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这么巧?

第421章 这么巧?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先是恭喜他多年来终于得偿所愿,得到皇帝的信任,这说明他们之间的合作是正确的,要不是有他们帮忙,瑞王不一定能这么快得宠。首发免费看书搜:大神看书

这话瑞王不爱听,这些吴国人就是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虽然心里没说他不好,但话里话外就是这个意思。

还说趁现在瑞王得势,要派几个吴国最好的人才过来帮助他,让他想办法都安排进朝中,这样逐渐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占尽先机。

瑞王又不是傻子,能猜到他们在打什么主意,不过是想要控制齐国的朝堂而已。

这样虽然确实能尽快掌握朝局,但那也是吴国人掌握,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们之间只是合作关系,一旦真让吴国人掌控朝堂,他就只能沦为一个傀儡,任由他们摆布。

能当傀儡都是好的,就怕吴国人翻脸不认人,把他推出去当挡箭牌,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与其安排吴国人,他何不安排自己的人进去,如此一来能制住吴国人,而自己的地位也能更稳固一些。

他很快给那边写回信,上面说他手下有人,已经做了安排,谢过吴国人的好意,等之后有需要再寻求他们的帮助。

态度很是友好,毕竟跟吴国合作的这段时日,感觉还算不错,他愿意给他们几分薄面。

写完立刻让手下的人送出去,然而那封信却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皇帝面前。

梁烨站在台阶下,一脸恭敬地等候着。

皇帝面前摆放着两封信,一个是吴国人的写给瑞王的,另一个就是瑞王方才的回信。

因为这些信都会经过“高河”的手送出去,所以梁烨能掌握他们所有的信息。

吴国人这封信是抄写下来的,为的是方便让皇帝了解前因后果。

“还好他不算太蠢。”

皇帝看完,冷哼一声,心中对吴国厌恶到了极点。

近来吴国人做的那些事,已经触碰到他的底线,否则他也不会以亲儿子为饵,引他们上钩。

看完两封信,皇帝又恢复了平时的淡然,反正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吴国人怎么也掀不起风浪。

“继续盯着。”

不论如何,皇帝还是不放心瑞王的,那蠢货为了达到目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一定要小心防范。

“是。”

“微臣告退。”

梁烨正准备离开,皇帝又喊住他,猝不及防地问道:“瑞王身边那个长随,在你那里?”

梁烨脚步一顿,随即坦然道:“是,许先生遇上追杀,是微臣的人救了他。”

“这么巧?”

皇帝明显不信,梁烨解释道:“不是巧合,微臣早就看中许先生的的才华,想要招揽过来,所以早早派人跟着。”

“哦?他曾是瑞王的人,你放心将他放在小君身边?”

皇帝这辈子见过了各种大风浪,自然能猜到梁烨的用意,但他并不是很赞成,毕竟一忠仆不事二主,谁知道他更偏向谁呢。

梁烨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微臣把许先生救回来之后,没有打探过任何瑞王殿下的消息,他不用背叛瑞王殿下,只是在离开瑞王府之后,重新找了一个新主子而已。”

皇帝明白梁烨的意思,他在说自己给足了许安脸面和尊重,不是强迫对方,也相信对方不会有害小君的心思。

皇帝看着梁烨,意味深长地道:“这些事你倒是积极。”

梁烨感受到皇帝的试探,心里有些发慌,毕竟自己私下结党还对付瑞王这些行为加起来确实很大胆,皇帝如今是睁一只眼闭一眼,要是认真追究起来,梁家肯定是要倒台的。

不过,他表面还是不卑不亢道:“陛下,微臣做这些并无恶意,只是为了自保而已。小殿下年纪小,微臣出身不好,没什么靠山,自然只能比别人多下些功夫。”

这要是换做别人说这些话,皇帝或许觉得他在故意惹怒自己,但面对梁烨,他却只会觉得他坦诚。

他的人一直盯着梁烨,梁烨说的话做的事,都跟与皇帝说的一致,听多了谎话和奉承的皇帝就很吃梁烨这一套。

皇帝并没有因

此生气,只淡淡地嗯了一声,然后说道:“回去吧,盯好瑞王那边,别让人钻了空子。”

“是。”

梁烨松了一口气,起身离开。

皇帝其实很赞成梁烨迅速成长起来,只要手段合理,他是不会干涉的。

正如梁烨自己所说,他身份太低,即便有先太子之前的底蕴在,但与京中这些权贵比还是拿不出手的。

小君还这么小,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他一把年纪不一定能等到小君长大,这个时候,梁烨的作用就很关键。

只有梁烨强大了,才能护得住小君,小君是先太子唯一的血脉,就算将来不成气候,皇帝也不会太生气,只要小君平安健康的长大,皇帝就觉得自己能少亏欠先太子一些。

之后的一段日子,吴国人时刻给瑞王写信,分析各种利弊,画大饼,说把他们的人安排进朝堂的好处,但瑞王就是不松口,并且已经开始着手把人安插进朝廷各个机关部门。

皇帝只当做不知道,一切都由着瑞王做主,瑞王更加得意,对吴国那边的态度也不似开始那般客气。

他都拒绝好多次了,对方还跟狗皮膏药一般黏上来,真以为他好拿捏?

看来,是时候给吴国人一点教训了,不过得等到他忙完这段时间,先把人都安插进去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不等瑞王动手,就听到有人禀报,他安插在朝中的一些人在上衙或者回家的路上遇到刺杀,损失惨重。

瑞王目眦欲裂,他第一人反应就想到了吴国人,认为是吴国人想逼他就范,所以才用这种下作的手段逼他妥协。

事情闹得挺大,青天白日的就有人当街刺杀,百姓们人心惶惶,都不怎么敢出门,街上瞬间就冷清了。

要不是估计身份,瑞王当场就想去找高河问个清楚,但他不能暴露,只能忍着气回府上,写信质问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