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杨兴武启航回大西北。
朝廷中枢以“承宣使(正四品)忠武将军(正四品散阶)轻车都尉(从四品勋位)”杨兴武为环庆路经略副使兼知定边,推恩杨元幸为宣节校尉(正八品武散阶)。
杨兴武这次是和夏荷姨娘一起北归,谢姨娘明年开春出发,因为夏荷的小女儿杨垣晗身体有恙,需调理一段时日,谢姨娘本就想和杨元幸多聚一段时日,就把杨垣蕴、杨垣晗一起留了下来。
杨兴武双手拍了拍杨元幸的肩膀:“你已长大,好好照顾你母亲、妻妾还有妹妹。”
杨元幸说:“我省得!这里无人欺杨家。你们西北越好我这里越安稳。”
杨兴武哈哈道:“杭州毕竟远来是客,你自已拿主意就好,多和家人商量。”
杨兴武又对陈鱼道:“你性子淳朴,有什么事尽管和二奶奶说。”
陈鱼拉着秋容一起跪地。
杨兴武看了看跪下的两个人道:“秋容,你是二奶奶看着长大的,杨家从不怕任何人。”
秋容拜倒,杨兴武这句“杨家”是认下她为家人,也是告诉她有事别担心,你做的就是杨家做的。
谢姨娘道:“好了!老爷,再说可就不好行船了。我还在这里待着呢。”
船再次起航。
……
定边。
朝堂调张孝纯入枢密院副都承旨,这是对他在盐州战事的肯定,只是因为交接他留在了定边。张叔夜还是通判不过加了一级官职。
张孝纯登门定边杨元奇家,这让杨元奇有些吃惊。
杨元奇大开中门:“张大人,这是何故?”
张孝纯道:“今日只论旧,私人情谊。”
杨元奇:“请!你来定边这么久,总算记起你我有私人情谊。”
两个人喝茶。
张孝纯说:“朝廷对定边看来已有成算,我心有异议也能接受。只是杨老弟,大宋以文御武或许有很多缺漏,却也造成这百年政权稳固国泰民安……”
杨元奇打断张孝纯:“你来这说叙旧喊我杨老弟,你这么说话我却只能叫你张大人了!”
张孝纯苦笑:“就当你我因私谊坐一起议政,如何?”
杨元奇摇头:“何必掩耳盗铃!不过我就一句:杨家作为将门只会按着大宋规矩办事!” 按规矩办事?这种规矩又没有明文律法,个人解析空间太大,没有意义。
张孝纯无奈,他知道再多说也不会有结果。
这场茶喝得大家心很凉!每个人都会有自已的路,有些人走着就紧紧的靠在一起,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如此而已!
……
李师师出来说:“他倒是个纯人!”
杨元奇笑着道:“你这样看,我们倒是蠢人。”张孝纯来定边不和杨家关系紧密的任何人相交,他已做出了自已的选择,最后这次登门劝诫还给他进行了注解。何来纯人?!作为进士出身的他,他从不认可杨家的行为,所以划清界限。他又如何不清楚杨家既定的方向,岂是他几句话就能打动的。这是他一个进士文臣自然的利益选择。
李师师哑然:“老爷从杭州北上怕是有段时日。”
杨元奇道:“那就赶他走!”杨元奇有心借父亲的职位整理定边军,不想就这么候着,就得让这个去职又未离开的看守知州离开。
……
刘家禁军(刘仲武)和杨家禁军(杨再兴)发生争执,认为分配不公,官司打到张孝纯这里。
杨再兴认为刘家禁军驻地该是庆州,现在驻留定边,拿走了很多份额,应该早点回去。
张孝纯现在作为看守知州,经略司那边都没催刘仲武回去,他又怎么好如此越权,只能说道:“两位将军一直并肩,何苦为这事起争端,账目分清就好。”
刘仲武不干了:“禁军攻盐州,战役了结就匆匆赶走我们,是何道理?”
张孝纯对刘仲武说:“我并未要你们走,只是说分清账目。”
杨再兴道:“如何分清?!银子他都花了,有个账目就能从庆州追回来。”那里可是环庆路经略司所在地,刘仲武不认,定边哪里追得回来?!庆州还会帮定边军追自家军队的银子?!
刘仲武怼杨再兴:“盐州之战,定边北面威胁少了一大半,就算我们拿了点银子走,怎么了?!至于这么小气。”
杨再兴怒道:“定边可比你庆州穷得多。定边还帮庆州顶在前面呢。我和你相熟,现在还只是我跟你论,要是厢军知道你花了定边份额,得打你们出去,他们更穷。” 两个人在州衙就吵了起来。
杨再兴这话已隐约带
有胁迫之意,今日是禁军,明日可能就是厢军了。
张孝纯清楚这事后面一定有杨元奇的影子,却也只能说:“你们今日如此,只会让我对将门再无好感。刘仲武刘大人你是庆州军,我不来说你。杨再兴杨将军,杨家就是这么领兵的么?”
杨再兴回:“我不懂什么大道理,我只知道战士多为苦哈哈,战场用命,下来该有的不该克扣。我就是觉得刘仲武在这里,就是克扣了我们的给他。”
张孝纯沉思,他说得并无不妥,回道:“杨家究竟要什么?”
杨再兴说:“我家在临安,不要什么,我只要张大人平常视之。”
张孝纯气结,他也分辨不出杨再兴是真傻还是装傻“杨将军,你让我想想?”
杨再兴接口:“你要想多久啊?多一天他们可就白吃一天了!”
张孝纯答:“三天。”
刘仲武怒了:“怎么,张大人,你是三天要赶我走啊。盐州战场我可是效过死的,你就如此对待出生入死的将士!”
张孝纯懒得争辩了,这就说不清楚:“你们两个出去,我是说三天想出解决办法。现在给我出去!”
杨再兴和刘仲武悻悻而走!
……
张孝纯想了想,只能去找张叔夜,明知道这是杨元奇弄事,偏偏还不能找他,他可是什么差遣都没有。
张孝纯黯然,文武之争没有对错,只为各自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