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肉肉 作品

第307章 麻杆打狼两头怕

第307章 麻杆打狼两头怕

李世绩的脸色黑得可怕。

他终于发现,明军主力已经从他手指缝里溜走了。

跟着一起溜走的,是大唐的最后一丝胜机。

洛阳城下是对大唐最有利的地点。让明军逃离此地,那就代表着失去了围歼明军的机会。

如果明军主力尚存,那他们将迟早在中原站稳脚跟。

这就代表着大唐的国祚进入了倒计时!

“末将无能,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李世绩满脸悲怆,仿佛随时会拔剑自刎。

“报!”

传令来报:

“大总管,郑州失守!”

郑州又双叒易主了!

李世绩整个人都恍惚了一下。

中计了!

大唐以退为进让出中原,被明军将计就计,同样以退为进撤离了洛阳。

一方西进,一方东撤,两个冤家在宽广的中原大地上擦身而过!

唐军的战略意图暴露了!

这可是太上皇陛下钦定绝密计划,到底是如何泄露的。

是伪明那发达到离谱的谍报系统?还是对方强到变态的智库,从唐军的这一系列动作中推测出了他们的真实意图?

这些问题注定没有答案。

但李世绩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他不能眼看大唐就真的这么被耗死!

“即刻回撤,进攻郑州!”李世绩果断下令。

副将有些担忧:

“大总管,将士们已经马不停蹄地奔波了很久,而敌人以逸待劳……”

他们怕大总管被羞辱得恼羞成怒,失去理智,一波把大唐的精锐送光。

但是他们猜错了。

李世民很快就恢复了冷静,反问诸位放屁都不响的参谋:

“现在我们不打,难道等他们在郑州修筑起坚固的工事再去撞个头破血流吗?

“既然打不了围歼战,击溃战难道还不会打吗?把叛匪逐出郑州,逐出中原!”

虽然战局并没有依照所预想的进行。

但是战场本来就瞬息万变,不可能强求一切都按部就班。

临机应变能力,是考验一位将帅的核心能力之一。

而李世绩作为武庙十哲之一,这方面的能力自然不会差。

既然一口气杀不死李靖,那就退而求其次,能把他们向东驱赶一点是一点。

把富庶的中原抠回一点是一点。

虽然回到了朴实无华的“吃地”模式,打不了漂亮的穿插包围歼灭战。

但是只要能夺回中原,那大唐至少还留有和大明对峙的资本。

而不至于彻底落入下风,陷入掰着指头过日子的绝境——

大唐的国土虽大,但广大南方和川蜀地区还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加上气候太炎热,论人口和经济都远不如北方。

光凭一个关中,是没法带动南方和大明对抗的。

所以,李世绩的追击命令,看似赌气,其实经过了深思熟虑。

不成功便成仁,相信李世民陛下一定会理解的!

噌!

李世绩利剑出鞘,望着身体疲惫、但战意仍然昂扬的军人们,怒吼道:

“全军听令,即刻——

“就地生火造饭!把每个人都给我喂得饱饱的!”

大战之前必有补给。

事到如今,还是先吃饭吧。

…………

“快,快点搬砖!

“对对对,摆这里!”

“不对不对,你看看这条线够直吗?用墨斗重新测一遍!”

薛万彻指挥着兵士和民夫们,在郑州城外构建着防御工事。

作为前工部尚书、资深土木老哥,他干这活可太人尽其才了。

郑州城大门的城楼上,李靖眉头紧锁。

座下众将同样面容凝重。

他们一直以为优势在我,兴冲冲地在洛阳城下表演了好几天的行为艺术。

结果没想到,自己完全是一厢情愿,行

动的前提从根本上就错了——

唐军的主力根本不在洛阳城中,而是缀在他们的屁股后面!

得亏李明陛下英明神武,火眼金睛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这才让他们恍然意识到思维盲点,及时作出相应部署。

在前线草木皆兵,大部队则趁夜色后撤到郑州郊外,随时准备跑路。

即使如此,时间其实也很紧迫。

明军的行动,远远没有展现给李世绩看的那么从容不迫。

他们刚到郑州城下,就目睹了李世绩率领大军开出城门,浩浩荡荡地向洛阳冲去。

两边几乎打了一个照面。

要不是中原地势平坦,道路四通八达,要是换个“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山地。

两军肯定会在半路碰上。

狭路相逢,战局就不好说了,明军是存在一把输掉所有战略优势的可能的。

李靖虽然还不至于感到后怕,但是也对自己的敌手、以及自己的主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什么样的老爹,能想出在夏秋季强渡东海、从黄河进行战略大包抄的奇思妙想?

什么样的儿子,能猜出老爹这样的奇思妙想?

老李家这对冤家父子的脑回路,已经不是常理能够揣度的了。

为了跟上主君的节奏,李靖一直在拼命思考。

这从他越来越嗜甜的胃口,以及越来越消瘦的脸型就能窥探一二。

一开始他还是个胖萌胖萌的小老头,现在的脸已经变得棱角分明了,平添一层硬朗的气质。

“接下来,如何应对?”

李靖发问。

众人看了看大领导现在这幅尊容,嘴唇动了动,勉强克制住了吐槽的欲望。

总算知道为何太上皇陛下会给李靖老哥取个“羊尿泡”的绰号了,这家伙的提醒真就和羊膀胱一样,吹口气就涨,放了气就瘪啊……

“咳咳。”苏定方收回思绪,率先建言:

“现在已经探明,敌人的主力就在郑州以西。而我军也是主力,主力对主力,有胜算!”

“有‘胜算’还不够,陛下期望的是稳妥的、彻底的胜利。”侯君集反驳道。

本来十拿九稳的,结果被对方拉低到不得不靠军事冒险“拼一枪”的境地,这是大大的后退。

李道宗表示同意:

“不过是攻不下洛阳一城罢了,中原沿黄河的数州都已落入我手,这是最膏腴的地方,精华中的精华。

“失去了大河两岸,对面就已经是慢性死亡了。

“我们只要坚定守住,就能最终获胜。”李道宗的办法还是老一套“对峙”战略,只是把对峙的地点从洛阳换到了郑州。

但苏定方提出不同意见:

“要想守住未必简单。

“现在郑州城中人心浮动,动荡不安。敌人大军压境,如果围而不打,情势未为可知。”

身为资深高级片儿警,老苏对民间的氛围特别敏感。

几天之内三易其主,郑州市民人都麻了,让他们一边倒地支持咱大明,也不现实。

民心未必在我,这也是为什么苏定方坚持冲出城,要和李世绩干上一架。

李靖全程听取座下诸君的讨论,同时大脑在高速运转。

良久,他突然开口道:

“如果说,撤回齐州呢?”

此言一出,大家愣了一愣。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接着,便七嘴八舌地嚷嚷起来,无一例外全是反对。

“现在的战略态势和预估的并无太大区别,为何要撤?”

“中原精华就在这几个州县,只要站稳了,对面是必然耗不过我们的。凭何要撤?”

“敌人主力都暴露了,大总管在忌惮什么呢?”

对于手下诸位英雄好汉的疑问,李靖并没有解释什么。

“兹事体大,涉及大战略方向,应将现状尽快向平州陈述,由陛下亲自定夺。同时加强郑州城及其周边的防御,防止被敌人夹击。

“定方。”

苏定方一

拱手:

“末将在。”

“立即让在河北待机的薛仁贵率军南渡,巩固郑州以东到齐州的防线。”

李靖下令道。

不能坐以待毙,赶紧摇人!

虽然李靖率领的是明军“主力”部队,但不代表明军“全部”都在这儿了。

二线预备队还是有的,而且数量不少,就在黄河以北整装待发。

这些部队的经验、装备和训练都要差一些,所以野战进攻能力不强。

但是打个防御战、维持占领区治安、或者填个线什么的,这样的“维持”类任务还是绰绰有余的。

“遵令!”苏定方立答。

李靖疲劳地看向大家,简短地说道:

“散会。”

众人各自领命,即刻离去忙碌起来。

李靖看着空荡荡的大厅,并没有马上回自己的书房,而是继续坐了一会儿,嘴唇在快速地开合,无声地念着自己的思路。

临了,他长叹一口气,垂头丧气地自言自语道:

“怎么就从进攻态势转为了防御?在洛阳以外的中原地带打防御战,是要吃大亏的啊。

“不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争取战略主动……这就是太上皇陛下的谋略么?”

…………

苍鹰在天边翱翔,一个俯冲,冲进了平州一栋平平无奇的房子窗户里,精准地落在如山堆积的文件上。

可是文件堆不是结实的大树,哗啦一下全倒了,把桌案边的一个小孩儿给埋在了下面。

“啊我靠……薛延陀的玩意儿真尼玛不靠谱啊……”

李明从书堆里钻出脑袋,对着苍鹰招招手。

“有什么急信?端上来罢。”

苍鹰在他的文件上拉了一泡屎,又挺到了他的脑袋上。

同屋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全程假装没看见。

他们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绝对不会笑,除非忍不住。

“你这鹰崽子,要不是训练你花了老子不老少钱,一早就把你给做成烤鸡了!”

李明气鼓鼓地抓住苍鹰,把鹰爪子上绑着的信笺给拽了下来。

薛延陀汗国被李明灭亡以后,其遗产自然也归他支配。

飞鹰传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核心科技。

只是不用不知道,真用起来才发觉,这玩意儿传书不大靠谱。

苍鹰不是容易被猎户当成野鸟射下来,就是到处乱飞,送达率不是很理想。

除非对时效有很高要求的信息,可以通过苍鹰来传递,同时在地面派出邮驿快骑,作为备份。

所以虽然最上骂骂咧咧,但是李明还是一秒也没有耽搁,立即打开了书信。

信上用的是密文,需要对应的密码本进行破译,否则就是一串没有意义的乱码。

这也是为了防止苍鹰因各种原因任务失败以后,传达的秘密信息泄露出去。

“密码本放在……靠,就是你这家伙拉屎的那本!啊啊啊~把你的脏爪子挪开!”

一番力斗,以李明把那只不识抬举的苍鹰扔出窗外为终结。

“这上面说的是什么……果然,是李靖的来信。”

李明对照着密码本读着读着,脸色逐渐沉了下去。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一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大boss,一看此景,立刻问道:

“真如陛下所料?”

“唉……恐怕是的。”李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他宁愿自己是错的。

李靖的密信写得简明扼要,把这几天的战斗过程和战局现状梳理得条理清晰,明明白白。

包括从大河突然出现的李世绩部,我军从积极进攻转为被动防御的战略转变,以及中原各占领州人心浮动的现实情况。

密信的最后,李靖提出了三个选项,供领导选择——

杀出去,固守当地,撤回齐州。

“那当然是固守啊。”

房玄龄抚须道。

“距离叩响函谷关只差最后一步,取得的进展怎么能拱手送人。”长孙无忌摸着下巴表示附议。

他们的意

见很直白,也很正确——中原无疑是这盘棋的关键,毫不夸张地说,拿下黄河两岸,李明陛下就几乎等于拿下了整个天下。

这会给大明带来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优势,南方那些犄角旮旯的土地,迟早会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的。

至于民心浮动,这根本不是问题。

民心似水,更何况中原打了几千年的仗,当地人民早就对“城头变幻大王旗”见怪不怪了。

只要派出大明引以为傲的公务员队伍,给老乡们一点小小的大明震撼,相信他们一定会坚定立场,弃暗投明的。

“陛下,自汉朝灭亡以来,天下分多合少,人心思安啊。”房玄龄最后说道。

如果老李家打内战打上了头,让南北再次陷入分裂的局面。

以后再把天下黏合到一起,就很难了。

“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固守中原,既稳妥,又能迅速终结战争。”

李明点点头:

“两位爱卿说得很有道理。

“所以我决定——全军后撤,固守齐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