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宅,
这会儿贾母已经回去歇着了,
本来就年纪大了,
大悲之下就有些精力不济了。
王熙凤和李纨、尤氏、可卿忙活着家里的事情,
现在家里各处的喜意都要撤了,
什么红绸红灯笼,什么红袄红花都不许见了,
到处都要挂白,
下人们也要都换上素色的衣服。
而且还要赶紧排出去各家报信的顺序,
毕竟老宅这边可用的人少,
报丧这件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较亲近的家族都是需要贾兰带着人亲自过去报丧,
关系稍微远一点的就直接让下人送讣告就可以了。
小惜春的院子里,
姑娘们都有些气氛沉闷,
就连湘云这会儿都有些唉声叹气的,
“哎,也不知道老太太这次又要怎么难受呢!以往老太太最疼的就是宝玉,要是之前没有王家的事,宝玉这次都肯定要跟着来的。”
“现在宝玉突然没了,老太太的心里指不定怎么自责呢。这一年的时间,家里的事情太多了,老太太的眼睛在这么哭下去怎么得了?”
黛玉摇了摇头小声道:
“外祖母肯定是伤心的,只是这会儿却不只是他丧事的问题了。没听珺哥哥说么,一旦是老太妃先走的,这件事还有些难办呢。”
“再说珺哥哥说的也对,现在二太太还在后面的家庙里面,他这样胡闹,又是在伤没好利索的情况下,一旦真的传出去,怕是.......”
姑娘们都沉默了一下,
之前贾家的名声就已经被拖累的狠了,
后来要不是贾珺力挽狂澜,两次大功封侯,
贾家现在指不定什么模样呢。
这个时候哪怕是那几个‘伺候’宝玉的丫鬟关起来了,
可也未必真的能拦得住消息。
宝钗轻声道:
“这件事不是咱们该考虑的,家里的事情自然有老太太做主,外面的事情自然有二老爷和珺哥哥做主。咱们只需做好咱们的份内事就好,先哄好老太太才是正理。”
探春叹道:
“宝姐姐说的是,这个时候外面还不定有多大的事情呢。咱们现在在江南,对神京的事半点消息都不了解。”
“珺哥哥做为侯爵,如果不能及时的赶回去参加老太妃的丧事,那么不仅会影响到珺哥哥,还会影响到大姐姐!”
“老太妃的丧事是按照太皇太后的规格办下来的,而且生前对大姐姐极为照顾,若是不能及时赶回去,怕是......”
姑娘们还没想到这一层,
如今听到探春这么说,
都有些着急了。
湘云连忙起身道:
“都这么紧要的时候了,还等什么明天回去?这边直接交给留守的下人就行了,咱们现在就往回走吧!我这就去找珺哥哥去!”
黛玉也是有些急的说道:
“是啊,东府的张伍不是说留在这边么?有他照应着,这边府上的事情都没什么问题,咱们还是早些回去吧!说不得早回去一天,就能多一天的余地。”
宝钗拉住两个人,无奈的说道:
“你们两个着急是对的,可是不能急错了时候。今天各府需要兰哥儿亲自去报丧的有多少家?就算是跑到晚上都未必跑的完。”
“总不能把兰哥儿扔在这,或者是分两拨回去吧?都是家里的主子,谁先回去,谁后回去?再说今天说不得有人上门,珺哥哥是要留在家里的。”
探春也劝道:
“珺哥哥既然这么决定了,必然是有了这个准备。在荣庆堂上的时候都说了这个事,肯定是知道轻重的。咱们还是在这里等着吧,别给他添乱了。”
宝钗的性子清冷,
难受一会儿之后也就没什么感觉了,
所以思路清晰的很。
探春则是现在站在贾珺的位置上思考,
觉得贾珺这么做肯定是有理由的。
她倒是和宝钗不一样,
宝玉的死,她是最难受的。
两个人虽然不是亲兄妹,却也差不了多少了,
这兄
妹感情是最亲近的。
但探春性子干练,心思通达,
知道现在这个时候只是一味的伤心没有半点用处,
反倒是给贾珺添乱。
等到回去以后可以扶着宝玉的棺材好好大哭一场,
但在这之前却是不能拖家里的后腿,
就算是在悲伤,也要忍着直到回家再说。
黛玉抿了抿嘴说道:
“不如寻珺哥哥,问问他要不要先回去?我担心他是顾忌着咱们全都是女眷,所以才放心不下一个人先走。”
一直没有开口的迎春忽然开口道:
“不行,咱们来的时候就遇到了四次的伏杀,这次回去如果在分两拨,那些护卫的数量未必能够用。”
“如果要分两拨走,珺哥哥必然会留下大部分的守卫给咱们。说不得就有人在期盼着珺哥哥只带一小部分人离开!”
“不管是从珺哥哥的想法来说,还是从安全来说,这个时候都是要一起走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是分开!”
姑娘们都是一愣,
随后都有些佩服的看着迎春,
她们这几个月在江南过的乐不思蜀,
把截杀的事情都给忘了。
现在经过迎春这么一提醒,也都反应了过来。
这要是贾珺真的只带一小部分人回去,路上被截杀的话怎么办?
就在她们胡思乱想的时候,
宁国府前院,
田群手上拿着贾珺的令牌说道:
“张伍,即刻将之前早就秘密寻好的道士送到城外的道观,就说是咱们来的时候带来的,留他们在这里给宝二爷祈福,避免带他们回去耽误时间。”
“吕先,你的人手已经大部分都打散分在了江南各地重建卫所,立刻传信给所有人,让他们一定要配合好沿海之地的事情,倭寇的最后结局影响到侯爷的计划。”
“衍空,侯爷回京这一路的安全全都交给你了,千万不能马虎。这一路虽然被袭杀的可能很小,但未必不会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尤其要小心正规军假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