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月后,
金陵,宁国府。
贾珺优哉游哉的躺在躺椅上,懒洋洋的说道:
“这江南的天气就是比神京那边好,不像那边那么干燥,春天也暖的早。这会儿神京那边怕是雪还没化呢,冻死个人啊!”
一旁正在做女红的尤二姐笑道:
“爷说的是,这些年冬天都冷得很,城外哪年不冻死一些人的?我们住的那个庄子每年都有,有的是直接饿死冻死的,有的是大雪压塌了房子砸死了。”
晴雯放下手里的活计,惊讶道:
“年年都有?这些年没出过府,还以为外面肯定好多了呢。早些年和家里人逃荒时的印象虽然不多,却也知道那时候就有好多人落难的。”
她是从小跟着家里人一起出来逃荒,
那时候年纪太小,也记不住什么,
唯一的记忆就是饿和累。
后来爹娘死了,就剩下她和表哥跟着大部队逃荒。
她这一路上其实就是个累赘。
可即便如此,
表哥依旧未曾丢下过她,
这也是她一直想让多浑虫过好日子的缘故。
袭人闻言哭笑不得的说道:
“怎么没有?不过城内肯定是要好的多的,而且之前不是说城外那些流民还闹出不少乱子么?连神京城外都有流民了,更别说其他的地方了。”
袭人每个月都能回家瞧瞧,
因此知道的比晴雯要多得多。
晴雯‘噢’了一声,蹲在贾珺跟前小声道:
“爷,那红薯和马铃薯什么时候能种遍天下啊,到时候是不是再也没有人会挨饿了?”
贾珺摸了摸她的脸蛋笑道:
“三五年时间吧,培育种子不难,难得是产量没办法在增长了,只能是种了收,种了收的来增加粮种的数量。至于到时候如何下发粮种,会有什么朝政,就要看陛下了。”
尤二姐好奇的问道:
“不应该是每家都分下去一点么?让老百姓自己种就行了,还要什么朝政?”
贾珺失笑道:
“怎么可能!这天底下的田地百分之八九十都在世家豪族和小地主手上,种地的百姓多是佃户,少有自家有地的。这粮种如何分配,就关系到了世家豪族的利益纠纷了。”
“朝中那些高官哪个背后不是有世家有豪门的?他们代表的就是这个阶层的利益集团,一旦粮种足够,那么他们就会成为第一场厮杀的主力!”
这个问题现在贾珺都替承乾帝头疼,
红薯和马铃薯的好处不言而喻,
就算是劣地,山陵也一样能种植,
产量就摆在这,
产量多,就意味着价格便宜,
到时候每年各地的粮仓必然是堆得满满的。
价格低、储量够,
哪怕是老百姓在遭灾了,
朝廷救助起来也没有那么捉襟见肘了,
而且成本大大的降低了下来。
但是红薯和马铃薯这种新作物推出之后的坏处也一样是有的,
凡事都有利有弊,
这件事自然也不例外。
一旦在分配上做不到完美,
那么朝堂瞬间就会变成泾渭分明的厮杀战场,
其实现在各地的土地,
尤其是之前无人问津的劣地早就被各大家族给承包或购买了下来。
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谁都清楚,也包括承乾帝!
所以这个时候贾珺猜测承乾帝已经开始头痛了,
为什么说林如海一定会升为户部尚书并且得到重用?
就是因为林如海是最合适来做这件事情的人,
愚忠,有能力,有手段,还能得到贾家的支持。
想到林如海,
贾珺寻思了下问道:
“林姑父离开一个多月了,这个时候差不多能到神京了吧?”
晴雯点了点头,袭人却说道:
“未必吧,现在水路不好走,陆路更不好走,现在都未必能到得了天津城。”
林如海初四那天就带着家丁老仆的出发了,
没办法,
这个时候的圣旨
不仅是‘恩赐’,也是‘催命符’!
不过好在现在黛玉的自信强了许多,
不再会因为林如海离开而惴惴不安,
反而因为有湘云的陪伴,
整日里都开心的很。
当然也是因为知道待不了几天就要回京了,
到时候还是一家团聚的。
晴雯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嘟囔道:
“这憨丫头又去哪玩了,都快中午了也不知道回来,待会儿不得饿肚子?”
尤二姐温柔的笑道:
“早上不是说去找小戏官们玩么?还说宝姑娘的丫鬟莺儿答应给她用花做个头环戴,这会儿可能正玩的高兴呢。”
晴雯无奈的看了眼贾珺,
随后狡黠的笑道:
“爷,您说宝姑娘时不时的就过来住几天,是不是也想给爷做媳妇儿啊?”
贾珺捏了捏她的脸蛋说道:
“那你说要不要宝妹妹给爷做媳妇儿?”
尤二姐和袭人都轻笑着看热闹,
她们是知道贾珺肯定得姑娘喜欢的,
毕竟这样的少年英雄怎么会不得少女喜爱?
只不过也清楚有了湘云和黛玉之后,
这件事就几乎不可能了。
两个媳妇儿已经是很难得了,
毕竟东府也没什么人能死了在给贾珺一个兼祧的位置,
他可就贾珍这么一个兄弟。
宝钗又是薛家的嫡女,
肯定是不可能给人做小的,
只能说是有缘无份。
晴雯促狭的笑道:
“爷不是侯爷么!和陛下求个恩旨,多娶个平妻不就行了?不过到时候爷可要哄好云姑娘和林姑娘,若不然可就是鸡飞蛋打了啊!”
贾珺哈哈大笑了起来,
将她搂在怀里亲了一下后说道:
“求?爷做事从来都不求人,你还是想想以后怎么给爷生个大胖小子吧!这酒可是都给你们摆了,现在都是正经的姨娘了!”
前几天贾母高兴,
尤其是看平儿和尤二姐更加喜欢,
就催着贾珺把酒给摆了。
其实贾母也是担心将来湘云和黛玉过门之后在摆酒就晚了,
在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情也脸面难看。
现在几个美婢都是正经的姨娘位份了,
‘做’起什么事情来自然是更名正言顺了。
正在晴雯要啐的时候,
平儿急匆匆的从外面进了院子,急道:
“爷,家里来人去西府报信了,说是宝二爷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