是害羞了,反正聊的是边城的事,他也感兴趣。
但聊到巳时,十二娘说她困了,早上天不亮就起来梳妆,要睡了。
寒星才后知后觉地问:“十二娘,你知道洞房要做什么吗?”
十二娘脸一红,害羞地说:“当然知道,那,那我闭上眼睛,你亲快点。”
寒星:“……只是亲吗?”
十二娘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向他:“不然还要做什么?”
突然想到一事,她又害羞起来,缩着脚说:“你要是想碰我的脚,我,我先喷点香水。”
“我为什么要碰你的脚?”
“不是说女子的脚只有丈夫能碰吗?那洞房夜不是丈夫看妻子的脚?”
寒星温柔地看着十二娘,想到在北疆的那一夜,他为她敷药治伤,那一身如玉般的肌肤。
他的脸红了,眼神中闪着猎人看着猎物的光芒,慢慢靠近,搂过十二娘的肩膀,让她靠在自己怀里。
一个翻身,寒星居高临下,看着她的眼睛说:“那就让为夫教教娘子,如何,洞房……”
吻上那双蔷薇似的唇,寒星的动作同样笨拙,因为他也是从避火图上看到,却从未实践过。
红烛招摇,香冷金猊,户外是寒风冬雪,屋内是一室春光。
皇宫里,顾长萧极难得地邀请燕九进宫,两人小酌半夜。
别以为他俩是因为感情好转,而是顾长萧告诉燕九,他得跟自己一起,快马回边城。
燕九很无奈,他不想骑马,特别是这大冬天,并且跟着顾长萧肯定是急行军的速度。
他想坐在大马车里,烤着炭火,盖着厚毯子,喝着茶看着书,慢慢地到边城。
但顾长萧不同意,别人都能慢慢走,唯一有燕九,必须跟他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