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肉肉 作品

第296章 这把父子局

第296章 这把父子局

立政殿。

李承乾站在母后过去的梳妆间前,呼吸着越来越淡的脂粉气息,面容有些挣扎和扭曲。

他实在不想来这儿。

尽管他就住在立政殿,但是平时都刻意避开这里。

然而,如今李明步步紧逼,大唐风雨飘摇。

这逼得李承乾不得不重临此地。

呼……李承乾吐出一口浊气,推门而入。

房间里面坐着一个人。

正是太上皇李世民。

李世民背对着门口的李承乾,半躺在卧榻上,和上次李承乾在这里面见他时一模一样。

宫女宦官伺候着他,轮流为他揉着发麻的右半边身子。

自从回京以后,李世民没事儿就坐在这个房间里。

不知是在思考人生,还是单纯的发呆。

“陛下!”

眼尖的宫女看见了门外的皇帝,匆匆恭了恭身子。

李承乾不耐烦地挥挥手:

“先出去。”

宫人们不敢多问,鱼贯而出。

这间长孙皇后过去的梳妆间,李明过去的书房里,只剩下皇帝父子二人。

李世民好像刚从睡梦中醒来,口齿不清地嘟哝着:

“嗯?怎么不揉了?我右手很是酸胀……”

李承乾看着那个男人老态龙钟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嫌恶。

自从上次向李世民问策、得到了“和兄弟搞好关系”的忠告以后。

李承乾便再也没有和父皇有过什么交流了。

不是因为李世民的主意不好。

父皇只要不是在不清醒的时候,神智还是挺清醒的。

李承乾不见父皇,纯粹是因为他讨厌这个不称职的父亲。

更讨厌不得不依赖这样一个父亲的自己。

在草原上一同飘零时,李承乾尚且能压制心中的那份厌恶。

然而在回归长安、回到太极宫以后,过去的记忆持续不断地骚扰他,恨意便在他的心中日益膨大起来。

不过,李承乾还能忍得住,并没有将这份憎恨露骨地表现出来。

他以标准的孝子之礼,恭恭敬敬地一躬身:

“父皇,儿臣给您请安。”

李世民愣了一愣,并没有转过脑袋,好像脑子仍然处于半梦半醒的迷糊状态:

“承乾?你怎么在这儿?你也是……来陪你母后的吗?”

短短几个字,把李承乾说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然而老李的下一句话,就把李承乾的泪水给塞回去了:

“真是岂有此理!这大好的时光你不学习治国之道,却沉湎在过去的哀思里哭哭啼啼的,你说你有什么出息!”

李承乾的脸色顿时冷若冰霜。

这个男人就算年老糊涂了,骨子里也还是和过去一样,严苛得不近人情。

不过这次,李承乾觉得自己可以不必再忍了。

“父皇,朕已是大唐天子了。”他的声音冷淡如冰:

“请父皇称陛下!”

“陛……下?你?”李世民似乎非常惊讶,终于把头转了过来,两只眼睛一大一小,狐疑地盯着一袭龙袍冠冕的长子。

过了许久,他终于恍然大悟,好像刚从一场漫长的梦境中清醒过来。

“哦,是永庆皇帝啊。什么事?”

老李的怠慢让李承乾恼火,决定在向他求助之前,先给他一个下马威。

“父皇,立政殿狭小,请父皇搬往甘露殿居住。”

在说正事之前,他先提一起无关痛痒的事项。

这也是李承乾打定主意去做的事情。

把老爹赶出去也是有理由的,毕竟天无二日,而如今皇帝和太上皇都居住在立政殿,狭小的宫室容纳不下两个太阳。

这事万一传出去,隔壁蛮夷还以为大唐住不起房子呢。

而甘露殿远在后宫,风景秀美远离喧嚣,是养老的绝佳去处。

反正后宫李承乾也用不上,就让老李陪他的后宫佳丽们过去吧。

“甘

露殿在甘露门之内,外臣不得进入。你是要把吾锁在后宫,断绝吾与大臣们的联系?”

李世民拖长了尾音,声音有些刺耳。

他虽然脑子没有巅峰时期那么灵光了,但是作为天生的权力机器,这点敏感性还是有的。

李承乾摇头:“非也。若是父皇愿意,可以撤去甘露门的守卫,让外臣可以随意出入。”

如果朕想整你,有的是办法……李承乾在心里说道。

“哦。”李世民点点头:

“那就是你讨厌吾,不想与吾同住一殿?”

“咳咳!”李承乾剧烈咳嗽了起来,对老爹的猜测不置可否,生硬地把话题转了回来:

“父皇,儿臣治国有些地方不知甚解,为天下黎民计,还望父皇指教一二。”

李世民一听就笑了:

“这么多天不来见吾,遇到麻烦了才知道来找吾拿主意擦屁股?

“说罢,你遇到了什么难处?和大明斗法没斗过?”

被脑梗患者嘲笑,李承乾可一点也笑不出来。

这老头的政治嗅觉还真灵啊,一下子就透过了辞藻的修饰,抓住了隐含的真相。

但是你这大唐太上皇称叛军为“大明”是几个意思?

呼……李承乾压下吐槽的欲望

“父皇,是这样的。”

他自知自己的帝皇心术完全无法和父皇相提并论,只得将这段时间的经过原委原原本本地讲述一遍。

包括与伪明打货币战争被反抽一耳光,以及派新突厥绕后偷鸡,结果突厥人部落溃散,主帅契苾何力反俘等等,毫无隐瞒,和盘托出。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眼神逐渐清澈起来,眉毛也慢慢皱起。

直到最后,当李承乾说到草原诸蛮被一股诡异的宗教狂潮给折腾得失去斗志以后。

李世民再也忍不住了,冷不丁地问:

“坐镇大明的,是李明?李明没死?!”

这倒不难能怪李世民太敏感。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能琢磨出这种缺德带冒烟、但同时又很好用的歪门邪道,全天下除了李明还能有谁?

“……”李承乾顿了一顿,觉着这盖子也捂不下去了,支支吾吾地说:

“十四郎应,应该没死,之前可能有些误会……”

“是李治那小子,故意放假消息?为了让自己那个摄政当得名正言顺?呵,雉奴还算有一些心机!”

李世民打断了李承乾的话,语速飞快,眼里有光。

那是最纯粹的喜悦。

老父亲高兴得好像宝贝儿子起死复生一样。

“李明活着好啊,他活着就好!“吾就觉得奇怪,李明那厮命硬得很,怎么可能被青雀杀死?

“青雀……可青雀大约的确是死了。”

一提到李泰,李世民眼中的光芒又迅速黯淡了下去。

李明可以“复生”,但是李泰已经死得透透的,就他的眼前被斩首,完全没有反转的余地。

李泰是被李靖所杀,而李靖隶属大明,大明又是李明一手建立的帝国……

“父皇说得没错,李泰是死于兄弟阋墙。”李承乾不失时机地插入一嘴:

“若父皇始终坚持由儿臣、由嫡长子继承,李泰本不会……”

一切都是你自己亲手造的孽啊,父皇——李承乾并不介意在李世民的疮口上撒盐,作为回报童年时老父亲对他进行的“虐待”。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抹了抹眼睛,叹了一口气摇头道:

“唉,俱往矣。

“人各有命,青雀里通外夷祸害大唐,也是咎由自取,不去谈他。”

他很快从哀思中恢复了过来。

自从脑血管堵塞以后,他的思路倒是变得豁达了,不像过去那样轻易沉溺于负面情绪之中

“哎,不过……嘶!李明那厮确实有点想法啊!居然想到以宗教这方法……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够省钱,但真的有用!”

李世民重新回到了得知李明“死而复生”的喜悦里,越说越亢奋

,一拍卧榻的扶手,居然站了起来。

“父皇?”李承乾退后一步,眼神带上了警惕的色彩。

李世民好像并不知道长子的异样,他仍然沉浸在激动之中,语速越来越快。

“宗教真是一把趁手好刀啊!比武力征服好多了,一劳永逸!

“从此四方蛮夷再也无力进犯我华夏了!”

他越来越兴奋,脸颊越来越红润,到最后居然拖着僵硬的右半边身体,在房间里踱起步来。

“李明那厮,真是天生的皇帝啊!”

“……”这句话一出,李承乾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一言不发地后退了一步。

父皇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反悔了,想要重新把帝位传给李明?

虽说皇帝之位事关重大,不是太上皇来一句“抱歉搞错了哈哈哈”就能翻烧饼的儿戏。

李承乾如今已经登了基,昭告天下,正式成为天子、节制大唐兵马了,不可能再读档重来的。

但是,在大唐现在这个被李明单方面吊打、满朝文武已经没什么自信的节骨眼上。

要是余威不减的太上皇,在这个时间点发表如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错误言论,怕是会让长安的人心更加浮动。

人心一失,朝廷就要崩塌了。

还是说,父皇就是想让长安这边儿崩溃,打开城门喜迎大明王师……

就在李承乾胡思乱想的时候。

然后,他就见李世民突兀地停在原地,一双亢奋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半耷拉着的右眼还泛着红。

“承乾,你想要对付李明是吧?

“我帮你!”

咦?不是……您不是说李明是天生的皇帝吗?!

父皇这一百八十度大转折,着实闪了李承乾的腰,让他一时不知该怎么接话了。

而李世民则期待地看着他,活像等待礼物的顽童。

李明很强,这大家都知道。

但李明究竟有多强,能强过他的父亲吗?

作为好胜心强的马上皇帝,李世民早就想比试比试了。

试试小儿子的成色究竟有几何。

还是那句话——如果想要取得天下,就跨过老爹过来拿!

“呃,那个……”

过了半晌,李承乾总算收拢了心绪,虚心地说道:

“这正是儿臣今日前来向父皇请教的问题。”

嗯,父皇一定是认识到了李明的谋逆本质,出于对大唐江山社稷的负责态度,愤然出手相助。

一定不是因为李明挑起了父皇的斗志,让这个脑子缺根筋的老头单纯想和小儿子斗斗法……

“虽然我答应帮你,但……”李世民一脸坏笑地看着李承乾:

“但我有两个条件。”

看着这位脑子搭牢的老顽童,李承乾忽然感到一阵脑壳疼。

这种讨厌的感觉真踏马的熟悉啊……

“父皇您尽管吩咐。”

“承乾,你在草原时一口一个‘父亲’地喊我,怎么一回到长安,你却又喊上了‘父皇’,平添了几分生疏?”

李世民抱起了胳膊,好像很是不满:

“第一个条件,你得叫回来,继续喊我‘父亲’。”

李承乾嘴角一抽。

啊~终于知道这股头疼的感觉为什么这么熟悉了。

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合适,但是——

脑子缺根筋的李世民,在性格上和那个李明真的十分相似。

古灵精怪,让人捉摸不透。

父类子了属于是。

“遵命,父亲。”李承乾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李世民满意地捋着山羊须,眼睛眯了起来,闪烁着狡黠。

“第二个条件,让我上前线带兵,直面李明、李靖的军队。”

李承乾的目光一凝,心中警报大作。

天策上将开口索要军权,这是什么意思?!

这信号很危险啊!

“你不必如此警惕,你的军权还是我给你的,你怕我对你不利?”老李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嘲弄,仿佛在

哄一个弱智儿童。

知子莫若父,李承乾的这点小心思,他会没有看在眼里?

“不是,父皇……父亲,刀枪不长眼,前线危险啊!而您的身体又不方便,我大唐岂是无人,竟让太上皇御驾亲征……”李承乾说着一套一套的大道理。

李世民摆了摆手打断道:

“李世绩比之李靖,还是略逊一筹的。加上他立功赎罪心切,更容易被老谋深算的李靖抓住空隙。

“非我出马不可。”

太上皇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李承乾姑且在口头上应和下来:

“既然父亲要求……

“那父亲,我们应该如何对付李明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李世民一改刚才的轻浮态度,表情严肃了下来:

“先把国内的民生稳定下来。打仗打后勤,尤其是大国之间的灭国战。

“未战先乱,还打什么仗?”

他这是正视了大明是一个国家,是一个大国,是与大唐平起平坐的政治实体。

这是对一个强敌应有的尊重。

李承乾神色肃然,认认真真地听取着父亲的训导,问:

“父亲,在伪明的骚扰下,如今国内钱贱粮贵,这是眼下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请问应该如何应对?”

李世民胸有成竹道:

“这有何难?钱贱粮贵,无非是钱多而粮少。

“那让钱少而粮多,不就解决了吗?”

李承乾嘴角一抽。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