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肉肉 作品

第314章 李二:还是你李明更胜一筹啊!

第314章 李二:还是你李明更胜一筹啊!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世民陛下完全不理军事政事,整日就躺在卧榻上呼呼大睡。

就像科举结束以后,放飞自我的上榜考生一样。

最难的那一步已经完成,顺利把明军给赶进了包围圈,剩下的活儿也用不着他来操心了。

残局是很无聊的,无非是按部就班地把明军驱赶进泗水里而已。

所以一开始还兴意盎然的李世民,立刻感到索然无味,把收拾残局的苦活脏话都丢给了李世绩他们。

至于他自己,说好听点叫做养精蓄锐,为下一次的大战积蓄能量。

说直白一点,就是摸鱼,除了睁开眼吃饭就是闭上眼睡觉。

中了风疾的老年人,每日作息是这样的,像极了淘气的孩童,返璞归真了一样——

对除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就是烧脑的大战略以外,对其他可以预见未来的无聊事物,一概不闻不问。

而这个“可以预见”的“无聊”事物,不过是一件按部就班的小事而已——

把编制完整的二十余万明军,消灭在泗水滩头。

“嘶……”

李世绩和程知节等将领,都对这个任务感到头皮发麻。

对陛下来说简单得无聊,但对具体执行的他们来说,就有亿些棘手了。

“应该全力一击!”李世绩认为。

“应该徐徐图之!”程知节坚持。

到最后,还是李世绩以大总管的名号,力压一众反对者,决定了全面进攻的方案。

但是,李世绩也不是刚愎自用的一个人,他同时吸纳了程知节等人意见的长处。

先对明军的后勤等薄弱处进行了骚扰,再对其防线的边缘进行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

结果非常让人满意。

明军就像被钓上岸的大鱼,虽然一戳一蹦哒,但是每次蹦跶的力度都越来越弱,眼看着就要断气了。

“夜长梦多,我决定明日对敌人发起总攻,谁赞成,谁反对?”

临战前,李世绩最后一次与其他将军磋商。

这次,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大家都觉得,应该毕其功于一役了。

统一思想了以后,李世绩终于松了口气,恭恭敬敬地望向上首:

“太上皇陛下,尊意如何?”

李世民兴趣缺缺地睁开半个眼睛,随意地挥了挥手。

“朕替你们铺路铺到这地步,怎么打到现在还没有把他们彻底击败?

“这种小事不必再请示朕,你们自己看着办,把他们全部歼灭了再来通知朕一声。”

这是明摆着不把对面当成敌手了。

李世绩和程咬金、郭孝恪等人面面相觑。

看来,陛下是等着全歼敌人的好消息,都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说的?

“谨遵君令。”

众人一齐领命,齐齐退下。

就等着明天天亮发起最后一波总攻,将敌人的二十万大军尽数消灭,便能给这次一波三折的战役画上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了。

…………

待将军们陆续退出军帐,李世民立刻睁开了双眼,有些嫌弃地叹了一口气:

“唉……那些将军一个个的,比高祖皇帝还要优柔寡断。尤其是程知节。

“过了十几年安稳日子,让他们的感官都钝化了么?

“也就李世绩还算有点军人的样子。只是他作战的心理包袱太重了,有点瞻前顾后,动作变形。”

能把对明军的歼灭战拖到今天,让李世民都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对面就算再怎么做困兽斗,但人是铁饭是钢。

失去了补给给养,又被四面围困包了饺子,明军还能有什么战斗力?

更何况,兵力是五十万对二十万,优势在我!

五十万大军骑脸怎么输?

“要是朕再年轻几年……不,只要朕没有得这个劳什子的病,这场仗早特么打完了,李靖那老小子早就被朕扔进海里了!”

天策上

将聊发少年狂,大发“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

“罢了罢了,最后能顺利结束,总归是一件好事。”

吐槽吐了许久,他总算平静了下来。

没有瘫痪的左半边嘴角勾了起来,露出一个纯真的笑容。

“幸好,李靖也老朽了啊,远远不是我的对手。我还中了风的呢,哈哈哈~

“我之前是不是有点过于忌惮他了?就他表现出来的这点能力,实在不配我这么针对他……”

李世民笑着笑着,不禁伤感地叹了一口气:

“唉,我们这一辈人都老了啊……”

他笨拙地提笔沾墨,用左手歪歪扭扭地写着圣旨。

“此次击破明军以后,不可为难俘虏。士兵就地遣散。

“薛仁贵、苏定方是可造之材,不可让他们的才能白白埋没,可以吸收入我军。

“侯君集、李道宗和薛万彻是三个糊涂蛋,站位都不会站,去牢里蹲上一个月清醒清醒,后续如何发落看他们的表现。

“至于李靖……他也老大不小,一把岁数了,就让他安度晚年吧。”

写着写着,李世民脸上的笑意愈浓。

“李明啊李明,还是你阿爷比你更技高一筹吧?

“你虽然有些小聪明,在政治经济上能有些建树。

“但是在战场上,还是不如你阿爷远甚啊。只要我一亲自出手,你攒起来的这支所谓‘赤巾军’,也就原形毕露了吧,哈哈~”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

李明确实在治国上有他的独到之处,能白手起家,把贫瘠的辽东之地给建设成“大明”这样一个格局政权,甚至还能和大唐掰掰手腕。

如果放到别的朝代,妥妥的开国之君。

“可惜啊可惜,他碰上的是我。在作战的能力上,他终究还是缺乏了一些历练,比不上他的老爹。

“打仗打不过我,这就是他的败因。”

同为天子,而且还是开国皇帝,李世民的性格是非常争强好胜的。

如果性格佛系一点,不争强不好胜,他也爬不到如今的地位,达成今日的成就。

所以对他来说,能把试图挑战他能力和权威的李明给打下马,他是打心底里感到快乐的。

是学童得了全班第一的那种最纯粹、最本能的快乐。

全天下怎么能有比朕还牛逼的君主?就算是朕的好大儿也不行,一定得是朕天下第一!

而如今战争的形势已经很明朗了。

李世民无可争议地胜过了李明。

因为和大唐这边的号称“五十万”不同,泗水河畔饺子馅儿里的那二十多万明军,那可是实打实的战兵。

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培养成本高到爆炸的精锐野战军。

这个饺子馅儿如果能完整地消化掉,那大明就可以不用继续玩了,可以打出gg双手离开键盘了。

因为李明必输无疑。

这可是二十万的兵力缺口啊。

就算李明的内政能力再强,也回天乏术了,战场上的巨大劣势,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弥补过来的。

养兵千日,全部输光却只在一瞬之间。

而大唐显然是不可能给对面这个慢慢发育、舔舐伤口的机会的。

“这场战役结束以后,不可懈怠,要再接再厉。

“渡过黄河去,北伐河北,辽东,高句丽!”

李世民虽然在战术战役细节上犯懒,但是在大战略上是绝不敢懈怠的。

他不会给李明留下任何一丝翻盘的机会。

要抓住这个在战场上好不容易打出来的优势,一波把大明推平!

毕竟,对面可是李明啊。要是放松一些,让那只打不死的小强缓过一口气来。

鬼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毫不留情,斩草除根,妙算滴水不漏,这是李世民对敌手的最高礼遇。

“争储之战,就此结束了么……”

李世民不禁感慨道。

“可惜,李明本应该是那个最适合统领天下的人。只是投错了胎,生错了肚皮。这也是天下人的不幸啊……

“嗐,他自己打仗打输了,怨不得别人。

“以后给李承乾、李治打打下手吧,就是不知道等到我百年以后,李治会不会放过他……”

李世民的视线迷茫地望向天空,又很快收拢了来。

“儿孙自有儿孙福,百年以后的事情,就我能管的,也轮不到我来操心咯。”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他很快抛下感怀的思绪,收拢心神,专心致志地思考起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自从中风以后,他就想开了很多,绝不陷入精神内耗。

李明、李唐宗室、整个大唐将来的走向会如何,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他是没这个能力去管了。

他能做的,就是把握好大方向,在他驾鹤西去以前,彻彻底底地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让“大唐”这个先天带着“政变”基因的王朝,将来能步入正轨,修复继承制度的缺陷,别每次换皇帝都要闹出一番腥风血雨。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他还差临门一脚——

“把李明的军队彻底剿灭,把李明彻底打垮。

“天下人或许会损失一位可能的好皇帝,但是得到的,是整个王朝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喃喃道。

一任皇帝和一整个王朝,孰轻孰重,李世民觉得自己是拎得清的。

他那颗因为疾病而有些锈蚀的脑子,仍然飞快地运转起来。

后续该如何北伐,如何能在李明缓过气来之前把他的老巢给端了,政策是应该延续还是拨乱反正,新纳入的民众应该如何治理,降将降卒应该如何安置……

一个又一个让人头秃的问题在他脑海里闪过……

就在这时,传令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

“陛……报告陛下!”

李世民的眼睛慵懒地扫过了那个不解风情的大头兵,浑浊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严厉。

他的声音低沉:

“发生了什么事?”

打断了朕的思考,最好有事。

“陛……陛下,出事了!”传令兵艰难地咽了一口水:

“叛匪……跑了!”

…………

“跑了?”

李世民初闻这则如同晴天炸雷似的消息,痴痴傻傻地重复了一遍,满脸错愕。

过了半晌,他回过来一点神,但是不多。

“什么叫跑了?谁跑了?跑了多少人?李世绩他们在干什么,知道这件事吗?难道是他们提前发起了进攻?”

一连串问题,像爆豆似的。

传令哆哆嗦嗦地回答:

“不……不知道……”

“什么叫不知道!”饶是最近越来越佛系的李世民,也不禁被这回答给弄得勃然大怒:

“究竟是你得了病还是朕得了病?到底发生了什么,给朕说清楚,否则军法从事!”

龙颜一怒,把那传令吓得整个人像筛糠似的,哆嗦个不停,断断续续地说道:

“我……我军仍然按兵不动,并没有进攻叛匪的阵地。

“但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泗水西岸的叛匪,阵地越来越缩小了,人也好像越来越少……”

“什么叫越来越少!到底发生了什么?”李世民没耐心地打断道。

“天……天太黑了,属……属下确实看不清楚。”传令越来越语无伦次:

“就是……就是在泗水河岸这边的明军,数量正在快速减少……”

“荒谬!”

李世民愤然地吐出两个字,吓得传令立刻噤了声。

真是荒谬至极,我军明明还没有发起进攻,敌人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减少?

就算是对面成规模地出现了逃兵,这也无法解释。

因为他们还被困在包围圈里呢!

就算是逃兵,也总得有个地方逃吧?

总不至于慌不择路,全都一头扎进泗水河里了吧?

难道明军还会飞不成?

“嘶……呼~”李世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蔼地询问那个胆子有点小、但还

算是恪尽职守的小兵。

“李世绩他们知道这情况吗?他们作何反应?”

传令兵的态度平稳了一些:

“回陛下,大总管对此事也一无所知,他们正在商议对策……”

“还商议什么对策!”

李世民气得唰地站了起来,因为右半边身体重心不稳,差点重心不稳。

“太上皇陛下!”

近侍都慌了神,慌忙来搀扶。

“不必管我!”李世民暴躁地甩开来搀扶的臂膀,焦虑地大吼道:

“也别管对面是用了什么仙术逃离包围圈的,先给我发起全面进攻,能把对面留下几个是几个!”

“是!”

传令立刻跑出营帐,向急得团团转的将军们传达太上皇陛下的谕旨了。

过了不一会儿,又一个传令来报。

“报告陛下!叛匪向我军发起了突然进攻!”

李世民的左眼皮一跳。

“他们,向我们主动进攻?”

简直倒反天罡了!

“别管那些骚扰的部队,先去河边进攻敌人的营地!”李世民试图抓住主要矛盾。

然而,传令的消息让他心里一沉:

“回陛下,敌人这次来势凶猛,占据了营地的出口处。我军被打得猝不及防,暂时被压制住了,难以出营!”

李世民的脸色臭了下来。

什么“五十万对二十万,优势在我”之类的,他自己清楚,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要论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两边不论是数量还是素质,其实是差不多的。

明军发动了无耻偷袭,占据了先手优势,那么唐军也确实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李世民很快回过了味来,沉吟道:

“那支敌人……是李靖派出来,掩护大部队撤退的?

“他们难道真的找到了脱离包围圈的路线?”

就在他思考的时候,第三位传令来报。

“陛下!长安来的急报!”

“朕在忙,稍后再说!”李世民没好气道。

然而这位传令的头非常铁,坚持汇报道:

“太上皇陛下,这是皇帝陛下的亲笔信,是急报!”

“李承乾?啧!”李世民有些暴躁地咂了咂嘴:

“正是最兵荒马乱的时刻,他来凑什么热闹!”

但是埋怨归埋怨,他还是接过了传令递来的好大儿的亲笔信。

信不长,李世民熟练地略过了客套话,一眼就看出了皇帝儿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交州的土人,造反了?”

他一阵恍惚,嘴角扭起一个夸张的笑容。

“李明……是你干的么?

“你干得好哇,还是你更胜一筹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