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蒙毅见到国师,得知太后娘娘意外落水而亡一事时。
他便在心中盘算着计划,该如何应对与太后朝夕相处的陛下。
来更好帮衬着国师大人,逢凶化吉。
这件时间又过去了一阵子,蒙毅此时耳朵微动,似乎听见了不远处传来的整齐脚步声。
他便看了一眼孔眼中的城外,只见此时倾盆大雨模糊的人影涌现。
就在嬴政也察觉到动静,要往城墙外挑望而去的时候,蒙毅这才开口道:“陛下,卑臣已接见到国师大人。”
“赵高大人遇到了一点事情,还没有回来。”
“国师大人正在回来的路上,而同样跟随而去的史官大人为了能够在路上继续记载今日,便选择跟国师一同回来,然后把史册交到了卑臣手中。”
“陛下还请过目!”
嬴政听见以后,并未继续追问着蒙毅任何事情,表情和行为有些麻木的接过史册。
能够被历朝历代都在记录朝廷大小事情的史官,如此重视,甚至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那么发生的事情,也就只可能与他这位当今圣上有关系了。
配合着蒙毅素衣裹身,那只可能是死了一位天大的人了。
嬴政目光呆滞的翻看着史册的最新一页,里面诉说着的那些内容。
无不是栩栩如生的把今晚所发生过的一切,都展现在了他面前。
波涛汹涌的海水仿佛要吞噬天地,能够压碎着山岳的鲲鹏横空出世。
而蜃楼上的人们就犹如雨打浮萍般,随风摇曳着。
而一尊母仪天下的身影出现了,她试图将大家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却不曾想到大海拍浪而来,将太后席卷进了深不见底的九幽之中。
嬴政看着面前出现的画面。
不知这是现实,还是精神紊乱。
他回味着史册上面记录的国师口述,包括着桑海之滨那波澜壮阔的言语。
张了张嘴巴,眼眶湿润。
最终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李斯一言不发地背过身去。
他已经猜想到了事情的答案,也同样被带入到了这场悲伤的氛围当中。
就算发生这种事也怪不得他蒙毅,但也很可能间接导致文武百官趁此攻击国师大人,找到了更好加重问题的话柄。
更何况从自己嘴中脱口而出,也是一种对于太后之事的不敬。
所以用这现场记录的史册,或许才是最好的一种表述方式。
也只能够让最清楚现场情况,亲眼所见的国师大人亲口说出。
然后凭借着君臣之间这些年过命交情,才能够更好的化险为夷,让氛围不会变得那么严重无比。
蒙毅深知自己是国师大人引荐入朝,才能够实现从小到大的理想。
无论出现任何事情,他都会站在国师这边替对方分摊风险、责任,更加细节的处理这场风波,来避免将事情恶化。
蒙毅看着孔洞处视线尽头的模糊人影,已经变成黑压压一片的时候。
便出声提醒道:“陛下,国师大人回来了。”
嬴政从思绪中瞬间清醒过来,心中五味杂陈。
……
此时距离着咸阳宫还有五百米的路程处,大雨早已经淋湿了泥土。
五千秦兵们用不快不慢的步伐跟随在范季身后,笔直的身躯并未因大雨而被压垮,身后还背着路边砍下的大梱荆棘。
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替国师大人分担着这一切赎罪之举。
如果是范季单独这么做的话,被旁人看见必然会被乱嚼舌根。
虽然说已至深夜,但是路过城内也有不少人会看到此景以后,第二日大作文章,来有损国师大人的形象。
但是由五千名秦国之兵组成的浩浩荡荡队伍,进行着负荆请罪。
那么国师大人的身影就会被削弱太多,甚至让百姓不会再关注他身上。
这些士兵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偿还着国师大人的再救之恩!
也是秦国子民的智慧!
而李信自然也是负荆请罪的一员,他看着走在最前方的国师大人,依旧身姿笔挺、脚步稳健。
由衷的称赞道:“除了国师大人以外,在当今朝廷还真看不见任何一位文臣之士,能够做到如此体魄强悍的程度。”
“就连我这个秦国之将也都是浑身发酸,背部早已经被刺痛到抽搐,只能够通过时不时的弯腰缓解一下。”
“而我们这么做,是违背了国师大人独自承担责任的命令!也是为了维护着国师大人,让陛下知道此事大家都有责任!”
李信抹去着眼角的泪花,只要想到桑海之滨的场面就会动容。
他从未想到自己手底下的这些士兵们,头脑竟然比自己还要聪明。
能够在关键时刻深知他心中的意图,违背着好几次命令,直到第四次成功对上暗号。
一路徒步走回才发现,整个过程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困难。
距离咸阳宫最近的这些山河路途都有过修建,而这些竟然都是国师的功劳!
李信也是从那些山上村庄口的功德碑上,所看到的原因。
上面是村长让人雕刻的字体:“国师大人让陛下免除赋税,这才换来了我们活着的希望,通往秦国盛世之道!”
如果各地没有之前国师带来的经济负担减轻,也不会有这条便捷通往咸阳的道路出现。
李信心中想着或许太后娘娘落水一事,在被百姓知道以后。
也只会觉得国师大人的功德,足以抵压得过他们五千余人性命。
距离着咸阳宫还有一百米的时候,范季忽然停了下来,抬头望了一眼城门。
似乎在这空气当中,与嬴政的眼神对视在一起。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